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的地球化学分区理论在多金属矿找矿预测中的应用探讨

2020-02-25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22期
关键词:金属矿贡献率方差

熊 超

(河北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本文对兴隆地区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进行R 型因子分析,确定元素组合类型,依据多金属矿地层元素类型画出因子得分等值线图,主要研究具有成矿意义的地质体,讨论了各分区多金属矿找矿意义[1]。

1 工作区地质概况

工作区位于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马兰峪复背斜西段。区域地层发育状态良好,在下前寒武系、中生代地层均发现多金属矿物。因地质结构复杂,不同性质断裂与褶皱构造呈现多向性、多期交错复合。以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为代表的岩浆活动强烈[2]。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河北省钼金等多金属矿产的重要找矿区段。

2 因子分析

通过对工作区内20 个元素,6241 件样品的测试数据进行R 型因子分析,计算工作区20 种元素原始含量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可知Co、Cr 和Ni;Ag 和Cd 相关性较好。

通过计算选取了7 个主因子,共解释了原有20 个变量总方差的80.363%,因子分析效果较好。

金属元素组合类型可通过列出正交旋转因子得出,F1—F7 为因子数。

F1 代 表Nb-Rb-Li-U 元 素 组 合;F2 代 表W-Sn-Mo-Bi 元素组合;F3 代表Co-Cr-Ni 元素组合;F4 代表元素Ag-Cd-Sb 组合;F5 代表Cu-Pb-Zn 元素组合;F6代表As、Hg 元素组合,F7 代表Au 元素。

3 地球化学分区的解释与评价

对本区6241件样品做因子分析后,进行地球化学分区。根据研究区R型因子分析特征值、累计方差贡献率以及正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结合地球化学分区图、各因子得分等值线图以及区域地质图,对研究区的地球化学分区特征进行讨论。

F1 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5.29%,组合为Nb-Rb-Li-U 稀有金属元素及放射性元素,其分布与中酸性侵入岩关系密切。通过F1 因子的贡献率及得分来看,本区中生代花岗岩稀有金属元素的成矿信息较强[3-7]。

F2 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3.33%,表示剥蚀程度较高,令外与区内已知的W、Mo 矿点相吻合,可作为研究区W、Mo 金属找矿的重点区域。

F3 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5.95%,元素组合为Co-Cr-Ni 金属元素。上述元素主要分布在原岩为基性-超基性的变质表壳岩及变质深成岩出露区。区内分布一处钴矿点,具有该类金属矿床的找矿潜力。

F4 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1.55%,组合为Ag-Cd-Sb。Ag-Cd-Sb 分区呈北西向带状展布,不仅与交织分布的断裂构造相吻合,且发育多处银多金属矿床(点),银多金属矿找矿潜力较大。

F5因子组合为Pb-Zn-Cu。其分布明显受区内断裂构造控制,尤其是变质基底与元古代沉积盖层接触带上异常明显。

F6 因子组合为As、Hg。主要分布在F2 分区外围,具有很好的前缘指示作用。

F7 所代表的Au 分区受区内金多金属矿床(点)的控制作用明显。

4 结论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兴隆地区1:5 万水系沉积物数据进行分析,将工作区划分为9 个地球化学子区,地球化学分区结果与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吻合性较好。工作区内多种多金属矿点的分布验证了该方法所划分地球化学分区的合理性,每个地球化学分区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相应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多金属矿找矿预测结果。该方法对于多金属找矿预测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表1 元素相关系数矩阵

表2 工作区R 型因子分析正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

猜你喜欢

金属矿贡献率方差
缅甸中七号锡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西藏努日东钨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概率与统计(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我国金属矿采矿技术的进展与未来展望
对地下金属矿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方差生活秀
揭秘平均数和方差的变化规律
方差越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