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武汉市幼儿园师资配置现状及对策
2020-02-25陈书艺
程 丽,邱 天,陈书艺
(1.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2.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205)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教育发展长期以来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学前教育发展也呈现不均衡态势。为缓解这一状况,国家先后发布各项政策以期缩小资源配置差距,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办好学前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幼儿园教师是提供优质学前教育的重要力量。因此,师资配置是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探究当前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幼儿园教师资源配置现状,查找师资配置中的问题,探寻其形成原因,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学前教育师资配置的措施,以期为推动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与建议。
二、研究设计
笔者以湖北省武汉市城区A区和远郊农村地区X区的幼儿园所有专任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幼儿园教师生存基本状况,如教师职称、学历、收入等,以了解城区和远郊区幼儿园师资配置情况。最终调查了合计510所幼儿园,其中城区幼儿园190所,以公办园为主;远郊农村地区幼儿园320所,基本上均为民办园或公办民助园。共回收教师问卷1500 份,其中有效问卷1480 份,有效率为98.7%。所有有效问卷均通过SPSS22.0进行数据录入和相关的数据分析。
三、武汉市城乡幼儿园师资配置现状
(一)远郊地区教师年龄结构梯度不合理
城区幼儿园的教师在年龄结构分布上较为均衡,而远郊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年龄主要集中在25-35岁,36岁及以上教师很少。可见,远郊农村地区幼儿园有充足的年轻教师,但缺乏从业时间长,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这可能是因为远郊农村地区民办园及公办民助园居多,给予年轻教师的就业机会更多且对教师水平要求较低;而城区公办园较多,待遇较好,就业竞争激烈,因此更容易留住经验丰富的教师。
城区幼儿园以公办园为主,公办幼儿园25岁及以下教师占28.0%,26-35岁教师占35.9%,36-45岁教师占18.9%,46岁及以上者占17.2%;民办幼儿园相应占比为53.2%,35.8%,8.4%和2.6%;公办民助园相应占比为52.1%,40.2%,5.5%和2.2%。可见,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梯度更为合理,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所占比例较为均衡。既有精力充沛、对工作充满热情的青年教师,又有认真负责、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而以民办幼儿园和公办民助园为基本构成的远郊区,幼儿园青年教师数量占绝对优势,中年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年龄结构分布不均。
(二)远郊地区教师教龄结构需调整
城区幼儿园教师中,教龄为10年及以上的教师有294人,占城区教师总数的40.2%;而远郊农村地区教龄为10年及以上的有68人,占远郊农村地区教师总数的9.1%。城区幼儿园中教龄长的教师比例远高于远郊农村地区。城区以教龄为10年及以上的教师居多,而远郊农村地区以教龄为4-9年的教师为主。
按照幼儿园性质来分析,公办幼儿园教师中教龄10年以上者所占的比例为46.5%;而民办幼儿园教师仅为11.8%;公办民助园教师仅为1.5%。这说明在教师教龄结构上公办幼儿园比民办幼儿园和公办民助园更具优越性,拥有较多的教龄长、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
(三)远郊地区高学历教师较城区比例低
学历高低是衡量教师基本素质的重要参考指标。在城区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本科学历占46.7%,大专学历占44.3%;远郊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相应学历分别占29.5%和61.2%。可见,城区幼儿园教师的本科学历居多,而远郊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大专学历居多。
公办幼儿园教师中研究生和本科学历者占比分别为0%和61.9%,二者合计61.9%;民办幼儿园教师相应学历所占的比例为0.7%和24.7%,二者合计25.4%;公办民助园分别为0.5%和24.2%,二者合计24.7%。可见,公办幼儿园拥有高学历的教师明显多于民办园和公办民助园。
(四)远郊农村地区职称结构不平衡
在城区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有职称的教师占比56.3%,远高于远郊农村地区幼儿园有职称的教师比例16.6%;远郊农村地区有83.4%的教师未评职称。职称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的体现。远郊区已评职称的教师比例远低于城区,也表明了城区教师与远郊农村地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存在差异。
(五)远郊农村地区教师持证比例需提高
在城区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人数比例为91.4%,高于远郊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的73.9%。从幼儿园性质来看持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人数比例,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占94.0%,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占75.9%,公办民助园占76.7%。公办幼儿园显著高于民办幼儿园和公办民助园。教师资格证不仅是持证人具备从教资格的证明,还是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体现。上面数据一方面表明公办幼儿园比民办幼儿园及公办民助园拥有更多的合格幼儿园教师资源,也意味着民办幼儿园的达标规范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六)城乡教师拥有事业编制人数差异大
城区幼儿园教师拥有事业编制比例为49.5%,远高于远郊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的1.9%。城区幼儿园教师拥有事业编制人数远高于远郊农村地区,城乡幼儿园教师拥有事业编制人数比例极不均衡。公办幼儿园中具有事业编制的教师人数比例为66.9%,而民办幼儿园仅为0.8%,公办民助园为5.5%。由此可见,民办幼儿园和公办民助园幼儿园具有事业编制的教师人数都不多,明显少于公办幼儿园具有事业编制的教师数。
(七)城乡两区保教师资配比差异不大
城区幼儿园班级配备两教一保、三教轮保的比例分别为96.7%和0.4%,远郊农村地区幼儿园两教一保、两教两保的比例依次为89.8%,3.5%。这反映了武汉市幼儿园保教老师配备情况基本上符合国家标准。
公办幼儿园班级配备两教一保和三教轮流保育的比例依次为97.4%和0.7%,民办幼儿园班级相应占比为91.5%和2.1%,公办民助园占比为89.0%和3.5%。可见,在班级教师人数配备上民办幼儿园、公办民助园和公办幼儿园差不多。按国家规定,幼儿园每个班级应配备2名专职教师和1名保育员,或配备3名专职教师,所以基本上都满足国家规定标准。
(八)城乡两地教师待遇差异大
调查结果显示,城区幼儿园教师月工资收入3001-4000元、4001-5000元、5000元以上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4.3%,13.7%,6.1%,合计54.1%;远郊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相应月工资占比分别为32.5%,4.7%,1.3%,合计38.5%。城区和郊区3000-4000元工资的教师比例差不多,但高收入群体中城区教师人数比例远高于远郊农村地区。
公办幼儿园教师月工资3001-4000 元者占35.3%,4001-5000 元者占16.4%,5000 元以上者占8.4%,合计60.1%;民办幼儿园教师相应月工资占比依次为32.5%,5.0%,1.1%,合计38.6%;公办民助园相应占比为4.1%,0.9%,1.8%,合计6.8%。可见,公办幼儿园教师月工资收入明显高于民办幼儿园教师,尤其高于公办民助园教师。
除每月工资收入差异大外,教师年终薪酬也存在显著差异。访谈中得知,公办园教师年终分配普遍在一万余元且较稳定,而民办园教师年终薪酬视当年招生情况而定,普遍偏低且波动性大。这种差异也拉大了城区与远郊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公办与民办幼儿园教师月平均工资间的差距。
由上述分析可知,远郊农村地区幼儿园师资配置状况与城区相比有较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数量、质量和待遇三个方面。除保教人员配备情况差异不大外,远郊农村地区幼儿园与城区幼儿园教师在年龄、教龄、学历、职称、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事业编制及月工资收入这几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侧面反映了城乡之间教师资源配置的差异是导致城乡之间学前教育质量差异的重要原因。
四、武汉市城乡幼儿园师资配置差异原因分析
(一)教育政策的差别化实施
学前教育政策是政府实现学前教育目标和任务的行动依据和准则,具有明确的导向性。由于我国长期推行“城市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我国公共政策优先满足城市需要[1]。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教育发展大市,必然也会遵守此项战略施行偏向性的教育政策,使得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优先流向城市中心,由此也使得中心城区的教师具有较高的薪酬待遇、较稳定的工作、较好的工作环境等优势。除此以外,中心城区工作环境的巨大吸引力,也会使得在远郊农村地区优秀的幼儿园教师流动到城市,扩大了城乡幼儿园师资间的差距。
(二)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
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根据武汉各区2017年GDP统计数据得出,城区A区GDP总量1076亿元,城区J区GDP总量756亿元,两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也决定了区级政府财政能力差别较大。经费发展水平影响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在“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下,学前教育发展责任主体重心较低,本区域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很大程度上由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与武汉市城区相比,经济欠发达的区如J区统筹协调和财政保证能力相应不足,其区域内的师资配置总量及结构也欠合理,由此形成城乡学前教育师资配置不均衡局面。
(三)市场化机制引发教师单向流动
目前武汉市没有保障学前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制度规定。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之间的教师流动是单向的,民办幼儿园的优秀教师受公办幼儿园优质资源所吸引纷纷流向公办幼儿园,却很少有公办幼儿园的优秀教师流向民办幼儿园,造成公办幼儿园拥有越来越多的优质教师资源,而民办幼儿园的优质教师资源越来越少,教师资源配置失衡愈加严重。城区(江岸区)以公办幼儿园为主,而远郊农村地区(江夏区)以民办幼儿园和公办民助园居多,因而城乡学前教育教师质量差异持续扩大。
五、武汉市城乡幼儿园师资配置问题的优化路径
(一)加大幼儿园教师培养力度
培养优质幼儿园教师,从源头处保证城乡幼儿园教师的质量。城乡学前教育教师数量及质量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资培养制度不完善。因此,要做到完善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制度,具体来说,在当前幼儿园教师缺口较大的情况下,教育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扩大各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计划,各高校承担学前教育教师培养任务,办好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大量高质量、专业型教师。其次,各高校要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教师培养标准,考虑到入学不同的学历层级和类型,从师德、专业、能力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确保学前教育教师能满足社会对多层次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的要求,从而缩小城乡学前教育教师数量和质量的差异。
(二)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机制
在保障幼儿园教师数量的基础上,幼儿园教师质量是影响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要做到提高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门槛。有研究指出,现行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合格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而不是准入标准[2]。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标准应该坚持品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专业化取向等。武汉市各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在招聘幼儿园教师时,首先应该设置规范的程序,其次根据评价指标制定科学的评议制度,最后通过一系列环节严格规范学前教师准入门槛,以确保学前教育教师的质量,尤其是远郊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教师的质量。
(三)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
在职培训是提高学前教师专业能力的保障,也是提高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有研究提出,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是当前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可以通过形成协同机制、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搭建共生发展平台等促进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3]。在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尚未成熟之前,武汉市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给予农村学前教师更多接受职后培训的机会,并且可以采取多种培训形式。武汉市人民政府在2018年8月印发的《武汉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中指出,要进一步优化培训体制机制,按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对公办民办教师全员培训,提升师资队伍专业水平。将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列入市、区教师培训专项。按需施训,按照项目足额保障培训经费。到2020年底之前,对武汉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园长、管理人员、教师和保育员等完成新一轮全员性、分层次专业培训。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提高全市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城区与远郊农村地区教师质量的均衡发展。
(四)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薪酬福利待遇
学前教育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直接影响其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承诺,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薪酬福利待遇将直接提升农村学前教育的职业吸引力,减少农村幼儿园教师流动与流失,提高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武汉市出台各项政策保障幼儿园教师合法权益。2018年8月市人民政府印发的《计划》中提出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各项项目,其中重点项目--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项目中指出,要执行“民办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评定、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待遇”的政策。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市、区实际情况,加快健全完善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可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落实完善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按照越往艰苦地区乡村学前教师补助水平越高的原则,使农村学前教师实际收入水平不低于同职级县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
此外,针对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等造成的数量缺口,可从制度上给予农村学前教师稳定合理的政策保证[4]。完善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发展保障机制,合理设置农村学校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落实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结合政策,确保农村学前教师职称即评即聘。将符合条件的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加快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以此吸引更多学前教师来此工作。
(五)拓展幼儿园教师补充渠道
现阶段城乡幼儿园教师数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需多渠道扩充幼儿园教师队伍。实现学前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开源节流”:首先需要增加农村学前教育教师数量,弥补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教师的数量缺口;其次是减少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教师流失,留住人才[5]。针对城乡学前教育教师数量差异的现状,可结合武汉市高校多的特点,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和政策,鼓励在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置学前教育专业,增加幼儿园教师人才储备。各高校应发挥自身知识和科研优势,开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拓展学前教育资源,为当地的学前教育发展培养更多业务能力精湛的专业型教师。同时,各级政府可从财政上给予当地师范类院校更多的支持,鼓励师范高校培养大量优质幼儿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