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贸易港背景下的离岸金融发展探析
2020-02-25
(海南大学经济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2020 年6 月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的指导思想、原则、发展目标及实施范围。海南作为金融开放的前沿阵地,《方案》在制度设计上对金融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等,为海南离岸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离岸金融市场,也可称为境外金融市场,本质是与境内市场相隔离的交易场所,以业务经营便捷性、利率体系独特性、资金交易规模性而区别于传统金融市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使海南在发展离岸金融方面优势显著,给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提供了一个最佳实验区[1-2]。
在这一机遇下,海南离岸金融需引进国际金融开放经验,在创新发展上作文章,补齐基础短板,鼓励金融开放与创新,持续释放制度红利,有序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与境内外资金自由流动。
1 海南离岸金融的发展现状探析
就政策环境而言,离岸业务持续享受海南开放发展的政策红利。2010 年,海南作为离岸金融发展前沿阵地的身份得到认可,继上海、天津和深圳之后,成为我国第4 个探索开展离岸金融试点的地区。同年6 月,海南被列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成为我国第2 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省份。2018 年,国务院印发《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支持海南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方面开放创新,这无疑为海南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提供了新方向和优厚的政策红利。2020 年6 月,自由贸易港的设立更凸显了海南“境内关外”的特点,其设立的金融市场和机构以及开展的各项金融业务具有离岸金融的特征,能够形成一个设在境内并且与国际金融市场相连的交易场所。
在海上“一带一路”建设、东盟经济体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带动下,海南持续深度融入全球物流供应链和产业合作,成为人民币国际离岸金融中心的基础逐渐完备。发展至今,海南离岸跨境金融交易量大幅增长,离岸金融以制度集成创新为突破口,依托平台优势,推动自由贸易港实现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就产业环境而言,离岸金融发展助力海南实体经济发展达到新高度。目前,离岸金融主要集中于国际结算业务、离岸存贷款业务和离岸债券等方面,海南离岸金融的兴起拓宽了传统制造业境外融资渠道,提升了实体经济贸易、资金、物流的融通水平[3]。2018 年末,海南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8 820.1 亿元,同比增长4.3%,在一定程度上置换了境外高息债券,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就市场环境而言,离岸金融提高了海南金融市场活跃度。近年来,海南省离岸金融市场基础不断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实现快速发展。2018 年,海南省辖区内银行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281.4 亿元,同比增长55.4%;海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常项目结算额增至14.5 亿元,在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额中的占比达21.5%,同比提高2.8 个百分点;与海南省发生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国家新增了10 个,其中9 个国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企业新增185 家。2019 年1 月1 日,海南自由贸易账户(FT)体系正式上线运行,目前该体系整体运行情况良好。截至2019 年2 月末,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海口分行以及中国工商银行海南省分行开办FT 业务的网点共计146 个,共开立各类FT主账户1 892 户,子账户6 334 户,账户覆盖FTE、FTN、FTI、FTF 和FTU 5 类账户。FT 账户的设立为资本项目可兑换积累了经验,为海南破解金融创新难题和进一步完善离岸金融市场提供了可能。
2 海南离岸金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总量偏低。相较于境外著名金融市场,海南离岸金融总体规模偏小,跨境离岸交易活跃度较低,这与海南金融基础条件薄弱、金融资产总量偏低、从事跨境贸易企业较少有关。其中,离岸金融主要以跨境结算为主,境外贷款和融资占比较低。整体数据显示,海南离岸金融及其衍生产品单一,整体效率较低,外币资产不足[4]。
(2)离岸金融制度尚有创新空间。由于离岸金融高度自由,若不能对其有效监管和及时规范,将给市场带来更大的金融风险。当前,海南离岸金融在制度建设上存在短板,法律体系不完善,缺乏针对性的风险防控体系,运行管理制度创新度低,管理机制亟需升级。
(3)配套的组织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离岸金融业独木难支,需要与之配套的服务体系提供支撑,例如对口的中介机构。海南离岸金融中介领域一直处于相对缺失的状态,这将增加离岸金融的运行成本,加大申报和审批难度,降低境外融资的积极性。海南离岸金融发展还存在核心金融技术开发滞后、专业金融行业人才大量缺乏等问题,影响了其发展节奏[5]。
3 国外自由贸易港发展离岸金融的经验借鉴
纵览国际,凡是成熟的自由贸易港,必有与之相适应的离岸金融建设。其中,新加坡离岸金融中心是全球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精准把握,使本国离岸经济实力呈指数级增长。
(1)善用平台赋能。新加坡在平台建设中融入了现代科技,利用互联网支付系统等实时监测所有经营新元银行的新元账户,其中包括新元政府证券。将所有金融机构的新元账户与非新元账户分离,用审慎的态度关注新元流向,严格执行新元非国际化方面的各项法规,在必要时予以干预[6]。
(2)财税政策持续松绑。新加坡为寻找破解税负的法门,不断放宽外汇管制,灵活调节税收政策。例如新加坡政府废除非新加坡居民的利率收入预扣税,对国际银团贷款和亚洲美元贷款债券的发行收入免税,调减离岸再保险业务税,借助减免外国投资所得税的手段鼓励基金业发展等,使新加坡在亚洲美元市场中心的竞争中超越香港和东京,占得先机[7]。
(3)高标准的监管模式。新加坡政府对国际金融界出现的先进金融制度、技术和方法非常敏感,始终保持积极态度加以引进,灵活运用有利于保持稳健的监管方法,高标准制订管理办法。
(4)适时的市场模式。在建立初期,为应对国际资本冲击,新加坡离岸金融中心选择内外分离型发展模式,既可以发展离岸业务促进经济增长,又可以对离岸与在岸账户分账管理,便于监管部门控制与防范风险。在条件成熟时,新加坡适时将市场模式转为内外一体型,进一步提高离岸金融市场的效率。
4 海南离岸金融发展建议
离岸金融市场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发展趋势的一种创新,其提供的自由灵活、快捷便利、高效新型的金融服务是海南促进高层次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助推器。
(1)探索适合海南的离岸金融发展模式。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伊始,汇率形成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有限,监管制度尚未健全。此时,海南发展离岸金融可借鉴新加坡的实践经验,选取内外分离的市场制度,这既符合自贸港的政策特色,又方便隔离离岸业务风险,把握金融管制力度,掌控金融开放节奏。在账户管理上,未来可根据离岸金融的发展进程决定是否向分离渗透型过渡,当前则更适用较独立的离岸账户体系。
(2)创新离岸金融制度体系。海南离岸金融建设不能画地为牢,应对标国际一流离岸金融中心的法制建设,完善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相匹配的地区法规;降低离岸金融市场的行业门槛,持续探索离岸牌照多元化、电子化在更多金融业务中的应用;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建立可视化风险信息监控系统,形成专门面向海南自由贸易港离岸金融市场的实时风险预警机制。
(3)扎实推进财税减负。对于海南来说,要探索出离岸税源管理创新发力点,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的离岸税收管理经验,提炼新思路、新方向。海南应在发展离岸金融法制建设的总体策略上,兼顾法规的长远性、稳定性和预见性,出台和完善可先行先试的海南金融财税法规和优惠政策,形成两者的正向互动。例如在离岸金融市场建立过程中,着力在减免离岸银行业务利息预提税、境外贷款利息、离岸账户持有人利息预扣税等重点领域进行突破。
(4)重视推进金融人才高效配置。海南离岸金融发展离不开核心金融技术,而人才是推动技术和金融产品更新的重要动力源。海南离岸金融要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开放,重点是要通过创新性举措,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体制和机制,发挥人才政策的引领作用。要依托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引才效应,加快海南人才自由流动,逐步降低人才流动的制度成本,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境内外人才的互补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