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02-25彭普秀
彭普秀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互联网日渐成为意识形态激烈交锋的主战场,加强和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以互联网为载体,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对高校受教育者即大学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教育活动。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出要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1]“三全育人”理念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理念,新时期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本文拟探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以期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一、“三全育人”理念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
探析以“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对策,首要任务就是厘清二者的逻辑关系。只有明晰“三全育人”理念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作用。
(一)“三全育人”理念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归属于大思政系统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部分组成的整体,大思政系统则是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思想理念、体制机制凝结而成的有机整体。“三全育人”理念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归属于大思政系统,在大思政系统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三全育人”理念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有其具体的背景语境。2017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首次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原则。而早在1999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便初现雏形了。[3]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依托信息技术的进步而迎来了全面发展时期。从二者提出的背景可见,“三全育人”理念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现,都是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的。只是“三全育人”理念是从理论层面规定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尺度,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是直接从实践层面拓展了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形式,二者以不同的呈现方式存在于大思政系统中。因此,从“三全育人”理念出发,探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对策并非牵强附会,而是以理论指导实践的最好代表。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载体
“三全育人”理念强调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从而将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到受教育者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实现对其思想价值的引领和内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具体抓手,同时也是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载体。一方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运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将思想价值传递和灌输给受教育者的教学活动,高校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然要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及教学载体等层面,探索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这个探索过程本就是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的过程;另一方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事实上也为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提供了重要的实践育人平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以此来检验“三全育人”理念的科学性和引领性。同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也推动了“三全育人”理念的改革和发展。
(三)“三全育人”理念为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新时期,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正在稳步进行。这一理念切实引领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航向,勾勒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蓝图,为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三全育人”理念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同为大思政系统的构成要素,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阐释“三全育人”理念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实际上是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正确的实践。“三全育人”理念是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据,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导航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育人的主体构成、育人的时空衔接及育人的工作方法等三个角度出发,系统解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三个不足”,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观测
对问题的正确研判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前提。当前,充分发挥“三全育人”理念,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作用,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个现实问题。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育人队伍尚未成型
教育实际上是主体对客体施加影响的过程。教育主体也即施教者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会直接决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传道授业的教育主体,鉴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要求他们不仅要具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具备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知识过硬、实践过关的教师,才能胜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但就目前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状而言,还存在专业化育人队伍尚未成型、教师人才梯队建设亟需加强的问题。一方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网络信息素养亟待提高。当前,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师年龄结构偏向老年化。老教师虽然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但也意味着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弱,他们在承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时,往往按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网络信息技术的参与度不高,从而导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在整个教育教学设置中逐渐淡化、边缘化;另一方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坚力量薄弱。一支专业的教师人才队伍应该考虑教师学历构成、职称构成、年龄构成等要素,但由于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起步晚、发展慢、水平偏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主要由原本从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教师抽调而成,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青年教师队伍又正在培养中,中坚教师力量明显薄弱。一旦老教师退休,青年教师又不足以完全担负起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重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面临人才储备不足、发展后劲不够的困境。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各阶段衔接性不够紧密
将思想价值引领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到受教育者每个学期学习生活的始末,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育人追求的最终目标,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实践也会出现因育人过程各阶段衔接不够紧密而导致的目标和实际有所出入的现象。一方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过程各阶段的教育时间设置不到位。全过程育人要求高校每个学期的各个阶段都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但却没有对每个学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时段进行精确的规定,究竟是在开学伊始就立即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在学期过半的时候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时段设置上,各高校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高校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考虑到一个学期的不同阶段,而是选取一个完整的学期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设置为必修课程,期望一蹴而就地向大学生施加教育影响。这样做明显违背了大学心智发展规律,既不利于大学生消化、接收教学影响,也不利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育人的实现;另一方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各阶段的教育目标不够明确。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4]但由于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些基本内容的教学要么流于形式,要么遭受阉割,仅仅选取其中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更不要提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了。没有教学目标带来的压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放松了对课堂和学生的管束,受教育者也以放任的态度对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而高校也越发不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如此恶性循环,极大地阻碍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优化。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载体的系统性兼顾不够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是指运用各种教育载体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以达到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受教育者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目的。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存在着各载体育人的系统性兼顾不够的问题。就高校校园网载体而言,校园网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能量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校园网是高校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然而,高校却只注意到了校园网的宣传功能而忽视了其便捷的信息共享功能,以至于错失吸收其他高校教育资源提高自身学科竞争力的机会;在校园文化载体方面,优秀文化反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足。优秀的文化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而风清气正的文化环境,更是能够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受到优秀校园文化熏陶的大学生,已经具备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意识基础,更容易经受价值观调整和塑造。然而,在现实的实践中,优秀文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部分大学生德育收效甚微的问题依然存在。此外,高校对科研创新载体的重视也有待加强。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科研成果产出较少,科研成果向教育教学转化的效率也偏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中暴露出的对各载体系统性兼顾不够的隐患,将直接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解决问题。
三、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以“三全育人”理念指导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必须从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层面进行思考,基本思路是打造全员育人的组织体系,构建全过程育人的实践格局,搭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平台,多管齐下,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坚持系统思维,拓展育人主体,打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组织体系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打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的组织体系,必须要找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主体,在坚持系统思维的基础上,拓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队伍,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系统性协同育人组织体系。
1.全面梳理育人要素,加强育人主体统筹。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高校更多地将育人的主体责任放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上,从而忽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他主体的育人功能。因此,高校要按照全员育人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充分挖掘社会环境、社区环境、学校环境、朋辈环境中蕴含的育人主体,[5]集中统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的主体资源,营造覆盖全校、对接个人的全员育人氛围。推动高校各个育人主体构建新型合作关系,提高高校育人组织的系统性和规范性,调动其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性和积极性,确保全员育人主体共同担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
2.系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育人主体力量。要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主体开展系统的业务培训,充分发挥育人队伍的主体性力量。具体而言,就是要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针对不同的育人主体进行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素养和实操能力。选择业务能力精湛、信息素养较高的育人主体,组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定时开展专题学习,按时进行实践模拟,使之成为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力量。[6]
3.科学构建工作机制,强化育人主体协同。当存在多种育人主体对单一客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时,就必须增强他们之间的协同性和有序性,否则就有可能造成育人过程的重复和低效率,育人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高校应该单独成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加强各个育人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改变原有育人主体“各自为政”的状态,形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部门负责人要切实加强对各个育人主体的领导和协调,并根据各个育人主体的特点,划分各育人主体的德育职责和范围,密切育人主体间的交流,打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的严密网络。
(二)重视阶段协调,统筹时空对接,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育人实践格局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育人即受教育者从每个学期的开学到结束,高校都需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穿到大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甚至要融入到其工作生活中。这就要求高校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育人中各个阶段的协调,统筹时空对接,构建严密有序的实践格局。
1.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合理安排教学顺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系统的科学,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期望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受教育者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高标准是极其不现实的。因此,要在准确把握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网络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循序渐进地对大学生施加教育影响。高校要科学设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教学顺序,分清内容的主次,厘清内容的重难点,确保受教育者能够全面接受和吸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同时,高校也要按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阶段,优先适配教育主体。例如,在上学日以教师主体教育为主,其他主体教育为辅,周末则优先发挥其他主体的育人作用,在整个育人过程中实现育人主体引导的“全覆盖”。
2.加强育人全程观测,适度延长育人周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育人的各个阶段都是环环相扣的,前一个阶段教育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下一个阶段教育实践的开展。为了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育人顺利进行,必须要加强对整个育人过程的监测,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阶段性育人的评估指标,严格按照指标监测育人质量,时刻关注监测结果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育人的方法和形式。此外,还要适度延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育人的周期,有效衔接高校大学生的寒暑假,尽量不要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出现“空窗期”,真正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3.重视育人阶段协调,强化全程育人联动。高校要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育人中各个育人阶段的协调,统筹育人主体,聚焦部门协同,强化全过程育人各个要素的联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实现各育人阶段的协调,一要统筹各个育人主体,发挥领导干部、学科带头人、重要专家以及骨干教师等“关键主体”的育人作用,为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育人阶段的正常运转提供重要保障;二要聚焦部门协同,着力实现网络思政工作平台的对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7]各个部门要对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主动承担育人职责,提高育人功能。
(三)强调合作发力,健全体制机制,搭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工作平台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的实现,离不开育人载体和育人机制的协同发力,要使各个育人载体和育人机制达到“同频共振”,就必须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的工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实现各个育人载体和育人机制的统一。
1.统筹规划,精心设计,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高校要尽可能地调动一切优秀资源,为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服务,但单个高校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寻求其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帮助,而搭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就能更好地解决教育资源有限的问题。要由教育部牵头各大高校组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联盟或论坛,汇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见和经验,为各高校积极开展沟通和交流提供场所。全国各大高校也要经常组织不同的育人主体进行交换式学习,方便各大高校借鉴先进经验,扬长避短,形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四面开花”的新局面。
2.加大投入,健全体制,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平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丰富的内容,而其教育形式却呈现出单一的特点,以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因此,高校要加大投入,健全体制,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平台。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研究投入,鼓励各个育人主体自主探索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组成由学校领导,宣传部、办公室、学工部、教务处、团委、网络中心等参与的形式创新团队,[8]协助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同时,高校也要建立健全研究成果保护制度以及研究人员奖励制度,激发各个育人主体开展形式创新研究的积极性,让各育人主体的聪明智慧充分涌流。
3.把握规律,强化导向,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引导平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毕竟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的德育活动,而互联网信息真假难辨,有害信息产生的危害性极大。为了规避网络舆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构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平台很有必要。高校要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发挥学院公众号、高校微博等官方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重要引领作用。[9]组成高校领导、学院教师、班级辅导员“三位一体”的舆论引导机制,牢牢把握高校舆论宣传口,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和应对能力,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四、结语
新时期,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虽然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但有挑战才会有动力。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以这些问题和挑战为动力,从不同的视角探索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的一次新尝试。因此,在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坚定地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以科学的理论助推正确的实践,从而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