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大学生诚信意识构建的思考

2020-02-24钟胥鑫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诚信价值观意识

钟胥鑫,杨 可

(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进行了41年,国家、社会和个人依托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而全面快速发展,伴随发展也产生了一些诚信问题。最近网络上曝光出网购、校园贷和硕博论文抄袭等诚信问题,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也引发了对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对高校和大学生提出核心价值观诚信意识加强和完善的问题,以及怎样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汲取丰富的诚信文化内涵和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提高高校对于核心价值观诚信价值构建和传播。在高校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直以来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意识形态工作。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1]高校当中有最具时代活力和精神的大学生,高校就成为了构建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大学生作为社会和国家未来的希望与脊梁,大学生活是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和养成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能使大学生明确人生方向,坚定时代责任与担当。面向新时代,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价值可分为三个层次,由国家层面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社会层面对美好生活表述和个人层面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表达了核心价值观诚信价值由国家、社会和个人由整体到部分有机统一的内涵。高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构建是核心价值观诚信价值具体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国家和社会对于诚信意识的构建,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诚信价值在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有机统一体系中的作用。

一、高校大学生诚信意识培养发展现状

(一)高校诚信意识在经济市场化的环境下的情况

中国改革开放深度与广度的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改革开放现如今走向更具包容力的全面开放,在世界市场竞争当中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扩展,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视野和观念变得开阔,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中的影响得到加强,同时在高校的教育水平也获得了较高程度发展,尤其是在自然科学类教育获得了较大进步,但是在思想政治和道德建设还不足,社会科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还有很多需要加强和完善的地方,现在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但离社会发展需要的诚信素质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随着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市场化,某些思想尤其是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中国高校当中引起了的思想价值的混乱,集中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价值的缺失。

(二)高校诚信意识在社会大生产环境下的情况

中国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需要全方位的生产社会化,进行社会各阶层的社会生产分工,使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向城市输送大量的劳动力,让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和规模不断扩大,来到城市生产生活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素质提高速度相比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较为迟缓,面对经济市场化中产生的某些不良的思想观念,引起了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就是社会生产分工参与者的诚信意识淡薄和混乱,生产的社会化容易使人与人的关系往往以金钱利益的目标挂钩,这严重破坏了中国长久形成的人伦关系和诚信美德传统。面对生产社会化的市场环境,高校大学生在面对社会快速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造成高校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关系和人伦关系的认识上形成严重错误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思想,这些混乱思想在社会上的传播成为青年学生理想信仰最大的腐蚀剂,使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勤劳和勇敢的精神懈怠。尤其互联网大众传媒的今天,网络中产生了所谓的厚黑学、狼性教育和腹黑文化等自私偏激狭隘的个人主义思想,造成部分学生思想功利主义化,当其走向社会的时候就会为获取社会上所谓的地位和金钱而不择手段,还有拜金主义思想导致的校园贷和功利主义滋生出部分高校论文抄袭等诚信缺失的社会问题,不健康的攀比心理和不健康生活方式造成了诚信缺失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没有全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意识,部分高校大学生对诚信意识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导致诚信缺失、个人急功近利和短视狭隘的人生态度严重阻碍了个人和社会诚信机制的长远发展。

(三)高校诚信意识在学生个人素质方面的情况

当代高校大学生以改革开放后出生的青年为主,是中国最早接受网络媒体和互联网的冲击的青年群体,在新媒体时代中受各种文化和教育的影响成长,具备有理想、有思想和有抱负的思想素质,对主流思想有基本的判断和分辨能力。但是自身又表现为思想早熟和生理晚熟的不平衡状态,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速度不一致造成思想成长过程中容易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当前高校青年没有经历过社会太多困难和挫折的洗礼,没有经历过中国前几代人的饥饿和战争,也没有经历过父辈那样艰苦奋斗的岁月,随着改革开放步伐深度和广度的提升,相较于其父辈生长的环境和生活条件是非常优越的,是伴随着互联网、新媒体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成长。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产生出的互联网经济改变着高校青年大学生思想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大学生很早就接触到了互联网和互联网经济,使其能够在海量数据信息的互联网上更加高效快捷地找到需要的信息资源,能以网购、第三方支付和电脑手机终端融合的互联网经济中创造和消费。但是部分高校大学生在面对互联网媒体多元化思想冲击产生的思想信息垃圾时没有牢固树立核心价值观意识,识别和判断上容易出现偏差和误解,产生超前消费、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错误的思想,迷失人生方向,产生诚信危机。在网络消费情况中,学生自身的自制能力较弱,容易在提前消费和还款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产生不良信用,网购平台双方存在产品质量水平不达标和不客观反映产品质量的互信问题,还有更严重的情况是部分高校学生为满足自身虚荣和享乐在消费能力不足的时候超前消费,通过非法的校园贷进行网络贷款最终形成发酵成为严重损害自身的套路贷,造成学生身心的伤害,以上错误和偏差的思想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中集中表现为诚信意识的淡薄和信任意识的缺失,是没有内化核心价值观诚信价值造成的不可挽回的结果。

(四)高校大学生在家庭环境方面的情况

家庭环境对于学生诚信问题的重视不充分,缺少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在继承传统诚信美德方面环境氛围不足,重视和培养学生树立诚信意识的能力和方法有限,没能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感受到来自于家庭的言传身教,有的学生还要面对来自家庭对其自身的成绩评价不客观和不全面比较,有的家庭单方面以分数和考试结果作为是评判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尺度,以分数定学生知识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家庭氛围,容易使家长和学生以单纯狭隘的思想,把以取得好成绩和好结果来作为学生和家长共同目标,造成学生内心对于核心价值观诚信意识的培养重视不足,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有的学生冒着考试违纪的风险在考试中作弊,违反大学生诚信守则产生了诚信危机,有的高校出现大学生学士论文抄袭代写的不良现象,严重破坏了学校德育建设和校风建设与发展。

二、高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从改革开放社会城市化进程中的诚信价值发展来看

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继续前行,城市的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中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为社会大生产分工提供生产力,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在此过程中转变成为了城市人口,随着中国的经济市场化和生产社会化,大量的农村人口在参与城市建设和社会生产分工中留在了城市生活,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当中的第一代城市居民。在高校的大部分学生当中,农村和小城市来的学生群体占总学生人数的比例较高,尤其是农村来的大学生群体,其主要是通过学业的方式进入到了大城市,毕业后的大量农村和小城市学生群体将会留在城市中,成为新的城市人口。在高校的学习生涯中,农村和小城市来的大学生在高校的文化建设中目前发展情况看来参与度还不够高,同时个人的经济实力和观念文化受原生家庭生长环境局限,独自承受来自生活和学业的压力,这部分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在校的学习生活是其思想和生活的城市化过程。我们国家城市化过程的起步比较晚,时间比较短,还需较长时间的不断调整和提高才能够比较全面的实现人口城市化素质的成熟。目前部分高校大学生群体的诚信意识的树立还不牢固,远离家庭和原来社会关系的支持,往往导致消极情绪心理和个人诚信危机的产生。如网络上曝光的案例,部分高校大学生在需要资金使用时,家庭对于学生在校生活情况了解不够,有网络媒体宣传所谓的校园贷款随之出现,社会上的无良商家通过校园贷款的方式使校园贷变成了套路贷,部分高校大学生不明就里往往被无良商家利用,使校园贷变成了利滚利的套路贷,让学生无法承担这样的经济压力,把防范意识不强的学生变成了诚信缺失的生产者和受害者。

(二)从互联网、新媒体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大众化普及来看

互联网现在已经随着信息技术革命遍及到每一个人,移动终端的市场化和普及化使很多新兴互联网企业诞生,像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网购等互联网经济让每一个人置身其中,现在网络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脱离面对面的传统商业交易方式,在线上就能就行交易和交流,这让有的互联网使用者以为网络虚拟世界是一个没有法治和道德约束的地方,认为在互联网上消费和信贷可以不受法律和道德的控制,而且网络法律监管难度和范围大,这也是互联网诚信意识没有有力的法律道德约束和用户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等原因。“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中国、信息技术服务社会的积极功能,加快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也需要防止因为技术伦理问题而可能出现的数字技术给社会造成的伤害。”[2]当代高校大学生是与互联网、新媒体和人工智能共同成长的一代,超前消费在网络上大肆宣传来以此培养市场,部分大学生养成提前消费习惯,使超前消费具有群体化发展的趋势,有的学生则出现严重过度消费的情况,使网络套路贷有了滋生的温床。新媒体信息技术以短视频和自媒体的大众化传播手段,新媒体导致话语权的分散化使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宣传中受到淡化和冲击,导致网络舆论通过所谓的言论话语来引导新媒体使用者思想,有所谓的网红为了吸引眼球制造流量,在互联网上毫无底线的进行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宣传,造成网络用户受其影响,高校大学生是新媒体时代的使用主力军,势必面临很多错误思想挑战。宣扬的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使部份大学生价值观变得拜金和功利,在现实的生活当中表现的行为就是个人主义,没有整体观念,对待社会关系时诚信意识淡薄,追求所谓的优质生活,但其经济消费能力不符的消费行为,淡化了传统美德具有的勤劳奋斗的精神,让自身成为校园套路贷的制造者和受害者成为了失信群体;而功利思想传播让有的高校大学生为追求名和利,不惜违背诚信道德来获取其所要的结果,没有脚踏实地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和勤劳智慧去获得,而是以投机取巧和触犯法律的手段来获取,这是网络上曝光部分高校大学生用非法手段抄袭博士论文的思想根源,还有以大量金钱贿赂获取博士学位的案件,这是诚信道德滑坡和触犯法律的表现,严重破坏了高校对学生核心价值观诚信意识的树立和构建。

(三)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诚信价值的角度来看

随着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各种文化百花齐放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的提升起到推动作用,但是也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导致有的人崇洋媚外和反对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认为西方思想都是好的,不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诚信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作用,古训中就有人无信而不立,在改革进程中经济建设得到了发展,但忽视了对道德的建设,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道德当中的诚信教育。中国古代把忠孝礼义信作为立身的标本,忽视诚信的作用,从个体角度来说,会受到人们的道德和舆论的谴责,从整个大社会的角度来说,如果言而无信,整个社会的道德秩序和行为规范就会受到严重破坏。高校德育教育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还需不断完善,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教育对中国传统美德文化汲取营养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深厚文化积淀的国家,中华民族是相当具有历史传统和历史认同的民族,核心价值观教育挖掘中国传统诚信道德故事还不够丰富,在培养学生德育教育和宣扬主旋律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兴趣点和乐趣点了解和引导还需要高校和社会努力去提升和加强。

(四)从大学生个人诚信价值的角度来看

高校大学生群体当中学生的来源、经济消费观念、生活习惯和家庭背景不同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化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高校有的学生心理性格内向和自卑,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学生往往独自承担,出现成绩下降会导致心理负担过高,有的受到功利思想影响不惜违背道德法律的手段去达到目的。网络上曝光的博士论文抄袭和贿赂获取博士名额的事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意识在高校学生的树立和培养造成严重影响,有的高校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对于核心价值观诚信价值的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认为诚信意识的树立和个人社会生活没有那么紧密和重要,在高校核心价值观诚信价值的教育中把思政课当作是选修课,主观上不认真对待,只要考试过关就万事大吉,没有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开设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政课,没有仔细思考为什么要认真学习核心价值观,没有用心发现为什么要构建诚信意识,没有真切体会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诚信教育是为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懂得用诚实有信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对自己不自欺,对他人不欺骗,学会在社会信用体系中诚信合作和发展,防患诚信问题于未然,避免诚信问题造成不可估量损失。

(五)从高校诚信教育的角度来看

高校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意识培养存在不足,生动的诚信案例故事融入教学内容不够,使学生把思政课当成做任务,没有重视诚信价值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没有把诚信价值融入其思想和生活,导致核心价值观诚信意识的教育实践活动出现形式化,使诚信价值在学生面临诚信问题的时候没能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面对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冲击,高校思政课在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和方法的结合还有待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媒体思想和舆论话语权的分散化中面对冲击,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设面临危险的同时创造出机遇。

三、对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思考

(一)对大学生诚信意识教育的思考

高校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要主动学习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价值的教育,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希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主动的去学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思想和生活中牢固树立诚信意识,不断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政治、文化和思想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的五有新人。面对时代发展,高校大学生要学会掌握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高效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来掌握最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有效的构建把诚信意识的培养潜移默化融入到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方方面面,让高校大学生踏踏实实地掌握知识,不搞学术造假和抄袭他人的学术成果,用自己辛勤劳动获得学术成果,严于律己的生活,认真负责的对待信用生活,以勤劳汗水来浇灌美好的未来,牢固树立诚信意识,积极参与现实和网络生活的诚信机制建设,增强防范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蚀,提高高校大学生抗腐蚀、拒腐蚀能力,完善学生自身的德智体美劳素质建设,防止拜金思想造成的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以真实的鲜活案例进行教育,使其严肃对待个人的信用管理,杜绝非法的校园套路贷,使良好的诚信意识引导高校的学风和校风,发挥社会主义主旋律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在诚信的环境中让社会、高校和大学生有机联系起来,形成良好的诚信互动关系,构建出大学生、高校和社会从部份到整体的诚信共同体。

(二)对家风培养诚信意识的思考

中国自古有着底蕴深厚的诚信文化,传统文化中的家风对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的树立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使社会和高校重视学生家庭环境对诚信的培养,良好的家风对于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建立很重要,家风中的诚信教育能够让学生在道德层面确立起诚信品德,学生能有效以内心的道德实现诚信道德在生活中的自我约束,让其从内心出发真正做到诚信的内涵式发展。诚信属于社会主义价值观,同时诚信也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要把校园环境和家风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在继承中国传统诚信文化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诚信教育道路,吸收外来先进教育中的科学和技术,同时挖掘整理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当中蕴含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道德建设中发挥好诚信的作用,使中国的诚信文化在以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中历久弥新。外部环境因素非常重要,外因作用于内因,引起内因的变化,从而影响着事物的发展和方向,所以良好的外部环境影响着学生内因发展,使学生内心受到启发,从而对学生的未来、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和自我教育产生重要作用。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品质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其中家庭教育是根,学校教育是干,社会教育是枝,根深干固枝茂,才能枝繁叶茂,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在诚信教育中家庭诚信教育是学生诚信教育的根,学校诚信教育是干,社会诚信教育是枝,三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中使新时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开花结果。

(三)对高校诚信意识建设的思考

(1)从校园信用环境来讲。外因作用于内因通过影响内因的变化引起事物的变化,高校信用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外因,对于学生来说校园周边环境非常重要,影响着学生道德发展和学风建设,高校应该落实对于校园周边环境的管理和净化,对校园贷等违法贷款机构和贷款广告进行净化,坚决捍卫学生的利益和诉求,加强校警合作,打击社会上违法犯罪的套路贷,在创建和谐校园中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大学生信用机制得到完善。

(2)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来讲。学校教学工作在面对新媒体的影响,应该与时俱进教学手段,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传播教学内容和方法,学校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围绕主体来教育。面对时代发展,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个媒介来开阔视野拓展眼光和了解这个世界,高校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诚信教育,诚信教育方式可以展示视频、图片、文字和声音使诚信教育在新媒体传播当中具有生命力和活力,不断丰富和发展诚信教育在新媒体上的传播手段,让有效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来教育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当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在互联网的传播时,要牢牢抓住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价值观培养当中的话语影响力,促进高校在新媒体话语中的主动权,并且进一步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来构建高校信息化平台推广、普及和加强,增加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宣传和动员,增强学生自身抵抗错误思想带来的腐蚀和辨别能力。

(3)从完善高校诚信档案机制来讲。高校诚信档案机制完善使学生信用评价在读书期间进行信用报备,学术诚信和金融诚信进行网络化信用管理,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具有法律责任的成年人,在现实和网络的活动中要为自己的言语和行为附有道德和法律的责任,明白在诚信机制中要对自我的言语和行为负责,发生信用问题将会被诚信档案机制作为管理和教育的对象,诚信机制的完善关系着学校长远发展,诚信问题影响着学风和学术建设,考试诚信机制和升学诚信机制等诚信制度影响着校风建设和学生未来发展,关系学校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完善和落实。

(4)从高校开展价值观教育来讲。“学风建设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优良的学风和教风共同形成优良的校风。”[3]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线,这块高地如果不被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主动权就会有其他的错误的思想占领,高校要旗帜鲜明的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当中的传播,树立大学生诚信意识,这对于在高校学生来说,大学生活正是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学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让大学生在思想中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政课堂当中要以生动、鲜明和精彩的教育手段方法,增加思政课的思想性、丰富性和趣味性,要把大学生诚信教育纳入到思政课当中,用真实的案例来讲述诚信意识在学生当中的影响和作用,要用那些深刻教训来教育学生做到诚信,用那些血淋淋的惨痛教训引起高校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意识的树立的高度重视,由浅入深的详细叙述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违反诚信机制将面对的惩罚结果,要让大学生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思政课,更要让大学生深刻的领会到这是关乎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建设。

(5)从高校以传统文化教育来讲。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文化的教育时吸收了现代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在教育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要融入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在诚信教育中,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诚信精神,用生动和鲜活的经典故事来表现诚信价值,要看到传统和现代诚信文化精神中的继承与延续,在教学实践中给学生讲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传播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价值,使课堂故事内容具有趣味性、真实性和传承性,让大学生在继承传统诚信文化中培养诚信意识,感受中华文化基因当中具有的诚信精神,真切领会诚信文化中的传承与弘扬,并在老师的言传身教当中汲取诚信精神养分,使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诚信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展现出新时代中华文化的活力与自信。

结 语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际需求的人才,诚信意识的构建是培养人才最基础的一步,要实现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四大职能诚信在大学生道德素质中的构建,贯穿始终的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诚信教育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是一脉相承又相互影响,在理论与实践中实现大学教育,诚信教育在实现人才培养中起着基础地位,人无信而不立,如果大学教育教育过程缺失诚信教育人才培养就无从谈起,诚信教育是培养人才最基础的思想品德条件,关系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高校既是培养高学历人才的地方,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要实现人才培养首先要培养人才的道德,中国有“厚德载物,德不厚必有祸殃”的古训,德不厚就会出现德不配位的状态,最后导致灾祸的结果,人才培养要把诚信教育贯穿始终,要人才有诚信意识才能树立良好品德和脚踏实地的治学,要意识到诚信道德是立身根本,知识才干是立身要素,只有具备良好的诚信道德才能被社会认可,良好品德基础上才能发挥人才的知识才干。在诚信教育的培养和实现的基础上,高校实事求是的进行科学研究,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个步骤,这样才能得出可靠有效的科学数据。真实可信的科学研究和诚实守信的人才基础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和为社会创造价值,诚信意识的传承与创新为科学技术奠定有力支撑,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资源储备。

猜你喜欢

诚信价值观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