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陕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重点、难题和推进思路研究
——以达州市为例

2020-02-24傅忠贤易江莹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达州达州市战略

傅忠贤,易江莹

(四川文理学院 1.财经管理学院;2.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根本上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安排,是补齐我国现代化建设方略最大短板的治本之举。川陕革命老区在地缘上与秦巴山区高度重叠,是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区域之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落地极大关系到川陕革命老区的现代化进程和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达州是川陕革命老区的核心区域,达州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状况直接关系到川陕革命老区脱贫奔康的步伐,也直接影响全省以至全国的现代化进程。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紧密结合达州市情,厘清达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难题,确立行之有效的破解策略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包括达州在内的川陕革命老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

乡村振兴是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未来走向的重大战略判断。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为适应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实行12年之久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升级为“乡村振兴战略”[1],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基本要求,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制定了“三步走”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并写进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至此,中国未来乡村发展从宏伟蓝图绘制正式步入实施环节。

乡村振兴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思想。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包括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在内的“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制定了包括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内的“新四化”战略部署,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拓展出我国“第五个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7年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将“农业现代化”提升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至此,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逐步丰富和定型。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衡量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提出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农业农村是我国城乡经济体系的薄弱环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也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魏后凯明确提出“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的不充分是最大的发展不充分”[2]。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攻坚,而且事关我国全面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结局。

乡村振兴为包括达州在内的川陕革命老区以至全国农业农村发展都带来了极为宝贵的重大历史机遇。川陕革命老区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在2016年7月国家颁发的《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中,其范围包括四川、重庆、陕西三省市 68个县(市、区),总面积 15.7万平方公里,2015年末户籍人口 363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3.4万人,占区域内农村总人口的12.6%。达州是川陕革命老区的核心区域,是集中连片贫困区域—秦巴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达州在内的川陕革命老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都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为突出,工业化进程中乡村衰落衰败趋势更加明显,农业现代化进程遭遇更加严峻的挑战。以达州市为例,2017年达州市城镇化率仅43.92%,户籍总人口671.67万人,常住人口568.95万人,GDP总量1583.94亿元人民币,其中第一产业产值322.13亿元人民币。达州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和农业弱市,截止2017年底,达州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二,高于全省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5个多百分点;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达到20%,高于全省近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近12个百分点;乡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2.4%,高于全省近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43元,仅比全省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高出616元,但低于全国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9元;乡村居民人均第一产业产值占比7637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847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712元;乡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261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136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94元。由此可见,包括达州在内的川陕革命老区农业农村发展严重制约了本区域全面现代化进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进达州以及川陕革命老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是缩小川陕革命老区农业农村发展与全省、全国差距的重大历史机遇。

二、达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丰富,涉及非常广阔的领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达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不分重点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能导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所谓重点,就是从全局上、整体上、长时期上影响乡村振兴的环节、因素或方面。重点既是比较而言的,也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的,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所处的具体状态和水平不同,其乡村振兴的重点也就会有差异。立足达州的实际情况,达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在于六个方面:

(一)以顶层设计为引领:通过建立、整合、优化各项专项发展规划,构建具有硬约束力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体系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有科学的具有硬约束力的顶层设计规划体系的引领和导向。乡村振兴既不是对“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全盘否定也不是对“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拓展和升华。乡村振兴涵盖乡村经济和政治建设、社会和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丰富的内容,涉及市县、乡镇、村组等层级,必须统筹制定和优化整合各方面的规划设计,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科学的具有硬约束力的顶层设计规划体系,才能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得到全面、有序推进。实践表明过去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种种乱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顶层设计规划引领或顶层设计规划约束力缺失造成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深刻吸取这些教训。

(二)从基础设施建设切入: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达州市的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导致乡村基础设施先天不足且极大增加了建设难度。据统计,全市山地占幅员面积的70.7%,丘陵占28.1%,只有1.2%的地方才是平坝。在全市314个乡镇2741个行政村中,至2016年底尚有2个乡镇不通客车,1535个行政村不通客车。“村村通”工程中已经硬化的乡村公路大多数从国家规定的4.5M宽缩减为3M宽,增加了乡村道路车辆双向通行的难度。乡村基础设施落后既是乡村发展不充分的标志又是乡村发展不充分的原因;乡村发展不充分既是达州市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的最大短板,也是达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突出问题。“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先导。实践中多年来盛行的城市偏好的发展取向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严重障碍。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需要抓手、需要突破口,缺少抓手和突破口,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而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和突破口就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依托产业支撑:促进乡村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产业兴旺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依靠,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指标,是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可靠保障。近年来达州市在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初步形成现代农业区域化、规模化布局;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呈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培育重点龙头企业14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4家;建成4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加工率首次超过50%;三是农产品电商物流异军突起,互联网+农业初步成型,电商平台网络覆盖面逐步扩大。建成4个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农产品商品化率首次超过60%;四是农产品品牌建设实现大的跨越,创建名优品牌350余个,其中4个中国驰名商标,50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1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36个四川省名牌产品、30个四川省著名商标、214个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但是与乡村振兴提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的目标要求比还面临严峻挑战,如乡村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城镇净流出的趋势尚未扭转,农地综合生产能力下降趋势尚未根本性扭转,传统小农经济经营模式还较为普遍,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主要依赖政府补贴推进、具有现代化的外观形式但实际经营效益并不理想,一二三产业充分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还没建立起来,等等,这些情况表明,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以建立乡村现代产业体系为核心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仍然是达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四)着力人才资源集聚:以乡村人才资源开发为纽带,构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体系

人才资源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本。人才也是乡村振兴中最稀缺的资源。一方面,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对人才的强力吸纳,达州市乡村人才流失非常严重,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空心村”问题比较普遍,乡村劳动者中老龄化、妇孺化倾向比较严重;二是达州市城乡收入差异比较大,乡村收入总水平比较低,对人才吸引力弱。2017年达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达到2.2,这一差距虽然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2.5、全国平均水平2.7比略小,但是这是建立在达州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很低的前提之下的,2017年底达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总体收入19068元,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20580元相差1512元,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5974元相差6906元。三是达州市属于革命老区,地处秦巴山区,乡村生存条件更为艰苦恶劣,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缺乏,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引不来。达州连续实施多年的“千名硕博进达州”工程,以优厚的待遇引来的人才,真正留在乡村最基层、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屈指可数。四是达州所在的秦巴山区属于集中连片的贫困区域,经济基础差,历史包袱重,乡村人才开发培训经费短缺,导致各层次人才开发培训数量不足、水平低下,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短缺。没有现代高素质农业人才支撑,乡村振兴再美好的宏伟蓝图都只能落得墙上画饼、水中捞月的结局。人才开发培养是乡村振兴长期的战略重点。

(五)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以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为抓手,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最基层单元。乡村基层组织是链接乡村和上级政府的桥梁和纽带,乡村有效治理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可靠保障。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既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活力也给乡村治理带来新的挑战。例如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带来土地抛荒,出现“空心村”,原来行政村的功能丧失;精准脱贫中因异地搬迁产生新的社区和村庄,而新村治理步伐滞后;新农村建设和美丽新村建设进程中因村庄整合带来乡村基层组织重组,重组之中又伴生着系列“水土不服”;在乡村这个人情社会、熟人社会中家族势力、宗族势力影响较为明显,对基层自治、德治和法治都会带来新的考验;乡村发展决策机制上过度的行政化倾向、项目建设中长期实施的单一政府主导模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乡村民众参与的积极性;长时期沿用工业化城镇化思维指导乡村建设,导致乡村特色的淡化或消失,乡风文明的传承和弘扬面临巨大压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重点任务。

(六)塑造乡村文化特色:以乡风文明传承创新为支撑,增强乡村振兴的文化感召力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没有乡村文化的振兴就不可能实现乡村振兴。在过去用工业化的理念指导农业发展、用城镇化的思路引导乡村建设过程中既带来了“城市病”又造成了“乡村病”,这是深刻的历史教训,必须认真吸取。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表明,城镇化是不应该也不可能消灭乡村的,用文化多样性的眼光观察,乡风文明具有顽强生命力,必须把乡村建成农民希望的家园、市民休闲养老的乐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着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继承弘扬优良传统,保存乡村的历史文化记忆,凸显乡村文化的特色和魅力,真正实现“望得见炊烟,记得住乡愁”,增强乡村的文化软实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着力于现代意识的培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增强农民的创新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实现思想观念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还要着力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补足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短板,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深入开展文化惠民系列活动,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达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难点

达州市的农业大市、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等多重属性共同决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较之其他地区会面临更多、更大的困难。从总体上看,达州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还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难题有五个方面:

(一)转变思想观念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转变思想观念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乡村振兴内涵丰富、目标宏伟,是对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升与超越,是新时代统领“三农”工作的总纲领,也是乡村发展的未来方向,必须站在我国全面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领会。但达州的实际情况会导致我们很难快速完成这样的思想转变。例如,传统农业大市的基本市情决定了小农意识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领悟不透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精髓;山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容易让人们眼界狭窄、封闭保守、不思进取,追求小富即安,进而导致实施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不足;青壮劳动力流失、乡村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严重缺乏,导致乡村民众科学文化素养普遍偏低,缺乏从战略高度领会乡村振兴精神实质的能力和水平;开放水平不高导致乡村村民见识受限,难以感受和体验到全国各地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涌现的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从而难以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排头兵和弄潮儿;长期实施城市偏好的发展政策,工业化、城镇化单兵突进,强化了领导干部用工业化、城镇化的做法引领指导农业农村发展的僵化思维。不少村民以致部分干部认为乡村振兴就是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换一种说法,玩的文字游戏,换汤不换药;有的地方过分强调乡村振兴中的政府主导地位,忽视农民主体作用,政府一头热,农民不来气,干部干、农民看;有些乡村规划过分关注规划拟定方的名气、地位,高薪聘请985、211、双一流高校或重点科研院所的规划设计团队,没有充分吸收乡村村民、本地专家学者、乡贤能人的智慧,规划虽然高大上,外观好看,但就是不接地气。这些情况表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转变人们思想观念的任务还相当繁重也异常紧迫。

(二)完成双重使命难

达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尤其艰巨:一是达州市贫困程度深、贫困面源宽、贫困发生率高,精准脱贫压力大。达州所辖7个县市区皆为贫困县,确保2020年全部摘掉贫困帽是硬性政治任务,这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底通川区率先实现了贫困县摘帽,311个贫困村退出,15.07万人贫困人口脱贫,至2018年全市贫困发生率仍有3.67%;按照达州市统一部署,2018年达川区、大竹县、渠县、开江县4个县区要完成贫困县摘帽,319个贫困村要退出,有15.0695万贫困人口要实现脱贫,有4.6872万贫困人口要实现异地搬迁,宣汉县、万源市要到2019、2020年才能实现贫困县摘帽。二是达州市乡村发展底子薄、基础差、欠账深,要同步追上全省、全国乡村振兴的前进步伐更加困难。达州市举全力,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即使如期完成全部脱贫任务,这也只在乡村振兴中按“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要求走完了第一步。而基础好、条件优越的其他地方已经远远走在乡村振兴的前列了,达州必须立马进行第二次追赶,必须变轨超车才能追上全省、全国实施乡村振兴的行进队伍。

(三)统筹整合推进难

乡村振兴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需要统筹谋划各方面的有序推进,要着力增强协同性、关联性和整体性。统筹整合协调推进本身就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一是规划编制统筹协调难,需要按照“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把市、县两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体制机制创新等专项规划,与“十三五”发展规划、新型工业化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等综合性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先期约束性规划有机衔接;既要着眼一定区域的当前现状又要关注其未来趋势;既要充分发挥国家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又要充分尊重乡村基层规划的基础支撑作用,还要提升市县两级规划的指导协调作用;既要有可行性,还要有前瞻性;既要有严谨规范性,又要有动态包容性。二是整体推进统筹协调难,要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最终形成7个县市区、几百个乡镇、几千个村组、几百万人口整体推进态势,既不能使用传统运动式的“政治动员”手段,也不能搞成一刀切列队式的“军事演练”,要达到“和而不同”的最高境界。三是统筹协调各种重大关系难,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化”协同推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需要统筹协调各种重大关系。既要处理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促进彼此相得益彰;也要处理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切实增强乡村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提升乡村民众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

(四)城乡融合发展难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鲜明指向和可行路径,是对“城乡一体化”政策的升华与超越。达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并非易事,当前面临诸多严重制约因素。一是传统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根深蒂固,其刚性边界很难彻底突破。例如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分离管理的户籍制度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重要原因,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取向必然要求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但我国户籍制度与土地、养老、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生育、信息支持、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等福利待遇交织在一起,在没有系统配套政策和足量公共资源支持的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一路走走停停、举步维艰,就是很好的例证。二是政府职能建设滞后的状况很难快速扭转,例如,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且城乡配置比例严重失调;政府部门“条块分割”现象比较普遍,各自为政,难以实现合力最大化。三是政策偏差难以快速消除,例如城市偏向的政策偏向具有强大的惯性,会对城乡融合发展带来很大阻力;在约束机制不健全背景下各种惠农政策执行不力、变形走样,导致政策效力大打折扣。四是产业融合发展难。例如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弱小且不够明晰,难以把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纳入到专业化的分工体系之中,导致城镇对乡村没有足够的反哺支持能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和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导致二三产业很难在乡村立足,增加了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难度。

(五)破解资金短缺难

搞基础设施建设、举办新产业、弘扬文明乡风样样都要钱,乡村振兴资金需求巨大,但是达州广大乡村面临的是资金严重短缺,这种状况短期还难以从根本上改观。一是政府投入严重不足,无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乡村都远远落后于城市,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达州市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2.8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投资42.6328.2亿元,占比4.2%,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7.6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投资96.99亿元,占比5.6%,即是说政府投入到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五年间仅增长了1.1个百分点。二是集体经济薄弱,自身资金积累有限,据统计,全市2741个行政村和474个社区,截至2017年7月,有集体经济的村998个,集体经济在1000元以下的村38个,1000元至20000元的773个,2万元以上的128个,暂无集体经济的村则达1743个。三是金融资本嫌弃,农村农业投资分散、周期长(农业生产有季节性)、见效慢、收益小、风险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加之成本、风险双约束,导致金融部门更愿把资本投向城市而不是乡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农户难以越过金融部门设置的融资门槛,融资受到极大限制。四是城市资本下乡难,农地流转机制不畅、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政府配套政策供给不足,多种原因导致资本下乡的“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城市民间资本、工商资本、社会资本难以下乡[3]。

四、达州市实施乡村振兴展战略的推进策略

达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分类指导、突出重点,试点示范、整体推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具体而言,要从六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思想引领:用新发展理念统领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站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高度统领“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通过农村产业升级改造、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城乡关系提升重塑、乡风文明弘扬传承,最终实现农村社会“|强富美”目标[4]。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既不能采取“休克疗法”,对“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全盘否定、推倒重来;又不能无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照搬照套“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做法,以不变应万变,“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思想观念,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精髓和精神实质,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的创新发展、改革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理念,就是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是最主要的理论创新成果,是统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新理念。要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认真学习、深入研讨。把握新发展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精髓和精神实质,找准契合点,明确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切实用新发展理念武装头脑。二是营造氛围、宣传动员。用新发展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武装群众,着力解决好“怎么看”“如何办”的问题,确保人人懂、个个会。三是调查研究、总结反馈。畅通民意渠道,倾听群众呼声,深入基层深入第一线,把“干中学”和“学中干”统一起来,塑造正面典型,矫正不良倾向。

(二)落实优先发展:科学选择发展道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选对路子是关键。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深刻阐释了由七个方面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一是重塑城乡关系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二是奔向强富美的共同富裕道路;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质量兴农道路;四是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道路;五是扬弃农耕文化的乡风文明发展道路;六是创新乡村治理方式的乡村善治道路;七是精准脱贫攻坚的乡村减贫道路。达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要坚定不移地走这样的道路。应该强调的是,各县市区和各个乡村在走自己的路的方面可以有所侧重,但走出来的路最终要与上述总体精神吻合。走好乡村振兴道路必须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4],达州市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聚精会神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按照既定部署按时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资源配置切实向农村倾斜。农业生产财政资金投入、农业生产示范园区建设、农村田园综合整治、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农村电网改造、乡村公路拓宽硬化、乡村垃圾污水处理、乡村水电气管道线路铺设、乡村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建立、乡村学校医院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乡村手机4G信号覆盖等等都要跟上城镇化发展进程。三是把乡村振兴规划纳入政府综合规划体系。由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时间相对较晚,要通过修订各种综合性规划和专项性规划或通过其他制度性安排为乡村振兴规划预留足够余地;四是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源向农村流动。据统计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的惠农政策多达150余项,因此,对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支持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增强已经出台的惠农政策的执行力度,另一个是在出台新的政策时对农业农村问题优先考虑。政府还要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流动。

(三)着力分类指导:在试点示范中走向整体推进

乡村振兴点多面广,既不能一哄而起,也不能按兵不动;既不能依靠行政指令“一刀切”,也不能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实践证明,坚持分类指导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坚持从试点示范到逐步推广再到整体推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行进路径。达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充分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达州在创建美丽新村过程中坚持的“建设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农建综合示范区、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区、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和脱贫攻坚引领区”的“五区并举”,就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带动和典型引路,美丽新村建设中推出的“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新村”创建和“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的“五大行动”工程实施都是成功的试点示范经验,这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州在从典型引路到整体推进过程中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发展理念要求对现有示范点、示范园区、示范基地进行改造提升;二是及时梳理推广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三是在整体推进中及时进行微调,整体推进并不是“一刀切”,要追求“和而不同”,各县市区、各乡村都得动起来,但动的弧度可以有大有小,动的内容可以有多又少、动的步伐可以有快有慢、动的节奏可以有急有缓。

(四)创新体制机制:增加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制度创新能够释放出无与伦比的巨大红利,因为制度具有稳定性。40年前发端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最大一次创新,这次制度创新带来了全国范围脱贫致富奔小康。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农业农村发展的未来走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待创新体制机制[5]。达州在农业农村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最紧迫的工作有三项: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继续按照“五统一”标准推进“六权同确”工程,进一步探索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闲置宅基地收储制度,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二是继续深化经营制度改革,按照国家规定落实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承包地经营权可以依法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继续深化人才制度改革,扩大人才规模、优化人才结构,完善人才保障机制,鼓励人才向农业农村流动。

(五)重视绩效评估:既要打好“攻坚战”也要打好“持久战”

绩效评估是判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取得实质性进展程度的重要手段,是矫正各种不良倾向的重要决策依据。乡村振兴内容丰富、任务艰巨,必须坚持打好“攻坚战”;乡村振兴不是权宜之计或应急策略,而是长时期使命,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必须打好“持久战”。达州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绩效评估应该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统一思想认识,重视乡村振兴绩效评估。虽然乡村振兴周期长,见效也有一个过程,绩效评估的时机选择上值得认真考究,而且绩效评估也不宜过于频繁,但是这不影响绩效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提前谋划,确定乡村振兴绩效评估规划方案。“凡事预则立”。不早做打算、不提前谋划,会导致遇事手忙脚乱、应对失据,损害绩效评估的真实效果。三是建立乡村振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调动产学研各发面的专家学者研究探索乡村振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积极性,为确立科学的乡村振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四是选择合理的绩效评估方法,把自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评估)、他评(上级政府组织评估)和第三方评估(专业化社会化的中介机构评估)有机结合起来,把结果性评估和过程性评估结合起来。五是建立健全绩效评估结果反馈整改机制,用绩效评估成果检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状况,用绩效评估成果引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适、修正和改进。

猜你喜欢

达州达州市战略
达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艺初探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达州市达川区: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
吉尼斯世界纪录
达州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及综合防治分区
战略
战略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达州行十三首(录五)
达州市建成精铸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