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综艺“101模式”的引进与发展
2020-02-24王祎心
□ 王祎心
一、“101模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韩国的娱乐工业已经较为成熟,在偶像的培养与打造上一直独树一帜,各大经纪公司都有着独立的偶像选拔系统,源源不断地为市场输送着偶像组合。2016年,CJ Mnet(以下简称Mnet)推出了一档全新的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PRODUCE 101》,打破了经纪公司各自为营的局面,将各大公司的101名练习生放在一起进行竞赛和选拔,最终由观众投票选出11位出道组合成员。《PRODUCE 101》在韩国播出后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绩,迅速成为国民级选秀综艺,节目中出道的女子组合I.O.I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偶像团体。2017年,节目推出第二季,同样成功打造出大势偶像男团WANNA ONE,受到追星群体的热烈追捧。《PRODUCE 101》不仅在韩国本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整个东亚地区都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原创的比赛模式被称为“101模式”。
近年来购买版权引进国外综艺模式的做法在我国的节目制作行业中十分盛行,大量的韩国综艺节目模式出现在我国的电视及网络荧屏上。同时“她经济”时代的到来让女性受众的话语权不断提高,“粉丝经济”的发展也十分迅猛,共同影响着节目制作方的决策,而“101模式”正符合这二者的发展趋势。“101模式”将偶像出道的选择权交给受众,注重选手与受众之间情感的养成,不仅增强了节目的粉丝黏性和忠实度,同时极大满足了受众特别是女性受众的支配欲,改变了偶像与粉丝的地位与关系,让粉丝最大程度参与到偶像培养中,强调粉丝的重要性及决定权。此外,“101模式”可以与品牌植入相结合,将投票权与商品购买绑定,不仅能为选手赢得更高的曝光度,同时也将粉丝经济的商业价值进行最大限度的挖掘,实现节目和品牌方的共赢。
二、“101模式”的引进与发展
(一)偶像组合元年开启
2018年初,爱奇艺率先推出《偶像练习生》,成为开年爆款综艺,第一期上线一小时点击量破亿。截至2018年4月8日,总播放量达到28.3亿,单期播放超2.3亿,同名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134.9亿,相关微博话题盘踞微博热搜榜高达577次①,开启了中国选秀综艺的新纪元。腾讯视频紧随其后播出《创造101》,将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推向高潮,“走花路”“pick me”“C位出道”等当选年度热词。两档节目的出道组合NINE PERCENT和火箭少女成为了极受欢迎的偶像团体,在《偶像练习生》中C位出道的蔡徐坤更是成为新晋顶流小生,一时间风头无两。2018年由此被称作“中国偶像组合元年”。但随后《偶像练习生》便遭到了抄袭的质疑和声讨。在2018年戛纳电视节上,国际模式版权保护协会FRAPA点名爱奇艺《偶像练习生》抄袭,数据显示抄袭相似度为88分(满分100分)。FRAPA称这一数据刷新世界纪录,成为史上抄袭之最,并对此表示震惊和惋惜②。相比爱奇艺,腾讯在版权保护方面的意识更强,《创造101》购买了韩国Mnet有限电视台的版权进行本土引进和开发。
(二)多重原因陷入瓶颈
2019年,爱奇艺正式从Mnet购买版权,并将节目改名为《青春有你》。但由于政策限制、审美疲劳、节目审查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节目不得不做出许多改动,甚至多次被迫延期上线,节目热度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腾讯的《创造营2019》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形,两个出道男团UNINE和R1SE被冠上了“糊”的名号。此外,优酷也加入到了偶像选秀的阵营中,推出《以团之名》。虽然《以团之名》打着“艺术研修教育类节目”的旗号,但实际上没有脱离偶像选秀的本质,仍是在模仿“101模式”。优酷在赛制设置和选手的挑选上也不尽人意,导致节目的热度和口碑都很一般。出道的两个组合新风暴和Black ACE甚至在成团后接不到工作,被粉丝戏称“出道即失业”。
(三)创新营销力求突破
2020年受疫情影响,原本定档2月的《青春有你2》延期至3月12日才正式播出。《创造营2020》更是拖到了5月2日才上线,优酷的《少年之名》最终定档6月26日。经历2019年的寒冬,三家平台都在想方设法让节目“出圈”,导师的选择成为了共同的发力点。爱奇艺邀请蔡徐坤担任“青春制作人”,韩国一线女团的人气偶像Lisa担任舞蹈导师。腾讯则是将前EXO成员黄子韬、鹿晗、吴亦凡尽数搬来,打造“世纪会面”。优酷也汇集了张艺兴、王嘉尔、郭敬明、易烊千玺等超高流量艺人来吸引受众。除导师外,各家平台也在选手的选择和营销上下了功夫。爱奇艺和优酷有许多“回锅肉”选手,即已经出道或曾经有过选秀经历的选手。这些选手本身就自带流量和粉丝,对于节目的热度有一定的保障作用。此外,有许多个性鲜明或在节目中有“突出”表现的选手也成为了营销的重点。如《青春有你2》中虞书欣的“小作精”人设,火爆全网的“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创造营2020》中陈卓璇的名言“难道我站得还不够高吗”等。成功的营销使《青春有你2》成为了爱奇艺站内有史以来热度最高的综艺,再次成为爆款;但《创造营2020》却稍显疲软,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少年之名》的热度虽然仍较其他两个节目有较大差距,但比起《以团之名》,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进,更加向原版“101模式”靠拢。
除了传统的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外,2020年有许多新节目也借鉴“101模式”进行开发和创新。芒果TV推出了《乘风破浪的姐姐》,将选秀的目标定位于年龄在30岁以上的出道女艺人身上,打造全新的女团,播出后迅速爆红。此外在许多其他类型的节目中也能看到“101模式”的身影。《最强大脑(第七季)》首次将选手分为S、A、B、C四个圈层进行挑战和比拼;《快乐大本营》推出“选秀特辑”;《天天向上》打造“追逐梦想的哥哥”特别主题等。
三、“101 模式”的弊端
可以看到,“101模式”的确为国内综艺市场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节目制作方提供了新思路,构成了当下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其暴露出的弊端和缺陷也显而易见,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
(一)选手实力堪忧
首先,“101模式”的节目需要大量的参赛选手,而国内的偶像培养体系尚未成熟,大部分经纪公司并没有独立打造成熟偶像的资本和实力,加上选秀节目的扎堆和泛滥,很多经纪公司送来的参赛选手都未经过长期的训练,有的甚至从未接受过练习,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令人堪忧。
(二)发展空间受限
我国的演艺领域更为重视影视行业,以唱跳为主的偶像发展空间受限。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几乎全是由网络视频巨头打造,无法得到上星播出的机会;受众也大多集中在年轻的追星群体,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对选秀偶像的曝光度和知名度都会造成影响。我国的部分受众对“偶像”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拒绝接受年轻偶像的作品,甚至会上升到网络暴力,选秀偶像更是很难得到认可。加上偶像产业并未成熟和完善,选秀偶像在出道后没有展现自身实力的独立专业的平台,大多没有什么知名作品和成就,便以解散告终。反观韩国,《PRODUCE 101》在Mnet电视台上星播出,覆盖的受众群体更为广泛,受众认知度也更高。此外,韩国的流行文化中K-POP是极为重要的部分,选秀偶像在出道后会得到专业的包装和运营,推出优秀的音乐作品,并有单独的团体综艺来记录组合的成长和成员的生活日常。各大电视台也会推出打歌节目为偶像团体提供推广自己作品的舞台,如MBC电视台的《Show音乐中心》、SBS电视台的《人气歌谣》、Mnet电视台的《M!Countdown》等。因此“101模式”打造出的偶像团体在韩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审美疲劳及恶意剪辑
“101模式”容易出现审美疲劳,制作方会玩一些“花招”吸引观众,以此保证关注度和节目热度。“101模式”强调仪式感,环节设置相对固定,容易让受众失去新鲜感。制作方会刻意为节目增加一些“看点”,最广受诟病的便是“恶意剪辑”,制作方将原本不相关的节目片段剪辑在一起,人为制造更多的矛盾和冲突,当事选手会因此受到观众的吐槽,甚至会遭到网络暴力,成为节目的“祭品”。在节目的营销上,制作方会给高人气选手和话题选手更多的镜头便于进行炒作,而许多有实力的选手却因为“默默无闻”最终被埋没。
(四)公正性屡遭质疑
节目的公正性难以得到保障。“101模式”完全以观众投票来选拔出道成员,但票数统计和公布完全由制作方掌握,并不公开透明。粉丝对于票数的真实性常常持怀疑的态度,对制作方和经纪公司早已内定出道名额的声讨屡见不鲜。《PRODUCE 101》系列的制作人安俊英便因为在第四季中票数造假及收受经纪公司贿赂遭到逮捕入狱,第四季中出道的组合X1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迫解散。腾讯和爱奇艺为了增加可信度,在制作时邀请普华永道等专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计票公证,但并没有完全打消粉丝的质疑。
“101模式”在我国的引进总体上看是一次较为成功的节目模式贸易和中韩两国文化友好交流的过程,其迅速发展也为我国综艺市场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我们同时应注意到该模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将其进行改造和完善,从而更好地适应我国的文化市场,同时也应大力发展与之配套的下游偶像产业,延长产业链,让其创造更大的价值,释放更长久的生命力。
注释:
①②播放量28亿的 《偶像练习生》成史上抄袭之最,爱奇艺丢人丢到戛纳了[EB/OL].观察者,2018-04-09.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