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管理的潜在风险及预防研究
2020-02-24陆静
陆 静
(天津中车机辆装备有限公司 天津 300232)
我国市场竞争环境的复杂性和激烈性,要求企业必须具有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而供应商的有效选择和管理直接决定着企业供应链的质量水平。供应商的管理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同时,供应商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控原材料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济效益,为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供应商管理存在的潜在风险
供应链中存在多个环节,主要包括供应商的选择、产品的设计开发和供应商管理等,每个环节都存在潜在的风险,需要加以识别与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供应商选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供应商的选择是整个供应链的基础环节,其直接关系着后续供应链环节的运营管理质量。供应商的选择需要重点对两方面内容进行考察:一是供应商内部资金结构情况;二是供应商企业员工的质量水平。但是,在实际供应商选择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忽略了对供应商股东结构和财务状况的分析与评估,有些企业虽然做了相关调查分析,但是片面的认为只要供应商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就不会发生任何意外情况,却忽略了供应商的财务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股东结构影响。供应商现阶段的资金水平并不能完全代表企业内部资金运转能力[2]。
因此,需要综合分析供应商的财务状况和股东结构,并评估整个股东结构在后续经营运转过程中的稳定性,以降低供应商在后续合作上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同时,供应商员工的稳定性直接反映出企业内部在沟通管理、产品设计开发和运营采购等方面的顺畅性[3]。供应商具有高质量的稳定的工作团队,才能够在某种角度上反映出企业真正的软实力,并客观反映出企业领导水平和生产能力,预示着合作的顺利性。相反的,如果供应商不注重企业员工的稳定性,对于员工的存在感并不重视,肯定会影响项目设计和采购等工作的进行,为后续的合作质量带来很大的风险,进而延误项目等。
(二)产品设计开发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供应商大致确定后,就需要对企业的供应产品进行考察,其工作重点就在于分析评估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现阶段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大部分跨国公司为了降低生产成品和拓展中国市场,在中国设立相应的产品加工厂。但是,跨国公司为了防止自身产品技术的外流,只是在中国对产品进行批量生产。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加工设备、模具、原材料等均与产品设计开发的预期设计有所偏差。尤其是一些特殊材料的零部件,国内的原材料供应能力可能会不足,使得供应商只能在短期时间内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却不能长久的满足供应需求,不仅损害自身的经营效益,而且会严重影响后续供应链的质量。再加上,跨国公司采取国外产品开发设计、国内生产加工的运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项目延误的风险。
(三)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供应商在量产后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进而使得供应商的生产状况发生不同程度上的变化,影响产品设计和结构上的变更,制造工艺的变更以及设备检验方式方法的变更等。
通常情况下,内部环境风险主要指供应商在自身管理和经营方面所存在的风险,如发展政策方针的变化、企业文化的变化等;外部环境风险主要指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如行业政策调动、金融格局结构变化、经济体制调控等。这些都会造成产品质量的不稳定,进而影响产品的可靠性。因此,供应商内部的任何变更都会对产品质量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这也是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不能与供应商签署协议后就放置不管,仍需要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4]。
二、供应商管理潜在风险的预防
(一)供应商选择方面的预防措施。供应商的股东结构和财务状况评估是选择供应商时需要重点分析考虑的内容。首先,需要综合分析供应商现阶段的股东结构,判断其是否存在股权集中过高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需要将股权集中度过高的供应商视为高风险等级;如果股东结构变化相对较为频繁,也被视为高风险等级。然后再对供应商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顾客结构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供应商选择要求制定财务评估表,要求各个供应商如实填报,以便企业能够获取准确的供应商财务状况信息,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5]。当然,部分供应商是不愿意将自己的财务数据公开填报的,这需要借助中间商的帮忙或者寻求其他方式方法。
(二)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预防措施。对于产品开发设计和生产不在同一地点的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接收供应商异地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然后由相应的工厂进行样品试制,然后企业对试制样品进行确认,以查看其样品是否能够满足自身要求。而对于不能在中国工厂进行样品试制的情况,则需要由产品设计开发方、生产方和采购方三方成立项目小组进行产品开发讨论和沟通,以保证产品开发满足实际需求。同时,在整个设计开发过程中,也需要通过三方共同商讨制定各种解决方案,做到有效沟通。对于需要采购的零件,需要根据不同生产产地的实际生产状况,如原材料、设备和工艺等进行比较,以全面掌握可能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并做好应对预防措施。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设计方让需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保障产品按照预期的设计目标被生产加工出来。
(三)供应商日常管理的风险防控措施。供应商企业内部管理的任何变更都会使得生产状况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就要求需要方明确哪些内部变更是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质量的,并加以约束,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符合企业需求的。对于供应商内部管理变更所潜在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对于产品量产后相关的人员、工艺、材料、设备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明确要求不能随意变更。尤其是关键工序和重要零部件的生产运营过程中,一旦存在任何性质的变更都需要及时通知企业,待企业全面衡量确认批准后才可以执行。其次,即使在变更后,企业也需要定期对供应商的生产现场进行审核考察,以确认之前的变更影响是否在可控范围内,并全面检查供应商是否存在其他形式的尚未通知企业的内部变更内容,并对其加以调查评估,以分析判断变更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程度,对供应商实施相应的管理处罚措施。
三、结语
供应商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潜在风险的分析和预防工作。全面剖析出供应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并加以识别和预防,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而且能够保证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