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鹰架理论的阅读教学“三多”提问策略
2020-02-25
(晋江市实验小学,福建 泉州 362200)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改革中,提问不仅作为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也作为重要的阅读策略进入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学生也要学会提问,才能提升课堂提问效度和阅读思考深度。如何教会学生提问,做独立思考的学习者,实现高效阅读呢?维果斯基的鹰架理论给予我们启示:模仿与教导,在儿童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引导儿童上升到一个新的发展层次。在教学提问策略时,要引导学生从模仿多范式提问入手,到运用教材范例教导多角度提问,再到着力进行多思维层级提问的训练,逐步引导学生从已知的领域走进未知的范畴,将个人的阅读能力提升至潜在发展层次。
一、模仿多范式提问
1.借助疑问词发问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疑问词伴随着儿童生活频繁出现。借助疑问高频词,模仿多范式提问,符合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特点。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话:向大自然提问”的编排,为借助疑问词发问提供了范例。教材先以儿歌例文呈现,通过阅读、圈画疑问词“为什么、哪儿、谁、怎么”,比较疑问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引导学生感受提问的不同方式;再借助图片资料拓宽思路,引导练习不同范式的提问。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低年级开始,练习围绕课题运用疑问词提问,逐渐过渡到中年级运用3W 提问法,即“what 写什么?why 为什么写?how 怎么写?”来学习阅读。
2.抓住关键词发问
问题的落脚点即思维的关注点,练习抓住不同关键词提问,可以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把握文本内容。如《狐狸分奶酪》这个课题,可抓住人物关键词“狐狸”提问:“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抓住动作关键词“分”提问:“狐狸为什么要分奶酪?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把奶酪分给了谁?分奶酪的结果如何?”抓住“奶酪”这一线索关键词提问:“这是一块怎样的奶酪?”,等等,不同的关键词引出不同的问题,阅读探究的重点就不同,阅读体验也更丰富多元。
3.紧扣文体要素发问
着眼整篇文章提问,对初学者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不妨先从“泛泛而问”开始,“只问文体类型,不问文本细节”,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文体的把握能力。小说围绕“人物、情节、环境”提出问题,记叙文抓住六要素“起因、经过、结果,时、地、人/物”提问,说明文一般围绕“说明了什么特点?是如何说明的?和生活有何联系?有哪些用途/运用领域?”等问题来学习探究。紧扣文体特点练习范式提问,能快速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和主旨价值。待学生对基本的文体类型中不同的要素问题熟练后,再逐步引导关注文体要素下的细节,根据要素细节提出更富有文本识别度的问题。
二、教导多角度提问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曾说,“如果你不改变问问题的方式,你永远都不会成功。”改变问问题的方式,意味着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训练多角度提问,有助于多角度思维习惯的培养。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编排了“从不同角度提问”的阅读策略学习。单元第一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珍视学习个体的原初阅读体验,在学生积极思考、自由提问的基础上,引导“从内容提问的不同角度:问题可以针对一部分内容提,也可以针对全文内容提”。第二篇课文《蝙蝠和雷达》,呈现了从“不同角度提问的方法”,即“问题可以结合内容提出,也可以抓住写法提出,还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提出”,引导学生树立读写结合意识。阅读时,既要关注内容写什么,也要关注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同时调动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参与文本解读,实现读者与文本、作者交互作用的阅读动态建构。第三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在学生练习多角度提问后,借助对问题清单的整理讨论,引导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即“那些对理解文本没有影响的问题可以暂且搁置,而对深入理解文本有帮助的问题则应进一步探究解决”。遵循单元教材编排思路,一梯一梯教导,不断渗透练习,才能培养学生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三、致力多层级提问
如果说从不同角度提问,是为了打开思维的宽度,那么学习多层级提问,则是为了训练思维的深度。课题组曾对“进行过多范式提问和多角度提问训练”的五年级学生,以小说为例,进行提问能力的测试。从测试结果来看,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提问训练,学生提问水平整体较高,体现在:(1)会借鉴学习课后的问题,也有自己的阅读思考。(2)能够抓住关键词句来提问。(3)提问的角度多种多样,既关注主要人物的表现,也关注次要人物的作用;既关注情节的发展,也能关注环境的描写。(4)关注内容理解的同时,也关注表达方法。测试数据也反映了学生提问能力存在的突出问题:(1)有些问题指向不够明确,如文中的人物对话给你什么感受?(2)能提出高阶思维的学生占比不大,即使是学情最好的班级,也仅占全班的28.8%。其中评鉴问题17.3%,质疑创新问题9.6%。
为了规范提问样式,明确问题指向,培养深度阅读能力,课题组尝试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为例,指导学生学习提出“蚂蚁式阅读——检索与撷取;蜘蛛式阅读——统整与解释;蜜蜂式阅读——省思与评鉴”三个层级的问题。
1.课前活动。学生在猜谜游戏中认识蚂蚁、蜘蛛、蜜蜂三种小动物的特征,为理解及学习三种阅读层级的提问提供支架。2.学习蚂蚁式阅读,检索提取信息。引导用上“找一找”提检索性问题,并学习解答检索性问题的策略(找一找,画一画,做标注)。3.学习蜘蛛式阅读,统整与解释。本环节有两个教学层次:一是运用小说三要素概括主要内容;二是以描写“雾”的句子为情境材料,练习抓住关键词(幽灵、阴惨惨)、关键句(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来提问,练习上下文句勾连进行提问(为什么反复写雾?),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4.学习蜜蜂式阅读,省思与评鉴。分为四个步骤:(1)大声思维,示范提问:先是教师大声思维,示范提问:“你们课前提的这些问题,都与小说的主人公哈尔威船长有关,可以用一个大问题来概括,这个问题就是:你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请从文本中找出依据。”(2)修改问题,明确方向:让学生围绕课文最后一段,对自己课前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提炼出可以从“评鉴品质,省思行为,评鉴写法(包括布局、遣词造句、写作技法)”等方面提出蜜蜂式问题。(3)自我完善,“依据”重要:学生修改自己提出的省思评价性问题,补充“从文本中找出依据,说说理由”。明确这一层级的提问必须从文中“寻找依据”。(4)围绕写法,练习提问:聚焦写法的省思与评鉴,同桌讨论,再次修改或提出蜜蜂式问题。从后续的学情反馈来看,学生对本节课的印象深刻,能以此课教学作为多层级提问范式,在阅读其他文本时主动运用三层级提问方法并试着解决问题。
维果斯基指出:指导的最好时机是在孩子超越发展之前,它能唤起并且提及那些正在成熟中的功能。通过“多范式、多角度、多层级”的“三多”提问教学的一系列“种子课”,触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动能”,促使学生把提问作为一种阅读策略,养成边读边问的习惯;也把提问作为一种评估手段,自我监测阅读进程,做独立思考的学习者,不断冲刺思维和阅读素养的最近发展区,实现高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