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塑造职教时代新人
2020-02-25王雄伟
刘 瑛 王雄伟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蕴藏着巨大的中国智慧,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宝贵精神营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文化精髓,是目前开展“奋进新时代 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活动的根本遵循。引导广大同学追求精益求精和专注耐心,甘于淡泊的品格,在实践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传承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格;加强对家风家教、民族传统、中国精神和特色文化等传统美德的总结、整理和发掘,结合当地的优秀文化、行业文化,大力推进中华传统美德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团、进教材,并将之创造性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实现美德教育全覆盖,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1 中华传统美德概述
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涵有: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还有勤劳勇敢,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廉洁奉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宽厚待人、见义勇为、孝敬父母、尊师敬业等等。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伟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健康向上的民族心理,良好的民族习惯和礼仪的总和。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活动,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融合,促进职业院校构建和完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有利于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基本形成有规划、有品牌、有载体、有活动、有作品、有影响的工作格局;培养一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优秀人才、形成职业教育师生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良好习惯、营造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的良好氛围,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应有的态度,即为学习、继承,并结合时代要求发扬光大,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具有中华传统美德和精湛技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尊重教师
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之所以被人们尊称为“师长”,就是中华美德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新时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须从内心真正地尊敬教师。
作为一名学生,首先应当自觉地尊重老师。老师为培养教育学生呕心沥血,辛勤地劳动,毫无保留地传授做人的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惑。老师倾其全部心血于教育事业,自然应该得到尊重。不仅如此,学生还要理解老师。因此,学生应经常与老师接触,向老师汇报,遇事向老师请教,征求他们的意见,沟通思想,以便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帮助。要将自己自始至终地摆放在“学”的正确位置上,要在尊敬教师、认真学习、听从教诲、学而不厌、虚心求教等几个主要方面对自己从严要求。一是行动上尊敬教师。大学生对于教师的尊敬,在自己的日常行动上有所表现。如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或者同老师交谈时,不允许学生坐而不立。
二是态度上尊敬教师。大学生在同自己的老师接触交往时,不论与对方是否熟悉,均应在态度上对对方毕恭毕敬,不可过分随便。对老师在态度上的恭敬,主要应当在语言以及行礼上得以体现。三是认真学习。老师对学生寄予的最大期望是勤奋学习、早日成才。而好学上进,刻苦读书,则是学生对老师的最好回报,大学生的认真学习就是对教师的一种最大的尊重。
3 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在大学校园内,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因此,在人际关系中,和谐的同学关系很重要。 正确处理好同学关系,珍视同学情谊,将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乃至今后的事业有极大的帮助。很多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的具有演说能力;有的富于幽默、风趣,气质洒脱;有的热情大方、乐于助人;有的聪明博学、出言惊人,等等,每个同学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因此,决不能因为自己不具备别人所具有的长处而感到自卑,更不能因此而产生嫉妒。因为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达到完美无缺,而是应该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仅如此,由于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学校,大家对新环境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从中学到大学,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是非常大的,进入大学后,首先要注意的是增强大学生自身适应能力。适应,主要是心理适应。任何事物都可以由陌生到了解、到熟悉。可见,陌生并不可怕,通过接触,你会发现其吸引力所在。我们应将兴趣转移到现实中的事物上来,去了解、认识新同学和老师,立即熟悉新环境,而不要依恋过去的同学,因为如果老是陷在过去的回忆中,不愿置身于新的环境、新的学习和新的生活,不敢正视客观现实,就可能阻碍自身对新环境的适应。入学后,首先接触到的是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集体、新的学科和新的教材等,这就需要自己必须尽快熟悉新的环境,尽快适应新的要求。只有通过自身的变化去适应变化的环境,才能及时与新的环境相适应。 新生入学后要有意识地锻炼自理能力。
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有什么问题、困难都要积极主动地向学校辅导员咨询,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尽快培育友情,参与集体活动,建立好新的人际关系。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他人。如一个寝室住6个人,早睡、晚睡、早起、晚起等方面都要以社会公德为标准;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日常生活难以避免的一些小摩擦或冲突,要正确看待这种摩擦和冲突,并努力通过交流和沟通来解决矛盾。这时,当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们都要主动帮助他,无私地伸出友爱之手。我们相信,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志趣、爱好以及相互帮助、携手进步的基础上的。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西塞罗在描述友谊时这样说道:“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在处理同学关系时:一是要和睦相处。要以礼待人。与同学相处,不论自己与对方具体关系如何,均应对其表现出应有的尊重,并时刻对同学以礼相待。二是要真诚友善。与同学相处时,一定要注意以诚待人、与人为善。以诚待人,就是要求自己心口如一、言行一致,不可以充当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缺乏真诚的“伪君子”。与人为善,就是要求自己在待人接物方面凡事要心存善意,对同学友好相待,切不可心存恶念、以恶待人。大学生必须谨记:善待他人,是一种教养。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三是要理解宽容、团结友爱。在大学生活中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经历、习惯各不相同,同学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摩擦。作为一名大学生,理应拥有开阔的胸襟,不要计较同学之间的小是小非,尤其是不要无事生非。同学之间,理解与宽容不仅十分需要,而且难能可贵。在同学之间提倡理解,就是要求大学生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态度,懂得别人的思想感情,对对方的喜、怒、哀、乐能够心领神会;提倡宽容,则是要求大学生宽宏大量、善于容人,尤其是要善于原谅别人的过失。所谓“有容乃大”,古今中外能够成就大事之人,无不具有容人之 雅量。
4 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新时代大学生的学生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来讲仍然是一种集体生活。大学生需要以自我管理为主。作为大学生,必须明白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并有意识地提供各种锻炼机会,让学生在锻炼中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从而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调适,以便在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能够充满自信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因此,大学生应注意自觉性的培养,增强自律 意识。
大学在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中,每个同学都应以集体的思想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懂得待同学要友好、谦逊、诚恳、忍让、有礼貌、守纪律,等等。在新的集体活动中,要以集体的行为规范和人际关系的准则来约束自己,要培养自己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要勇于展示自己的才能,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自我表露实际上体现着一种可贵的自尊、自信、开拓和进取的品质。每一个同学都应该勇敢地站出来,锻炼自己这方面的品质。一般来讲,新时代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时,每一名大学生既要注意关心集体,又要始终热爱集体。
一是要关心集体。在日常学习与生活里,都必须自觉地融入集体生活、关心其所处的集体。大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时,要积极而主动,不能存在任何附加条件的。只有兼顾了这两个方面,大学生参与集体活动才具有其真正意义。
二是要热爱集体。大学生都要爱护自己所处的集体,都有责任、有义务悉心维护集体。大学生对其所在集体的维护,一方面应当表现为对于集体利益的维护。大学生们要在为集体创造价值、捍卫集体利益的同时,敢于同损害集体利益的一切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三是要为集体做奉献。大学生要对于需要自己所承担的集体工作具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要努力为集体多做奉献。要尽快适应新的集体,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就应当主动调整和适应自己。在这个新的集体中,也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过程。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班集体,不仅仅是一个班的同学学习、生活的地方,而且是同学们思想、感情和目标上的总体现,是集体意志和集体利益上的认同,这对每一个同学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任何事物都必须通过自身的参与,才能由陌生到了解、到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