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高校“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2020-02-25周翔
周 翔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为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抗击已扩散至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印发《关于2020春季学期延迟开学的通知》,要求部属各高等学校、地方所属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学校推迟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春节返乡学生未经学校批准不要提前返校;[1]1月29日教育部发出倡议,各大中小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展开“停课不停教、不停学”;[2]2月4日,教育部发布指导意见,为应对新冠肺炎对于高校带来的影响,在延迟开学的基础上各高校迅速做出反应,延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最大程度地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随后,各省教育厅和高校陆续发布相关举措,积极应对,周密部署“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听学”工作,保障教学秩序有条不紊,教学质量不降标准。这一应急之策成为中国高校在线教育能力的试金石,在实施过程中也确实出现一系列问题。而该应急之策也将是中国高校在线教育快速发展的助燃剂。
“停课”是指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了保障全体师生生命健康安全而做出的暂时停止按照原定计划进行的校园内授课;“不停学”中的“学”并不是按照原定教学计划,基于与课堂授课不同形式的网络授课所进行的教学安排,[3]而是特指一种广义的学习,要求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指导学生与教师所进行的非硬性互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保障全体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从性质上来看,“停课不停学”首先是教育部发布的针对特殊时期的一项临时应急措施,有利于各高校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是人群密集场所内控制疫情传播的必要途径。
2020年1月29日,教育部发出“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倡议后,就高校如何在疫情防控期间进行工作专门发布指导意见,核心在于要求高校根据自身实际,落实教育部指导意见精神,做好“停课不停学”等教学调整工作。2月2日,教育部推出人民网公开课、高校邦等22个线上课程平台的2.4万余门在线课程供高校免费使用,覆盖本科所有12个学科门类和专科高职18个专业大类。2020年2月4日,教育部发布更加详细的指导意见,特别针对高校“停课不停学”等教学调整工作,协调各项线上资源的免费开放和对“停课不停学”提出更加详细的9条措施。在此基础上,各省教育厅相继提出针对教学调整更加细致的要求,各高校作为具体执行单位,也从组织领导到具体的教学调整作出了周密部署,确保在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坚决贯彻落实相关指导意见。例如,几乎所有高校成立专门的教学调整工作组,以统筹抓好“停课不停学”等教学调整工作。截至2020年2月10日,全国大部分省市已推出明确的“停课不停学”或在线教学指导方案。教学调整工作组的作用是统筹高校各二级学校相关教学资源,以教育部、地方教育厅等上级精神为指导,制定更加细化的工作方案,包括协调调配相关线上教学资源、针对具体需求补录相关教学课程、安排教师做好线上指导等管理服务工作。
各省市的大、中、小学校纷纷提出本校的“停课不停学”或线上教学方案,并发布了相应的教学指南、工具教程等。在“停课不停学”实施过程中,以任课教师、辅导员为先导,加强教学的管理服务工作。高校各二级学院和任课教师以教学调整工作组相关文件细则为指导,将教学课程科学分类,配置管理服务团队、技术保障团队。具体工作包括提供线上课程资源、开课课程中的相关监督督导、助教的课后辅导等工作,以此来保证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等教学工作的质量,保证教学进度。教师通过爱课程、超星、微博、微信、QQ、钉钉、直播平台等多种途径,进行网上教学直播、发布教学相关资料和作业讲解、讨论等服务,同时为广大学生提供咨询辅导,全力保障学生学习质量。
一、防控新冠疫情背景下高校“停课不停学”存在的问题
(一)“停课不停学”的认知有所偏差
多数高校领导和教师将“停课不停学”解读为严格保证各项教学进度的推进,通过在线课堂授课,仅仅是教学的载体发生变化,教学内容仍然按照事前安排推进。例如,部分教师把线上教学理解为基于网络互动平台的直播教学,把传统的课堂“挪”到线上,或者只是把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发个作业、PPT、教学视频,收个作业、实验报告等,这些方式都难以感知学生的学习状态,难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高校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探索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融合,可能更有利于日后的教学改革。但是,“不停学”中的“学”并不是按照原定教学计划基于与课堂授课不同形式的网络授课所进行的教学安排,而是特指一种广义的学习,要求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指导学生与教师所进行的非硬性互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保障全体师生生命、健康、心理安全。
(二)“停课不停学”的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停课不停学”是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之计,使原本计划循序渐进的线上教学改革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进程极速推进。在线上教学常规化运行机制尚未成熟、教师对线上教学的认知和技能储备、线上教学质量监督考核的实施办法尚未建立等条件限制下,各高校在“停课不停学”而开展的线上课程的教学质量监督时,信心不足。因此,几乎未能开展“停课不停学”的教学督导,也未能形成一套标准化的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当然,在线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监督考核相较课堂教育更加困难。监督考核方面的不足,导致“停课不停学”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基本上取决于科任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技能。“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方式包括直播教学(含视频和语音)、录课播放(含视频和音频)、通过QQ等平台发布作业和讨论题等,责任心弱的教师仅是简单要求学生在爱课程、学习通等平台上观看视频并发布作业和习题等,至于学生学得如何?因为无法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学习质量无从知晓。
(三)“停课不停学”的一刀切政策仍然存在
当各高校在落实“停课不停学”的相关举措时,恰恰可能忘记了“停课不停学”本来的目的,也就是为了保障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但是却没有实事求是,认真考虑不同学生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毕业班学生面临就业的指导,理论性课程的需求较少,疫情严重地区的学生和教师可能心理状况不稳定,此时进行理论授课可能对于身心健康不利,贫困边远地区的学生因家庭条件或者所在地区的网络通信条件无法按部就班的跟随相应安排。[4]这是一刀切的典型化现象之一。此外,对于引入其他学校或教师所录制视频进行线上教学的教师,多数高校要求所引课程需是国家级线上课程,且是本科课程,这是典型化的一刀切现象。例如,引进的国家级在线课程,学术内容过于深奥,学生在无法监督学习状态的情况下,毫无疑问,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很低,这将会严重降低学习效果。
二、高校“停课不停学”的优化建议
(一)厘清高校对于“停课不停学”概念认知
将疫情防控知识与高校安全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更有利于保障教学质量。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可以积极发挥优势资源,组织全校师生线上学习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安全公益课程或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预防指南等综合素质课程,将疫情防控与“停课不停学”相结合。此外,高校可探索将“停课不停学”与思政教育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疫情防控期间一线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基层人员的具体工作经验与先进事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击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在打赢疫情阻击战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等思政元素、德育资源,并将这些内容融入到课程教育教学之中。同时,指导学生学习疫情防护知识,提高科学防控能力,引导学生在这次事件中进行反思,可能会达到比以往思政课程更好的效果。
(二)建立在线课程的教学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
因“停课不停学”政策而开展的在线教育课程,授课学时是“真刀真枪”可以充当线下授课的课时。在第二次延迟开学时间后,多数高校推出第二批在线课程。此时,各高校的在线课程负责部门或工作小组,应适当开展学生的调查和访谈工作,了解在线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负责程度、教学内容完整度、教学时长充足度等情况,深挖第一轮在线课程开展中的监督和考核漏洞。对部分授课时长不足、教学内容有所缺失、学生反馈不够认真的教师,应与这些教师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沟通,并提出加大工作量、提升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如后续仍未得到改进,应停止这些教师的在线课程,待开学后按原教学内容和计划完成余下的教学内容,并对已完成的在线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教学。此时,更重要的、更基础的工作室,建立在线课程的教学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明确在线教学的任务要求、考核指标、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奖惩措施等细化内容,并及时传达给每位承担在线课程的任课教师,使任课教师意识到在线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在线课程教学的责任心。要求教师结合引进的国家级线上课程内容,重新组织教学设计,做到线上授课前导读,线上授课中研学,线上授课后促学,从而真正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三)摒弃“一刀切”的工作思维
首先,教育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教师可优先选择相关优秀的国家级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但不是唯一。在线课程任课教师不应唯“国家级或省级”为唯一标准,而应该以“能够生动有趣地讲授教材知识”的标准选择在线开放课程。各高校的在线课程审核部门或工作人员,也不应唯“国家级或省级”,对于部分非国家级或省级课程,若符合“能够生动有趣地讲授教材知识”的标准,应予以认可且允许开课。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高校相关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当分类施策。针对实验性课程,可以充分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有效组织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在线虚拟仿真实验;对不宜通过线上教学的课程,可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调整实验周期和内容;针对毕业班学生,可安排指导教师可通过线上指导,督促学生按进度完成毕业论文。
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针对“停课不停学”的相关教学调整举措,本质上是在保障全体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础上,保障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的一项临时应急措施。但是在此期间内也出现了高校对于“停课不停学”的概念认知有所偏差、现有优质资源的利用度较低、对于学生和教师面临的实际困难关注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高校应当厘清“停课不停学”的真正内涵,实事求是地探索将“停课不停学”与疫情防控安全知识普及和思政教育相结合,才能做到贯彻落实上级精神。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针对不同类型课程分类施策,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