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深度贫困县环境保护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调研

2020-11-12何展荣徐友辉李晓楼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贫困县学历环境监测

何展荣,王 碧,徐友辉,李晓楼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和乐山市(以下简称“三州一市”)有45 个深度贫困县,受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长期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也落后于省内其他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奇缺,尤其缺少环保类专业技术人才。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意见》针对四川省深度贫困县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明确了着力在住房、产业、就业、教育、健康、基础设施、生态等7 个方面进行攻坚,为深度贫困县定向培养环保类专业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应尽之责。

1 调研目的

为了打赢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的意见》,启动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和环境程,实施人才定向培养工作,主要开展紧缺专业大学本科生、高职(专科)技能人才和乡村实用人才免费定向培养[1]。2018 年我校承担了80 名深度贫困县紧缺的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免费定向生的培养任务,学生毕业后将回到当地的生态环境相关岗位工作,助力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这是一项培养目标明确、任务具体、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工作,如何有效实现培养目标,圆满完成培养任务,解决深度贫困县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用得上、留得住、受欢迎的问题,必须推动政、行、企、校合作,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深度贫困地区人才培养方式,合理设置环保类专业课程,培养出会管理、懂技术、扎根家乡的实用技术人才[2]。为此,我们专门对深度贫困县的环境保护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需求进行了调研。

2 调研方式和对象

2018--2019 年,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在“三州一市”的45 个深度贫困县进行人才需求调研,走访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及相关企业、乡村,召开环保类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培养座谈会,发放问卷180 份,收回问卷180 份,问卷有效率达100%。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深度贫困县生态环境局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

3 人才需求调研结果

为了摸清45 个深度贫困县环保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我们从“队伍现状及需求趋势、学历层次与专业方向需求、解决环保类紧缺人才的恰当方式、职业能力需求、拟聘岗位预期”五个方面作问卷调查,并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

3.1 环保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队伍现状及需求趋势

针对“环保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目前的状况以及存在的最大问题”,设置“人才流失严重、专业不对口、学历普遍较低、年龄结构不合理、无证人员多、其他”6 个选项,可以多选,调查结果如图1 所示,最大问题是“专业不对口”,其次是“人才流失严重”,再次是“学历普遍较低”,第四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有些县还存在着“专业人员比例较低”、“业务能力欠缺”、“无证人员多”等问题。

图1 深度贫困县环保人才队伍存在的最大问题

针对“现有环保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问题,设置“中专学历、专科学历、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无学历”5 个选项,只能单选,调查结果发现深度贫困县现有的环保专业人员的学历层次参差不齐,“专科学历”占比51.11%,“本科学历”占比46.67%,还有部分“中专学历”人员,占比2.22%,无“研究生学历”人员。如图2 所示。

图2 深度贫困县现有环保专业人员的学历层次

受地域和经济发展等条件的限制,深度贫困县环保类专业技术人员缺口较大,针对“目前环保类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占编制的比例”的问题,设置“1/4 以下、1/4~1/3、1/3~1/2、1/2 以上”4个问题,调查结果如图3 所示,缺口在“1/4 以下”的 县 占40.00%,缺 口 在“1/4~1/3”的 县 占31.11%,缺口在“1/3~1/2”的县占20%,甚至还有8.89%的县缺口达“1/2 以上”。

针对“环保类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原因”问题,问卷里设置“业务量增加、人员老化、加大投入后规模扩大、人员流失严重”4 个选项,调查如图4 所示,人才紧缺的最主要原因排序是:排第一位的是“业务量增加”,占比86.67%;其次是“加大投入后规模扩大”,占比达53.33%;然后依次是人员老化、人员流失严重。

图4 环保人才紧缺原因分析

习总书记强调在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特别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决遏制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想法,强调要聚焦蓝天保卫战等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深度贫困县的脱贫攻坚离不开大量的环保类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未来三年环保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趋势”问题,设置“增加、维持不变、减少”3 个选项。经调查发现,未来三年绝大多数县(占比77.78%)环保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将会呈增加趋势,如图5 所示。

图5 未来三年环保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趋势

3.2 环保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学历层次与专业方向需求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可持续问题,作为产业发展内在要素的环境资源,必须以“绿色化”“生态化”为内容和路径,才能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环境保护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因此,深度贫困县对于岗位人员的学历预期较高。针对“新进环保类专业技术人员最适合的学历层次问题”,设置“中专、专科、本科、硕士”4 个选项,调查结果如图6 所示,首选的是本科(占44.4%),其次是专科(占38.9%),再次是硕士(占12.4%),最后是中专(占4.3%)。在调研中了解到,深度贫困县不是不想要硕士研究生,而是没有研究生愿意去,就连本科生都很难留下,要能扎根当地还是专科生更为合适。

图6 新进环保专业人才最适合的学历层次

针对“环保领域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向问题,问卷设置“环境治理类、环境监测类、环境规划类、环境执法类”4 个选项,可以多选,调查统计结果如图7 所示,最紧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依次是:环境监测类(占80%)、环境治理类(占73%)、环境执法类(占71%)、环境规划类(占60%)。由此可见,深度贫困县环境保护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多集中在本、专科层次的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这两个专业方向。

图7 环保领域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向

3.3 解决环保类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的恰当方式

针对“要解决环保类紧缺专业技术人才,您认为最恰当的方式”问题,设置“高薪引进、定向培养、公开招聘、对在职职工进行培训”4 个选项,结果如图8 所示,大多认为最恰当的方式依次是定向培养(占53.33%)、公开招聘(占38.20%)、对在职职工进行培训(占8.47%),而对“高薪引进”这一选项选择结果为0。说明高薪引进的方式不适合这些地区,定向培养才是最佳选择。

图8 解决环保类紧缺人才的恰当方式

针对“选择定向培养方式来培养高职(专科)层次环保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理由”问题,设置“政策支持、学历基本符合、人才留得住、其他”4 个选项,可多选,调查结果如图9 所示,按照排序依次是 政 策 支 持( 占84.44%)、人 才 留 得 住( 占73.33%)、学历基本符合(占57.78%)、其他(占6.67%)。这说明在深度贫困地区,即使是高职(专科)层次的环保类专业技术人才,仍然需要国家的强力政策支持,才能留得下、稳定住。

图9 选择定向培养的主要理由

3.4 环保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

人才培养,职业能力培养是关键。职业能力包括核心职业能力和基本职业能力。对于环保行业,其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针对“在定向培养时,您认为核心职业能力需要哪些”问题,设置“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大气污染治理能力、环境监测能力、环境规划管理能力、噪声治理能力、水污染治理能力”7 个选项,要求选出3 个核心职业能力并排序。调研结果显示,深度贫困县认为最重要的核心职业能力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环境监测能力(占38.62%)、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占32.92%)、水污染治理能力(占26.95%),排在后几位的依次是环境规划管理能力(占17.31%)、固废处置能力(占7.69%)、大气污染治理能力(占7.69%),排在末尾的是噪声治理能力(占3.85%),如图10 所示。说明在给深度贫困县定向培养环保紧缺人才时,应充分注重环境监测能力、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和水污染治理能力等3 项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

图10 环保类人才核心职业能力的需求排序

作为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核心职业能力,基本职业能力也同等重要。针对“在定向培养时,您认为基本职业能力需要哪些”问题,设置“计算机应用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程制图能力”5 个选项,要求选出3 个基本职业能力并排序。调查结果为,公文写作能力排在了第一位(占45.00%),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排在了并列第二位(占31.5%),协调沟通能力排在第三位(占27.31%)。这充分说明了既在专业上优秀,又能胜任办公室工作,具有较强沟通协调合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最受欢迎的。

3.5 环保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拟聘岗位预期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用人单位首先最看重定向培养生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岗位适应能力和工作态度。

针对“定向培养后,贵单位拟让他们主要从事什么岗位的工作”问题,问卷设置“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保执法、环境规划、政策法规宣传、其他”7 个选项,可多选。调研结果显示,单位期望高职学生能够胜任的岗位首选是环境监测(占40.02%),其次是环保执法(占36.68%),再次是环境污染治理(占28.35%)、环境影响评价(占18.42%)、环境规划(占7.89%)及政策法规宣传(占3.67%),说明基层深度贫困县目前对于水质、大气、固废等的环境监测人员和环保执法人员的需求非常大,期望值也比较高。

4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4.1 环保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深度贫困县对环保人才的需求量也同时加大,要发展地方环保事业,除了短期的人才支援,更需要长期的人才支撑。就四川省深度贫困的45 个县而言,采用专科层次的定向培养来解决环保人才紧缺问题应该是最好的选择。深度贫困县对定向生除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各种要求之外,还对人才的公文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工作态度、团队协作沟通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将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定向培养目标精准定位为:培养适应深度贫困地区环保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求,具备扎实的环保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可持续发展基础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4.2 环保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作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为了对接需求,聚焦服务,提升人才培养的契合度、服务地方的精准度,我们在课程设置、校企合作、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相应地采取了以下措施:

4.2.1 以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

针对深度贫困县环保岗位的要求,目前本专业已经开设了环境监测、“三废”(污水、气态污染物、固体废物)的污染治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几门核心课程,还开设有相关的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并根据深度贫困县的具体情况调整相关教学内容。除了已有的公文写作、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外,还单独专门增加“办公室事务管理”课程,让定向培养生既能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又有做好办公室日常事务的基础,一专多能。

4.2.2 强化实践教学,校企合作育人

深度贫困县学生的实验操作基础普遍较薄弱,为此专门增加《基础化学实验技术》、《分析化学技术》、《仪器分析技术》等专业基础实践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并在多个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安排学校和企业“双重实训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教学指导,使学生的环境污染治理技能、经验得到训练和积累。

4.2.3 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开展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外,还在决定学生发展前景的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抗压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3]。

综上所述,经过深入调研,掌握了四川省深度贫困县的环境保护类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情况,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针对性地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了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又能够为深度贫困县输送一批会管理、懂技术、扎根家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紧缺技术人才,助力深度贫困地区的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贫困县学历环境监测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