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与建设长效机制探究 *

2020-02-25柯惠珍李永贵

纺织服装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师德青年教师应用型

陈 志,柯惠珍,李永贵

(闽江学院 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为了满足新时代对于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从学校定位、办学任务、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为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指明了方向[1],一大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实现了向应用型高校的转型。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高校教师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大学教师的师德师风不仅关乎高校自身的发展,更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成长成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校新进青年教师,由于其年龄与大学生相差不大,容易融入学生群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将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是每一所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转型后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师德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师德培养和建设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构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切实提升青年教师师德水平,是当前各转型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 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在人才吸引、资源配套、科研平台等方面的欠缺,导致这些高校相比其他重点高校,对人才引进的标准往往有所降低。此外,对于高校来说,在引进青年教师时亦无法对其进行师德方面的实践考察。因此,师德问题是目前转型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校发展的一大软肋,尤其是在近几年,部分高校出现青年教师师德失范行为,暴露了当前转型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对青年教师师德培养与建设制度的不完善。总体来看,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缺乏对青年教师师德培养和建设的长效机制

目前,各高校都对青年教师制定了相应的师德培养和建设方案。对于刚刚博士毕业入职不久的新进青年教师而言,虽然在学历和学术上具备了教书育人的基本条件,但是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在思想上还不够成熟。高校制定的师德培养和建设方案能够让青年教师在一定时期内满足学校对于教师师德的要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自身处境和周边环境的变化,部分青年教师开始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逐渐将教师职业道德抛诸脑后,做出一些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究其原因,在于高校没有针对新进青年教师的业务特点,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构建一套针对新进青年教师师德培养和建设的可持续长效机制,导致新进青年教师在一定时期内满足学校的考核要求后,缺少后续的师德培养与监督,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社会价值观发生偏离,丧失教师职业道德[2]。

2. 晋升考核制度功利化

转型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了学校自身的发展,以及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支持和更好的生源,对新进青年教师制定的晋升考核制度太过短期功利化,给新进青年教师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压力。高校新进青年教师除了需要面对高物价、高房价、低薪资的经济压力外,更面临着学校的考核晋升压力[3]。由于晋升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和短期功利主义,新进青年教师入职后除了需要承担超过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以外,还承担了大量科研工作,并保证一定量的科研成果产出。在经济利益以及考核晋升压力的驱使下,如果没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和坚定的正确价值观,新进青年教师很容易出现价值观扭曲,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产生消极情绪,出现教学敷衍,教风浮躁,学术造假、论文剽窃、抄袭,金钱至上等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4]。

二、 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与建设长效机制的措施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不可能一劳永逸[5]。各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与具体情况,通过制定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期规划,把在实践中表现出的突出问题和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机制结合起来,形成行之有效的青年教师师德培养和建设长效机制。

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坚定教师职业理想信念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者,高校青年教师首先应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把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坚定教师职业理想信念作为提升师德水平的最根本路径[6]。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宗旨,紧紧围绕应用型高校基本办学定位,为青年教师制定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计划。青年教师要自觉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和教育方针,倡导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教师职业理想信念。此外,青年教师要持续学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件,包括《教师法》《高等教育法》《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4],做到自我约束,增强师德意识,自觉做到以教书为本、育人为先,言传身教,遵守学术诚信和道德规范,自觉抵制学术不端以及外界物质利益的诱惑,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7]。

2. 正确把握办学定位,制定相适应的青年教师师德培养和建设方案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正确把握自己的办学定位,制定相适应的教师师德培养和建设方案[8]。高校应当牢牢把握自身转型后的办学定位,围绕办学目标制定适合学生培养目标的教师师德建设方案。我校(闽江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高校,其教育资源无法与国内其他知名综合性大学相比。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兼任闽江学院校长期间,就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定位。近年来,尽管学校已从一所普通的地方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但学校的领导一直秉持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办学定位,立足福州,面向全国,培养服务福建地方产业的人才,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师师德培养和建设方案。青年教师从入职的第一天起,就应深知自己要做什么,要给学生教授什么,要朝哪个方向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青年教师师德培养和建设的长效机制。

3. 调整青年教师晋升考核制度,提高青年教师薪资待遇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从教师发展长远角度出发,抛弃短期功利主义的师资培养模式,注重青年教师的师德培养。一方面,在引进青年教师时,不要一味看重其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应当侧重考察青年教师的品行;另一方面,对于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在薪资待遇、住房等方面,学校应该本着惜才、爱才的出发点,给予最大的支持,让青年教师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关爱,从而使他们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自觉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抵制和远离师德失范行为。此外,学校应根据每位教师自身特点,知人善用,将其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安排合理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而不应该功利性地一刀切,给每个人设置超额的教学工作量和繁重的科研任务,增加新进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笔者认为,对于一个毕业不久、初入高校教师行列、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来说,在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且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同时做好多门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极其不容易的,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导致青年教师人才流失或者师德失范的出现[9]。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其他综合性重点大学在人才引进待遇、资源供给、考核晋升等方面的差距,优化调整青年教师晋升考核制度,提高青年教师薪资待遇,注重青年教师的师德培养与塑造,为学校后续更好地发展储备人才、留住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避免出现青年教师道德失范的现象。

4. 优化奖惩机制

应用型本科高校除了需要优化调整青年教师晋升考核制度,提高青年教师薪资待遇之外,还需在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配套相应的奖励机制,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其中,物质奖励是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坚守并提升职业道德的重要举措,高校可根据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表现,以奖金、奖品、游学资助等方式对其进行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也是促进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提升的重要手段。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精神需求,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二者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促进[10]。高校可以采取评奖、评优、领导关心谈话等方式,对表现优异的青年教师进行精神奖励。精神奖励是人更高层次的需求,精神奖励往往能引起青年教师的共鸣,并且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有助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11]。

有奖励,必然也要有惩处。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师德轻微失范行为,或者在师德考核中处于不合格边缘的青年教师,要及时加以指正,并给予相应的惩处。对于普遍反映师德水平低下或是师德失范行为情节严重,突破了教师红线的青年教师,要坚决予以解聘。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年教师认识到师德素养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加强师德规范方面的学习,持续提高自身素养。

5. 构建师德监督体系,健全师德监督机制

高校青年教师良好师德的养成离不开学校领导、同院系教师同行及学生群体的共同监督。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应当通过构建合理的师德监督体系,不断健全师德监督机制,让学校领导、同院系教师同行及学生群体能够更好、更全面地参与对青年教师师德的监督。首先,学校领导可通过听取工作汇报、接受师生反映、课堂听课等方式对青年教师的师德行为进行监督。校领导的这种权威性监督方式,能够引起青年教师对自身师德行为的重视,从而对不良师德行为进行自我约束。其次,同院系教师之间由于日常接触较多,彼此间了解相对全面,通过同院系教师之间的相互监督,也能够对青年教师师德行为产生一定的规范和制约作用。同院系教师间的监督可以采取友情提醒或匿名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再次,学生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对象,是教师师德行为的直接目击者和承受者,可以让学生从教学效果、教学态度、与学生相处方式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师德进行评价。通过学生的评价监督,能够督促青年教师按照学校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形成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自觉规范师德行为。为了使学生的评价结果客观真实,评价方式可通过设立师德匿名举报箱和举报电话、进行不定期匿名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12-13]。监督完成之后,学校需要将监督结果及时反馈给被监督的青年教师,让其知道自身师德欠缺的事实,从而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在整个监督机制中,监督者和被监督青年教师之间的监督与反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健全这种监督与反馈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才能持续推动青年教师师德的提高。

三、 结语

缺乏教师师德培养与建设长效机制是导致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失范的主要原因。通过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坚定其职业理想,制定与办学定位相适应的青年教师师德培养与建设方案,调整青年教师晋升考核制度,提高青年教师薪资待遇,优化奖惩机制,建立健全师德监督体系,有助于构建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与建设长效机制。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影响因素众多,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研究探索,制定的措施也需要进一步细化、优化和调整。

猜你喜欢

师德青年教师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