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分析与思考
2020-02-25潘燕
潘 燕
(喀什市图书馆,新疆 喀什 844000)
1 前言
公共图书馆是保障人们自由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一种制度产品,建立健全图书馆制度能够保障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的公共服务,从而保障公民信息自由的权利。
2 全媒体时代对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影响
在全媒体时代环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不断碰撞融合,形成新的媒体形态与格局,与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与偏好相互引导、相互促进,深入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各个层面,对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体方向与客体方向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从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领域主体方向看,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网络、电脑、智能手机、自助阅览设备的大范围普及与应用,加速了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公众号以及其他媒体的信息推广与传播,使公共图书馆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如传统的文字资料、书籍、抄录本等载体逐步融合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检索元素,实现了纸制资源与数字资源的融合,从管理和服务层面上以更为丰富的形式与途径面向读者提供服务[1]。
从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领域客体方向看,全媒体时代的应运而生与飞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公共图书馆广大读者对数据、信息、知识与日俱增的渴望与需求。信息资源内容、载体与获取渠道的多样化使广大读者面对海量的数据、信息、知识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公共图书馆未来要想牢牢把握信息资源建设的主导地位与方向性,就必须充分了解并掌握广大读者的实际需求与心理因素,满足全媒体时代提出的更高要求。
3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图书馆行业的发展特征分析
1)地域性。作为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在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顺应网络时代公众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很多图书馆相继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寻求对外协同发展的路径,依托整个区域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实现区域公共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借助同一区域内的地缘优势,同一服务联盟内部的成员馆能够迅速调动信息资源,加快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进程,降低馆藏资源配置成本,促进资源高效流通,提高区域图书馆的整体竞争力。
2)分散性。图书馆的类型与功能多样。从收藏的文献类目看,包括专业性图书馆、综合性图书馆等;从服务对象看,包括儿童图书馆、少数民族图书馆、工会图书馆等。区域内多样化的图书馆,体现了各自的独立性和建设特色,也让服务联盟的建设更加具有包容 性[2]。由于区域图书馆的分布松散,不同图书馆之间的差异较大,在建设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克服图书馆分布的松散性导致的管理难度增大问题。
3)协同性。区域一体化促进了不同行业之间的交流融合,也为区域图书馆的协同创新提供了机遇。互信、合作和共赢,是建设图书馆服务联盟的宗旨;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提高整体服务效益的必要途径。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图书馆服务联盟的形成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图书馆协作不仅体现在文献资源共享方面,还体现在经验、技术交流方面,联盟成员馆之间密切接触,为中小型图书馆提供支持,将优势资源向贫困、偏远地区倾斜,这些都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更好地彰显公平、普惠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
4 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与服务效能提升路径
1)健全法治体系,完善法治环境。健全法治体系、完善法治环境是公共图书馆制度设计以及理念遵行的重要保障,《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实施就是从法律层面来保障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有效开展。服务效能的高低反映了该项服务是否能够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而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都要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实现,因此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首要保障就在于健全法制体系并完善法治环境。《公共图书馆法》明确地就公共图书馆建设、运行、服务、管理和保障等各方面做出了规定,为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回应并直面新的挑战和机遇,必须在法律保障和规范引领下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如:建立完备的法人治理机制以明确文化服务和社会责任;完善、细化内部服务机制以提升服务质量;通过体制改革和优化考核机制来激发图书馆及馆员服务潜能等。
2)夯实建设基础,推进总分馆制。针对基层单位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情况,公共图书馆应当延伸服务半径,拓宽服务的覆盖范围,全面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已经实践证明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总分馆制能够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优化资源布局,延伸服务触角,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效能。以省级馆为中心馆,以市级馆为总馆,区县级馆为分馆,以图书室、农家书屋等为基层服务点,建立总分馆体系基本模式。依托中心馆、总馆的文献资源,充分利用好图书馆的现有设施,通过加强数字服务、流动服务和自助服务等服务建设,扩大图书馆服务网络的覆盖面,向群众提供基础文献及信息的查询、借阅服务,开展公益讲座、培训和展览等阅读推广服务,加强与相关领域行业的交流合作,促进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从中心馆到基层服务点,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状文化服务体系,从最基层逐级向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3)连接智慧时代,升级服务能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社会各行各业不断加快信息化进程,科技水平持续提升,目前诸多新型信息化技术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在图书馆工作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已经很难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文化需求,因此有效地将新技术应用并融合到图书馆服务当中,不仅可以大幅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效能,同时可以有效地弱化图书馆开展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从技术层面提升图书馆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的能力,为图书馆发挥社会教育等服务效能提供坚强的保障。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现实情况下,图书馆从业人员必须重视学习,将技术革新作为提升自身素质和图书馆服务的切实要求,准确认知新技术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完善的网络图书馆服务平台,打造全民学习中心,加强数字化建设,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信息交流平台,开展线上服务、场馆虚拟现实服务、线下流动服务和自助服务。如图书馆员可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与分析服务信息,充分了解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依据用户需求不断优化服务’提升读者的满意度。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使图书馆员与读者更方便地进行沟通交流。计算机云存储技术也高效实现了馆藏资源和信息数据的管理与存储。多种举措方便群众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推动、引导、培养公众阅读兴趣和习惯,开展全民阅读,并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平台对图书馆业务进行广泛、有效的宣传,一方面提升公众对于图书馆的新认知,一方面保证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5 结束语
从现实出发,公共图书馆应当认清自身当前的社会职责与使命,抓住时代给予的事业发展机遇,开展针对性的改革与创新,推进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不断转型,保障服务效能卓有成效地提升,进而更好地服务于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