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视域下档案知识服务的转型思路探讨
2020-02-25苏丹妮
苏丹妮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南宁 533000)
所谓的知识服务,实际上就是满足不同用户各种知识需求的服务过程。整个过程,都由知识服务提供者深度挖掘客户需求,立足客户需求收集知识、整理知识,促进知识创新,进而为用户获取知识带来便利。档案知识服务以档案部门为主体,应用先进的档案知识为客体知识需求提供服务。生活在新时期,各级档案部门都应致力提升档案公共服务力度,强化档案服务水准,为更多用户带来优良的知识获取体验。
1 社交媒体视阈下档案知识服务转型方向
1.1 社交平台信息流促进知识服务纵深化
生活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量正以“爆炸”趋势倍增。海量信息冲击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结构、形态发生变化。在这种状况下,个人知识体系也有所改变,越来越朝向深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知识服务本质,在于帮助用户树立信心,解读信息、通过细致加工信息在海量信息中将用户“拯救”出来,促使用户进一步接受知识,高效率应用知识。目前,知识服务已完成了新时代的转变,正在从“平面化”向“纵深化”发展。
1.2 社交平台多链接促进知识服务社群化
在工业文明时代,社会关系主要以地缘、亲缘、血缘等构成。目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虽未曾突破时间限制、空间限制,但由于地域原因、血缘原因等导致人们因个人兴趣、价值归属、情感交流等要素相互聚集,最终形成“社群”。随着社交媒体频频出现,早已突破了原有的社群关系。如今,用户根据个人喜好便可针对社交媒体提供的知识进行分类、转发、阅读、评论等。在社交媒体作用下,信息与信息之间由个体转化为整体。各种分散的网络信息节点,在社交平台中得以“社群化”,形成全新的关系网络[1]。
1.3 社交平台多种需求促进知识服务多样化
不同的有户,有不同的需求。多种需求聚集在一起,令知识资源处理程度更为困难。以社交网络为背景,档案知识资源的处理不只是记录档案、整合资源,更需要重组档案资源、治理档案资源,实现“碎片化”向网络“知识元”的转变,最终提纯知识、聚合知识、关联知识,形成完整知识链。在呈现知识之际,社交平台是一个多语言的动态服务平台,正朝向新规模、高速度趋势发展[2]。社交平台具有“知识元”特征,通过“知识元”传播,加大力度应用动图、短视频、H5等方式,进一步为各种用户的多样化知识需求带来满足。
2 社交媒体视阈下档案知识服务转型优势
2.1 档案部门具备知识资源“把关”作用
档案的本质,在于记录知识,对原始材料、历史资源等予以记载。与其它信息相比,档案信息更具真实性、精准性、权威性。在史学界领域内,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一直都是历史发展的一手资料。自古以来,档案部门所传播的知识信息,一直都被受众所信任、青睐,其权威性不可被复制与替代。为此,档案部门知识服务“把关人”角色极易受到他人接受与认可。在历史资源积累下,档案部门传播知识信息的权威性毋庸置疑,拥有其他知识资源传播所不具备的优势与可比性。目前,档案职业早已被社会大众万般信任。
2.2 档案部门与垂直性内容群体联系密切
社群的形成,需要依靠血缘、地缘、文化认同等要素。随着互联网深入发展,社会关系的形成早已突破了固有模式,日益倾向于“趣缘”连接形式。在“趣缘”关系下,人与人之间由共同兴趣爱好、价值观紧密相连,最终形成统一的兴趣追求、情感交流、价值认同、利益共享“社群”。在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之际,普遍重视培育用户群体,早已累积了一批潜在的“社群成员”。这部分“社群成员”不仅是档案知识的推广者,同样也是知识服务内容的提供者,更是档案知识服务转型的推动者[3]。在日常实践中,它们应用档案之际,同样产生了丰富的数据。通过这些行为数据、检索数据等,便可精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通过不断优化,获得更多精准内容,促使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形成稳定的社群关系,进而促使其更依赖档案部门所提供的知识资源。
2.3 档案部门具备海量知识资源优势
现阶段,我国档案资源来源广泛,其中包含政府资源、企业单位资源、事业单位资源、民间机构资源及个体资源等。同时,档案资源种类又极为广泛,既包含公务文书资源,也包含个体私人资源。在内容方面,档案资源可谓“一应俱全”,包含社会发展及公民生活的多领域、多层次内容。换言之,如果能有效开发这些资源,定会为人类及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积极作用。档案部门拥有海量资源,所有资源都具有记录性、权威性、凭证性,要比其他类信息更有价值。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产生的档案资源,早已包含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为相关用户提供更为系统、更为广泛的知识内容,进而满足社会群众日常生活需求。
3 社交媒体视阈下档案知识服务转型路径
目前,社交媒体的发展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拓宽了渠道,档案知识服务实现了专业化要求、社群化要求、多样化要求。在档案知识服务转型之际,积极将档案“知识性”与档案部门多年累积的资源进行整合,定会在社交媒体视域下焕发生机与活力。
3.1 优化既有网络新媒体矩阵
随着科学技术、网络发展水准突飞猛进,档案部门早已在网络新媒体平台上创建档案信息资源发布“窗口”。目前,在众多社交平台上以“档案”“知识服务”等为关键词,便能搜索到成百上千的“微信公众号”,我国众多省级档案馆早已创建门户网站。同时,国家级档案馆也设计与创新了“APP”,如“中国档案报”与“档案云阅读”等,都广受社会群众青睐。在这种状况下,各级档案部门都应积极反省自身状况,致力创建与完善自身网站、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APP软件、小程序等,以确保能在各种各样的平台中展现自身档案知识服务优势,全面增强服务功能,促进各平台与各平台实现优势互补与功能联动,最终形成稳固性超强的网络新媒体矩阵。在社交媒体视阈下,社交媒体平台种类丰富多姿,功能千奇百怪,如何正确选择社交媒体平台完成档案知识服务的转型尤为重要,直接关乎档案知识服务的转型质量[4]。基于此,在创建社交媒体网络矩阵之际,一定要明确各平台优势,并针对各平台优势制定完善性档案知识服务转型方案。例如,针对微博平台,可以用于发布及时性新闻信息内容。微信公众平台,则适合投放个性化、特色化档案资源,如地方事迹、历史故事等,通过强烈的情感色彩引起受众共鸣。此外,如“档案网站”则可适当投放一些与网站主基调相符的图文信息、视频信息等,通过“重大事件”吸引受众兴趣。
3.2 创建垂直性知识社群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社群属于趣缘群体,是针对某一领域而成的“社群”。对于知识社群而言,知识生产、社群运营模式都极具规律性,档案部门需密切联系自身状况,以网站留言板、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官方账号及APP等四个渠道为切入点,选择最佳传播平台。集中各平台优势力量,展开垂直性知识社群活动。在知识社群内,档案部门与受众的联系并不停留于单次知识服务。实际上,在社群成员享受知识服务之际,也是在为档案知识服务贡献观点、材料,最终实现“流程再造”。在这个过程中,档案部门通过应用社交媒体平台,将各方面资源优势进行集合,通过学术交流、网上调研、信息共享等完善转型方案,最终促使档案知识服务转型朝向网络化、聚合化、反馈化、互动化等方向发展,完成档案知识内容的高效传播,切实提高档案知识转型水准。
3.3 线上线下融合推进知识服务
若想进一步完善“多元性”知识服务场景,在应用社交媒体矩阵基础上,还要注重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效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优势,举行主题展览、档案编研成果等。在这种态势下,档案部门可以通过“编研”成果内的书籍及相关专题设置单元,通过数字化手段定期发布成果,并与线下渠道取得联系。具体而言,档案部门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连续发布同一专题系列档案信息,以此增强用户粘性。在深度挖掘受众心理需求背景下,积极创建线上线下联合活动。例如,“我与读者面对面”活动,以此拉近档案部门与广大受众间的距离,为受众带来良好的现场体验,进一步提高受众粘性与用户忠诚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档案知识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档案知识文化创意周边产品。巧妙调动珍贵档案创建极具个性与特色的文化创意周边。在设计创意周边之际,可以针对档案馆内珍贵档案进行复制,并加以创新,设计出更多饱受欢迎的“衍生产品”。切记,一定要以档案文化元素为根本灵感与原型,致力开发仿真衍生品、复制衍生品等。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交媒体视阈下,档案知识服务转型若想取得优质成果,首要任务就是积极顺应社会大环境。生活在激烈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早已从硬件竞争转为软件竞争。为此,传统信息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逐步转向为知识服务、知识管理。基于此,构建知识服务社交平台,不只是档案部门面临的挑战,同样也是档案部门发展的新机遇。档案部门需要在推进知识服务转型之际,致力提升档案资源应用价值,以此获取广大用户对档案事业的支持,进而达到顺利转型档案知识服务事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