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九寨沟一带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研究

2020-02-25伟,陈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22期
关键词:岩性九寨沟岩浆

张 伟,陈 玉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水文工程大队,四川 成都 610000)

经过近十几年的调查,四川九寨沟一带金矿的资源逐渐得到开发,而这一地区作为世界最重要的成矿省份之一,金矿产资源远景为特大型矿区,矿体主要在九寨沟金矿富集带内发育[1]。因其独特的成矿地质背景,所以成为四川省的“金腰带”。此金矿位于陕甘川金三角的北部地区,渐渐形成多金属IV 级成矿带,近些年来,在对四川九寨沟一带地质勘查后,相继找到拉日玛、两河口、阿西等金矿床,分析该金矿成矿带中的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并初步探讨该地区的找矿潜力,对整个四川成矿带金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四川九寨沟一带成矿背景

四川九寨沟一带地处多个构造单元的聚合地带,该地区构造与岩浆活动都十分活跃[2]。通过此金矿成矿带,并以此为界,可以将周围地区分为九寨沟北带与九寨沟南带。经历了漫长的地壳构造演化之后,该地区中的Pb、As、Zn、Au等化学元素,开始产生异常富集的变化,为演变大型金矿打下基础。在大地构造运动的支配下,使九寨沟地区经历了海浸与海退两个阶段,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为该地区的地质发展贡献了很大力量,使海浸历史较快结束,从而形成该区域的成陆地质。四川九寨沟一带金矿的主要建造类型,就是对海相复理石的建造,在金的初始富集阶段中,矿源岩系得到更具效率的形成与演化,而在主成矿及后期叠加中,不仅形成了该区域内的金矿体,还为形成大中型矿床打下了良好基础。

2 四川九寨沟一带金矿地质特征

2.1 地层特征

在海浸与海退的主导下,四川九寨沟一带金矿成矿带得到了良好发展,松潘一甘孜造山带作为九寨沟区域中的主要山带,由于三叠系裂陷进程的推进,上古生代碳酸盐的沉积速度逐渐加快,使泥盆系金背景值快速升高。在碳酸盐的不断堆积下,使九寨沟一带渐渐形成第一、三、四岩性段,对该地区的矿区形成赋矿层位。在矿区的不断发展中,酸盐岩作为金矿的主要建设物质,将三个岩性段发展完整。第一岩性段与第三岩性段的构成相似,多为绢云母千枚岩与灰岩条带,第四岩性段位于这个金矿矿带的西部,岩体的岩性主要为硅质岩与粉砂岩,在该岩性段中,主要以浅变质细碎屑岩构成周围矿体结构,通过三叠系操作,完善高背景地球化学区的矿层结构,同时将金矿的矿源层构建。

2.2 构造特征

四川九寨沟一带金矿床形成主要为超壳型断裂方式,金矿地区由范围内的大断裂主导构造,存在多期活动特点,造成了甘孜造山带分界断裂的状况。由于该区域复式背斜的地势特点,使整个金矿呈现自南而北的发育趋势,矿山内岩浆活动较为频繁,这种活跃的岩浆活动为九寨沟成矿供给了有利条件[3]。在多番调查下,此金矿的核心部位为四川九寨沟的北部,因为矿区构造的作用与岩性种类的不同,使地区内地质形态发展不一,中心地段的发育形态为长达数公里的大型褶曲地质,主要由断层角砾岩和挤压扁豆体组成。区域内东南向的荷叶断裂带,负责对九寨沟矿区的整体发展趋势进行控制,进而贯入性控制石英脉与方解石脉,使附近岩石糜棱岩化与碎裂岩化的情况增多,促进了四川九寨沟一带多金属成矿带的形成。在成矿带的发育下,马脑壳、两河口等大中型金矿逐渐被产出,相继完善了当地金矿的分布情况。

2.3 岩浆岩特征

此区域内的矿山为东西向延伸,其中岩浆多呈中酸性,使四川九寨沟一带的矿山遭到不同程度的腐蚀,这种频繁的岩浆活动与矿山的腐蚀程度有关,也与金矿的整体空间分布有关。由于岩浆大多为中酸性,这也就导致周围岩体变异成为中酸性隐伏岩体,在薄层状板岩与灰岩的夹层中,岩石主要呈斑状结构,岩性为灰白色花岗岩,具绢云母化,产出斜长石与角闪石的斑晶。整体脉体以顺层的排序方式分布,通过岩浆对周围岩体的外蚀,将产生化学元素变异的矿体生产出来。四川九寨沟一带金矿矿区多具有切层脉岩,从断层切断闪长岩脉后,能够加速岩体的电气石化,使岩石包裹大量磁铁矿晶粒物质,副矿物有磁铁矿与石英。矿区中的各类矿物最终交汇,岩浆持续产生活跃运动,导致热事件的发生,从而引起矿源层中的金元素迁移与活化,最终产生金元素大量富集的结果[4]。

2.4 矿石特征

矿区由一个个独立矿石构成,相较于岩浆,岩石的组成模块较为简单。受四川九寨沟一带金矿矿区周围环境的影响,每处区域的矿石结构均不同,在此区域内,多呈细脉、网脉状构造,且可表示为黄铁矿化、强硅化的碎裂结构。其中,黄铜矿中铜含量>65%,白云母在20%~35%范围内,闪锌矿在1%~4%范围内,钾长石含量为7%。闪锌矿呈长方体状、板状。硅化破碎带为九寨沟矿区主要山带,在这之中,黄铁矿呈现星闪状形态,方解石呈角砾状,集合体呈细脉状。总体矿石结构包括自形晶粒状结构,主要矿物组成如下表1 所示。

表1 四川九寨沟一带矿物组成表

矿区中矿石类型以氧化程度区别,矿石中的金属物质呈均质性结构,有用元素主要为金,常规下多呈不可见金,原生矿石中含少量氧化矿石,而金呈微细粒浸染分布在矿石中。

3 四川九寨沟一带找矿潜力

3.1 四川九寨沟一带找矿标志

在四川九寨沟一带找矿标志的实现中,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标志的实现,分别为地层标志、地球化学标志与岩浆岩标志,接下来对三种主要对找矿标志一一说明。

地层标志主要是对矿区地层结构进行研究,在九寨沟金矿成矿带中主要包括矿源层与赋矿层,进而综合研究九寨沟金矿成矿带。

在地层层面,金异常的状况在这个区域分布广泛,对金的找矿空间较为广阔。地球化学标志指矿区内金与化探异常具有紧密联系,在三叠系的矿物变化下,可以发现含金背景较高的地层区域,主要为近东西向断裂带分布,中酸性岩体能够很好的对周围矿体产生热隆效应,从而构成对成矿有利的区域。岩浆岩标志是将岩浆热液活动,作为九寨沟矿区内各个金矿间的联系,从而在得知一个金矿位置的基础上,完成对同一区域下其他金矿的探索工作。通过对以上三种找矿标志的研究与说明,使地质勘查工作能够进一步展开,而更好地完成四川九寨沟一带的找矿工作。

3.2 四川九寨沟一带找矿远景

寨沟一带的金矿多产于层间破碎带中,使此区域内的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现象较为明显,根据当前的勘查工作,可以发现多个金矿的走向与延伸效果,没有进行完全的封闭控制。泥山矿段的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但是其中的金元素较多,岩浆活动性较高,因此此地的成矿条件较好,具备良好的找矿前景。两河口矿段的规模较大,因此找矿工作难度较高,不过就矿区的地质条件来看,金元素的分布状况并无过于异常的情况,也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通过航磁方法对矿区异常的解译说明,九寨沟整体矿区南部可能分布隐伏岩体,初步认为四川九寨沟金矿带,为受岩浆剥蚀程度较浅的金矿区,而在两河口组与扎示山组等地层中,大多处于矿区断裂带与构造破碎带的控制下,而金属元素一般富集在矿体上方,所以断裂带对矿体的形成与产生影响较小,所以矿体上方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在九寨沟一带,脉岩均为斑状,强度高,套合好,其地质背和异常特征与金矿十分相似,显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

4 结束语

九寨沟金矿带受区域大断裂控制,该金矿带的海陆相沉积发育齐全,中酸性火山岩规模较小,阿西石英闪长岩等相对其他矿区数量较多,更好的形成了该区域褶皱带的降扎地背斜地势。在活跃岩浆与金属元素的结合下,使矿区内金矿勘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岩性九寨沟岩浆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碎屑岩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
己亥秋日九寨沟采风得句
火山喷的不是火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
岩浆里可以开采出矿物质吗?
赴九寨沟道上(外四首)
题九寨沟(外五首)
震后九寨沟纵览(外四首)
黔中地区土壤酶活性对岩性的响应
渠道运行多年后渠体中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对比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