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茅区有机茶产业品牌建设现状

2020-02-25刘筱筠成思思陈国兰蒋智林

山西农经 2020年23期
关键词:思茅普洱茶园

□谭 娴,刘筱筠,成思思,陈国兰,蒋智林*

(1.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云南 昆明 650224;2.普洱学院 云南 普洱 665000;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070)

有机茶是指茶叶的生产、加工、包装、储存以及销售过程采用有益于生态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式,建立有机茶叶生产体系,在整个市场运行过程中必须具备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追根溯源审查体系,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并加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的茶叶及相关产品[1]。有机茶生产必须按照极其严格的标准来进行,对于原产地的地质土壤环境质量、地理气候特征、灌溉条件、空气质量有极高的要求,需要达到相应的规定标准。除此之外,需要具备相对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及管理方式,才能进行有机茶的种植及生产。

思茅区地处边疆亚热带高寒地区,工业化程度低,具备发展有机农业所需的土壤、空气、水源等自然条件,且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适宜植物生长,被誉为“植物王国中的王国”。“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是思茅区大力发展有机茶的优势,其良好的生态环境能进一步促进思茅区茶产业绿色化发展[2]。

思茅区作为云南省有机茶的重点产区之一,被誉为“中国茶城”,该区茶产业发展历经数年,是思茅区茶农及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3]。在云南省打造“绿色食品牌”的号召下,产业升级倒逼思茅区以有机茶为突破口。坚持科学规划、依托品牌的指导原则发展有机茶产业,以期实现全区茶园绿色有机化,培育有机茶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打造有机名片。

1 思茅区有机茶产业发展状况

1.1 思茅区有机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1.1 常规茶产能相对过剩,有机茶供不应求

自2002 年农业部制定并发布有机茶产业行业标准以来,各地政府积极落实国家政策,配套相应的鼓励发展政策和扶持方案,为有机茶产业发展奠定基础。虽然多年来思茅区有机茶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规模和成就,但有机茶产量与常规茶产量依然相差甚远[4]。

在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转换过渡的过程中,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并且付出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有机茶所需的基地建设、生产设备、工艺改善、人员培训、有机茶认证及检测等的投入费用较大。思茅区小规模茶企占大多数,其规模与实力难以进行有机茶生产。落后的营销手段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思茅区有机茶价格较低,高成本支出与低效益收入不平衡。众多小作坊、小规模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及个体经营户对有机茶种植持观望态度,导致有机茶产量相对较少。

1.1.2 茶叶企业产业链短,综合效益低

同时,茶叶企业以及茶农长时间处于原材料供应阶段,没有掌握普洱茶生产和定价的自主权,以被动劣势进入市场,产业链较短,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综合效益低。

1.1.3 有机茶市场普及度低,消费者对有机茶认知度不高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但众多消费者对有机茶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仍较低。有机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且市场价格偏高,国内普通消费者大多从未接触过或者听过有机茶。消费者对茶叶的产区、口感、树种等给予更多关注,对有机茶概念感到陌生和模糊。

各地政府或各大企业在大力推广有机茶的过程中,信息传递缺失,导致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接受度较低,对有机茶概念传播及有机茶产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

1.2 思茅区有机茶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及安全尤为关注,食品消费选择逐渐向优质型转变。有机食品是食品安全的最高级认证,因此也成为消费者追逐和信赖的健康消费食品。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有机食品的消费比重不断增长,有机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思茅有机茶也迎来了发展机遇。

1.2.1 生态茶园建设成效显著,为有机茶园建设与转换打下坚实基础

在绿色消费大背景下,云南省各级政府意识到提高茶叶质量、改善茶源供给对促进茶产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

为响应省政府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紧抓产业改革发展路线,普洱市从2010 年开始率先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制订系列管理规划对茶园进行规范管理,为普洱市茶叶从无公害茶到绿色生态茶再到有机茶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思茅区茶园经过多年经营,被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思茅区累计投入2 000 万元实施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推广项目,择优选取有影响力的有机肥替代化肥,创建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长效生产运营模式,从而提升有机茶园产品品质、土壤质量,辐射带动周边茶园有机建设,促进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茶产业已成为全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步伐的重要支柱产业。

①取材环保性。材料获取过程不应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如不存在大规模的开山采石、砍伐森林等现象;选用的生物护岸材料应不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当引进外来物种进行植被护岸时应不会造成物种入侵、挤占本地物种生存空间等现象。

1.2.2 依托普洱市思茅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构建科研平台

依托普洱市思茅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构建科研平台,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发展有机茶产业,有机茶产业建设及带动效应成果初显。思茅区以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为总抓手,大力推进有机茶园建设以及有机产品认证。积极构建科技平台,紧抓科技建设,与科研院所与机构合作,建立农业物联网数据交换共享和可视化农产品追溯体系,实现有机茶产品质量追溯全覆盖,建成智慧茶山物联网及溯源平台,促进农业技术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有机茶产业健康发展。

2019 年底,思茅区茶叶种植面积达11 400 hm2,采摘面积10 000 hm2,实现生态茶园建设全覆盖。“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项目建设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茶园1 800 hm2,辐射带动茶园6 700 hm2,直接惠及茶农10 500 万户,茶农人均增收470 元,示范带动茶产业新增工农业产值约1 亿元。通过以奖代补、示范带动等方式引导全区生态茶园有机转换,有机茶园转换637.9 hm2,累计认证有机茶园1 933 hm2,实现干毛茶产量18 000 t,总产值67.90 亿元,无公害茶园9 627 hm2,有机产品认证40 余个。

2 思茅区有机茶产业品牌建设发展状况

2.1 思茅区有机茶产业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

(1)茶企小、弱、散,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品牌意识。思茅区集茶叶种植、包装、销售于一体经营的茶叶企业达上百家,但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较少。由于茶行业准入门槛低,思茅区90%的茶企不成规模或规模较小,很多甚至依然处于家庭作坊模式并长期处于原材料供应阶段,营销意识落后,缺乏品牌意识。

(2)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均,产业发展定位模糊,不利于品牌传播。思茅区茶产业以种植、供应、销售毛茶为主,创新型、科技型茶产品开发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同时,当地有丰富的茶业资源、自然和人文资源,但利用度较低,不能结合本土资源开发新型茶旅供应链产品。虽然已经打造一批以企业建设为主的庄园、特色景区和旅游小镇,但是茶旅融合建设体系不健全,设备不完善,人才配备不足,缺乏符合当下消费者在文化提升、精神提升、艺术提升等方面需求的大健康时代建设项目,难以依托二三产业发展打造品牌。

(3)营销体系落后、渠道单一,专业人才储备不足,拉低品牌建设整体素质。营销困难是思茅区所有茶叶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营销手段单一,仅依靠线下门店和线上淘宝、京东等旗舰店的销售,大多依靠老客户购买。

同时,线下门店销售人员素质不高,没有经过专业的销售培训,缺乏专业的销售人才。在互联网时代,缺乏运用互联网优势进行宣传营销的思维、技术及手段,信息不对称,导致思茅区有机茶受众范围很小,难以在信息时代有效传播。

2.2 思茅区有机茶产业品牌建设取得的成就

绿色发展是占领高端市场的有效途径,思茅区具有发展绿色经济的天然环境优势,其独特的地形及气候条件是打造绿色有机、健康优质的思茅有机茶的独特优势。

思茅区各茶企秉承“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具有以发展有机品牌进军国际市场的战略思想。政府及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提高,着重发展有机茶产业,引导茶产业升级,有机认证发展也十分迅速。十几年来,思茅区主打“有机”牌,在政策的感召和产业发展规划的引领下,积极培育茶叶龙头企业,出台各种政策及措施扶持茶叶龙头企业迅速发展,部分企业已经成为思茅区发展有机茶产业的主力军。

(1)积极制定茶产业经营体制,加快有机茶认证脚步,为有机茶产业品牌建设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在普洱市政府成立的“名山普洱茶诚信联盟”的基础上,思茅区茶产业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发展,结合普洱茶品牌联盟和思茅有机茶品牌产业联盟,大力培育代表性茶叶龙头企业,走绿色品牌发展之路。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经建成189 家茶叶生产企业、93 家茶叶初制所、4 家省级龙头企业和11 家市级龙头企业,82 家茶叶企业通过SC 认证,成功打造65 个茶叶品牌,获得65 个注册商标,3 个品牌荣获云南省2018 年“十大名茶”,2 个中国驰名商标,5 个云南省著名商标。

在思茅有机茶产业建设中,12 家企业通过国内OTRDC、欧盟EU、美国NOP、日本JAS 等机构有机认证,并成功打造“思茅有机茶”公共品牌。

(2)成功培育区内代表性省级龙头企业,并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茶企品牌。其中,有云南天士力生物茶科技有限公司及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等4 家省级龙头企业;“祖祥”牌无量翠环有机绿茶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十大名品”;最早开展有机茶种植的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产品连续8 年获得有机认证,包括欧盟、美国、日本、中国四大有机认证,并出口欧美等高端市场;龙生茶业自1996 年成立至今,一直坚持走生态有机的发展道路,打造“有机茶、放心茶”品牌,成为云南省首批通过茶叶市场准入食品生产许可证A 级认证的企业,“龙生”商标是普洱市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成功打造了“祖祥”“原生”国际有机认证及“龙生”“古普洱”国内有机认证等知名品牌;普洱思茅有机茶产业联盟刚成立就参加了2018 杭州茶博会、第十三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2018 年北京秋季茶博会等推介宣传活动,为打造“普洱思茅有机茶”品牌开拓了市场。

3 结束语

思茅区有机茶产业及品牌建设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果。在今后的产业发展中,政府及各经营主体应正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时代需求,精准定位发展目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及品牌发展战略,选择适合的发展路径,有效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提高产业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猜你喜欢

思茅普洱茶园
Description of two new species of Hemiphyllodactylus(Reptilia: Gekkonidae) from karst landscapes in Yunnan, China, highlights complex conservation needs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茶园飘香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思茅山橙根中生物碱类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区长陈奇调研思茅区综合档案馆建设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