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门诊急救地图的三级综合医院门诊急救服务网络管理体系的构建
2020-02-24冯国琴李雨凤张晓红
冯国琴 李雨凤 张晓红 吴 健
(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泰州市人民医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门诊患者突发意外事件是指门诊患者突然发生意识丧失、急性循环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急性非预期事件[1]。三级综合医院门诊具有患者流量大、病种复杂的特征,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突发意外事件的概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属于风险事件高发区域[2]。可是现阶段各医院管理者对门诊急救的关注不足、门诊急救力量相对薄弱[1]、门诊人力资源配备不足[4]、部分门诊工作人员如外援导医群体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这均给门诊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新医改形势下,门诊患者对人性化服务和良好就医体验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给门诊工作人员带来了更高的工作要求[3],其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是门诊患者最基本的诉求。高风险、高要求的门诊工作特征,促使各大医院开始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合理的布局来充分保障门诊患者急救资源的可及性和及时性,这已成为现阶段三级综合医院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2019年上半年我院在改善门诊患者服务质量、安全管理方面推出一大创新举措——制定“门诊急救地图”,并基于此构建三级综合医院门诊急救服务网络体系。详细论述于下:
一、门诊急救地图的绘制
门诊急救地图以门诊布局图为雏形进行绘制,清晰地显示各个诊室、检查科室、治疗科室等所在位置,创新性地以不同颜色标识显示并规范抢救仪器、设备、物品、便民物资等的位置:红色区域为抢救车分布地点,深蓝色区域为除颤仪分布地点,紫色区域为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分布地点,深绿色区域为平车和轮椅分布地点,橙色区域为自助轮椅分布地点(我院创新性引入自助轮椅,成为江苏省第一家自助轮椅使用单位,门诊大厅专门设立自助共享轮椅区域,可通过微信扫码,免费使用轮椅,与人工轮椅借用,手续简化,等待时间缩短,方便患者就诊、检查和治疗)。并将门诊急救地图张贴于在门诊每一楼层指定区域。
二、基于急救地图的门诊急救服务网络体系
(一)成立门诊急救专家团队
有医院分管院长负责,门诊部和医务部、护理部共同组织,选拔人员成立门诊急救专家专团队。
(二)制定《门诊急救地图发布方案》
门诊急救专家团队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小组会议制定《门诊急救地图发布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规范抢救仪器、设备、物品位置,合理配置急救资源;片区化管理,责任到人;分梯队培训及应急预案演练,构建急救网络体系。
1.规范抢救仪器、设备、物品位置,合理配置急救资源
抢救仪器、设备、物品是有效救治的基础,《方案》规定门诊每个楼层、特殊门诊科室均需配备抢救设施(包括气管插管设备、简易呼吸器、常用急救药品等),门诊三层楼共配备13台抢救车、1个抢救箱、3台AED、6台除颤仪。抢救设施定点放置,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为规范抢救物资的管理,急救专家团队制订了《门诊抢救药品、物品、器材使用与管理制度》和《门诊抢救车/箱管理制度》。
2.片区化管理,责任到人
按照专业相关性、实际区域面积将整个门诊系统划分为14个片区,明确每个抢救区域的负责人,一般由护士长或者护理骨干担任。区域负责人的职责包括统筹片区内抢救资源,实行抢救设施定点放置,确保抢救设施处于备用状态,负责片区内人员抢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三)分梯队培训及应急预案演练,构建急救网络体系
每年由门诊急救专家团队牵头,组织门诊各级各类人员进行至少2次培训及应急预案演练。要求所有门诊人员知晓急救地图上抢救仪器、设备、物品的所在位置。要求门诊医务人员熟练掌握急救药品及设备的使用方法、能顺利开展急救技术如 CPR、简易呼吸器、AED 或除颤仪的使用、多人配合抢救的急救等。要求门诊非医务人员如导医、后勤、自助挂号人员等掌握基本急救技术如CPR和AED的使用。
三、基于急救地图的门诊急救服务网络体系的意义
(一)医疗服务可视化表达,正确指引患者就诊
门诊管理和服务的人性化、自动化、便捷化、舒适性以及安全性充分体现了医院的精益管理水平[5]。急救地图显示了整个门诊的布局,并借助文字和颜色,清晰显示诊室、急救资源、便民设施等的具体位置,完整、清晰地将患者可及的医疗资源进行了可视化表达,方便患者就诊、检查和治疗,有效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二)点面结合构建急救网络体系,实现门诊急救资源全覆盖
从小点上,保证每个重点科室、片区、楼层都配备充足的急救资源,分片区管理,责任到人;从大局上,联合培训,提升门诊整体急救技能。从点到面,形成了覆盖整个门诊系统的网络化急救体系,充分保障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