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幼儿评价的启示

2020-02-25郑倩云王景芝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理论水平

郑倩云,王景芝

(河北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学院,石家庄 050024)

维果茨基是20 世纪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是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先驱者。他的一生为现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当代很多从事心理研究的学者都受到了维果茨基思想的洗礼。正如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言,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几乎每一个从事认知心理研究的学者都受到了维果茨基著作对自己的巨大影响[1]。如今,国内外学术领域逐渐开始注重维果茨基理论的相关研究,并掀起了一波热潮。而维果茨基理论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当中最突出的成就是“最近发展区”理论,此理论对认知心理研究与教育实践探讨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促进幼儿未来潜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内涵

上个世纪30 年代左右,在国内外心理学者对教学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开展热烈讨论时,维果茨基不同于他们的观点,提出了教学与幼儿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融合的关系,并系统地阐述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儿童能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借助外界条件的支持下(如成人的协助或与比自己能力强的伙伴合作)幼儿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可以达到的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2]783。在维果茨基看来,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而幼儿的发展水平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水平:一种是幼儿目前已经具备的现有发展水平,也就意味着幼儿自身一些心理机能的变化由不成熟逐渐变得成熟;而另一种是借助外界条件的支持下(如成人的协助或与比自己能力强的伙伴合作下)幼儿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可以达到的潜在水平[3]。而此理论中提到的最核心的概念“最近发展区”就是二者之间的差距。维果茨基认为通过教学,在外界条件的支持下能够消除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间的差距,使幼儿得到发展。他认为教师的教学与幼儿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影响。

根据维果茨基所提到的教学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还提到了教学存在着“教学最佳期”。传统的教学关注较多的是幼儿心理机制成熟部分的特征,只满足了教学最基本的条件,处于教学的最低界限;而良好的教学应该是满足教学最基本条件的基础之上,低于促进幼儿最大潜能发挥的教学最高界限之间的区域,处于“教学最佳期”阶段。幼儿的“教学最佳期”并不是教师主观判断的,要结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水平来确定,它会随着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处于幼儿最近发展区水平的教学对幼儿而言是有效的,高于幼儿最近发展区水平的教学超出了幼儿可能达到潜在发展水平,对幼儿而言是无效的、无法掌握的;而低于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对幼儿的学习是重复、没有潜在价值的,也无法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3]。基于此,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比较看重幼儿的学习过程,关心幼儿如何一步一步突破问题本身,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强调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倡幼儿与成人、幼儿与同伴、幼儿与环境之间的合作学习,重视幼儿在外界支持下能够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注重教师要“动态评价”幼儿的发展,认为结果作为一种反馈信息却可以真正加强幼儿内部的掌控动机,从真正意义上增强幼儿的学习动机,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4]。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评价观

在我们了解教学与幼儿发展的一定水平存在着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关系时,意味着我们要善于挖掘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水平,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要学会用更加科学的态度与视角来评价和审视幼儿发展与教学。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评价观,它正逐渐改变着我们传统的评价观念,进而改变我们的育儿观念,最终得以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思想下,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重结果轻过程等静态的评价观,转而树立灵活多样的、动态的评价观。

(一)评价是动态的

传统的幼儿评价是一种静态的评估方式,主张幼儿的发展与智力水平并不是一直变化的过程,而是稳定、持久的,因此它只能反映出幼儿到目前为止已经具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关注幼儿的发展潜能的变化。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新观念主张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也要用动态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幼儿的发展[5]70。他认为幼儿的发展水平可以分为两种,包含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幼儿未来即将具备的潜在发展水平。教师在评价时不仅要考虑幼儿的现在和未来,兼顾目前具备的和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关注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评价幼儿是如何在外界条件的支持下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扩大对幼儿评价的范畴,要学会动态评价幼儿的发展,多层次多角度的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二)评价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

幼儿在学习中的认知过程是幼儿主体与学习知识的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对外界事物的刺激进行同化或者顺应,逐渐转化为内部经验,丰富自己的思维,建构新的知识。幼儿对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连续、持久的过程,而不是短暂、固定不变的结果[6]。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对幼儿发展的动态评价,体现在幼儿的整个学习过程当中,不仅要关注幼儿目前已经具备的发展水平,还要体现幼儿潜在能力发展的可能性。因此,要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水平进行准确的评价就需要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最近发展区”理论中的动态评估指向幼儿学习表现的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批判了传统的静态评估看重“学习结果取向”的观念,转而指向“学习过程取向”[5]32。这种评价不再是单一的、注重幼儿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是注重评价与教学相结合,将评价融合在教学当中,注重幼儿在外界条件下如何一步步突破问题、寻找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潜在水平的表现。

(三)评价关注幼儿个体

幼儿个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个体,幼儿的能力会受到周围环境变化影响而逐渐变化,随着个体自身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幼儿的能力也逐渐由目前已有的发展水平转向为可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平,从而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跨越[5]56。维果茨基在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提到幼儿个体自身的最近发展区阶段会因人而异,不同幼儿成长的环境不同,自身具备的条件和素养不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与接受的能力也具有差异性[7]。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表现提供不同的、适宜的评价,这样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开展。适宜的评价能提高教学质量,而高质量的教学与评价要结合幼儿个体的发展情况,把握其最近发展区。因此,不同的幼儿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水平不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与评价也要有所不同。

(四)评价具有一定的情境性

不同幼儿个体之间的最近发展区因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自身条件(如性别、年龄、个人需求、动机)等不同,而导致不同幼儿个体间最近发展区阶段有所差异,且同一个幼儿在不同的环境情境当中的表现也会有所差异,同样也会出现不同的最近发展区[8]。而评价要根据幼儿所处的环境做出合理的判断与解释,“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这种支持性的环境不仅是要给幼儿提供真实解决问题的线索,还要正确预估幼儿的潜在水平,促进幼儿潜能的发挥。该理论提倡给幼儿设计一个有效的真实情境,让幼儿融入其境,自我感受、体验、理解、批判,并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思考问题、促进知识的迁移。因此,真实有效的评价要跟随幼儿所处的情境,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与教学当中,幼儿的表现会更加的真实与舒适,表现出真实的发展水平,帮助幼儿做出正确的判断,准确预估幼儿的真实水平,恰当的做出合适的评价与反馈。

三、启示

《纲要》①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环节应该是整个活动乃至幼儿园教育工作当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它可以明确教育的实效性,正确评估教育实施的质量,发现不足,适当调整与改进,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宗旨,有效提高教师教学的整体质量[9]262。可见,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不论是从幼儿发展还是从教师教学质量方面出发,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份量,它既是一种反思的工具,可帮助教师反思教学与实践,也是一种与幼儿交流互动的工具,可最直观、最便捷的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从而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其发展。“最近发展区”理论视角下的评价观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评价理念,为当前幼儿的发展与评价提供了新的启发。

(一)把握幼儿最近发展区,注重推进式评价

维果茨基论著里提到,“最近发展区”对幼儿的智力发展的动态影响,比幼儿自身具有的现有发展水平影响更胜一筹[2]244。在维果茨基看来,对幼儿的发展评估,既要明确幼儿目前具备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水平,还要分析挖掘幼儿的潜在能力,明确幼儿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到未来发展的潜在水平,成为未来的他;教师既要重视幼儿的独立能力,给幼儿自我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与时间,还要重视在成人或能力强的幼儿的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水平[6]。因此,教师对幼儿的发展评价,不能只停留在主观的定性评价,更要注重评价的内容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宗旨。其一,欲评估,先观察。教师先要观察幼儿的学习表现情况,了解幼儿目前具备的能力,明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水平。其二,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条件。教师要在幼儿最近发展区以内安排适宜的可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为动态评价提供真实、客观的依据。其三,评价内容的多角度性。动态评价的内容不仅要关注幼儿潜在水平的高低,还要通过对幼儿个体的学习品质的培养,如情绪情感、个人意志、毅力、应变能力等非智力品质表现情况的把握,关注幼儿个体学习、理解、思考、运用等认知的过程变化情况[10]。评价以注重推进幼儿的未来发展与走向,重视教学所创造的促进幼儿潜能发展的支持性环境,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幼儿个人成长记录档案,注重过程性评价

根据《纲要》中所提到的内容,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的一切资源,自然观察与收集幼儿的典型表现,积累有价值意义的作品等素材,是进行教育评价的有效依据和来源。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的评价是从静态转向动态的“过程”评价,记录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为其建立档案,全面了解幼儿个体是如何在外部条件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和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可以记录什么样的环境支持、信号暗示对幼儿解决问题是有效的,这帮助教师更加了解、倾听与理解幼儿,成为幼儿的“好帮手”,合理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幼儿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记录档案的形式,既要看幼儿在教学所设计的环境中的学习表现是否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又要注重评价以幼儿发展为目的,看重幼儿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幼儿的未来发展方向,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评价借助幼儿个人学习档案,由此教师不但能了解幼儿的整体学习过程,还可以积累典型素材与案例,发现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方式,为评价与反思提供思路,重视幼儿是如何达到潜在发展水平,评价帮助教师为幼儿建立新的更高层次的最近发展区水平。

(三)树立正确的因材施教观,注重评价的差异性和多主体性

1.尊重幼儿个体的差异性,制定适合幼儿个体的评价标准

根据维果茨基在“最近发展区”理论所提到的观点,幼儿受到环境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水平会因人而异,由此呈现出不同的思维、情感、语言、态度等学习表现。因此,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要制定适合每个幼儿的评价标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幼儿至少存在两种智力发展水平,包含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幼儿未来即将具备的潜在发展水平,前者是每个幼儿本身具备存在的水平,后者是在外界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既要考虑幼儿发展的现实性,又要考虑到幼儿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在二者相结合的情况下制定适合幼儿个体的评价标准,以评价幼儿个体是否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与进步,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如一个幼儿的绘画智能较弱,那么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标准应该是注重形象的完整性与绘画线条的流畅度等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的掌握,而不是要求幼儿绘画有自己独特的创新、色彩搭配协调且丰富等。

2.发挥多主体合作力量,实现多主体评价

《纲要》中关于幼儿教育评价方面不同于我国传统幼儿发展评价中把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的评价模式,提到幼儿、教师、家长及管理人员都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实现评价的多主体性[9]266。但是理论与实践往往会有一定的差距,当前幼儿园对幼儿发展评价的主体依然是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忽略了多方合作的力量,家长和幼儿所处的评价地位很低,评价的意识也不足,通常采用家园联系手册和教师与家长的主动沟通,或集体组织的家长会等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间接的清楚幼儿目前的发展状况,配合带班老师完成家园共育。而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的“动态”发展过程与幼儿发展评价的内容均决定了评价的多主体性,在多方参与合作收集信息的前提下,教师才能有效捕捉幼儿最客观、真实的最近发展区水平。因此,幼儿的发展评价要发挥多主体合作的力量,积极鼓励家长、同伴及幼儿自己参与到评价中来。首先,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和家长反映孩子在园情况,在倾听家长的声音之后再做评价。因为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对孩子各方面的情况也比较了解,可以成为教师了解幼儿的重要信息来源。其次,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可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倾听孩子的声音,实现多主体评价,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四)寓评价于幼儿活动中,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进行

1.将评价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突出评价的生活化

情境化评价,顾名思义是在幼儿的实际生活情境当中进行。维果茨基在最近发展区理论当中提到要在真实的问题情境当中挖掘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那么,借助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观念,真实的问题也是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下产生的。因此,评价要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首先,要结合幼儿所在的实际的生活情境对幼儿进行评价;其次,要在幼儿自然而真实的生活当中通过教师的全面观察进行客观的评价。与此同时,这并不仅仅是局限在幼儿园大环境中,而是发动多方力量、多方主体的作用,实现家园共育,督促家长观察幼儿在家庭及社区环境背景下活动时的真实表现情况,及时和带班老师反映与沟通。而带班老师要做的首要事情是改变传统的注重结果的评价观念,增强评价的意识,无时无刻关注幼儿的活动情况,做到随时随处的观察、记录与评价,鼓励幼儿自评与互评,了解、倾听孩子的声音。教师和家长在采集信息、捕捉幼儿表现时,不能影响幼儿的操作探索、干扰幼儿的正常活动,以确保评价环境的真实[11]。通过这种生活化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准确、真实的评价幼儿,挖掘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幼儿更进一步的发展。

2.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当中,促进评价与教学的融合

关注幼儿的发展,就要看到幼儿在活动中的进步,正确评价幼儿的发展过程,将评价与教学融为一体。最近发展区理论倡导教师的教学与评价是一体化的,评价要与教师实际的情境化教学相互融合,教师在教学当中通过给幼儿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在这个支持性的环境当中可以帮助教师有效的评估幼儿的潜在发展水平,以教学促进幼儿的发展,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教师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对幼儿进行评价,而是把评价作为整个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情境化评价的主旨是要淡化评价和课程,使之融合在一起,既在学中评,也在评中学,将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而不是附加的一部分[12]。那么要想促进评价与教学的融合就意味着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即是评价的过程,融教学与评价于一体,就需要我们建立在学中评,评中学的评价体制。首先,要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教师时刻关注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随处、随刻地评价幼儿的表现,让评价变得无形化、无意识化,让幼儿感受评价不过是日常活动过程中习以为常的事情,不再惧怕教师的评价,更加真实的在活动中表现自我,使之成为教师教学与幼儿发展的动力,而不再是负担。其次,要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这并不意味着要肯定传统的注重结果评价的观念,而是既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把幼儿的情感、态度、学习动机,语言等都作为评价的内容,又看重幼儿在活动中前后作品结果的呈现,以前后的作品结果变化看幼儿学习的整个过程变化,有效的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

注释:

①此处的《纲要》,即指教育部于2001 年7 月2 日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后同。

猜你喜欢

最近发展区理论水平
张水平作品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班级内分层教学研究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