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视角下社区教育模式的探索

2020-02-25杨云娟马景宁宋丽佳邵永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居民社区发展

杨云娟 马景宁 宋丽佳 邵永杰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 30038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物质平台,同时也是社区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基础。通过社区教育能够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能够提升全民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能够更好地建设学习型社会。

1 我国社区教育的现状及特点

“社区教育”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Deway)在20世纪初对社区教育的研究。他认为学校作为社会群体聚集地可以看作社区的雏形,可以作为社区生活的缩影,这逐渐引起了人们对社区教育的思考。社区性和教育性是社区教育的基本属性。社区性是社区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独有特征,而教育性则凸显了社区教育相对于其他社区工作的本质特点。社区教育即对社区中全体成员有目的地进行引导与优化学习,以促进个体与社区的共同发展。从宏观的角度看,社区教育正是通过教育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教育化,实现社会与个体的进步与发展。

1.1 我国社区教育起步晚、发展快

我国社区教育起步较晚,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的观念被解放,在原有教育体系基础之上,开始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展我国本土社区教育。历经起步、探索及实验,各地结合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形成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社区教育模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尤其在国家颁布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指导下,社区教育步入了纵深发展期。2016年6月28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社区教育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内容形式更加丰富,教育资源融通共享,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居民参与率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截至2018年9月,全国已有23个省市自治区陆续出台了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文件的实施意见,以促进社区教育的快速发展。到2019年教育部的《工作要点》中,将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作为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提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促进教育的发展,无不体现我国社区教育的迅速发展。

1.2 拥有专业的社区教育平台

在传统社区教育载体完善的基础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区教育平台渐趋多元化,提升了民众对于社区教育资源的可及性。从2009年开始,在教育部职成司的指导下,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通过评选数字化学习先行区的方式先后评出71个先行区,在引领社区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7月29日正式开通“中国社区教育网”。该网站通过实时消息的推送形式,宣传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相关知识,此举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搭建了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此外,我国自2001年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以来,已正式确立建立28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至今已有两百多个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积极进行社区教育服务模式的创新,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实现全国范围的教学资源成果开放共享,互联互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1.3 服务领域广泛及形式多样

我国社区教育涉及领域广泛多样,不仅包括了以学历为主的各种教育,如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还包括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如单方面的技能培训、技能提高、素质教育、生活知识技能的培养、兴趣培养等。从教育的功能来看,有谋生而进行的生存教育、为了提升生活品质的生活教育、为了提升自身素质,更好融入社会并参与社会生活的素质教育等。从发起部门、管理部门又可以分为政府主导的各类公立学校;社区团体自发建立的各种私立学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个人出资承办的教育机构,如午托班、辅导机构等。社区教育的服务人群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中国社区教育网数据统计,参加社区教育的培训人群主要包括了60岁以上的老年人、青少年、进城务工人员、新型职业农民、下岗再就业人员和残疾人等。

2 社区教育呈现的问题

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已成趋势并形成热潮,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在发展的同时,社区教育结构及政策实施仍有很多欠缺及不完善。

2.1 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

目前,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社区教育总体上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地区优于农村地区的趋势。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水平较高,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都比较迅速,社区教育拥有广泛开展的物质基础;在中部地区,虽然也在不断发展,但是总体进程要慢于东部地区;而在西部地区,则是处于发展最初阶段,甚至有相当大的范围内还未开展。同时,农村地区存在的社区教育问题也较为突出。农村居民大多教育水平不高,对社区教育等继续教育方式的认知与接受度低,致使在农村地区发展社区教育存在着很大困难。虽然近些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到了教育,学习到了先进思想,但仍然不能与城市相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贫困偏远的中西部农村,“社区教育”更是作为生僻词出现,人们的需求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生存需求层面,对更为高层次的需求并不迫切。

2.2 学习效果欠佳,受益程度不高

当前,相关性法律法规并没有跟上社区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许多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面临诸多实践障碍,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各界对社区教育的内容、形式与功能尚缺乏充分、深入的了解。有些地区虽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也在积极推动,但因社区教育人员大多为兼职,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社区教育,难以在日常工作中抽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社区教育的研究和专业化构建,专职、专业的社区教育工作者人才队伍的缺位使社区难以承担起社区教育的重任,社区居民的参与率和满意度都有待提高。社区教育对象在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方面有所差异,但由于时间、授课技巧的缺乏,往往只是对社区居民进行普适性教育,不能满足广大民众的多样化需求。另外,目前的社区教育大多依托正式的教育机构来做,大多数的教育机构在对待服务人群的选择上,往往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服务特定的服务人群,因而,会造成受益群众的局限性,无法做到普惠到每一个居民。硬件设施的投放力度不足,也加大了社区教育开展的难度,无法将更多的居民纳入到社区教育体系中。

2.3 民众参与意识不高

据调查,某些发达地区的社区居民参与率只能达到百分之十几,且大多数集中于儿童和老年人,中青年很少。且在老年人中,女性老年人居多。由此,一方面可以体现我国社区居民在参与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年龄、性别、和不同职业间的差距较大;另一方面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广泛程度较低。大多数参与社区教育培训的人员为退休人员、家庭妇女或儿童,而作为社会力量主体的广大中青年则很少会参加到社区教育中来。究其原因,除了符合居民需求的课程供给不足之外,更多是受到社区居民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社区居民对于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教育是学生阶段应该做的事情,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教育的心态,除了硬性规定,很少主动参与社区教育。从社区教育的宣传与动员角度看,尚未与社区居民建立起双向沟通及有效沟通的工作机制。

2.4 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量薄弱

社区教育工作者作为推动社区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其数量和素质直接影响了教育实施的作用。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师资力量薄弱和工作职能不明确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人员构成方面,我国现行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中主要有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以及志愿者三大主体组成,其中社区学校中专门从事专业教育的教师人员数量稀少。据2013年开展的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调查结果发现,师资队伍比例严重失衡,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人员中,志愿者人员数量占据总人数的比例偏高,而专职教师人员与兼职教师的人员数量占比则远远低于志愿者人员数量。在专业能力方面,我国目前主要的培训形式有专家讲座、报告论坛、座谈交流等,缺少专门负责社区师资队伍的培训机构,教师整体的专业能力不足。社会各界对社区教育工作者关注较少,培训奖励机制和考核机制不够全面,导致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低,专业素质普遍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

2.5 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仍需优化

对于社区教育而言,发展的快慢程度取决于管理体制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现阶段社区教育的发展受教育体制、社会变化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的社区教育与社区之间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社区教育的发展中教育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不够完备,社区教育的落实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行为的规范保证,使得我国的社区教育的覆盖面变得狭窄,限制了推进整体教育的发展目的。社区教育的复杂性和灵活性特征使得在管理体制上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在教学设计管理上缺少本土地域化特色,社区教育的课程管理的安排形式具有单一性,课程内容不够深刻,对课程的改革也十分滞后。在社区教育部门管理上,不同部门与社区之间未能形成协调合作机制。由此可见,社区教育的发展仍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去改善。

3 社会工作视角下社区教育模式的特色创新

社区教育实践面临的困境和不足必须依赖社区教育机制、模式、方法与内容的变革才能解决。在推进社区教育社会化过程中,与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联动是其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可行性。社会工作运用专业的理论与方法为社会群体提供服务,解决社会问题,以达到助人自助、共同发展的目的,其核心价值观包括人道主义、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等,与社区教育、社区发展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从社会工作视角看,社区教育是一种处于动态环境系统中的社会互动过程,模式创新主要涉及社区教育联动机制的建构以及相关要素配置的优化完善。

3.1 “三社联动”服务型学习平台的建构

2013年民政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出“三社联动”的概念,是指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新理念。“三社联动”在短短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内涵不断丰富,在缓解社区过渡行政化趋向,促进社区资源的优化分配,满足居民的各项需求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参与协同打造和创新社区教育服务型学习平台,建构终身学习联合机制。“三社联动”是终身学习联合机制的基本要义及结构支撑。在终身学习联合机制框架下,高校社会工作积极发挥的专业优势和功能,通过校区联合,在社区(行政区)形成校区联合协议,在行政层面确立社区、社会工作者与社会组织的联系。社区教育将以“社区讲堂”的形式开展,在社区构建“社区讲堂”平台。“社区讲堂”隶属社区居委会。依托社区工作站,联合社会组织(社区),开展社区教育服务。通过聘请高校专业教师与社会组织机构专业老师定期在社区中针对不同群体开展针对性的“社区讲堂”,也可招募符合条件的社区居民作为讲师。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与社区居委会成员或招募有志于服务于社区教育的社区居民作为“两工”为社区讲堂服务,在促进社区教育专业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全民参与,全方位链接资源,充分促进三社的有机结合。(见图1)

图1:终身学习联合机制

3.2 提升居民参与意识

在社区教育发展中,社区居民需求的多元化、参与的自主化与服务的个性化必须进行有效的结合。这种有效联结的实现基础在于社区教育的联动机制与需求为本的价值导向。居民参与意识低,是导致社区教育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提升社区教育服务的实际效果,必须确保社区民众参与的主体性,提升其参与的自主度。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个人行为受认知影响,可经由学习来改变。很多居民认为社区教育内容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学习价值,因而认为参与社区教育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毫无意义。因此社区教育中除了要对社区居民进行技能教育,学历教育等之外,还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终身学习的价值观。社区在组织开展社区教育的准备工作要做好,要广泛征集大家的意见,提前做好需求调查,从需求出发,为居民提供满意的课程。注重组织多元化的社区教育活动,在满足广大民众需求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摒弃掉陈旧的教育方式,不断开拓创新。比如社区讲堂在设计面向老年人群的课程时,可以投其所好,提供健康养生方面的教学等。而针对女性,可以开展女性护理知识的讲解、育儿知识的讲解和家庭关系的维系等方面的课程。针对失业人群,开展职业技能的培训等。在普适性教学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教学,满足不同群体的求学需求,有足够多的服务领域,才能提高各群体的参与意愿,达到更好的社区教育效果。此外,还应培养社区骨干,树立社区教育积极榜样,通过示范带动社区的广泛参与,形成社区学习共同体,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3.3 完善社区教育政策体系

从生态系统论看,建立健全政策体系作为社区教育的外部生态环境,将发挥统筹导向作用。在社区教育中,政府作为相当重要的引导者角色,需要继续大力加强社区教育的政策引导,着力解决社区教育的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大社区教育的资金投入,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社区教育基金,专款专用。针对偏远地区,开展志愿者帮扶计划。例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动员广大有志青年参与社区教育工作中,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在针对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层面,要大力扶植倡导政府购买服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项目的形式促进社会组织与政府的有机结合,为广大群众提供专业化的社区教育服务,为联动服务学习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提供强力资金与专业支撑。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服务模式,推进“互联网+社区教育”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是挑战也是机遇,不断转变工作方式,紧跟时代步伐,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平台,进一步提高社区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居民的固定时间占用,方便居民运用闲暇时间进行微课程的学习,打破之前社区教育工作的封闭性,也能减轻社区教育工作人员的压力,实现资源的开放共享,达到双赢。

3.4 推动社区教育专业人才的队伍建设

开展社区教育,教育者在其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有高素质的社区教育专业人才,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如何提高社区教育队伍的素养和能力,促进社区教育者的专职与兼职结合,是社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要凸显社区教育人才队伍的专业性,首先要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培训,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素养。要注意的是社区教育的教师在从普通教师转到社区教育岗位时,往往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社区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往往会影响专职教师能力的发挥。要开发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课程,增强专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兼职队伍与志愿者队伍也要注重质量,可以广泛开展与高校的合作,通过实习生或者志愿者的形式参与到社区教育事业中来。其次,建立完善的社区教育工作者从业资格制度。要制定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行业标准,所有的上岗工作人员要有专业的资格认证,持证上岗。一方面可以增强社区教育队伍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不断追求上进,增强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3.5 创新社区教育形式,丰富社区学习内容

提到教育,大多是以传统的课堂形式开展,在当代社会的快节奏下,传统教育方式必然需要变革。在繁忙的工作之后,在繁琐的家务之后,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后,人们很难再次集中精神来聆听长时间枯燥的讲座。因此,我们要创新适宜当代推广的社区教育形式,除了讲座之外,联动服务平台的“社区讲堂”可以故事会、工作坊、家庭治疗、个案咨询、小组活动、体验式学习、艺术呈现(朗读、朗诵、人体行为雕塑、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增加社区讲堂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让人们放松身心,享受当下的学习方式,潜移默化的学到知识,增强能力。在社区学习的内容方面,也要不断丰富内容。社区居民类型多群化和个性化,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学龄儿童等群体,且每一户社区居民,都是独立的个体家庭,都有相应的不同需求,针对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差异性开展对应性知识教育服务,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包括党建学习、科普知识、养生保健、食品安全、儿童教育、亲子教育、夫妻沟通、家庭和谐关系构建、退休生活适应、老年学习与维权、职业技能培训、传统文化教育等,满足其不同需求。

4 社会工作视角下社区教育模式的介入流程

三社联动框架下社区教育模式构建,社会工作专业凸显,促进改善社区教育的功能性,尝试探索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教育模式的流程,最大限度的满足社区居民的自身需求与发展,为促进社区教育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根据社会工作的特点,拟把社会工作介入流程设计成如下图2所示。第一,需求评估。依据需求层次理论对社区中的居民进行需求分析评估,建立信任关系,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识情况、接受的意愿以及感兴趣的课程内容等。由于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面对个体需求的特殊性,尽力的去满足其需求,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个案工作。在明确居民受教育的共同需求,适当的选择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或者小组工作与社区工作结合等方式。第二,制定活动计划。活动计划主要包括活动目标和活动的行动方案。群众参与是社区工作的重要价值观念,因此,在进行活动设计时,以激发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为着力点,积极引导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讨论,选择和制定活动开展的可行性方案,包括具体形式和内容,以及商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同时,要考虑到活动准备前以及活动实施过程中风险因素、应急处理策略。第三,实施活动计划。社会工作者通过准备阶段的需求评估,运用相应的工作方法,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以成员身份参与其中。注重活动过程中的互学互动,共同进步,引导居民亲自参与和领悟,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社区教育活动在实施阶段一般分为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发展阶段、活动评估阶段。根据活动开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工作者适时地充当好角色的转换。在活动结束后,大家互相分享困难及感受,社会工作者适当运用技巧给予正面的鼓励及支持,使居民充分认识到其主体地位,提高居民自我效能感。第四,寻求资源整合。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教育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整合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的发展要立足于社区,突出社区的主体地位,将分散的社区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层次分明且涉及面广的社区教育资源网络体系。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包括街道辖区内教育资源的整合使用,以及与社区居民自身密切相关的系统资源的统一,就是对学校、家庭、社区、机构组织等正式和非正式资源的进行有机的结合。社会工作者根据资源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分配和管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率,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流通。第五,社会工作评估。在正式的介入的活动之前进行分析评估,通过相应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开始介入,介入过程中进行评估。而为了能够科学准确的评价介入的效果,介入服务结束后进行成效评估。此外,在活动结束后,为确信服务效果是否实现,还必须开展追综评估。根据成员反馈的感受与意见,及时改进介入服务,更好的满足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第六,总结。对介入社区教育活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进。(见图2)

图2

5 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教育的改革发展,社区教育的发展与我国教育全局息息相关,社区教育模式的探索对我国新时代下的教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关键力量。在终身教育环境影响和理念引导的促使下,国内社区教育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围绕社区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以社会工作专业视角为社区教育提供可行的纬度和切入点,社会工作专业运用既是对中国特色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也是对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和本土化的积极回应。总之,以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区教育的满意度,逐渐增强其归属感和凝聚力作为目标,旨在推动我国社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和加强社区教育的社会影响力。积极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教育建设的极大激情,努力培育全民终身教育理念,促进全民素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