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校基础体能分级教学模式初探

2020-02-25孙继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层级分组

孙继文

(陆军装甲兵学院 北京 100072)

0 前言

院校《体育教学大纲》是学生进行体育训练考核的依据。大纲虽规定了课程目标,但对完成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由于每个学生在知识、体能技能和兴趣特长方面的发展情况均有不同,所以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级教学组织形式,根据个体差异创造适当条件,促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发展。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我院2019级、2020级学生。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统计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含义

所谓的分级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组进行教学,以所教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为目标。也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分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级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级教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它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选择观,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我定位能力。分级教学建立在以学生学习程度为标准的基础之上,对学生的学习差异给出了“因材施教”的最佳教学环境。不同学习层级的学生在分级班中获得了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受到了适度的学习能力培养,处在同一教学层级的学生,容易建立学习的自信,形成自主学习训练意识。

2.2 实施分级教学法的优势

2.2.1 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提高相互间的竞争力

这是因为它对每层级的学生都提供了适合他们的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了进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2.2.2 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目前学生的动机主要是以兴趣、爱好为主,在体育训练过程中满足娱乐和交往需要,同时期望强健体魄,改善形体,并能获很好的成绩。分级教学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层级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强调发展人的智力潜能和个性,是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体现。

2.2.3 分级教学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全方位变革

分级教学的理念是教会全体学生学习,这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和谐地发展。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实现了从单的班级授课制向形式多样、统分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的转变;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了从千篇一律、以学生为中心的统一模式向灵活多样、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结构模式的转变;在教学要求上,实现了从目标单一、脱离学生实际向分层递进、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激励学生不断趋向更高目标的方向转变。

2.2.4 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级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级,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2.3 分级教学的实施方法

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体能基础与承受能力,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级教学,可以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教学要求。现简要介绍一种具体操作模式。体育教学采用分项教学,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项,然后任课教师根据摸底测验的结果对教学对象进行动态分级。

2.3.1 因能分组

在班级团体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生理差异、个性爱好差异及学习方法、习惯、能力上的差异,学习目的和态度的差异等综合评定后,将学生分学优生(A)、学中生(B)、学困生(C)三类。对学优生可称为“提高组”,学中生可称为“拼搏组”,对学困生可称为“跃进组”。分级后,教师仍要对各类学生做深入细致的了解和分析。

表1:因能编组

这样分组后,同一类学生相对集中。同时根据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将同类学生再分成若干小组,便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以后还可依照学生的各项分类编组因素和教学内容的变化,对A、B、C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即根据各分组因素的变化,对各组进行微调,或者上调或者下调。应当注意的是分组前后,要对学生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使之明白分组的意图,消除顾虑,树立信心,防止学优生骄傲自满,学中生得过且过和学困生心灰意冷等情绪的产生,确保全体学生愉快而积极地配合教学活动的开展。

2.3.2 因组定标

根据大纲与教材设置各类不同层级学生的教学目标。各类层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是:相应层级的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如:教师在进行耐力训练时,教师可设定不同成绩等级,适应各层级学生训练量和强度,体现自选动态的分级方法。鼓励“学困生”向“学中生”的分化,“学中生”向“学优生”的冒尖。(见表2)

表2:因能编组

2.3.3 因材施教

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目标,可采用如下步骤因材施教:(1)由教师引导,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实现基础目标,将基础知识的内容予以讲解,归纳整理,并使之系统化、网络化,这一步我们称之为“合”。(2)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A、B、C三组学生分级分组教学,落实分级目标。这步我们称之为“分”。各层级学生各自学习,各有所获,共同提高。注意:在练习中不要为分级而分级,要结合教材解决实质性的问题,要“分而不离”,“合而不死”,“有合有分”。要解决好优、中、困各层级间的动、静支配矛盾,要从学习练习动作的准确率中搜集信息,及时调控各层级的教学程序,及时点拨、反馈、达标测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3.4 因需指导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主观和客观方面均会产生不同的需求。教师及时地根据信息反馈,对各层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学困生的转化提高,应实行低起、严要求、小步子、快反馈、勤指导、多表扬的原则。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树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抗挫能力。

2.3.5 因组测试

在教学评价中,要针对各层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各不相同的评价尺度。这样,表面上三组之间差距比较大,由于评价的尺度有差别,各层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难度上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使得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3 结论

通过对我院基础体能课中实施分级教学的优势和具体操作模式分析,分级教学优于统一教学。其原因主要是通过分级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不同层级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层级分组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分组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