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村“第一书记”产业扶贫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0-02-24孙应绍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7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贫困村攻坚

孙应绍

(重庆市丰都县委党校 重庆 408299)

产业扶贫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而贫困村“第一书记”产业扶贫能力直接影响着脱贫攻坚成效。唯有提升贫困村“第一书记”产业扶贫能力,才能有效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确保贫困村、贫困群众持续真脱贫、真致富,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贫困村“第一书记”产业扶贫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一)精准选定主导产业能力不强

脱贫攻坚在产业扶贫上首先体现为精准选定主导产业。只有主导产业选定精准,才能确保贫困村、贫困群众持续脱贫增收。贫困村“第一书记”作为产业扶贫村级第一责任人,在精准选定主导产业上能力不强。有的不知道发展什么产业,随意选定且随性调整产业;有的盲目跟风“产业热”,生搬硬套“他山石”,产业选定未因地制宜,同质化现象严重。

(二)精准招商引资招数不多

招商引资做得好能有效破解产业扶贫融资难题。当前一些贫困村“第一书记”招商引资束手无策、办法不多。有的因循守旧,不敢大胆尝试新方法;有的在扶贫项目包装策划上内容缺乏针对性、手段缺乏多样性、组织和管理缺乏有效性;有的难以在众多投资对象中快速、准确寻找到合适的目标企业,难以在青睐的目标企业中高速、有效开展对接工作,难以在当地发展有实力、有潜力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三)市场营销运营能力较低

解决好产品销售问题,是产业扶贫工作的重点。当前,一些贫困村“第一书记”市场营销运营能力较低,影响了产业扶贫效果。有的简单认为产业扶贫只管“生产”不管“销售”,致产品滞销;有的仅凭贫困群众一己之力打开大市场,没有做到产品销售精准施策到户;有的不懂市场推广,产品“走不出去”,村级扶贫产业产品销售举步维艰。

(四)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薄弱

防范农业农村重大风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部分贫困村“第一书记”风险防范意识不强、风险识别能力弱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扶贫工作的高质量推进。有的缺乏对农村产业市场的风险辨识能力,导致贫困群体受牵连,增加了返贫风险;有的不懂如何鉴别金融平台,不能有效防止金融诈骗等金融风险;有的防范生态风险意识不强,产业未走绿色发展之路,导致产品未达绿色标准,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

(五)统筹协调合力发展产业能力不够

抓好产业扶贫工作,需要各方参与,形成强大合力,这就离不开贫困村“第一书记”的有效沟通和统筹协调。当前,一些“第一书记”不能很好连接外线,充分对接内线。不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和扶贫办等有关部门争取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产业资金,被动等待上级扶持;调动贫困户积极融入产业扶贫的办法不多,招数不新,呈现出“有项目引进,无贫困户参与”的尴尬局面;与村支两委的有效沟通缺乏,内耗严重,致工作开展处处受阻。

二、贫困村“第一书记”产业扶贫能力不足产生的原因

(一)认识不到位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一些贫困村“第一书记”认识不到位,是产业扶贫能力不足产生的首要影响因素。一是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紧迫感认识不到位。距离2020年年底满算不到5个月时间,还有艰巨的硬骨头要啃、硬仗要打。但有的“第一书记”还没有意识到脱贫攻坚时间十分之紧、任务特别之重、责任极其之大。工作依然不积极、不主动,松松垮垮、马马虎虎。二是对产业扶贫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产业扶贫不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举措,而且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策,既关乎当前,又关乎长远。有的“第一书记”对此认识不够,自然不深思产业扶贫增收致富之路。三是对自身角色使命认识不到位。有的站位不高,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准,尤其是对作为村级产业扶贫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不强,简单将下乡驻村视作“边缘化”,未将自己看作是打赢脱贫攻坚这一硬仗的重要力量。有的仅将驻村工作视作今后提拔任用的资本,难以沉心静气工作,缺乏“第一书记”应有的使命担当,也就不注重自己在产业发展、村级党建、村级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引领带头作用。

(二)知识结构不合理

从人岗匹配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的视角看,贫困村“第一书记”自身知识结构先天不足,这是其产业扶贫能力壁垒产生的先天影响因素。一方面,有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低等因素影响,本身知识、素养储备不足。另一方面,因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单位,有的从未涉及产业、市场、营销、金融等扶贫相关领域工作,本身没有产业扶贫相关知识储备,难以有效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三)学习能力不强

当前,部分贫困村“第一书记”对产业扶贫等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不够,这是其产业扶贫能力壁垒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是不爱学。受“学不学习同样能开展工作,何必徒劳于学习上”的影响,借工作强度大、任务重、无时间学,造成了不爱学。二是不知学什么。有的深知“唯有不断学习才能形成推动工作的源动力”,想学却又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学”才能推动产业扶贫工作,导致学习无厘头。三是不知怎么学。有的清楚学习内容,却难找准有效的学习方法,致使学习效果不佳,难以学用结合胜任产业扶贫工作。

(四)激励约束不强

有效的激励约束能促进贫困村“第一书记”奋发有为,激发其干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为推进贫困村产业扶贫工作,组织上虽已给予大量的支持和帮助,但现有的激励约束力度还不强,成为“第一书记”产业扶贫能力壁垒产生的一大影响因素。一是对“第一书记”的精准选派不够。虽然组织要求各单位选派“第一书记”要做到精准,但在实际选派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按照“缺什么样的干部就派什么样的干部”要求,导致有的贫困村缺乏产业发展能手型“第一书记”。二是对“第一书记”的有效激励不够。虽已将担任驻村干部情况与提拔任用挂钩,但普遍认为激励不明显,下不下乡驻不驻村在提拔任用上差距不大。三是对“第一书记”的常态监督不够。当前,已逐步形成对“第一书记”的监督长效机制,但对其产业扶贫工作的常态化监督明显不够。

三、提升贫困村“第一书记”产业扶贫能力的路径

(一)加强思想认识

“思想不牢,地动山摇”。提升贫困村“第一书记”产业扶贫能力的首要路径在于加强思想认识。一是加强政治意识。选派第一书记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第一书记”要“讲政治、懂规矩”,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当前的最大政治任务,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不折不扣执行安排部署,做好产业扶贫等脱贫攻坚工作。二是加强攻坚打仗意识。脱贫攻坚战越到最后关头,越要啃困难硬骨头,越要加大产业扶贫攻坚战的力度,以壮士断腕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勇气,从严过细抓好产业扶贫各个环节,为破解“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产业保障。三是加强责任使命意识。“第一书记”要有崇高的责任感,要明确“下派驻村干什么”、“驻村工作抓什么”。要有强烈的使命担当,浓烈的事业心,精心谋划、找准思路,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二)主动学习增知

学习是提升能力的基础。贫困村“第一书记”唯有主动学习,储备好产业扶贫知识“干货”,以奠定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的知识基础。一是树立自觉学习意识。贫困村“第一书记”应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从被动的“要我学”观念中走出来,形成“我要学”的学习主动,及时补足思想之钙、能力之筋,做到“学习工作一体化”,以学习促进工作、以工作倒逼学习。二是明确学习内容。贫困村“第一书记”要弄清学习内容,以解决“学什么”问题。一方面,应将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产业扶贫相关政策法规等纳入必学范畴。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将沟通协调艺术、招商引资技巧、市场营销策略、风险防范、农村综合治理等知识纳入选学范畴,构建完整的学习内容体系。三是优化学习方法。“多元化”学习能拓宽眼界,打开发展的思维。借助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运用好微信、微博、APP、学习强国等新兴媒体平台,获取全国各地“第一书记”抓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和成熟经验,增加产业扶贫知识储备,实现全方位“经验式”有效学习。

(三)注重实干提能

贫困村“第一书记”唯有投身脱贫攻坚战斗,在产业扶贫实战中检验学识、提升本领。一是充分做好调研论证,提升精准选定主导产业的能力。“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要深入调研了解本村的海拔、气候、土壤等条件,尤其要深入调研、分析、找准本村及贫困群众致贫“病根”,抓好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的结合。在对拟选定的主导产业做好充足的市场需求调研论证基础上,发挥本村比较优势,开发特色主导产业,重点突出“特”字,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确保扶贫主导产业在贫困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带动力、持续力。二是充分做好亮点工作,提升创新产业扶贫工作的能力。贫困村“第一书记”要将创新融入到产业扶贫的相关环节。树立项目策划包装新思维,力争项目策划有“新突破”。变“被动招商”为“主动引商”,能在海量的投资商中找准最适合于本村发展的投资对象,实现“众里寻他没有错”的高效能认商,力争认商工作有“新成效”。树立市场营销新观念,注重建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营销模式、“消费扶贫与产业扶贫”的对接营销模式、“线上与线下”的结合营销模式,利用政策支持、促销、活动推介、网络、抖音、京东、淘宝等畅通销售渠道,力争市场营销有“新手段”。树立风险防范新意识,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防范和化解产业扶贫工作中的风险,尤其要防止因金融诈骗、产品滞销、环境污染等致脱贫户返贫、贫困户更贫的现象,力争风险防范有“新警觉”。三是充分做好回看工作,在整改落实中提升能力。目前,各地普遍对脱贫攻坚工作正在或即将开展普查验收,贫困村“第一书记”应结合普查中提出的问题,认真抓好产业扶贫“回头看”工作,在整改落实中提升能力。应“从严”做好回头看,以“高度重视、努力认真”的态度开展此工作,做到严肃、严格、严厉。应“从细”做好回头看,不断细化回头看的工作任务,用“细心、恒心、决心”对待此工作,做到细致入微,不放过产业扶贫的各个环节。应“从实”做好回头看,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原则,做到“不夸大成绩,不缩小问题”,“对标对表”做到真改、实改、立马改,达到解困惑、提能力、促发展的实效。

(四)激发内生动力

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贫困村“第一书记”应在调动贫困群众参与产业扶贫上下功夫,在激发内生动力中提升能力。一是“点面结合”精准激发。贫困村“第一书记”在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技能培训、产业发展问计于民的工作中,不仅在面上要依靠全体村民,形成面上支持产业扶贫工作的大好环境,更要针对每位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精准宣传、教育、培训、问计,“点面结合”精准激发,实现贫困群众从“要我发展产业”为“我要发展产业”的良好转变。二是利益深度联结驱动。贫困村“第一书记”应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电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引导贫困群众加入合作社,促进合作社从为贫困群众提供种子、化肥、技术指导等简单利益联结,到与他们共商产业发展、市场开拓、利益提升等深度利益联结转变,真正形成“利益联结共同体”。探索“三变”改革与产业扶贫联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使贫困群众直接受益扶贫项目,实现新时代产业化扶贫的新突破。三是党建引领带动。深入开展“红镰”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支持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完善贫困村党员结对帮扶机制,切实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自治组织,弘扬中华民族“勤劳致富、勤俭持家”美德,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文明新风,转变其“等靠要”、“坐等救济”等懒惰思想,自觉投身到产业扶贫实践中去。

(五)强化组织保障

强化精准选派、考核、培训等组织保障,是破解贫困村“第一书记”产业扶贫能力壁垒的关键。一是精准选派“第一书记”。组织部门在选派条件方面要严格把关,选派政治素养高、综合能力强、工作作风好、热爱农村工作的干部成为贫困村“第一书记”。在选派程序方面要体现全面考查要求,严谨规范,建立干部的个人优缺点、专业知识及工作阅历等台账,全面了解干部情况,做到“用人有数”。在人岗匹配方面,应突出因村用人原则,充分了解各贫困村问题症结所在,在干部任用方面结合各村具体情况派人,做到人岗匹配,提高选派针对性。二是精准监督考核斗硬。理清贫困村“第一书记”工作责任清单,加大其对产业发展和统筹协调村支“两委”及贫困群众合力支持参与产业发展在常态化监督与考核中的权重。采取“日常考核+年终考核”、“民主评议+组织考核”等形式,细化奖惩考评方法,确保考核程序及考核结果的公正性。注重考核结果运用,优先提拔考核优秀的“第一书记”,让其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发挥正面引领带动作用。对工作不力的,该调整的要坚决调整,该问责的要坚决问责。三是精准培训提能聚才。组织、扶贫等部门抓好村级培训工作,务必体现精准。在培训重点上,以提升能力为关键。在培训方式方法上,可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实战培训方式,教会“第一书记”及村级扶贫队伍怎么抓好产业扶贫工作。在培训对象上,不仅要把贫困村“第一书记”及村支“两委”干部纳进来,更要把本村本土人才纳进来,培育懂扶贫、会帮扶、精产业、作风硬的长效本地干部队伍和本土人才。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贫困村攻坚
我的第一书记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