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2020-02-24徐昊澍
□ 徐昊澍
纵观当下的电视节目市场,节目形态愈加丰富、节奏更加快速,各类真人秀节目在对“快”节奏的追求中逐渐暴露出泛娱乐化、同质化的弊端。在此行业性困境下,一系列原创文化类节目的出现让电视节目市场逐步回暖。文化类节目以“慢”节奏的方式吸引了受众市场相当一部分的注意力。《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节目相继出现,在收视表现和社会影响方面皆可圈可点。这类节目凭借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巧妙的嫁接形式悄然崛起,也预示着文化类综艺节目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将作为内在创新驱动力,打破“娱乐至死”的市场困境,满足当前观众的精神期许和情感诉求。
一、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
从当前电视市场的表现来看,许多节目主创都在追求节目的收视率而忽略了节目本身的价值。当下,节目制作者需要做的不是一味提高收视率,而是要思考电视制作背后所带来的文化价值,这就需要电视行业从业者能够开拓思维,努力创新。
(一)把握文化内核与综艺形态的边界
文化类节目的核心在于传播文化,文化的传播需要贯穿节目始终,需要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要把握好电视节目的文化内核,再根据内核不断创新节目形式。创新形式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竞技对抗性的,也可以是注重情感渲染的,不同的节目内容可以创造出多种节目形式,其目的都是让观众产生兴趣,传播文化。
《中国诗词大会》从2016年至今已经走到了第四季,每一季都会有创新,这对于文化类节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今的《中国诗词大会》将节目环节设计得更加精细:导师更加注重以情感人,在原本解读传统诗词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抹韵味,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诗词、感悟诗词;节目将百人团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包括少儿团、青年团、百行团和搭档团,让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参与到节目中,完成了文化类节目的全年龄段覆盖。
(二)把握文化情怀与现实关注的结合
一档优秀的文化类节目想要引起观众的共鸣,既不能脱离文化情怀,也不能脱离现实关注,节目的内涵要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群众,既着眼现实,又蕴含人文情怀。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了文化类原创节目《故事里的中国》。这档节目首期播出后,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节目精选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典故事,利用过去的故事引发对当下现实的关注。例如第六期节目《焦裕禄》,利用影视化手段演绎焦裕禄光辉的一生,再通过亲友对他的描述,还原他的真实生活,让观众对于经典人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是对焦裕禄精神的传承。节目最后,镜头聚焦到了当下扶贫工作中,介绍了几位在扶贫一线的工作者。他们放下了原本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选择扎根基层,为百姓做贡献,与国家的扶贫政策相呼应。对于当下社会来说,电视节目的根来源于生活,而电视节目的作用就是引领受众朝着主流方向前进,通过真实的故事加上艺术化的表达,启发、引导、鼓舞受众。
(三)把握电视文艺与大众生活的互动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用户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信息,并可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是分享自己的态度。而电视节目通过这一点与广大观众产生了更为紧密的互动,即通过电视传播文化,通过新媒体加强互动,从而带动文化经济的发展。
约翰·费斯克曾在《“粉丝”的文化经济》一文中对“文化经济”这一概念做出诠释:“消费者在相似的商品中做出选择时,通常不是比较其使用价值,而是比较其文化价值;从诸多商品中做出一种选择,就成了消费者对意义、快乐和社会身份的选择。”《上新了,故宫》便是传递文化价值的一档历史文化节目,节目打破了室内研究文物的现状,走出演播室,走进故宫,跟随主持人的步伐去了解故宫文物,主推“华夏文化+馆藏国宝+现代元素+实用功能”这一营销理念,不断开发极具故宫特色的文创产品,并积累了大量粉丝。《上新了,故宫》节目组通过线上的粉丝积累带动线下文创产品的销售,与淘宝众筹合作打通了线下产业链,将每期节目中出现过的文创产品放在淘宝网站上进行售卖,完成了线上线下的销售闭环。
二、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未来发展
文化类电视节目要想在社会文化的传播中发挥更大作用,就要让观众拥有全新的视听体验,还要展示其独有的社会功能属性。
(一)融合电视媒体新技术,探索多元化呈现方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取得了飞速提升。近几年,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正在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对于传统电视行业来说,有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
以人工智能为例,我国的人工智能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已经有很多节目把人工智能作为节目的一大亮点。以《经典咏流传》第二季为例,节目组与语音技术公司合作,将诗词传唱与人工智能深度结合,开发出来“读诗成曲,传唱经典”的在线互动系统,实现了电视屏幕和手机屏幕的跨屏互动。此外,节目组还采用AI仿真技术,以主持人撒贝宁为原型开发出了一个虚拟主持人形象——AI撒,虚拟主持人会邀请线下的观众进行互动,共同完成“读诗成曲”环节。
从目前所能触及的科技来看,这些新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水平还不太成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我们无法想象的技术进入到我们的电视行业,比如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的延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不用出门就能体验全世界文化的状态。
(二)用创意展现文化内涵
文化创意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文化类电视节目无疑是文创产业得以兴起的催化剂,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以文化创意类节目《上新了,故宫》为例,在大众文化所主导的电视传播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想要获得新表达、新思想、新传承,就必须兼顾文化内涵和文化创意。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上新了,故宫》在传统文化的创意表达上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将具有厚重历史感的故宫文化与当下年轻人追捧的亚文化相结合,极具创意地展现出故宫的各种文化,一方面展现故宫“故”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以青年之姿态表达新时代故宫的“新”,用青春的眼光去看待故宫的历史,完美地呈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联姻,用创意性、创新性的思维深刻表达了节目的文化内涵。
三、结语
一个国家的灵魂和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并不是完全来源于科技,更重要的是来自我们从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在如今娱乐化背景下,文化类节目的崛起是时代所需,对广大观众来说是一场文化盛宴,既缓解了娱乐节目让观众产生的审美疲劳,又起到了传承文化的作用。就目前来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和发展,需要我们从技术、内容、形式等方面不断挖掘。如何让文化类节目更加亲民,打破受众局限,完成全面转型,仍是需要我们努力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