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对打造南阳仲景健康城的促进策略研究
2020-02-25杨飞
杨 飞
(南阳师范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1 中小学生体育健康行为与打造仲景健康城
1.1 中小学生体育健康行为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加强,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经济、物质提升的同时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却呈下降趋势。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祖国未来的希望,身体健康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所以,加强青少年锻炼,增强体魄的任务刻不容缓。最近几年,国家对青少年身体健康也尤为关注,就此,体育健康进入大众视线。体育运动具有规范性、多样化、可操作性等特点,能够满足大众对日常身体锻炼的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强。”因此,对中小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的研究很有必要。中小学生体育健康行为是指中小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通过运用多种体育技能,形成科学的、规范的体育行为,在塑造中小学生体魄的同时也可放松愉悦身心,使青少年身心处于健康状态。为加强体育锻炼,强化中小学生体育健康行为,2007年,我国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并把增强中小学生体育健康上升为国家 战略。
1.2 健康城
健康城市是指人们在创建适宜的城市生存环境时,通过科学的,规范的建设规划,使人们在城市中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健康服务,使人们的健康意识得到提高。健康城市也是城市居住者的一个健康理念,包含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每一代居住者对身心健康的不断追求,推动城市健康的发展。建设健康城市不是短时期可以达到的,一方面需要不间断地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改善和提升;另一方面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知程度,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形成健康理念,为建设健康城市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1.3 中小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对打造南阳仲景健康城的意义
中小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的提升对打造南阳仲景健康城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小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可以促使青少年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青少年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是强化意识和养成习惯的黄金时期,此阶段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保持良好的体育行为、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有重要意义,若能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不仅有益于其自身的健康成长,同时这种意识也会继续传递,影响着每一代人。其次,部分带动整体,整体促进发展。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从青少年蔓延至中年,老年,进而使居民健康指标与素养得到普遍的提高。居民健康指标的改善,健康意识的加强,会提高人群对健康评估和健康风险预测能力,更会提升对个人和人群健康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能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整体上提升城市居民素养,促进仲景健康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2 南阳市中小学生体育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2.1 反观社会政策
首先,政策法规仍旧存在供给不足的现象。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针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也在实践中不断地补充与完善。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其中的缺陷和不足。我国颁布的有关学校体育或青少年体育的政策法规,从内容体系上有所转变,逐步弱化竞技与军事的内容比重,强化教育内容,这在加强教育化导向的同时,也在使学校体育回归本质。但内容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够完整,操作性不强,长远性不足等问题。其次,青少年体质健康权利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目前,我国关于保障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内容过于笼统,仅在体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所涉及,并无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2.2 反思学校教育
南阳作为一个容纳一千多万常住居民的人口大市,虽然近几年在不断拓展中小学规模,但面对大数量的青少年仍旧有些力不从心。学校在尽量满足青少年能够有学上,把大面积的教学用地改为教室,留给学生活动的空间十分有限,这种硬性的物质条件极大地限制了体育教学的空间范围,降低教学效果,减少锻炼机会,不利于青少年体育健康的培养和发展。其次,现有教学意识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学生的体育健康发展。教师、学生面对的入学压力都相对较大,在这种氛围的促使下教学意识就会有所偏差,忽视体育教育,学生也就潜移默化的养成“重知识,轻锻炼”的学习意识,怠慢了自身的健康锻炼。所以,转变教育认知,让教师、学生认识到健康体育行为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锻炼观念,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
2.3 反省家庭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在青少年行为培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家庭教育区别于学校,其所具有的情感感染力是独一无二的,对学校教育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发展青少年体育健康离不开家庭的教育与支持。然而家庭体育健康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自生育政策出台后,出于人力、物力等因素的考虑,三个家庭面对一到两个孩子,“过度溺爱”、“过度保护”等名词应运而生。少吃一口怕饿着,多走一步怕累着,看似保护实则损害,例如肥胖逐渐年轻化;器官早衰也开始出现在孩童身上等。孩子在这种“过度”的行为下身体器官负担加重,肢体的运动技能也会逐步丧失,其健康受到了极大地威胁。其次,家庭成员缺乏对体育教育的认知。受应试教育影响,青少年在学习成长程中,参加课外学习班的概率将近于百分之百,而在这些课外学习班中关于体育运动的却很少,可见家庭对体育健康知识的认知相对匮乏。
3 打造南阳仲景健康城之中小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策略
3.1 转变思想,加强认知
目前,健康教育已逐步发展起来,国民教育体系已把健康教育纳入其中。在《“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号召“加强健康教育”。为响应号召,社会各阶层都积极主动对健康教育进行学习。建立南阳仲景健康城市,不仅仅是城市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让南阳人有健康的概念,对体育运动的认知,进而主动采取体育锻炼的手段,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人人都为建设南阳仲景健康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青少年的身心尚处于发展阶段,具有不稳定性,行为判断能力有所缺乏,也正因如此,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大。在此阶段,对中小学生进行体育健康知识的教育,使其深刻体会体育健康的重要性,让体育健康意识扎根脑海,从最初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寻,从而积极、主动的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 方式。
3.2 进行课程改革,凸显体育健康
面对青少年体质健康质量的逐年下降,学校应对体育教育教学进行强有力的改革,让健康教育与体育课程相结合,加强普及体育健康教育理论知识。针对体育健康课程改革,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合理规划体育教学用地,脑力学习与体育锻炼同等重要,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知识的基础;增设健康课堂,传授健身知识,让学生从心理和身体两方面,由内及外的了解健康的重要性;适当增加体育实践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的体育技能学习并加强体育实践,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定期进行体育健康考核,以便更好的掌握学生健康状况,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积极举办体育竞技运动;加大体育健康的宣传力度,让体育健康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展示中小学生体育健康的培养成果;举办体育健康公益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创造更多与社会体育行为接触的机会;促进家校沟通,推进家庭体育健康的发展,让孩子带动家庭,促使家庭成员共同锻炼,建立健康和谐家庭等。对中小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的培养,能够更好的推进健康城市的 建设。
3.3 健康渗透体育,发展体育健康教学模式
在校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主要依赖于体育课程教学,体育课程是以锻炼身体为目的,一项有组织、有目标的教学活动。体育课程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机械性较大,学生的上课一般都是老一套,老办法,基本上是老师带领青少年学生做完准备活动就让学生自己进行自由活动,缺乏真正的技能学习和正规的体育锻炼。而且在临近考试时,体育课便成为随机课,对分数的过度关注也成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重要原因。中小学生体育健康课程,是以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目的是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思维和运动习惯,并付诸于实践。
3.4 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机结合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仅依靠自身的努力,还依赖于周边环境,也就是所谓的氛围影响力,这对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体育健康行为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南阳市的青少年大多数分布在市区的中小学和初高中学校当中,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一般是学校的体育课程,或者是各个体育项目的培训班,例如:中招体育加试培训,足球、篮球等培训班的培训,或者是政府和学校组织的体育运动项目的比赛。中小学生大多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培训班之间往返,是我市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的特殊性。由此来看,为了保障南阳市仲景健康城的顺利成型,促进我市中小学生良好体育健康行为的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为青少年体育健康行为的养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我们应积极构建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体育健康教育环境。
4 结语
本文结合南阳市的实际现状,通过分析当下中小学生健康所存在的问题,并着重对中小学生体育健康行为促进打造南阳仲景健康城的策略进行详细研究,为推动南阳建设仲景健康城提供理论支持。通过研究,中小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的养成,需要其自身从知识学习和实践锻炼中培养,并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进行持之以恒的发展。中小学生是社会的力量源泉,我国儿童卫生事业一直在持续关注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同时也不断的在为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做着努力。目前,“健康中国”的标语已成为社会热点,全国各地对此也极为重视,构建南阳仲景健康城的蓝图也由此而生,落实这一内容的关键就在于对中小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的培养,因为“少年强则国强”,健康中国,健康南阳,健康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