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学视域下中国近代旅游功能观的多维审视

2020-02-25蒋勇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旅游功能

蒋勇军

(桂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旅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是提升民族凝聚力与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有效载体,具有带动能力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特点。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助于培育经济增长点、改善人民生活、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就业、实现协调发展。简言之,发展旅游事业是稳定之要、繁荣之需、责任所系、使命所在。

近年来,旅游史研究引起了学界的较大关注,成为学术研究新的增长点。但总体而言,相关学术成果不多,尤其对旅游功能涉猎较少。鉴于此,笔者运用大量一手史料,以1840—1949年为起止时间,以中国近代旅游功能观为考察对象,独辟蹊径,从历史学视角对其进行全面剖析。鸦片战争以来,在主权沦丧、经济萧条、民生日艰的时代背景下,有识之士以西方为参照系,结合中国国情,强调“以旅救国、以旅强国”,就旅游的功能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笔者对其进行梳理归纳后发现,近代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旅游功能观体系。中国近代旅游功能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发展导向式的经济功能:中国近代旅游功能观之“骨骼”

旅游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主要包括经济贸易维度的“蓄水池”功能和城乡建设维度的“倍增器”功能。

(一)经济贸易维度:以旅游增创汇、拉内需、促发展的“蓄水池”功能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强势楔入与大肆扩张,我国传统的以农业为主导、以商业为补充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对外贸易开始出现由顺差转为逆差的路易斯拐点,呈现每况愈下的发展势态。“乃近年以来,渐有以不能维持而辍业者,其能继续营业者,则顾主寥若晨星,岌岌不可终日。推原其故,良以大宗运销既不可通用,就地零售,销数有限,其症结也。”[1]86长此以往,近代历届政府陷入财政拮据、入不敷出、寅吃卯粮、外债高筑的“囚徒困境”而无法自拔。在民生日蹙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旅游事业,是“根本必要之图”,能够增加外汇收入,间接拉动本国经济发展。

旅游具有创汇的功能。它能够提高我国出口创汇的能力,起到繁荣国民经济的作用。“食宿之所需,舟车与马之雇佣,以及邮电种种消费,皆所势不能免,其足为对内对外之无形输出,裨益国家及地方经济。”[1]87“倡导国际旅行得以增强外汇量。”[2]6-7旅游具有平衡国际收支的功能。发展旅游事业,能够弥补国际贸易逆差的漏洞,实现国际贸易收支平衡。“招致外人游览吸收巨额现金轻而易举,足以抵补其国际贸易之入超而有余。”[3]2可见,发展旅游事业具有增加外汇储备、提升国际支付能力、平衡国际贸易收支等功能。

旅游具有缩短建设周期的功能。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引进外国设备和技术人员,能够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缩短我国经济建设时间。“……其中,仅以经济建设一项论,建设时期需要大量器材之输入及多数技术人员服务,加速推进建设之程序及缩短完成建设之时期。”[2]7这表明发展旅游事业具有推动经济增长、拉动消费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作用,成为创造经济财富、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城乡建设维度:以旅游带发展、惠民生、保增值的“倍增器”功能

旅游具有增值功能。它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推动相关行业发展,增加社会收入。“今后必须由政府或人民组织导游机关,负责计划吸引外国游客,代办旅行手续,及供给一切旅行的便利,必多外人之足迹,不但我国的外人游历费用收入可以增加,因外人游历购办土货,出口贸易亦随之而增进,将来此项收入,超过一万万元的数额,并非难事。”[4]536换言之,发展旅游业可以扩大国际间的合作关系,增加外汇收入,带动社会相关行业发展。

旅游具有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旅游兴则百业兴,旅游强则百业强。发展旅游业,是拉动相关行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共同繁荣的“催化产业”。“由于游览旅行之往来频繁,因而促进运输、商贾、金融、旅馆各项营业之发展,使地方日趋于繁荣。”[5]3不难看出,旅游业是一项涉及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餐饮业、商业、农业、工业、金融业等诸多行业的“综合产业”,其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是一种先导产业。“招致游客,吸引资财,其影响所及,各方面均获其实益,若购致各地名产与夫食宿之需,于当地社会金融,似亦不无裨益。”[6]6表明旅游产业具有链条长、关联度高、覆盖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等特点,是一项“富民产业”,具有“一业兴而百业旺”的辐射效应和带动效应。

旅游具有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纾民困的功能。它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发展旅游事业,使“民生得以复苏”[7]2。“藉以移富济贫,借他人余财,纾民生之贫困。”[8]22发展旅游业是增加当地人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中南海公园仅游泳一项,“民国三十年(1941年)五月份收入达国币44100元,六月份达142450元”[9]3;“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七月份达66580元,8月份达1794430元”[10]8。北海公园仅游览一项,“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秋季收入国币达11453元”[11]3,“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夏季收入国币达20180元”[12]7。不难看出,发展旅游是“惠民”“利民”“为民”“富民”的事业,是增加民众收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聚宝盆”。

旅游具有调结构、添活力、增优势、提质效的功能。它有利于培育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经济结构的重要路径选择。“旅行不但增进客运,亦可以繁荣地方。其应有设施,如旅馆、餐室、交通工具、水电设备、游艺器材、向导人员、名胜古迹图说之发行,土产及纪行机关合作办理,期有脉络贯注之便,而谋精益求精之效。”[13]52这表明,旅游集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于一体,是近代服务业的一种重要业态。加快发展旅游业,是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强大引擎,能产生增消费、促就业、增收入、助发展的良好综合效应。

二、推心置腹式的交流功能:中国近代旅游功能观之“经络”

旅游具有促进中外交流的功能,主要包括国际交流维度的“黏合剂”功能和文化交流维度的“连心桥”功能。

(一)国际交流维度:以旅游除误会、增了解、提地位的“黏合剂”功能

一个国家的旅游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力量的鲜活体现与象征,是一个主权国家重要的无形资产,亦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开展旅游活动,有利于消弭国际矛盾、化解国际冲突,消除国与国之间、民族之间的隔阂,增进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了解,维护国际和平。

旅游具有消除误会的功能。它是消除国家之间相互猜忌、化解分歧、增信释疑的有效路径。“对我国政治实况目瞩亲瞻,反面宣传不攻自破,经旅行事业关系解除国际误会者一也。”[1]86

开展旅游活动,有利于化解分歧、聚同化异。发展旅游事业是消除歧视、改善国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发展旅游事业有利于打破国家之间的隔阂与壁垒,达到“冰释雪融”的目标。“彼此壅隔,遂相歧视,国际声誉之不能增高,国内情形之不易一致。去其壅隔,令其会通,则提倡游览事业尚矣。”[1]87国家之间的隔阂与冲突是“动荡之源”,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大敌。而旅游作为消除“隔离带”、打通“梗阻层”的利器,无疑是化冲突为友好、化隔阂为互信的治本“妙方”。基于此,中国旅行社热心招待盟国人士,架起双方沟通、了解的桥梁。“盟军来华助战,远涉重洋,为共同目标奋斗。本社亦本人民立场,指定若干招待所供盟军住用;印发各重视都市导游,以为游观之参考,在成都专设导游处,事事引导盟军遨游。”[14]98这种热心周到的服务,使外国人士倍感国人对其友谊笃厚,对重塑中国形象、提升国际地位大有裨益。

旅游具有增进了解的功能。它为不同国家开展广泛的社会交流搭建了桥梁,有利于加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相互沟通,是联络情感的重要渠道。“将旅行事业筹划完备,善为招致国际旅客,使欧美人士不远万里而来,对我国政治文物礼教风俗,皆得有正确的认识,再乘机宣传,联络情感。”[15]65可见,开展旅行活动,通过面对面、心贴心、手拉手、实打实的倾心交流,可以加深理解、联络情感、融洽气氛。发展旅游事业,鼓励外国人来华旅游,以“增进民族间的感情”[16]2。通过旅游,不同国家的人们在宗教信仰、风俗民情方面增进了互信,强化了沟通,凝聚了共识。“以增加国民相互理解与友好,并收国际亲善的圆美之实。”[17]43简言之,旅游为国际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有助于增进国家之间的平等对话、互利合作、交流互鉴,亦有利于打造心心相通、休戚与共的良好国际关系。

旅游具有提升国家地位的功能。开展旅游活动可以促进国际和平友好关系,提高国际地位。“邦交于以日孰,地位无形增高。”[15]65“对增进一国在国际间的地位,间接有极大帮助。”[17]48可见,发展旅行事业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巩固国家执政安全,提升国家地位。

总之,旅游不仅是促进社会交往、强化友谊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一种促进和平交往与理解包容的强大力量。开展旅游活动,内则可以增进国民相互沟通,培植彼此情谊,“外则扩充国际之往还,以广其亲交”[18]1。来华游览观光、考察交流的外国游客人数随之增加。据杭州市政府统计,“仅杭州市一处,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入境旅游的外国游客竟达10419人”[19]7。

(二)文化交流维度:以旅游扬文化、促沟通、谋推广的“连心桥”功能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所在,是旅游核心吸引力的重要来源,其蕴藏的丰富性、多样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和丰厚滋养,为近代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在发展旅游方面发挥了兴趣吸引、价值引导、精神引领与审美启迪的作用。

旅游具有保古迹、存文化的功能。它是保护历史文化、增进相互交流、提升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介绍文化古迹及建设成绩,增进国际间对我之了解。”[2]7换言之,发展旅游事业,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时代精神,传播文化风尚,强化文化价值导向。

旅游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它作为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递文化信息的有效方式。“以言文化,则具五千年历史,旷世亦罕其匹配。”[1]87发展旅游事业,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提升国际形象。

旅游具有促进文化沟通、增进文化认同、扩大文化影响的功能。旅游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窗口产业”,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发展旅游事业,具有加强沟通、促进文化交流、推进文化合作、提升国际地位、形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利用旅行宣传之渗透性,在国外宣扬过去文化之优越及近来建设之进展。”[2]6“乘旅客之来,谋文化之推广,引世界之倾向。”[15]65可见,发展旅游事业是增强文化软实力、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有效路径,也是提高国民文明素质、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

三、启发诱导式的教育功能:中国近代旅游功能观之“大脑”

旅游具有教育的功能,主要包括思想教育维度的“驱动器”功能和社会教育维度的“磨刀石”功能。

(一)思想教育维度:以旅游激爱国心、育爱国情、强爱国行的“驱动器”功能

近代以降,列强入侵、军阀割据,造成我国国势衰微,国家积弱积贫,老百姓流离失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挽国家于倒悬、拯黎民于水火,探寻医治中国的良方,有识之士以创榛辟莽的勇气,漂洋过海,赴欧美国家游历考察。在欧美考察期间,他们深受启发,遂决定以西方国家为参照系,大声疾呼,积极倡扬在中国发展旅游事业,发挥其思想凝聚功能,以唤起民族的爱国之心,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将列强赶出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旅游具有激发爱国心的功能。爱国主义作为一个民族情感维系的纽带和国家认同的合理内核,是民族凝聚力的根本源泉,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是凝心聚力的团结之魂、救亡图存之魂。“风景资源为国民之精神食粮,有永久之价值。”[13]52大力发展旅游事业,举办游览观光、凭吊历史古迹等活动,才能激发民众的爱国意识,充分发挥旅游强化爱国意识的思想凝聚功能,增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国民游览名山大川,熟悉本国史地,使爱国之心油然而生。”[13]52发展旅游,“激发旅行者的高尚思想”[20]93,“油然而起爱护其国家之心”[21]4。简言之,旅游是激活民众爱国心、增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有效路径,也是整合人力资源、强化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黏合剂。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有赖于旅游事业的发展。

旅游具有矫正褊狭心理、培育爱国情感的功能。大力发展旅游事业,能够“调正其褊狭心理,从而增进其爱国情绪”[20]94。爱国主义情感来自对本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历史印证,而旅游则为培育爱国主义情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国民爱国,须认清所爱之对象,忠爱之情绪乃克发生滋长,欲认识祖国真相,理宜实地观察,以与史地相印证。”[20]94

旅游具有强化爱国行的功能。旅行者越多,践履爱国之行者就越多。“旅行者愈众,爱护国家者众,而全国之基础赖以立,国之事业赖以振。”[4]536中国旅行社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以“发扬国光”“阐扬名胜”“服务行旅”“办理学生出洋手续”“组织团体游览”“开展售票业务”“实施外勤服务”“办理货运”“开展宣传工作”“协助疏散”“服务侨民”“开拓边疆”和“推广文化事业”[14]95为己任,“使风光秀丽之区,免于湮没”[14]96,从行动上生动地诠释了爱国主义的思想内涵,表明旅游具有强化爱国行的功能效应。

“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大力发展旅游事业,汇集强大的爱国主义力量,才能完成历史所赋予的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

(二)社会教育维度:以旅游拓视野、增知识、深认识的“磨刀石”功能

旅游是提升国民素质、促进旅游者全面发展的“学习型”产业。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体验感悟。”旅游的过程是一个求知的过程,是一个体验感悟、开阔视野的过程,也是一个接受“活”的生活教育的过程。旅游对象囊括四海,一切自然景观、文化古迹、风土民情及地域文化,皆为民众游览观光和考察研讨之对象。

旅游具有扩见闻、开胸襟的功能。它是完善自我的最好途径,是揭开大自然神秘面纱、扩充见闻、开阔胸襟的一把钥匙,能增加阅历、开阔视野、提升素质。“古今能文之士,凡能以文章雄视百世者,无不资于游历。今日学校之所备者,惟书籍、标本、模型而已。然终不免惝怳迷离者,无实验也。故非以游历佐之,不为功。故当寒暑假内,为日既长,则游踪亦广,凡平日教习所指示,书籍所记述,皆可以于游历之中,一一印证,学问见闻皆有进境,岂不快哉。”[22]14旅游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广泛、最直接同现实世界发生联系的行为,也是人们获取新见闻最生动、最有效的“课堂”。“学问者非惟多学问而即可以为儒也,尤必游历各地以增广其见闻。昔太史公涉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登孔子庙堂,视其车服礼器,归而发为文章雄视百代,诚有得于山水之助也。故学问赖于游历,历而博,游历赖于学问而发也。”[23]13

旅游具有增知识的功能。它有扩充教材之内容、弥补书本知识之不足的作用,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社会“课堂”。“我们在旅行之中,可以和许多陌生的人接谈,由他们的言语和行动中,我们能够得到很多在书本上所不能够得到的学问和知识。各地的人情、风俗,在游历中可以随时考察,人民的思想和语言很可供给我们做参考的资料,这个都是对于我们知识的增进,是有非常价值的。”[24]38

旅游具有拓视野、兴改革、强国家的功能。“故居今日而欲讲求游历,必使积学之士至各国详加考察研究,取其所长,补己所短,择善而从,庶几收游历之效乎。是故为今日国家计,非选造就游历人才不可。”[25]14可见,发展旅游事业是深刻考察和深入理解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状况、风土民情、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借鉴西方、取长补短、实现救亡图存和变法图强的必由之路,是对国势衰微、外患交逼、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哀鸿遍野的客观现实做出的主动回应。

旅游具有实践检验功能。旅游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过程。没有通过亲身体验所获取的知识是肤浅的、表层化的,是经不起仔细推敲和历史检验的。正如恽冶夫所言:“井蛙不可以测海,夏虫不可以语冰,非无海与冰也,以其未尝见也。浅隘之子见闻拘于一囿,遇事好以臆度,中者十之一,不中者常八九。此即井蛙测海,夏虫语冰类也。”[26]7

旅游具有深化认识的功能。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旅游的过程就是认识不断深入、持续深化的过程。通过亲自参与、亲身体验,认识才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吾人欲明知天下事理,则游历自不容也。游历之益甚多。举凡各地之民性、风俗气候、物产以及教育财政皆可于游历包含之。研究然总不如眼见之真确。昔孔子周游列国,一辆马车仆仆网尘,凡十四年,苏子必月夜泛舟,始解石钟之旨,赵王必微服入秦,始知邻国之情,不容以凭虚拟议得其真相也。正因其未尝目睹,逞臆见以致传讹,能免于贻笑者。而世之闭户读书下,惟攻苦者,可以翻然变计矣。”[26]8通过旅游活动,亲赴现场,可以触及事实真相、掌握实情,规避以假乱真、以讹传讹,是科学决策之基。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通过旅游活动,实地观光考察,方能使认识更深入、知识更丰富、理解更深刻、问题诠释更全面。上述观点体现了近代国人对旅游发展的理性思考、对现实国情的准确把握、对未来民众福祉的深度关切。

四、情境陶冶式的德育功能:中国近代旅游功能观之“灵魂”

旅游具有德育功能,主要包括道德认识维度的“风向标”功能和价值伦理维度的“矫正器”功能。

(一)道德认识维度:以旅游育品德、遵公德、塑美德的“风向标”功能

国民政府时期,传统的儒家道德体系瓦解,造成国民道德困惑、理想迷失、信仰崩溃、心灵空虚、精神压抑的病态现象,整个社会机器处于无序运作状态。社会道德场域沉滓泛起,官场贪官污吏盛行,商业界唯利是图、利欲熏心,突破了传统的道德底线。旅游则是医治这种病态的重要法门。

旅游具有引领人们养成谦虚谨慎、光明磊落、胸怀坦荡等品德的“育品德”功能。“由旅行而养成之谦逊是也。知识之增加必由于谦逊而完成。”[27]47可见,旅游是养成谦虚等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旅游过程是一个道德养成的过程。在旅游过程中,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旅游者,其行为的正面引导、榜样示范,能将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使其他旅游者从颇具形象性、感染性、权威性和可信性的榜样中汲取用之不竭的精神养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教育养成的实效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旅游具有培养人们依法规、随规矩、守纪律、崇爱国、重集体等“遵公德”的功能。旅游的过程就是引领旅游者向有公德的人学习、看齐的过程。通过旅游实践,才能分清真假美丑,分辨是非曲直,进而激发旅游者寻求道德良知,凝聚崇德向善、遵守公德的强大正能量。“故旅行之人广览异国之风物,如日本式室宇以迄棕榈葺营舍之种种建筑与其维持法,各国千态万状之礼拜形式及其他一切有用而良善之方法,皆当兼收,并蓄盈台而归,决不可矜诩。本国之文明而忽于异国之状态也,旅行者而注意于此,则自能尊重他人之意见,知他人亦有其相当之见解与立脚点。更或人己相较而益知。”[27]47可见,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旅游者是社会价值观的“指示器”,旅游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良好公共道德品质内化、外化、转化的过程。

旅游具有形塑和睦相处、礼貌待人、以诚待人等良好道德品质的“塑美德”功能。谦虚谨慎的道德品质、礼貌待人的道德要求、同情怜悯的秉性是旅游活动的核心要义,也是旅游者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更是引领旅游事业发展的精神原动力、思想发动机和催化剂。“盖旅行者,以误解而与他人相冲突,以礼貌疏忽而招他人之责言。往往而有此于旅馆会食之际或汽车内之座次或停车场之客房等,最多见之旅行之礼,想必自对一他人之真正敬意而发生,不可忽也。又于旅行中最必要者,乃发生礼让之同情也。旅行之际,宜全泯国界之意见,而以恢宏之度量对于人人,其度量狭隘者,不啻自塞知识之门户,广以同情接于他人者,即所自广其知识者也。盖彼则感赏顽钝而此则敏捷同情之念,能助知情之活动。”[27]47-48“旅行则思想当丰富,度量当可宽大,又可养成温良之同情心涵养十分之能力。”[27]48可见,开展旅游活动,能使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内外互动、兼容并蓄,与自己本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虑、所感结合起来,寓教于旅,其美德塑造主要通过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情感体验活动形成的。

总之,旅游具有道德形塑的功能,它以旅游者的身体力行为前提,以教育养成为基础,以榜样示范为导向,以旅游实践锻炼为动力,通过旅游教育养成好品德、旅游者榜样示范铸公德、旅游实践锻炼塑美德,初步构建了旅游道德形塑功能的合理内核与基本框架体系。

(二)价值伦理维度:以旅游弭偏见、争独立、倡平等的“矫正器”功能

旅游作为社会教育的手段,有助于提高人们思想政治觉悟,消弭社会偏见、重塑女性人格。近代以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追求经济独立、实现男女平等的呼声与时俱增,而旅游具有助推妇女解放的作用。

旅游具有消弭社会偏见、争取独立的功能。书本知识终究有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开展旅游活动为实现男女平等、重塑女性人格提供契机。正因为如此,潘保慧大声疾呼,深刻指出妇女要解放、人格要独立,必须以发展旅游为先。“不特男子然也,即女界之中亦宜以游历为先。”[28]15

旅游具有争取男女平等的功能。旅游是女性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的过程,亦是女性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的“社会大课堂”。发展旅游事业可以增见识、广见闻,培养女性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女性整体素质的目的,为实现男女平等铺平了道路,培养了女性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如以游历充其气概,壮其语言,高其意智,孰非吾辈女子之责乎?”[28]15其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溢于言表。

综上所言,开展旅游活动,有利于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强健筋骨、丰富阅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是重塑女性人格的“矫正器”。

五、经验积累式的成才功能:中国近代旅游功能观之“脏腑”

旅游具有培养人才的功能,包括实践历练维度的“炼钢炉”功能和文艺创作维度的“金钥匙”功能。

(一)实践历练维度:以旅游磨意志、造人才、强团结的“炼钢炉”功能

近代以降,尽管交通工具有了较大进步,然而,许多边远地区仍未能大规模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交通的通达性、便捷性,给旅游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攀名山、观胜景、探幽洞、览古迹的旅游过程是一个培养攻坚克难、勇往直前、乐观向上的精神的过程。

旅游具有锤炼意志的作用。“然游历之事,也非易也,陆行则山高路险,车殆烦非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无资斧、无胆略,不可以言游历。且昔者车辆往来多窒碍,费时既久,危险尤多,虽有嗜奇之士无怪,其中止也。”[28]15所以说,旅游过程是培养百折不回、坚忍不拔精神和锤炼顽强意志的有效路径。“周游各地,而冀收教育的效果。至于困难,当以百折不回、坚忍不拔之精神战胜之,而有不战胜则不已之决心与觉悟。”[27]47可见,通过旅游活动,旅游者经风雨、见世面、磨意志、增才干,在旅游实践活动中培养了锲而不舍、奋发向上的优良品质。西京旅行分社的侍应人员,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养成了吃苦耐劳、忍耐顺从之优良品质”[29]19。

旅游具有锻造人才的功能。它是造就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古往今来,在旅游或旅行中增知识、长智慧、造人才的事例不胜枚举。“孔子周游列国,后世倡此吾国游历之鼻祖也。及后张骞出使西域博搜物产,太史公遍游名山大川,归作《史记》,皆得游历之益也。故目不睹,宫阙之壮者不可言;居身不涉江海之大者,不可言水;足不履泰华之峻者不可言山。求学者其知之。”[28]15

旅游的过程也是一个开阔视野和提高智能的过程。通过旅游活动,旅游者的胸怀得到了拓宽,敏锐深邃的观察力、卓越高超的鉴别力和灵活机动的应变力得到了培养。换言之,旅游是造就人才的“大舞台”“大学校”。“施以旅行教育,可养其锐敏之观察力、高级鉴别力及观察皆得有卓越之能力。”[27]48中国旅行社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高级导游人员,娴熟外国语言习惯”[14]97。上海国际大饭店在为旅客服务的实践中,造就了林勉之、李惠英、艾德明、陈维松、王菊谭、屠凤右、戴家坤等一批高层管理人才。

旅游是培养团结互助精神的“利器”。“我们在家中或机关团体里面,并不感觉到友朋伴侣的希(稀)罕,但是如果我们出外游历,那就自然会觉得友朋伴侣的可贵了,在舟中彼此的互相照顾,在客栈中彼此促膝谈心,既可减去旅途的寂寥,同时又可增加合作互助的训练,友朋的情谊会浓厚起来,家人的感情也就更见融洽。”[24]40上海国际大酒店在旅游服务实践活动中,熔铸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合作之精神出之”[30]192。可见,开展旅游活动,有利于营造相互善待、互相帮助、同舟共济的良好氛围。

(二)文艺创作维度:以旅游获素材、拓内涵、育名人的“金钥匙”功能

旅游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催化剂,为文艺创作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作素材及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为他们创作出脍炙人口、流芳百世的文章或诗篇提供了有利条件。“作文犹画也,画宜有生气、有逸趣,有清机、有远势,文亦宜之。然非身历宇宙之奇景,胸罗山川之真相,则所谓气也、趣也、才也、势也。然究未可以为足也,何也?盖植物之标本皆已枯萎,但见花之形状而已,而不知其枝蔓之,直生横生也。故学问赖于游历,历而博,游历赖于学问而发也。”[31]17旅游天地是一个综合性的课堂,是人类自古至今求知、获取素材的重要途径。旅游者所接触的自然环境、历史文物、文化古迹、风土民情皆具有广泛的知识性。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均能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汲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营养和创作素材,从而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质,丰富其创作的思想内涵。“若夫手不停批百家之书,口不绝吟六艺之文,闭户兀坐,揣摩穷年,经史虽已满怀,而发表者皆前人之糟粕,世事日以变迁,而诵习者率三代之典,文迂谬。少当不足以言文学。夫人而知之矣。”[31]19

旅游具有拓宽思想内涵的功能。通过开展旅游实践活动,让文艺植根于中华大地,深入民间,才能发掘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灵感,才能创作出启迪思想、滋润心灵、陶冶人生的精品力作。“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养气之方,不外乎游历,所见愈多,其气愈盛,气盛,则言之短长皆宜。”[31]23

旅游是“活”的学问。文艺工作者只有通过深入民间、深入民众,全面了解各地风土民情,举精神之旗,才能真正创作出代表时代前进号角的力作、佳作、名作。

旅游具有成就名篇、培育名人的功能。它为作家、画家、艺术家创作名篇、名作、名著提供了重要途径。“而所谓逸趣、清水、远势皆汩汩而来矣。昔司马迁浮江淮,过大桥,其文益壮,杜少陵崎岖蜀道,不遑宁处其诗益奇,之二人者,皆吾国文学家之鼻祖,而所以补益其文学者无一不从游历来也。”[31]18司马迁踏遍国土、阅尽人间的欢乐与痛苦之后,才创作出超群绝伦的、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独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诗圣杜甫能够创作出千古传唱的诗歌,归功于他周游全国的阅历。旅游是一个社会大课堂,是一个“活” 的教育,名山大川赋予文艺工作者以灵感,他们才能创作出气势雄伟的鸿篇巨制。

六、行动体验式的娱乐功能:中国近代旅游功能观之“皮肉”

旅游具有娱乐功能,主要包括:身心健康维度的“健身器”功能和休闲娱乐维度的“调节器”功能。

(一)身心健康维度:以旅游疗疾病、健身体、调身心的“健身器”功能

20世纪以来,我国新式交通有了较大发展,国民的出行时间相对缩短、空间距离相对扩大,旅游遂成为普通民众的新风尚。加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病”日益凸显,人口剧增、生活拥挤、环境污染、工作繁重等方面的消极体验,促使市民寻求自主医治的良方,于是产生逃离城市、渴望旅游的动机。

旅游具有调节身心的功能。旅游为健康生活的获取、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契机。“为健康而旅行”[32]11,“新鲜空气和日光是健康的必要条件”[32]11,“对于身体,大有好处”[33]43。旅行“对于身体是有益的,出外旅行一次,格外有益”[34]91。这些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下接地气”的旅行话语生动地诠释了旅游有通经活络、缓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的作用。通过开展旅游活动,突出其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表现性,旅游者能够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满足。

旅游具有缓解疲劳、疗养疾病的功能。旅游活动能够抑制人们的急躁情绪、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在调节精神、缓解疲劳、疗养疾病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消除疲劳、疗养疾病,均以山间或海滨最为适宜,旅行业于身心休养裨益甚大,其功用不在学校与医院之下。”[24]38开展旅游活动,能帮助某些患有慢性病的旅游者早日恢复健康,对患有精神忧郁、神经衰弱等心理性疾病、躯体功能衰弱的旅游者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旅游具有强身健体功能。旅游者攀名山、观幽洞、游古迹、览湖川,观看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气势磅礴的流泉飞瀑、生机盎然的林木花草、千奇百怪的虫蛇鸟兽,欣赏五颜六色的云雾,观察太阳的东升西落,对促进人体内脏器官活动、增强人的身体素质大有裨益。旅游能够“锻炼体魄”[20]92。“游历对于我们身体的锻炼是很有益处的。我们时常过着户内生活,不与自然界接触,于身体实有莫大的妨碍,旅行途中的风霜雨露,大可以帮助我们身体的锻炼。空气的变换,地土的迁移,于身体可以发生极大的影响,身体素来孱弱的,也许因此转而变好,身体素来强壮的,精神上势必更见活泼,所以旅行的确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32]12可见,旅游是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提升人的生活满意度、幸福指数颇有好处。

总之,旅游具有强身健体、治疗身心疾病的功能,它是祛病延年的良方,是调适身心的有效路径,是追求幸福感、满意感的重要方式。

(二)休闲娱乐维度:以旅游解疲乏、缓压力、悦身心的“调节器”功能

旅游具有休闲娱乐功能,开展旅游活动,能使人们获得享受美好环境、接受新兴事物、排遣不良情绪、获取幸福快乐的机会。

旅游具有缓压力、解困乏、祛烦恼的功能。开展旅行活动,有利于人们暂时摆脱喧嚣城市环境的烦扰,是缓解工作压力的一种有效调节手段。“旅行是赏心乐事”,“为户外娱乐而旅行”[32]11。

旅游具有愉悦身心、放松心情的功能。作为工作补偿的一种有效手段,旅游能够起到舒缓压力、放松心情的作用。它能“摄取日光和新鲜空气,爬山、垂钓、狩猎,种类繁多,……帆式的小渔船、潺潺的溪流、明可照人的湖池,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5]1。“接触大自然,爬山、看云、听泉变换了一个世界,另外做了一个人,简直无处不是天堂,无处不是乐园。”[5]1总而言之,旅行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高级润滑剂。“游览旅行,其性质属于娱乐。”[5]3

旅游具有摆脱枯燥、调剂生活的功能。它是调剂人类机械式生活的有效路径,是一种精神享受。“ 一经外出游览,顿觉耳目一新,心胸开拓”,“一旦人入山林,接近自然,恒有心旷神怡、身心康乐之感”[5]2。换句话而言,旅游能使人心情愉快,获得舒适感,增加幸福度和满意度。

七、内省反思式的审美功能:中国近代旅游功能观之“气血”

近代以来,旅游者承继古人雅好山水、情寄山水古迹的传统,抱着求美的热情,登临名山胜水,寻访名胜古迹,泛舟江河湖泊,旨在获取美的体验。旅游具有促进民众全身心参与、全过程体验的审美功能。“旅行为人生中一种优美生活”[35]43,旅游的过程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一个全面感受美、深度体验美、深刻感悟美的心与物游的过程。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观作为美的源泉,是美的天然“搬运工”,集山之峻、峰之奇、水之秀、峡之幽、洞之美于一体,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绝伦的画卷,为广大人民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感悟美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旅行过程中,人们能够体验到山体气势磅礴的雄壮之美,能体会到幽林鸟语、瀑落深潭、雨打芭蕉和风起松涛的听觉之美,能感受到色彩斑驳与近山绿而远山蓝的色彩之美,能感悟到水中看月和雾中观花的朦胧之美,能欣赏到自然景观的形态之美。

旅游具有追求“心与物游”的审美功能。审美过程是一个善于观察美、欣赏美、感悟美的过程。贺天健一生酷爱旅游,对旅游的审美功能有独到的认识,他认为旅游就是一个心与物游的过程,具有净化心灵的功能。“太湖之烟波,西湖之云月,长江之风雨,涮江之潮汐,剡溪之云,黄河与淮河之势,皆是美的体现。”[35]44可见,美的体验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既可以从美术学视角欣赏形象之美、色彩之美、线条之美,也可以从社会学视角感受静态之美、听觉之美和嗅觉之美,还可以从美学视角体验雄伟之美、险峻之美、布局之美、对称之美。

旅游具有实现“物我同一”的审美体验功能。审美体验过程,实际上是物我同一的过程,既包括了现象之美,如旭日东升的动态之美,晚霞的色彩之美,繁星点点的闪烁之美,山雨哗哗而下的声音之美,河滩奔腾突起的节奏之美,瀑布喷雪溅玉的乐章之美,渔舟唱晚悠扬动听的音乐之美,还包括心与物相通的物我同一过程,即意境之美。“迎朝旭、挹彩云,看晚霞、送夕阳,数繁星,沐山雨,栉江风,听滩声,听瀑声,听渔声,耳目的供美,尽善尽美。”[36]99

总之,旅游是一项美感体验活动,是察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觉其态、悟其质、观其形、辨其类的动态过程。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只有全身心参与,心与物游,物我同一,才能获得深刻的美感体验,收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之效。

八、结语

思想观念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生态、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综合反映,是社会的“风向标”。中国近代旅游观脱胎于传统封建社会的母体,是在内忧与外患交织、沉沦与奋起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催生出来的时代产物。作为一种崭新的思想观念,它以中国传统“好游”“壮游”和“漫游”观为母本,以西方为范本,在借鉴吸收西方近代旅游观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造和革命性重塑,构建了一个以旅游经济功能为“基”,以旅游交流功能为“网”,以旅游教育功能为“脉 ”,以旅游德育功能为“魂”,以旅游成长成才功能为“梯”,以旅游娱乐功能为“器”,以旅游审美功能为“境”的七位一体的旅游功能观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和前瞻预期性,往往能够引领社会发展的航向,发挥举旗定向的“方向盘”功能,在增外汇、弥赤字、消误会、弥分歧、拉内需、促发展、惠民生、育美德、磨意志、强团结、造人才、健身体、祛疾病、解疲乏、愉身心诸方面发挥了积极影响,起到了“内强国家,外树形象”的作用。但囿于时代的限制,近代旅游观的理论指导意义与潜在的正能量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缓慢发展的社会经济、频仍的战争、猖獗的盗匪、频发的自然灾害、生存型的消费模式、捉襟见肘的财政收入严重地掣肘了近代旅游事业的发展,使近代旅游功能观的辐射影响作用大打折扣。由此可见,旅游功能的整体发挥,需要充足的“阳光”、丰富的“养料”、充沛的“水分”作支撑。换言之,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是近代旅游整体功能得以发挥的前提基础,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旅游系统功能得以深入挖掘的有力保证,充足的资金投入是旅游整合功能得以拓展延伸的物质保障。

猜你喜欢

旅游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我们一起“云旅游”
小A去旅游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基于PMC窗口功能实现设备同步刷刀功能
怀孕了,凝血功能怎么变?
旅游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