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障碍与因应策略
2020-02-25罗兴社
罗兴社
(攀枝花学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1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障碍
1.1 法律体系尚需完善
2017年公布的《公共图书馆法》是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读书阅览权利而制定的法律,它明确规定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公益属性。按照图书馆的分类,除公共图书馆外,还有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等,但依据现行草案,它们都不是公共图书馆,目前还没有这类专门的图书馆法。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国家应尽速出台与公共图书馆法类似的其他类型图书馆法,从而形成相对完备的图书馆法律体系,虽然馆类有别,职能有异,只要统筹发展,就能发挥我国图书馆资源的最大效益,满足公众的阅读权利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2 条块管理有利有弊
我国的公共类、高校类、科研类图书馆,分属文化、教育、科学院系统管辖,按照条块分割体制既有便于管理、各司其职的一面,也有资源浪费、服务面偏窄的一面。对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要求,虽有《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但在现有体制下,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再面向社会服务,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难免会打折扣。所以,高校图书馆和社会读者之间的“围墙”将长期存在,如果仅靠高校图书馆的参与与自愿,很难保证它的社会开放走向更高层次。
1.3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高校图书馆一直沿袭独立办馆惯例,实行封闭式管理与服务模式,服务对象限于本校师生员工。这种“封闭式”观念阻碍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进程,造成社会服务意识淡薄,对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和历史责任认识不足。所以要让高校图书馆社会价值有效发挥,必须转变封闭、保守的思想束缚。
1.4 资源冲突限制服务规模
1)文献资源方面。高校图书馆依据所设学科、专业而购买各类资源,专业性较强,而公共图书馆涵盖社会生活各领域,通识性较强,所以要满足社会读者的信息需求,势必要新增社会读者所需文献资源,这就造成了采购经费紧张。
2)硬件资源方面。前些年许多高校连续扩招,馆舍面积相对较小,期末、考研、考级等期间,学生学习还不能充分满足,这就需要增加大量馆舍;高校图书馆在网络条件、传输、交换和存储系统等硬件设备有一定基础和规模,但面向社会开放,硬件建设和设备维护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才能满足正常运行。
3)人力资源方面。高校图书馆职工编制是根据学生人数、馆藏资源量核定,目前大多开馆时间延长,服务层次加深,全开架借阅,校区间通借通还,如向社会开放,读者数量激增,必然会增加工作量,这就需要增加编制,充实队伍,甚至设置社会信息服务机构 来为市民提供服务。在这方面,可参照欧美国家的高校图书馆,把社会服务纳入高校图书馆的年度考核,并将其与职工工资、福利挂钩,以促进其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
1.5 对校内安全带来新冲击
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会带来更多安全隐患,一是对进校人员的管理,难免闲杂人员会乘机进入校园,对学校师生财产、甚至人身安全造成隐患;二是对社会车辆的管理,不让进校园,公众会抱怨,让进校园,如遇课间的学生流本,恐怕就寸步难行,行车安全和停车位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2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对策
2.1 争取政策落地
《公共图书馆法》要求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至于怎样向社会开放,开放程度、范围、类别及设施及开放后的权利和义务都未作规定。文化界、教育界、发改委应向政府建议,争取把高校图书馆建设纳入当地社会发展规划,在架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充分考虑高校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关键是在财政中体现对高校图书馆事业的重视与投入。
各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在国家法律暂不配套的情况下,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探讨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政策,努力为社会开展公益服务创造条件。如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是“宁波市教育局直属单位,同时又是宁波市第二图书馆、宁波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就是有益探索。
2.2 体制保障支持
要保证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运行,必须打破现有体制壁垒,改革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使其由原来的封闭单一向开放多元转变,只有在管理体制上大胆放权,才能从根本上推进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全面实现。
作为图书馆系统来说,在当地政府主导下,适度整合该区域内图书馆系统资源,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强彼此业务往来,可以尝试组建区域图书馆联盟,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与技术优势,为联盟内公共图书馆提供支持,服务范围扩大到该区域社会用户;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的地方特色资源也为校内师生提供了更多资源。
2.3 公共财政支持
高校图书馆属于公共事业,它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依靠政府和学校的财政支持,在满足本校师生文献信息和电子资源的基础上,要向社会免费开放,就需要人力、财力、设备和运行经费,就需要增加因开展社会服务提供人、财、物的专项保障经费。此外,地方政府还应在土地使用、规划审批方面进行倾斜,使高校图书馆能有与服务规模相匹配的充足馆舍、停车设施。
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可适度开展有偿服务,以缓解经费不足,针对不同服务项目与内容适当收取成本费用,如复印打印、技术培训等。另外,也可争取社会捐赠,加强宣传,让更多的社会贤达或企业家了解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意义,从而引导社会捐赠流向高校图书馆。
2.4 人才保障支持
1)观念。高校图书馆开展各项社会服务是关乎人民福祉、提高公众素质的好事。高校图书馆馆员要深刻认识到,把提高国民素质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能所在。通过自身服务,让公众了解和利用高校图书馆,提高社会公众信息素养,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彰显高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高校图书馆应该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2)编制。面对社会读者的涌入,保障有足够人员为社会读者服务,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对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人员及开放水平作客观评价,为高校图书馆增加编制,同时也对馆员提出新要求,只有不断提升馆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为校内外读者服务。为此,高校还应建立完善的馆员学习、培训制度,鼓励服务人员参加进修和深造,才能促使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