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述历史纪录片字幕的翻译策略
——以中越合拍纪录片《南溪河畔》为例

2020-11-16周小琼

视听 2020年11期
关键词:越南语南溪河畔

□ 周小琼

《南溪河畔》是由广西广播电视台与越南国家电视台合拍的口述历史纪录片,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援越抗美期间,广西桂林南溪山医院收治5432名越南伤病员的感人故事。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越南“两廊一圈”规划的对接,中越两国媒体的合作不断深入。作为为数不多的中越合拍口述历史纪录片之一,《南溪河畔》对促进中越文化交流与合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纪录片字幕翻译的重要性也就更加凸显,但目前国内对中越合拍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研究才刚开始。

本文以《南溪河畔》的翻译实践为基础,对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特点、翻译策略以及翻译难点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翻译质量,建立外国受众的认同感,达到最佳的对外交流效果。

一、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特点

口述历史纪录片主要是通过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口述的形式来讲述历史、传播文化,其受众是国内外观众,因此字幕翻译要求口语化、简洁化。另外,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纪录片字幕在翻译时具有一定的瞬时性特点。同时,口述历史纪录片是视听结合的立体传播媒介,与平面媒介相比具有特殊性,在字幕翻译时也应注意。

(一)口语性

口述历史纪录片通过人物访谈的方式,运用影视手段与叙事语言,对某一事件的亲历者进行访问,整理和搜集亲历者的记忆、观点,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字幕翻译应口语化、简洁化。《南溪河畔》中越联合摄制组在越南河内、胡志明市、广宁、广义等七个省(市)走访了20多位当年的越南伤病员,在北京、桂林等地采访了30多名当年的医护人员。纪录片通过这些亲历者的回忆,讲述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译者在翻译字幕时就要考虑到汉语和越南语表达习惯的不同和中越两国的文化差异,多运用直接表达的方式,采用观众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语,这样才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二)瞬时性

瞬时性是指字幕通常一闪而过,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极其短暂。如果字幕字数特别多,观众根本无法理解。因此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在保证准确性的基础上做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在纪录片《南溪河畔》中,字幕和人物同期声要求出现时间一致。译者在字幕翻译时严格遵循简洁性原则,尽量少用复杂的长句,多使用短句,且每条字幕不超过两行,每行不超过18个字,大大方便了观众阅读。

(三)特殊性

口述纪录片主要通过语言、画面和音乐等综合形式来讲述故事,表达主题思想,和平面媒介相比具有特殊性,在字幕翻译时要结合视听画面来进行。在翻译纪录片《南溪河畔》时,译者一直对着画面根据人物讲述的语言和剧本的内容一字一句来翻译,汉语和越南语表达的契合度非常高,使得观众在观看字幕时能结合画面和声音完整地了解整个历史事件。

二、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针对不同的翻译文本类型,译者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这样才能被译入语观众理解和接受,真正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南溪河畔》共有两集,台本近两万字,字幕翻译的文本包括解说词、人物同期声和人名条,译者采用了直译法、增译法、减译法等翻译方法。

(一)采用直译法,实现功能对等

汉越词在越南语里所占的比例大约是60%,这一特征使中越合拍纪录片的字幕翻译具有特别的优势。因此,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中越字幕互译时可以采用直译法。纪录片《南溪河畔》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越词,这使得译者在翻译字幕时得心应手。例如在翻译人名、地名、国名和职务的名称时,都可以采用直译法,找到对应的汉越词,既保留了原习语的形象,又准确地传达了原意。比如,地名“南溪山”可直接译为“núi Nam Khê”,人名“罗昭锦”可直接译为,职务“干部”可直接译为“,单位名称“桂林南溪山医院”可直接译为”。

(二)采用增译法,实行连贯原则

由于中越文化存在差异,一些中文词语在越南语中没有对应的词,为避免产生歧义,影响观众理解剧情,译者需要采用增译法,即在翻译中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

例如,《南溪河畔》中有一句解说词是:“2015年,中国药学家因青蒿素的研究和提取,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采用减译法,避免观看字幕的障碍

所谓“减译法”是根据译入语的词法、句法、语义或文本需要,删减原文中不必要的字词、句子或段落,以更简洁的方式表达原文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

译者在翻译《南溪河畔》字幕时,采用了缩译、略译、简化和删译等技巧。例如,在第一集中,桂林南溪山医院原护士姜金玲在描述当年的生活环境时说:“进了大门要走的都是泥巴路,蚊虫啊欺负我们,你不知道把我们咬得什么样子,满腿都是包,哎呀简直受不了这个蚊虫。”

通过对照汉语和越南语,可以发现在翻译上述句子时,译者把“蚊虫啊欺负我们”简译为“蚊虫围着我们咬”,把“你不知道把我们咬得什么样子,满腿都是包”缩译为“我们被蚊子咬得满腿都是包”,略译“哎呀”这一语气词。这些词句之所以减译,是因为意思重复表达,通过减译既可以清晰表达其内涵,观众也可以避免观看字幕的障碍。

三、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字幕翻译难点

口述历史纪录片中采访人物众多,故事发生时间久远,涉及大量的历史词汇,译者在翻译字幕时会遇到口音多样性、评估真实性、术语专业性等难点。

(一)口音多样性

口述历史纪录片以人物叙述为主,涉及的人物众多,容易出现口音多样化的现象。

《南溪河畔》中的20多名越南受访者分散在越南北、中、南三个地区,而在越南语里,北部、南部、中部发音和词汇各有差异。此外,部分受访者年纪较大,吐字不够清晰,这些都给译者在翻译越南受访者的同期声字幕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此,在翻译口述历史纪录片字幕时,译者最好借助片子,通过反复听受访者的原声,观察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联系上下文理解剧情。如果实在很难辨别受访者在说什么,译者最好向译入语专家反复求证,确认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二)评估真实性

口述资料存在于当事者久远的记忆深处,每个当事人的文化背景、表达能力、认知水平都有差异,加上记忆的模糊,口述者讲述的历史有可能存在事实上的误差。

例如,在《南溪河畔》第一集中,林钧才的儿子林立文在向记者展示父亲生前获得的越南奖章时说:“这是越南颁的一级英模。”经过中越摄制组向历史专家反复求证,最后在字幕上修改为“国家级奖章”。

在翻译口述历史纪录片字幕时,译者应该提前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对故事的背景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再进行翻译,这无疑会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也要反复查阅相关类型的译文资料,帮助提高字幕翻译的语言质量。

(三)术语专业性

口述历史纪录片涉及大量的历史词汇,如果译者不具备相应的历史文化知识,则难以传达源语意思,观众也看得云里雾里。

例如,《南溪河畔》中有一句解说词是:“1967年12月,毛主席表示:‘七亿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译者在查阅相关越南语资料后,将整个句子翻译成:“

对于口述历史纪录片中历史词汇的翻译,译者可以先检索术语定义或背景,然后运用搜索引擎Google、Coccoc、Bing、Yahoo 和各种网络资源去搜索、对比、验证备选译本。如果是比较生僻的历史术语,通过网络查询可能会一无所获,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应该寻求译入语历史专家的意见,以确定最终的翻译。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翻译口述历史纪录片时,既要注意口述历史纪录片本身口语化、瞬时性和特殊性的特点,也要考虑到中外文互译中直译法、增译法和减译法等技巧要求,还要在翻译遇到难点时了解历史背景,评估真实性,反复求证,这样才能做好口述历史纪录片字幕的翻译,还原真实的历史细节,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

猜你喜欢

越南语南溪河畔
纳苏彝语越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干杯!
绣出里下河畔最美“同心圆”
战“疫”白河畔 人大展担当
去北陵公园怎么走?
融合边界信息的越南语名词短语深度学习识别方法
河畔的早晨
融合实体特性识别越南语复杂命名实体的混合方法
八里河畔,面食飘香
最后放手的人最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