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帕切克之我见
2020-02-24宋阳
宋阳
近日,我聆听了上海交响乐团现场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八交响曲》,以及获格莱美奖的作曲新秀周天创作的《悦》(Joy)。音乐会结束后,我久久不能平静。
大概是自己本就从事小提琴演奏和教学工作的原因,当晚我特别关注在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中担任独奏的捷克小提琴家约瑟夫·什帕切克。
什帕切克是出生于1986年的新生代小提琴家,但他得到指挥家贝洛拉维克的提携,担任捷克爱乐乐团首席长达十年之久。多年来积累的舞台经验,使他十分了解听众。他知道怎样才能以让听众感觉舒服的方式把他们带入自己的音响世界,知道怎样的把握才是正确且恰到火候的,这些都体现在他对音色和乐句的细微处理上。音乐中的每个要点都被他表达得清晰、到位,同时又没有用离经叛道的路数来哗众取宠,一切都从音乐本身出发。
多年的首席经历令他保持了稳定的发挥,能随时以良好的状态投入音乐,同时还锤炼出了他的领袖气质。当今很多乐团都注重首席的独奏能力,很多首席不仅能带领乐队,还能开展独奏生涯:柏林爱乐乐团的小提琴首席巴列夏能出色地演奏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首席霍內克刚刚在上海举办过独奏音乐会……什帕切克与其他首席独奏时选择四平八稳的曲目不同,他具有特别的野性,这对于肖斯塔科维奇时而沉思内敛、时而突兀乖张的音响造型来说特别合适。他是乐队首席中的独奏家,既熟悉乐队曲目,又熟悉独奏曲目,在两者之间游走能触类旁通、游刃有余,这在最后加演的伊萨伊《第五无伴奏奏鸣曲》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捷克的音乐教育传统是开放的,捷克的乐团、室内乐组合不仅能完美演释斯拉夫民族的音乐,在演释德奥音乐方面同样可圈可点。而什帕切克可以说是中欧弦乐演奏传统的优秀传承者,他的演奏方式(比如爆发力、乐句的柔韧性)和对音乐的处理则与斯美塔那四重奏、雅纳切克四重奏、扬·库贝利克、苏克等老一辈演奏家一脉相承,有着深厚的传统积淀。不仅如此,什帕切克在就读于茱莉亚音乐学院时还曾师从乐坛翘楚帕尔曼和杰米·拉瑞多。这两人都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某个“学派”,而是各自致力于用独有的表现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和演释。这样的影响下,什帕切克亦是如此。这大概也是他能够在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比赛、丹麦卡尔·尼尔森比赛等诸多重量级赛事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深厚的传统和宽广的视野在他身上灿烂的聚集,让他具备了强大的能量,使其演奏有着极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
当晚的指挥家张国勇也令我印象深刻。他的指挥没有花哨之处,直截了当,十分清晰,每个手势都与音乐相关,能够让乐队很放心地跟着他走。在他的指挥下,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的隐忍、爆发,以及悲剧性的心理体验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足见其对作品的钻研之深。1999年8月,由他招募的俄罗斯外援刚刚到来时,他就指挥过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的上海首演。时隔二十年,他再次指挥这部作品,已经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在他的带领下,乐团将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展露无遗,让我们看到《第八交响曲》沿着《第五交响曲》的道路走得更远。我曾经在俄罗斯求学,也听过俄罗斯乐团的演奏,在我看来,张国勇指挥下的肖斯塔科维奇完全可以和俄罗斯乐团媲美。
最后还要一提的是整场音乐会的开场作品——中国作曲新秀周天创作的《悦》。虽然这部作品没有用到五彩缤纷的管乐,仅是一部弦乐作品,但从中依然可以看出周天老道成熟的音乐语言表达。周天的作曲功底非常扎实,他不仅吸收了晚期德奥浪漫乐派音乐之所长,还不时在旋律中融入一丝幽默与调侃。这部作品是为年轻音乐家聚集一堂而创作,而他正是其中一员。他不夸夸其谈,不恃才傲物,而是怀揣着一颗平常心描摹青年的乐天与自信,与周遭的同侪一起在崭新的天地里探索。他非常懂得与乐团和听众沟通,音乐也十分具有可听性。当音乐如奋不顾身般地冲向终点时,台上台下一片其乐融融,已然和他成了同路人。以“悦”这个字作为标题,可以说是再贴切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