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黑龙江省扩大对俄经贸合作的思考
2020-02-25毛杰明
毛杰明
(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入,俄罗斯加快远东地区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从破土而出到历经风雨,已经发展成为助推全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参天大树,对俄贸易、投资合作、口岸通道、园区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对进一步增强全省的综合实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黑龙江省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国对俄贸易第一大省:对俄贸易规模最大。2011年,全省对俄贸易额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189.9亿美元,占全国对俄贸易的24.5%;对俄贸易占比最高。在全国对俄贸易比重中,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分别高于新疆23.4个百分点,高于内蒙20.4个百分点,高于吉林23个百分点;对俄贸易结构最优。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引导、强化服务等措施,对俄贸易市场结构、主体结构、商品结构和合作方式结构得到有效提升;黑龙江省对俄投资项目最多。2011年末,黑龙江省对俄投资项目930项,投资金额34.6亿美元,占全国对俄投资的12.5%,居第一位;对俄投资领域最广,全省对俄投资涉及农业、林业、油气、矿产、房地产、基础设施、科技等7个行业;对俄投资水平最高。黑龙江省已在俄罗斯投资园区11个,其中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园区为国家级园区;黑龙江省是全国对俄油气资源合作第一大省。2011年,中俄漠大线管道原油正式开通,当年进口原油1380万吨,实现贸易额112亿美元。按照中俄两国政府达成的协议,今后20年内,每年可通过该管道向我方供应原油1500万吨,后续在我省的原油加工可达500万吨。这一战略能源通道的顺利贯通对于我国实现资源进口多元化、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拉动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一带一路”下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机遇
黑龙江紧紧抓住国家沿边开放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大力发展对俄经贸合作,有力地推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一)两国关系全面提升带来的发展机遇。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和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两国关系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积极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中俄携手并进,不仅关系到两国的发展繁荣,也关系到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以及国际格局未来走向。中俄两国政府都将发展相互关系作为本国外交的主要优先方向之一。两国务实合作快速推进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国际环境变化客观上形成的发展机遇。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酝酿深刻变化,在新兴经济体中,巴西、印度、南非等国经济虽然保持增长态势,但由于通货膨胀困扰,在控通胀和保增长方面面临两难选择。在这种形势下,扩大与我国的全方位合作是俄罗斯最明智的选择。
(三)俄罗斯远东大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普京再次入主克里姆林宫有力提升综合国力,重振大国地位,进一步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稳定了加快远东地区的开发开放决策的落实。
(四)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发展机遇。俄罗斯加入WTO后,一些影响中俄深化经贸合作的政策性、机制性障碍将得到有效清除,中俄在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内的经贸合作空间必将更为广阔。我国纺织品、服装、鞋帽、家电等商品可以更多地从正规渠道进入俄罗斯市场,同时,对我国出口能源原材料等产品将按国际惯例办理。
三、“一带一路”下黑龙江省扩大对俄经贸合作的对策
(一)做强出口加工。发挥内陆中心城市产业基础、劳动力保障、生产要素齐备的优势,建设加工制造业中心。不断放大口岸城市带动功能,发挥地缘资源优势,吸引境内外加工企业落地生根,建设进出口加工基地。重点规划建设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进出口加工园区。扩大机电、轻工、建材、农副产品等地产品加工规模,推动电站成套设备、重型数控机床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加强与俄方产品标准体系对接,建立汽车、工程机械、农机、家电、通讯设备等产品的质量追溯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
(二)做实进口落地。重点培育落地加工类产业基地,扩大木材、纸浆、原油、煤炭、金属矿石等能源、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进口量,实现落地加工增值。支持在绥芬河建立对俄进口木材国家战略储备基地,推进牡绥地区建立木材集散中心。充分利用进口俄油在大庆作销的优势,积极争取重油在大庆开展深加工,努力将大庆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原油进口及交易基地。
(三)做精会展平台。以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国际会展中心为目标,以提高市场化水平和国际化特色为重点,加快完善市场运作机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引进办展机构,培育会展主体,实现会展业的转型升级。重点打造哈洽会和齐齐哈尔绿博会、牡丹江木博会、牡丹江石油钻采装备展、东宁机电展、佳木斯农机展、绥芬河名优商品展等专业性展会,谋划黑河中俄汽车工程机械展会,不断扩大商品交易量,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
(四)做大服务贸易。发挥旅游、运输、工程承包等传统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挖掘和培育对俄通信、保险、金融、动漫、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教育、文化、咨询等新兴服务贸易领域的潜力,力争传统和新兴服务贸易实现突破。重点做大做强对俄服务外包业,抓住国家赋予我省哈尔滨、大庆“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契机,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积极推动特色服务外包园区建设,鼓励俄方服务贸易企业进入我省开展合作。
(五)做好规范贸易。引导企业以身份合法、货源合法、经营合法开展对俄经贸合作,支持发展符合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的规范贸易,促进对俄贸易升级,推动规范化发展。研究探索在俄符合俄罗斯法律法规的中资清关公司,提高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
(六)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构筑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等中心城市为依托,以黑河、绥芬河、东宁、同江、抚远等边境口岸为节点的产业支撑体系,带动和引领对俄经贸合作产业转型升级。
(七)加快市场交易载体建设。创新市场交易方式,探索建立对俄期货商品交易市场。加快推进哈尔滨木材商品交易所建设,打造成集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成品销售于一体的木材家具交易中心。
(八)加快推进合作方式转型升级。推进对俄合作向多层次、宽领域、纵深化发展。探索联合创办科技园区,共享服务网络等新的合作方式。支持在俄企业采用合营、参股、控股、并购等多种合作方式,在俄投资建设一批大型项目。
(九)加快推进境内外园区建设转型升级。发挥境内、外园区的载体和牵动作用,形成完整的生产、加工、物流、结算服务体系,实现境内外园区联动发展,积极谋划建立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
总之,扩大对俄经贸合作,必须充分利用新的重大发展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提升创新发展的内在联系,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丰富创新发展内涵,强化转型升级的牵动力量,及时总结转型升级规律,升华沿边开放政策理论体系,推进对俄经贸合作向全方位、深层次、多元化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