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2020-02-24张静平马丽丽曹婧婧
张静平 马丽丽 翟 晶 曹婧婧
(泰州市人民医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建立健全以农村、城镇社区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重中之重,是我国新医改的重点工作[1]。201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调查地区患者一般性疾病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率达81.1%。本文基于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数据,分析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供依据。
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
1.村卫生室及诊所和医务室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构成部分。截止2019年末,我国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954390个,占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94.72%。其中,村卫生室616094个,诊所和医务室24099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013个,乡镇卫生院36112个,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97.26%。与2018年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了10751个,增长了1.14%;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72237个,增长了8.19%。
2.医疗人员逐年增加。截止2019年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达416.1万人,占医疗人员总数的32.2%,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92.1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8.77%。与2018年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增加了19.6万,卫生技术人员增加了23.8万。
3.门诊诊疗服务居多。截止2019年末,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达45.3亿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52.0%,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的门诊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23.3%。与2018年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增加了1.2亿人次,增长了2.72%。
4.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诊疗工作负荷依然较重。2019年,我国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为7.1人次。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为11.7亿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为9.4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6.9亿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6.5人次,均超过平均水平。
5.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整体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自2010 年国家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以来,各省均相继制定了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相关文件,积极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运行新机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三类9项,截止2020年,主要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扩展至十二类。人年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政补助标准从2009年的15元提高至74元。中国居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2000年的71.4岁提高至77.3岁,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7.8/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5.6‰。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数、人员数不断增多,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逐渐增强。但不断发展的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依然面临着问题与挑战。下面就可能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经费不足。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国家财政补助经费虽逐渐提高,但仍未能与经济水平的增长速度相适应,卫生经费不足仍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特别是药品零差率实行以来,虽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减轻了居民负担,但同时也加大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负担,尤其是给卫生技术服务收费标准过低的村卫生室及诊所带来了巨大压力[3]。
2.医疗设备陈旧、老化,卫生人才结构不合理,卫生市场竞争力不足[4]。由于政策因素或卫生机构财力限制,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延续使用多年前购置的设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绝对数虽逐年增加,但占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绝大多数的村卫生室及诊所、乡镇卫生院的卫生人员数增长较慢,且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总体学历偏低[5]。医疗设备的陈旧、老化,卫生人才的短缺共同导致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技术服务水平落后,无法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为居民选择更高等级的医院就诊提供了便利,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带来了进一步的冲击。
3.医疗人员工作负担过重。基层医疗机构医疗人员承担着中国居民绝大多数的门诊诊疗任务,同时也是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的主体[6]。随着医疗数据信息化系统的逐步建立,很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而基层医疗机构医疗人员整体学历不高,进行数据录入与整理较为困难,效率较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逐年增多,对基层医疗机构医疗人员的要求更为严格。
三、相关建议
1.发挥政府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中宏观调控的作用[6]。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根据各地发展情况与卫生资源情况进行财政补助,减轻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营压力[6]。二是给基层医疗机构更多的自主权使用项目资金,调动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积极性,使其更主动地探寻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机会。
2.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与管理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第一,匹配当地医疗技术发展水平,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更新与维护,满足当地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第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适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待遇,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定期对医疗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同时人才的引进也有助于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水平的提高。
3.合理分配任务,减轻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负担。一方面,根据医疗服务需求,配备相应的医疗人员,拨付相应资金。此外,随着信息化服务的进一步推进,要求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医疗人员定期培训中需加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培训,尤其是中青年医疗人员应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新医改的推行进一步推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基层医疗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仍需各方的努力共同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