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访“小人物”要善于发现闪光点

2020-02-24张轶娜

视听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人物对象时代

□ 张轶娜

“小人物”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普通人,是社会群体的大多数。与成就卓著的“大人物”相比,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却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带动着、温暖着周围的人。

社会发展需要“大人物”,更需要无数优秀的“小人物”,而由这些“小人物”汇聚出的巨大能量同样势不可挡。作为一名基层媒体的编辑记者,回忆几年来所采写的通讯报道,多为百姓身边平凡的普通人。要想把这些优秀的“小人物”写活,写出触动读者灵魂、引发读者共鸣的好新闻,就要善于挖掘“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特别是从细部特征入手,剖析人物心理,感悟人物情感,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整体向善向上,树立起新时代的行动标杆。

一、立足大时代,遴选典型人物

行行出状元。工人、农民、医生、个体户……各行各业的“小人物”中不乏佼佼者。如何从茫茫人海中选择有榜样引领作用的采访对象呢?要立足于大时代,紧扣时代脉搏,遴选出体现时代精神,有故事、有内容、有榜样价值的典型;人物个体特征与时代背景相得益彰的典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有突出表现的典型。这些都是优秀的“小人物”,其言行深刻影响和带动着周围的人,进而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一)遴选出体现时代精神,有故事、有内容、有榜样价值的典型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所涌现出的、有其时代精神的代表性人物。战争年代的英雄是大义凛然,和平时代的英雄是报效祖国,而和平时代的普通百姓,更是用默默无闻的付出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在平凡中见证伟大。记者要有较高的政治站位,有敏锐的头脑,有独特的视角,善于从众多的普通人中发现优秀的典型人物。我们知道,雷锋是“好人好事”的代名词。在上世纪60年代初,新华社驻辽宁分社收到一篇自然来稿,介绍这个新兵入伍不到10个月,捡牙膏皮,补袜子,给人民公社捐款,做了很多好事。记者根据这个线索进行了深入挖掘,写出了人物通讯。当时,国家粮食紧缺、棉花减产,苏联又撤走专家,在这样内忧外患的背景下,雷锋的事迹激励人们自力更生、奋发有为,雷锋精神深入人心,他成为那个时代典型的代表人物。

(二)人物个体特征与时代背景相得益彰的典型

“小人物”的宣传报道有没有新闻价值,是否与一定时期中心工作相结合,是否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不仅取决于个体特征与新时代的吻合度,关键还取决于人物的思想意识是否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如《花甲老人成“网红”》的写作背景是东丽区正在大力推进全域城市化,村民们陆续搬进大楼房,原有的村庄逐渐消失。主人公张宝海曾从事基层宣传工作,喜欢摄影。几年来,他拍摄即将搬迁的村民、即将消失的村景,并将这些照片传到手机的朋友圈上,引发大量群众跟帖、留言、转发,瞬间点击量超4000人次。这就是“小人物”与城市化建设的大背景相融合而产生的轰动效果。

(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有突出表现的典型

要从爱岗敬业、尊老爱幼、甘于奉献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某一方面选择典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路惊儒:延续爱的阳光》讲述的是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典范。当时,居委会主任介绍了路惊儒身患癌症,还热心为邻里服务。经过深入采访,不仅发现了路惊儒为邻里服务的平常心,还发现了他签订捐献眼角膜申请书不平常的举动。在通讯报道中突出了人物的这一壮举和这种大无畏的奉献精神,也相信他的事迹定会影响一大批人的“三观”。事实证明,报道刊出立刻引起群众的强烈反响,纷纷为身边的榜样点赞。

二、选准切入点,攻破采访难点

由于“小人物”性格迥异,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不同,表达能力不同,因此采访中会遇到各种困难。记者要善于引导采访对象切入主题,顺利表达出贴合主题的素材。

第一,要通过多渠道搜集采访对象信息,最大程度收集采访对象已有资料,并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找到与采访对象交流的突破口,顺利切入并得到理想的采访效果。

第二,针对能说会道的采访对象,要善于牵引其思路,启发引导其沿着记者设定的思路表达出符合主题的内容。要围绕主题,设立问题,以问题带话题,尽量避免跑题。如《花甲老人成“网红”》采访对象对自己热爱的摄影技术知识说得过多,记者应适时插入,委婉地将话题拉回。

第三,针对不善言谈的采访对象,要善于调动其积极性,鼓励其自信。大多数性格内向的采访对象遇到记者会有些拘谨,不善表达,使采访难以推进。一要调动采访对象的自信,鼓励采访对象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采访对象的自信心。二要站在采访对象的角度,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把采访对象当成朋友,把采访过程当成聊天的过程,把敏感的问题换成带有情感的关怀话题,营造轻松愉悦的采访氛围。三要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明确对采访对象宣传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如在采访路惊儒时,他说:“我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值得宣传。”当采访遇到困难时,帮助采访对象分析采访的目的,讲明采访的意义,不仅是宣传个体,而且是通过采访对象的事迹带动更多人互帮互助,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进而让采访对象带着责任感接受采访。

第四,从第三方视角获得更有价值的素材,提升采访对象事迹的客观性。要拓宽采访的渠道,采访与“小人物”密切相关的人,包括家庭成员、亲戚、邻居、同事等,通过第三方视角,使人物事迹更加立体和丰满。如路惊儒在帮助楼里大娘更换灯炮时,大娘说:“我看到路惊儒边换灯泡,边用拳头顶着疼痛的部位,真让人心疼。”从大娘这个视角,我们看到了采访对象的奉献,获得对采访对象的好评,更能体现其新闻价值。

三、抓住细节,彰显人物内心境界

把简单的事做到最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干到极致就是不平凡。那么,“小人物”不平凡在哪里呢?既然是采写“小人物”,就要从人物的细部特征入手,挖掘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彰显人物的内心境界和社会辐射价值。

第一,要善于观察采访对象的言行,抓住人物身上的某一特点,也许是一个细小动作或是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能成为一个感人的线索。如《多年如一日照顾卧床公公的好儿媳》,那日笔者到采访对象家比较早,恰巧看到被采访对象姜金慧的丈夫上班前给妻子鞠上一躬,这时姜金慧眼含泪花。我以此为切入点,启发姜金慧讲述自己是如何照顾公公的。采访中得知,由于她无微不致地照顾老人,无怨无悔地扛起家庭的重担,让丈夫工作无后顾之忧,让儿子安心学习,还带动孩子学会了孝老爱亲。在那个无声的动作细节中,我不仅看到了丈夫的真诚与感恩,还看到了家庭的温馨和谐,这不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吗?

第二,要从采访对象情感的最深处入手,表现其情怀,提升采访对象的公众形象。如在《花甲老人成“网红”》中,张宝海意识到城市化建设会导致原有村庄消失,农民离开土地的那份乡愁正是他感同身受的乡愁。“从此,想为乡亲们做点儿事,尽自己微薄之力,唤起大家对乡愁的共鸣。”这个想法在他心中扎下了根。正是这份乡愁,给予了他强大的动力,让他毫不犹豫地拿起相机拍摄。这种执著的精神寄托了老人深厚的情感,也感动了周围的人。

第三,要善于利用采访对象的性格优势,表现其不同的价值体现方法。例如,路惊儒性格内向,在采访中要突出其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张宝海性格外向,采访时就多表现他利用自己人脉资源广泛宣传即将逝去的乡土风情,体现他对美好生活的高调与张扬。虽然路惊儒和张宝海两人性格截然不同,做事方法不同,但殊途同归,都发挥了榜样的作用和积极的效应。

每位优秀的“小人物”都有值得挖掘的闪光点,记者一定要善于增强“四力”,用一双慧眼及时发现,用真实的笔触描述出来,让“小人物”走进公众视野,发出耀眼的光芒。

猜你喜欢

小人物对象时代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把自己看做小人物
小人物的施予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