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统一战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初探
2020-02-25齐春雷
齐春雷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经济体制发生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复杂纷繁,多种矛盾重叠凸显。针对当前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战略任务。统一战线历来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开放性体系,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各项事业进步的根本要求和全局导向,也成为推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遵循。“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其独特的功能优势能够把社会进步力量和积极因素整合起来,形成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合力。
一、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后起的发达国家(地区)的实践经验证明,在发展早期运用宏观调控的力量保护民族产业,有利于促进企业初期的成长和健康市场的形成。二战后,“亚洲四小龙”创造出的经济奇迹就是借助宏观调控和市场资源配置的双重作用,政府从管制型转型为法治型、服务型,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更全面的服务。当前,我国政府着力于简政放权,采取权力清单、负面清单等措施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统一战线是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资政、智力支持、利益协调等功能能够把党委政府的市场经济服务功能具体化、放大化。
(一)提供平台、载体和智力支持
一是统一战线与社会方方面面力量的联系通道四通八达,体察、反馈民情,获知、上传民意,通过建言献策使党委政府及时知悉市场、企业发展形势,根据具体需求制定、调整、完善相应政策。二是工商联、各级行业商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侨联、海外联谊会、公共关系协会等社会团体具有融通海内外资源的组织优势,在信息提供、引资招商方面独具优势。三是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统一战线重点做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其成员多由各界中高级知识分子组成,这些党外人才正是推动创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如在创新创业中担当主力军的民营企业家、活力迸发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活跃的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等是重要创新力量。因此,统战工作能够为政府服务搭建平台、提供载体,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方向引领。
(二)引导经济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统战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就是“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1],企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社会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一方面,统一战线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导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统一战线的组织渠道(如工商联)能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传达给民营企业家,使其准确理解、真正领会,又能将其呼声、诉求上传给党委政府,通过这种沟通协调,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统一战线有效引领民营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统一战线联系培养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将其中人品好、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家吸纳进政治体制,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光彩事业等活动,坚定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其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三)加强合作和开放
改革开放40 多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加需要扩大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和国际经济新形势下提出的新理念,是促进全球和平合作和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当前,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中国深化自身发展、推进国际合作的关键抓手。“一带一路”建设与统战工作密切相关。统一战线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是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大使”,有利于发挥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此外,在积极构建海外大统战工作格局方面,统一战线能够积极创造条件,在“交心”“引心”上下工夫,为引进人才、资金、项目、技术等铺路搭桥,切实把归国留学人员的聪明才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文化引领增强政治共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国家治理必须以最基本的共识为前提,如何引领社会思潮、精神文化向着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方向发展,为国家治理构建良性社会生态,是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
社会的剧烈转型、经济体制的转轨对中国的主流话语体系造成了一定冲击,思想多元、价值多元、理念多元等精神世界问题与利益多元、阶层分化等现实世界问题相伴相生,使得计划经济时代能够统摄社会思潮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主导性受到挑战。统一战线历来具有争取人心的政治工作职能,能够通过团结、教育、引导统一战线成员求同存异、消除分歧、形成认同,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性。统一战线在社会共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主流文化塑造方面的独特功能在思想多元化时代尤为凸显。
(一)引领价值观念
国家治理必须有权威力量发挥引导性作用,中国共产党团结引领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实现理性有序的治理过程,要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党的十九大要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3]。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力量,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厚的文化支撑。统一战线可以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活动,引导广大统战成员自觉树立、遵循正确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以其便捷、高效、交互、集成等特性为民众提供了新的话语空间,其中出现了一批活跃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公共知识分子、网络意见人士,其思想意见具有一定代表性、影响力、号召力,是不容小觑的意见群体。党委政府为团结联合这一群体,调动其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将其纳入统一战线新的工作着力点,统一战线是联系沟通这一群体的重要法宝,通过多种工作方式方法增进其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团结引领这一群体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
(二)弘扬先进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4]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构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统一战线成员中的民主党派成员、党外知识分子均以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建设者、传播者、促进者。统战文化具有爱国、民主、团结、和谐等基本内涵,包括执政党与参政党在多党合作中形成的以“亲密团结、精诚合作、民主协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为主旨的政党文化,以“爱国、敬业、诚信、守法”“义利兼顾”为主旨的新的社会阶层文化,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爱国进步、团结和睦、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为主旨的民族文化,以“护国利民、崇和向善”等为主旨的宗教文化,以“同宗同源、念祖爱乡”为主旨的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能共同营造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能最大限度地奠定思想文化共识基础,能团结社会各阶层、群体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营造和谐积极的社会文化氛围。
(三)提升话语能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5]在扩大文化交流、加强国家传播能力和国家话语体系建设方面,统一战线各民主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华人华侨等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其中有大批文化领域优秀人才,具备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真挚的爱国情怀、满腔的报国热忱、宏阔的文化视野、超脱的社会地位,有条件、有能力参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他们积极参加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用中国话语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引导国际舆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统战部门发挥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相关社团交往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国内外统一战线成员的交流与活动,通过海内外中华儿女深度认同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
三、民主协商促进科学决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守正与创新、秩序与失范、一元与多元、稳定与发展的交互碰撞,国家治理面临的任务空前艰巨繁重,客观上要求党委政府提升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船大调头难,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一旦酿成,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难以挽回。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能力、政府治理绩效的期待也越来越高。社会阶层的持续分化,利益群体的多样性致使利益诉求多元。民主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应有之义,统一战线能够发挥协商民主优势,寻找最大多数民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尽量使决策体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公民利益的统一。
(一)畅通民意表达路径
统一战线为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表达提供了路径,统一战线工作与方方面面的民众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有人大代表可以在国家立法机构直抒胸臆,“全国有60 多万各级政协委员,把他们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并通过他们广泛团结和联系起更多群众,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更大力量。”[6]人民政协为34个界别、56 个民族、5 大宗教的民众提供了制度化、常态化的政治需求输送、沟通机制,使得方方面面的民情民意表达层次清晰、组织完备、运行成熟。
(二)坚持求同存异
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民主协商要尽可能吸纳覆盖公共决策影响到的所有主体,并以制度化来保证公共协商的常态化、程序化和效果。要达成最广泛的共识,就不能追求协商主体、协商意见的高度一致性,必须贯彻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理念,承认、尊重社会不同群体的差异性,才能奠定寻求最大共识的前提基础。统一战线求同存异的工作方式可以应对多元诉求,其求同存异的工作特质最具社会多元发展的适应性价值,在“求同”基础上“存异”,在“存异”过程中“求同”,其平等交流、民主协商、相互妥协的过程也就是以同化异、促异转同的过程。
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画出最大同心圆的重要方针指南。一方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保证政治基础、政治目标、政治方向上的一致性,否则统一战线成员就是一盘散沙,难以聚合成战斗力。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必须包容尊重统一战线内部的差异性,不同政党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利益诉求之异、不同民族特点习俗之异、不同宗教信仰观念之异、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之异、不同地域范围生活方式之异,等等。对那些无关原则、无关大局、无关根本道路问题的多样性、差异性海纳百川、存而不论、体谅包容,才能构建大团结大联合的统一战线大格局。
(三)加强政党协商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协商民主的制度安排。民主党派是以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精英型政党,参与协商人士多为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或领军人物,具有专业覆盖广、人员知识水平高等特征。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政党协商,具有高层次、精英化的特征。在多党合作框架下的政党协商,通过政治精英间的良性互动、民主协商、沟通交流,为政治决策系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听取国家治理的建议意见提供机制化渠道、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仅民主党派中央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考察调研,就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议500 多件,其中大多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充分采纳。[7]
四、协调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利益冲突日益显性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催化着社会民众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利益选择的差异性。中国社会从高度同质化结构转变为多样化结构,因利益失衡引发的收入差距扩大、地区发展差距、公共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不断考验着社会的公平公正。保持社会稳定和谐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前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8]和谐是统一战线的本质,统一战线历来具有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功能优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9]
(一)广泛联系
“新时代统一战线不仅要团结120多万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还要面对改革开放四十年增长起来的8000 多万民营经济从业人员,7500多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近1.3 亿党外知识分子,2 亿少数民族人口、2亿信教公民。”[10]统一战线具有推动构建政党之间、阶层之间、民族之间、宗教之间、海内外同胞之间和谐关系的责任与使命,其大团结大联合的本质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必须把一切积极因素、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进行最大限度的整合。统一战线涵盖范围之广、联系领域之多,决定了其在推动政党、阶层、民族、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上具有先天优势。实际上,统战部门的职能广泛,所从事的事业具有实践性和政策性,比如民族宗教敏感事件发生时,统一战线可以通过联系协调民族宗教界有威望的代表人士,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事件得到妥善处理。
(二)政治引领
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已形成社会化大格局。横向上从政治领域到经济、文化、社会领域全覆盖,纵向上从宏观到中观、微观全涉及,甚至从现实社会延展进网络虚拟社会。总体而言,虽然中国共产党是拥有9000 多万党员的大党,但相对数量巨大的统战成员来说,毕竟还是少数。因此,统一战线要加强对党外、体制外成员的思想教育引导、政治引领。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多在体制外工作,流动性大,自主性强,思维活跃,其中的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人士则在网络空间能量巨大,颇具影响力、传播度。在互联网上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必须争取他们的真心认同支持、积极参与、贡献力量。如,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防止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做突破口进行西化分化,也必须对信教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018年底,中央出台了《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强化了社会主义学院的统一战线人才培训教育主阵地的职能,从而加强了对统战成员的共识教育和政治引领。
(三)联谊交友
新时代统一战线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挑战,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我们化解各种风险、应对各种挑战的关键。尤其是当前的中西政治模式、发展道路之争激烈尖锐。统一战线各工作领域如民族宗教、港澳台等均处于阵地前沿。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更要加强党同党外人士的团结,争取人心,汇聚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11]统战成员以党外知识分子为主,统战工作的重点是其中的代表性人士。统一战线实现与他们团结联合的基本方式是联谊交友,工作成效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就要看交的朋友多不多、合不合格、够不够铁”。[12]党外代表人士广泛分布在社会各领域,大多有学识、有个性、有阅历、有见地,其价值取向、利益诉求、生活方式各有特色,统一战线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广交、深交党外朋友,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润物无声,用最大的诚意赢得他们的真心认同、信服、尊重、拥戴,使他们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诤友,汇聚、激发他们的智慧、能量,引导他们在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能发挥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