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思考 *

2020-02-25李德义

纺织服装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国际化办学院校

李德义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对外合作交流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实施国际化办学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提升内涵、助力“双高计划”的必然之举,也是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需要。如何更好地制定国际化办学规划,引进与利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精准优化人才供给侧,提升治理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输出“中国方案”,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强化新担当、展示新作为、实现新追求的有力探索和生动实践。

一、 高职院校国际化的概念

1. 国际化的内涵

要正确理解大学教育国际化,首先要认识和了解国际化,以有效避免对教育国际化的理解与认知偏差,防止工作中出现为国际化而国际化的倾向。芭芭拉·伯恩教授认为,国际化就是从非国际的状态到国际的状态[1]。由此可以看出,“国际”是目标,“化”是方法,国际化是不同国家在相互影响和交流合作中实现资源“引进”和“输出”的双向互动交流过程,具有互动性与多样性等特点。

2. 高职院校国际化的基本含义

进入新时代,国际交流合作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第五项职能。高职院校如何实施国际化办学,用国际化为“双高”建设增值赋能和提质增效,已经成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课题。加拿大学者吉恩·纳特认为,大学教育国际化是指将大学的教学、研究、服务和管理置于全球教育和文化之中进行建设和管理的理念、政策和措施[2]。对于上述定义,我们可以从理念、活动、组织和过程四个不同的维度理解和把握“大学教育国际化”。可以说,教育国际化不仅是一种状态或进程,也是一种理念或策略,最终目的是按照优质导向和需求引领原则,统筹国内和国外两种教育资源,将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有机融入到院校的国际化办学实践中去,更好地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全球配置,最终实现教育品质的全面提高。

结合高职教育的高等性、教育性和职业性三重属性,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国际化是指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和一体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主动把握国际化发展机遇,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利用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以标准建设为引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持续促进自身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发展过程。其构成要素可简要概括为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双向交流、专业与课程、学术培训、师资队伍、管理模式以及校园文化八个方面国际化。

二、 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概述

1. 国际化办学工作整体上处于探索阶段

我国高职教育从发展之初就融入了国际化元素,比如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模式在我国的广泛推广,注重引进和消化利用优质国际职业教育资源,但国际化工作进展相对缓慢。近十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国际化工作越来越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二十条)、《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及《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文件,均对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作出了整体安排和明确部署,全面推动学校提质升级。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第一次发布“国际影响力50强”,进一步加快了高职院校实施国际化办学的进程。

2. 国际化办学战略缺乏明确清晰的办学方向

在国际化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在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时缺乏顶层设计和战略思维,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全面系统地进行国际化战略规划,未真正融入国际化办学理念,没有专门的内设机构,国际化办学经费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合作办学项目有些零散,政策和措施落实不到位,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职能作用得不到更好地发挥;二是脱离自身发展实际,从国外直接嫁接或移植教育资源,完全实施拿来主义,没有处理好国际教育资源的本土化问题;三是二级院系开展国际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职教能力有待提升,以进一步促进优质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四是盲目追赶国际化潮流,为国际化而国际化,搞花架子,刷存在感,致使合作质量、合作层次和合作深度不尽如人意,没有从合作项目中真正获取资源引进的应有价值。

3. 未能较好地处理好资源引进与输出的辩证关系

高职院校要坚持优质与需求导向原则,不仅要善于借鉴和利用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洋为中用,而且要积极走出国门,将自身的专业资源优势和行业资源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技术技能的需求形成对接,在输出自身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相互交流,互鉴互学,提升国际竞争力,奏响“引进来—再提升—走出去”国际化办学三部曲。

4. 国际化办学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关于“国际影响力”的五个指标,即国(境)外人员培训量(人日)、专任教师赴国(境)外指导和开展培训时间(人日)、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专业教学标准数 (个)和课程标准数(个)、国(境)外技能大赛获奖数量(项)、国(境)外办学点数量(个)项目上,大部分院校仍是空白或者参与度不高。这些指标项目恰恰反映出高职院校目前国际化办学工作中的短板。

三、 推进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的思考

高职院校只有在弄清楚国际化的内涵要素以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紧扣“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建设发展目标,用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制定学校国际化办学规划,通过完善治理体系提升自身办学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实现专业链、产业链、教育链和人才链的融合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以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 。

1. 对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规划的新要求

(1) 国际化规划目标要立足新高度。《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从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提升国际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还明确提出总体目标,到2035年,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因此,高职院校应站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度,科学谋划自己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责任、路径与策略,将职业教育国际化作为新时代提升自身综合办学水平的强大内驱力,全面开展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探索输出中国特色职教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2) 国际化办学指导思想要体现新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议要求,以世界眼光审视高职教育,以国际标准培养技术人才,坚持“以我为主、兼容并蓄”的原则,注重国际交流合作的内涵和质量,倾力打造优质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切实增强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

(3) 国际化工作体制机制要探索新模式。国际化办学工作涉及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多领域、多部门工作。高职院校应构建以学校为主导、二级院系为主体,以专业和课程为基础、师生广泛参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国际化工作体制[4],建立健全组织运行体系、协调运行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为实施国际化办学保驾护航。

(4) 国际化交流平台措施要拓展新路径。高职院校要在提升“引进来”平台,拓展“走出去”平台,搭建智力引进与师资培养平台、中外学生双向教育交流平台以及国际化科研合作平台五大平台上下功夫,拓展国际化新路径,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2. 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的基本策略

(1) 强化国际化办学顶层设计。高职院校可运用 SWOT 分析法,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院校自身发展目标,在全面系统地梳理自身发展特色与优势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规划国际化办学的路线图和施工图,通过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学校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2) 找准国际化办学的切入点。在寻求突破口和立足点上,要注意选择那些办学类型相似、专业相近、社会口碑好、办学实力强的国(境)外院校开展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国际上行业内领军跨国企业、走出去中资行业企业的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同频共振、共生共长;基于《悉尼协议》范式,对标国际职业标准或前沿技术标准,实现国际标准的本土化;强化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职教能力,打造“双师、双能、双语”师资队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3) 搭建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高职院校可通过申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加入国际性职业教育联盟或协会、举办中外职教论坛或区域性国际技能大赛等渠道,实现师资队伍、学术研究和中外学生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可联合“走出去”的中资企业,采用借船出海、结伴而行等形式,搭建优质教育资源输出平台。比如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非洲设立“鲁班工坊”,提高中国职教输出能力和当地人力资源水平,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彰显中国职教自信和文化自信。

(4) 增加国际化工作经费的多元化投入。地方政府可在国际人才引进、国际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加大经费投入,设立省市政府留学生奖学金(或国际友城留学生政府奖学金),积极引导并激发高职院校实施国际化办学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更好地实现“院校办学国际化”与“城市发展国际化”的互动融合发展。高职院校也要审时度势,结合国际化发展进程,完善经费保障体系,既要注重特色优质发展,又要保证优质资源引进、师资海外培训、学生研修访学以及校园国际化氛围营造等各个方面,确保相关工作顺利推进。

(5) 建立国际化办学质量保障体系。高职院校在全面深入做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基础上,运用PDCA循环理论,设计实施国际合作办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国际化办学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系统做好学校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现代大学治理能力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中国模式”。

3. 基于现代项目管理理念的国际化办学实践

高职院校可运用现代项目管理基本理念构建学校国际化办学战略的管理模式,根据总体战略目标合理分配学校有限资源,通过项目间的协调配合,实现项目、资源与战略之间的统一协调,以加大国际化办学项目的落实力度,保证学校国际化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1) 制定学校国际化办学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提高自身办学质量的现实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和战略思维,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提出今后3~5年学校国际化发展目标,按照“系统设计、总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制定学校国际化发展规划。

(2) 整合优化国际化工作组织体系。依据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可将学校国际化工作的组织力量体系划分为决策层、战术层、运行层三个层面:①决策层。由学校领导和学校国际化工作领导小组组成,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和上级部门关于外事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决定学校重大外事事宜,确定国际化项目的优先发展度及资金资源分配等。②战术层。主要由国际交流合作部门具体负责研究和制定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梳理整合全校的各种办学资源,协调人事、教务、科研、学工、财务等部门的国际化工作,做好全校国际化办学项目的归口管理与统筹协调等工作。③运行层。主要由各二级专业院系具体负责各类合作办学项目的落实执行。

(3) 建立国际化办学项目资源库。二级专业院系及国际化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学校国际化战略总体目标,结合部门国际化发展工作需求进行国际化项目申报,经项目评审后,建立以国际化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学校国际化办学项目资源库,并建立健全国际化办学项目动态调整和绩效评估机制,以形成“一系一品”国际化工作格局,更有力地促进学校国际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4) 统筹推进国际化办学项目落地。建立健全校院两级国际化推进机制,形成国际交流合作处、组织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工作处、财务处以及二级院系等多部门有机配合的组织运行体系,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特别是注重发挥二级院系在国际化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师生投身国际化项目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推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推进“一系一品”国际化品牌建设工程,真正从基础上推动实现教育理念、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氛围营造国际化,真正做到扎根学校发展实际实施国际化办学。

(5) 制定完善国际化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学校国际化总体战略目标与任务,科学制定国际化办学水平考核指标体系,对各二级专业院系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国际化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实施项目绩效评估,以更好地促进项目规范、科学、高效运行,提高国际化办学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益。

四、 结语

高职院校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新时代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的新内涵、新要求和新任务,主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格局的行动积极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为真正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国际化办学院校
聚焦港口国际化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