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优化研究

2020-02-25

山西农经 2020年23期
关键词:洞庭湖经济区补偿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有许多重要的论述,其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2014 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通过并进入实施阶段。

借助洞庭湖丰富的资源,当地水产养殖、水稻种植、旅游观光等产业迅速发展,以洞庭湖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在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如何让洞庭湖重新焕发昔日的绿颜,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从而带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目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在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1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洞庭湖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湖泊之一,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和湿地资源,因此洞庭湖地区的淡水养殖业、农业、旅游业等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激发洞庭湖的生态优势,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对大湖流域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路径的积极探索[1]。

洞庭湖覆盖包括湖南岳阳、湖北荆州在内的33 个市、县、区。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这两大城市群之间的有效链接,有利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一体化建设和加快中部城市的发展,是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崛起的有效途径。

建国初期,经济落后、土地贫瘠,为解决缺衣少食的问题,人们大面积进行填湖造田,洞庭湖便是其中之一。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修复洞庭湖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力证明。

2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现状

2.1 经济发展超负荷进行

在洞庭湖丰富的淡水资源和湿地资源的基础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拥有大量丰富的淡水水产品、农产品、生态旅游等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资源。随着人们对经济发展的过度追求以及认识偏差,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所能提供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经济发展需求,导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坏境出现问题,生态系统承受巨大压力。

2.2 绿色发展的有效投入不足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其中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是重要内容之一。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修复不仅指通过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同样也要注重创新驱动,使当地产业得到发展的同时,水、湿地等生态资源得到修复和保护,通过绿色发展带动经济发展。

王运斌等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对于城市群绿色发展的有效投入明显不足,从而使其生态经济发展明显落后。

2.3 洞庭湖生态功能恢复有待巩固

在发展历史中,洞庭湖的生态功能遭到了极大破坏。虽然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来,洞庭湖区域的生态功能得到了一定恢复,水域面积、湿地面积有所扩大,水质不断提高,野生动物种类增加,但与早期的洞庭湖相比,在生态功能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洞庭湖的生态功能还需要继续恢复。

3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优化的重要意义

首先,受到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已经遭到极大破坏。近年来,在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恢复。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优化,能够及时调整补偿途径和措施,巩固和强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功能,是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优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能够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之间平衡发展,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再次,优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当地实际,使生态补偿发挥最大作用,达到保护生态和增进人民福祉的目的。

4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优化的原则

4.1 主体明确,权责统一

生态补偿是对人们在保护生态环境过程中所失去的权益进行补偿的措施。在进行生态补偿时要坚决遵循主体明确、权责统一原则,使人们在享受生态环境带来便利和利益的同时,承担起保护自然的责任,促进洞庭湖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4.2 因地制宜,科学谋划

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不同特点,采取的生态补偿措施也各不相同,只有结合当地实际,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优化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原则,结合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优化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各方保护洞庭湖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

4.3 全面统筹,循序渐进

生态补偿涉及内容较多,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涵盖的区域较广、城市较多,涉及的利益主体也较多,因此在优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时,要坚决遵循全面统筹、循序渐进的原则。统筹好各政府部门在生态补偿中的主体责任和社会各界的责任,积极协调各方,加大生态补偿中公共财政的投入,确保为保护生态而牺牲利益的人们提供一定补偿。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增加补偿的渠道,完善生态补偿市场,提高人们获得补偿的标准。

同时,着眼于洞林湖生态发展全局,推进生态补偿循序渐进,促进洞林湖生态发展,从而带动区域内经济发展。

4.4 公平公正,有效进行

生态补偿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使参与环境保护的人们受益,使破坏环境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避免出现“捡漏”现象。只有保证公平公正,才能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才能有效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从而不断巩固生态功能。

5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优化的途径

5.1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体制机制

生态补偿涉及多方利益,完善的生态补偿体制机制能够为生态补偿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一方面,要完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有关生态补偿的实施办法,明确生态补偿指导思想、依据、标准等内容,规范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和财政政策,将绿色发展作为主线“GDP”考核纳入生态补偿政策评价分析之中,使财政资金向重点项目、重点区域倾斜,使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相辅相成,使洞庭湖的生态经济向好发展。

5.2 完善生态补偿的方式方法

以往的生态补偿方式以一次性的经济补偿为主,这种方式过于单一,特别是洞庭湖区域的农民大都依靠土地和水资源生活,失去原有土地或者水资源后,就失去了经济来源。因此在生态补偿时,要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生存技能培训,使他们在退耕还湖后仍有生活来源。

同时,积极创新,大力发展绿色旅游、现代农业等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还可以给予政策扶持和优惠,鼓励人们充分利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优势自主创业,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带动附近的居民增收,引导更多人积极参与洞庭湖的生态保护。

5.3 立足实际,合理设置生态补偿标准

生态补偿偏低是许多人不愿意退耕还湖、退耕还林的原因之一。一旦失去了土地,农民就没有了收入来源,生活也会陷入困境。

邝奕轩(2019)[2]调查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内平江县公益林生态补偿情况,其补偿标准为240 元/hm2,而林农期望的补偿标准为3 000 元/hm2,存在较大差距。生态补偿过低使靠土地生存的人无法维持正常生活,加剧了洞庭湖区域内退耕还湖的难度。此外,有些人对政策的认识不足,限制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因此要立足实际,综合考量,合理设置生态补偿标准。

5.4 完善生态补偿市场化

生态补偿市场化能够有效补充以政府为主体的生态补偿机制,将社会资本引入生态补偿中,加大补偿力度,提高补偿标准[3]。

同时,还能增加生态补偿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增加就业机会,使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化。此外,要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拓宽监督渠道,确保资本进入后生态补偿的规范性和公正性[4]。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对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探索经济发展路径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并不断优化,解决好生态发展中保护与开发的问题,建设富饶美丽的洞庭湖,促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洞庭湖经济区补偿
洞庭湖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应用
解读补偿心理
洞庭湖的麋鹿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植物补偿和超补偿作用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离婚时,能否要求家务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