APP下载

基于景观生态法的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2020-02-25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九龙山廊道生态旅游

刘 颖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

一、引言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旅游行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与发展。近几年,我国有很多自然保护区都在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业,但是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却因各种破坏与污染而呈现很多问题,因此,如何科学的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开发与管理,并带动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1]川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12月,2011年3月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的广元市苍溪县,总面积8048hm2。保护区是以林麝、红腹锦鸡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

二、景观生态法

景观生态学法是通过研究某一区域、一定时段内的生态系统类群的格局、特点、综合资源状况等自然规律,以及人为干预下的演替趋势,揭示人类活动在改变生物与环境方面作用的方法。[3]景观生态法的景观生态规划涉及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保护、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和组织管理等方面[4]。具体表现为:应用“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划分旅游目的地景观单元,分析其景观格局;根据景观格局和功能的不同,结合地貌、植被等,按照景观功能分区原理与模式对旅游区进行景观功能分区,然后按照生态安全格局的原则在各功能区进行旅游项目和线路的规划。[5-6]

三、景观规划思路与空间布局

(一)生态景观要素的布局

1.基质背景和景观斑块。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的基质背景可概括为林麝等野生动物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家园。

植物景观斑块: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区内共有4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12个群系组,20个群系。动物景观斑块:保护区内分布有脊椎动物277种,动物种类多、珍稀物种多。地质景观斑块: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在山系上属于米仓山脉的延续——九龙山山脉,区内地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山峦重叠,海拔402米-1377.5米,属于中低山地貌。[7]气象景观斑块: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日出、云海等奇像景观。人文景观斑块: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劳教文化和农场文化。

2.廊道。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的廊道分为三类:一是区间廊,即外部旅游者进入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的各种交通线路;二是区内廊,即保护区内连接景观斑块的内部通路;三是“斑”内廊,指景观斑块内部的旅游线路。

(二)生态景观要素的空间布局

根据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的特点和实现旅游服务功能的要求,将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空间结构按照“一个生态旅游集散中心、一条主干生态旅游线路、四个生态旅游分区”进行总体布局。

四、生态旅游项目及景观的规划

(一)九龙山生态宣教和配套服务区

本区域位于九龙山农场片区的农场场部区域,以社区生态旅游开发方向,发展具有环境教育培训、会议交流等功能的生态旅游区。

九龙山农场场部地区,海拔约1100米,夏季气候凉爽,适宜康养度假。这里养鹿场的历史有60余年;有修建40余年的烤酒房。在规划中这里设置了农场历史文化展示馆、九龙山生态教育馆等;场部周围的林相较好,故设森林生态餐厅等子项目,从“生态、闲适”的景观立意出发,强化这种景观的生态美。九龙山场部地区的廊道设计要综合区块的特色,旅游线路为从索桥进入-鹿望湖观景-草坪休闲-文化历史游览-生态餐饮住宿-湖边spa-林间松道,林间松道是充分利用场部北坡原有的松道设置一个环形的游步道。

(二)九龙山野生动植物观赏区

本区域位于九龙山安置教育农场三中队区域,依托三中队所在的森林环境,打造集科普教育、科学考察于一体的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设计从“亲、野”的景观立意出发:亲就是亲近,贴近自然;野就是野趣。规划了野生动植物科教基地、野生动物习性展示互动中心,在景观上,充分展示当地本土的自然特色,如野猪等。在廊道的布置上,结合森林资源打造具备解说、科普教育、观察游览等功能的科普游览和监测步道。

(三)九龙山野生动植物科普区

本区域位于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林麝救护驯养研究基地至酒店。整合利用本区块现已有的林麝救护站,结合高新科技,打造集科技观摩、科普宣教于一体的野生动植物宣教区。在科普区景观的布置上,九龙山野生动植物科普馆要与林麝放归研究基地一致,与九龙山野生动植物观赏区相呼应,设计从“学”的景观立意出发:学就是学习,多设置景观性的标示标牌,让游客了解林麝等野生动物的习性等知识。

(四)九龙山自然文化观光和科普休闲区

本区域位于九龙山安置教育农场四中队区域,利用与环境的协调融合的川北民居生态建筑,将本区发展为以安置教育农场文化感悟为主要特色的自然文化观光和科普宣教旅游区。

设计从“淡、雅”的景观立意出发:淡就是淡泊,能使人领悟回归自然的哲理;雅就是文雅,寻常处处可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在这一斑块的布置上充分利用四中队原有的农场遗迹景观建筑,打造具有川北特色的生态休闲之地。在廊道的布置上,用索桥和溜索将四中队与北部水塘连接,森林游步道将深入南部湖畔,在这一区块形成一个小环线。

五、小结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规划以景观生态学方法为指导,通过分析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的斑块和廊道布局,构造了“一个生态旅游集散中心、一条主干生态旅游线路、四个生态旅游分区”的景观布局结构。在此基础上,规划了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项目及景观,突出了生态效益,提供了丰富的特色旅游产品,使各分区发挥各自的旅游功能,利于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猜你喜欢

九龙山廊道生态旅游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河津市九龙山真武庙舞楼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河津市九龙山真武庙及其舞楼、碑刻考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天水九龙山禽业养殖有限公司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