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的途径探析
——以“影视研究方法”为例

2020-02-24谭玉龙

视听 2020年2期
关键词:讲授专业课程影视

□ 谭玉龙 陈 丹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课程是思政教育实施的主要渠道。但长期以来,思政课程显露出孤军奋战、单打独斗的态势,未能与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相互配合,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复旦大学等上海高校经过多年探索,于2014年提出“课程思政”的理念,以解决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两张皮”的困境。习总书记对此加以高度赞扬,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①。基于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也应吸收、消化和运用“课程思政”理念,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培育新时代影视编导专业人才。本文以“影视研究方法”这一编导专业必修课为例,探析编导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策略与路径。

一、教学目标的修订

“影视研究方法”是“论文写作、学术规范与影视研究方法”的简称,它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开设在大三下学期。顾名思义,“影视研究方法”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门,一为学术论文写作的技巧,二为学术伦理与规范,三为影视研究的各种理论与方法。所以,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学术论文写作技巧、学术伦理与规范以及中西方重要的影视研究理论与方法的系统讲授,使学生熟悉本科学位论文写作的相关技巧与全部过程,遵守学术伦理与规范,并能够从专业的角度,运用具体的影视艺术理论对影视作品进行分析、评论与研究,为学生在大四撰写专业学位论文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思政”理念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他课程之中,专业课也应发挥思政的作用,而“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②。其中,“做人的工作”强调的是除理论知识、技术技能传授外,还应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人文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对“影视研究方法”而言,“才”指学生对论文写作技能和各种影视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掌握,“德”则指对学术伦理与规范的遵守,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的养成。所以,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引下,“影视研究方法”的教学目标应融入德才兼备、立德树人等内容而修订,通过对论文写作、学术规范以及影视研究方法的系统讲授,使学生遵守学术伦理与规范,熟悉本科学位论文写作流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掌握运用具体影视艺术理论对影视作品进行分析、评论与研究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养成爱国、诚信的道德品质,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挖掘

每一门课程都含有丰富的思政内容,“课程思政”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建立在其他课程基础上的教学理念,所以“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先决条件”③。“影视研究方法”首先要讲授的内容是为什么要写学位论文,包含学位论文的属性、意义、用途、特性以及撰写学位论文的全部流程等问题。根据“课程思政”理念的改革要求,任课教师可结合自身撰写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的经历,对以上问题进行讲解,并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自己曾遇到的困难和困惑,最终又是如何解决的。在经验分享中,教师既把相关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又通过对亲身经历的分享,提醒学生合理规划时间,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讲授学术规范内容时,任课教师除详细讲解学术不端行为,以及抄袭的认定标准,还应挖掘其中的伦理道德内涵,让学生明白诚实守信不仅是撰写论文应该遵守的规范,还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应有的道德素养。

除挖掘已有课程内容中的思政资源,还应该在原有授课内容基础上增加符合“课程思政”的新内容。具体的影视研究方法是“影视研究方法”的重要内容,在原来的授课计划中,文化研究法、精神分析法、符号学研究法、女性主义研究法是教师着重讲授的内容。有学者认为:“‘课程思政’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就是‘无源之水’。”④因此,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引下,“影视研究方法”首先要增加的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法,具体而言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法,不仅可以正确认识影视艺术思潮出现的原因——经济基础、社会存在,还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文艺观。马克思主义从单纯的理论成为学生进行研究的指导原则和根本观念。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

方法就是“道”,它是通向真理之路径。那么,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理念的效果,就必须寻找一条合适之“道”。虽然“课程思政”理念在多年前就被提出,各大高校也通过自己的方式推广和施行,但这并不意味着“课程思政”可以取代“思政课程”。习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⑤可见,“思政课程”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主渠道。因为,“思政课程”是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系统、深入讲解,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

如果说“思政课程”是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灌输”,那么,“课程思政”则是一种“浸润”,即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所以,“课程思政”理念并不要求专业课教师和通识课教师让出一部分讲授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时间,去讲授思政课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而是在讲授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时,运用诸如“案例教学”的方法感染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净化心灵、振奋精神。例如,在讲授文化研究法时,除对什么是文化、文化与文明的差别、文化的类型等内容进行讲解外,还应加入像熊十力先生这样的我国20世纪著名文化学者的具体事例。这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化这一理论,还可通过熊十力先生的治学历程、人生态度,感受在中西文化大碰撞的时代,我国文化学者如何以开放的心胸坚守我国文化传统,从而使学生一方面坚定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又正确认识文化自信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在吸收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基础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简言之,“课程思政”不是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在讲授专业知识、人文知识时,运用诸如“案例教学”等创新方法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精神境界,借用康德的话讲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⑥。

四、结语

新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是达到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的有效途经。“课程思政”理念引领下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并非完成时而是现在进行时,任重而道远。所以,除本文提及的三个方面,制度保障、师资建设、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仍然是“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的有效途径。只有全面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才能满足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培养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

注释:

①②⑤习近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A].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377,378.

③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0—14.

④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1—14.

⑥[德]康德.康德美学文集[M].曹俊峰 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75.

猜你喜欢

讲授专业课程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影视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的讲授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