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主播日新月异,播音员真的要被取代了吗?

2020-02-24赵睿芳王虹凯

视听 2020年10期
关键词:播音员语言表达主播

□ 赵睿芳 王虹凯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人民广播第一位播音员徐瑞璋发出第一声呼号;1963年9月中国播音专业开始招生;1994年《中国播音学》出版;2018年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在新华社上岗。AI主播日新月异,播音专业学习者、从业者、教育者不乏焦虑。“播音员”真的要被取代了吗?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一、播音类型的多样性

根据《中国播音学》理论,播音类型分为新闻播音、评论播音、通讯播音、文艺播音。每一类型皆有不同要求,如新闻播音“准确、鲜明、生动”地用事实说话,以新感人;评论播音“判断、推理、论证”地讲道理,以理服人;通讯播音“叙述、议论、抒情”地讲故事,以情动人;文艺播音“教育、审美、愉悦”地服务受众,以美愉人。AI主播目前无法一一实现不同类型的播音。

二、播音话语样式的多样性

话语样式是有声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下所具有的一定的声音形式。播音典型的话语样式包括宣读式、播报式、谈话式。不同场景、不同语境、不同文体,话语样式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宣读式多用于公告、讣告、命令等特殊题材,庄重大气、稳健从容、严肃持重是其特征。播报式使用频率最高,基本适用于除宣读式外的大部分题材,准确清晰、振奋明朗、轻松自如是其特征。谈话式多用于社会新闻、现场报道等题材,比播报轻松、比说话有力、自然流畅是其特征。不同的话语样式不仅是声音形式的变化,也是对待不同新闻的态度呈现,更是为了实现宣传效果而进行的形式选择。AI主播目前无法模拟呈现不同语境、文体下的播音样式,无法体现出文字的语气及内在语等,更无法很好地实现新闻传播目的与舆论引导。

三、播音员的职责

(一)播音员肩负信息传播的职责

播音员是新闻信息传播最后一个把关人,是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的参与者,是实现新闻态度的最大助力者。AI主播可以肩负信息传播的部分任务,但是无法起到最后一个把关人的作用,也无法助力实现新闻价值,更无法展现新闻态度。

(二)播音员肩负语言示范职责

跟着播音员学普通话是群众的常见选择,播音员肩负了推广普通话的责任。普通话的学习不仅是单个字音的准确无误,更牵涉语流音变的规律、轻重格式的约定俗成、语气节奏的变化、内在语的体现等。而AI主播目前无法更好地实现上述的语言特征,所以也无法承担播音员的示范职责。

(三)播音员肩负大众对语言美的审美需要

汉语之美在形美、意美、音美,此三美一直是大众的普遍追求。有人说,行美之追求有了书法,意美之追求有了文学,音美之追求有了诵读。笔者认为,有声语言表达不仅能展现汉语音美,也能展现汉语意美,音美在语流中实现,意美要在语句中升华。优秀的播音员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者、语音的规范者,也是语言美的声音表现者,他们肩负着大众对语言美的审美需要。

四、播音员与受众的互动关系

(一)信息互动

信息互动是播音员与受众间最初级的互动形式。因播音员播报的信息与受众的兴趣相契合,使播音员与受众间形成了信息的交流。AI主播可以不完全地呈现新闻信息,不完全达到与受众的信息互动。此时新闻信息的内容、价值、态度、导向需要受众再度加工理解。播音员的任务之一就是更快、更直接地帮助受众去理解信息,要实现受众自己看,不如听播音员播。因为播音员播得更清楚,态度、价值凸显更明确。从这点来看,AI主播目前无法取代成熟的播音员。

(二)情感互动

信息的互动是求共识、求纳新,而情感互动是为求共鸣、求升华。情感互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可以创造播音员与受众间和谐融洽的交流氛围,而这样的交流氛围有利于实现传播目的。播音员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互动,首先是播音员主动根据新闻内容生发相应的语气、态度、节奏等进行稿件处理;主动理解、感受、设想受众的情绪愿望,调动自己的播讲欲望;主动判断当下国际国内形势、处理态度分寸;播音员力求贴切的播音与受众的情感愿望在此时碰撞,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促进播音员与受众间的情感互动。其次是源于受众对播音员所播内容的价值判断、态度呈现、情感传递的情感认同。例如2019年中美贸易战初期,康辉“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令人喷饭”“满嘴跑火车”等铿锵有力、颇具大国风范的播音,受众与播音员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AI主播因缺少这一系列的心理过程、升华共鸣、感同身受,也就不能形之于声、外化于意,所以无法与受众形成情感互动,继而更好地实现传播效果。

(三)人格互动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内涵、理想、价值观等方面特征的综合体,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身心组织。AI主播作为人工智能,能通过大数据运算实现从文字到声音的输出,但缺乏属于AI主播单一个体存在的性格、气质、价值观等,目前也无法形成独立的人格。

由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编著的《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教材指出,播音员主持人与受众的人格互动关系表现为:主持人通过语言所表达出的核心人物的人格、主持人自身的人格、受众的人格,三者之间交流互动,相互作用,可以促进主持人和受众人格的完善。笔者认为,播音员在播音时,呈现的不仅是声音信息,更有属于播音员自身的人格魅力,受众接受声音信息时,也在接受播音员的人格特征。因此,播音员个人的人格可以作用于受众,播音员良好的个人品性与健全的人格体现,可以提升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传播目的。AI主播目前虽以模拟某个播音员形象声音出现,但受众感受不到其人格特征,声像,但无“意”;貌像,但无“神”,AI主播的“人格”自然无所依托,也就无法实现与受众的人格互动。

五、语言典范与语言艺术的社会价值

中国历代皆有“通语”,如夏商周的“雅言”、汉代的“洛语”、隋唐的“汉音”、宋朝的“正音”、明清的“官话”等,“书同文”与“语同音”并行。但是截至今天,“重文轻语”的现象依然很严重。“机器人写新闻”与“AI主播播新闻”两条新闻在舆论场上呈现的状态是不同的。面对“机器人写新闻”,《大西洋月刊》网站评论说,自动写作软件目前最擅长的领域是体育和金融,因为这些领域的一些报道本来就已经很“机械化”。还有评论说,新闻写作就是要避免“程式化”“机械化”,记者工作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脑力劳动,新闻写作机器人不足以替代新闻记者。而对于“AI主播播新闻”,舆论场叫衰者甚多,焦虑者甚多。这样的情况,其实也是“重文轻语”的一种体现,主要是源于公众对于“播读”等有声语言表达的浅显认知。

许世荣在为张颂《朗读学》作序时提及:“书面语言其实是来源于口头语言,书面语是化声音为文字,改听觉接受为视觉接受,书面语精炼加工,力图消除口语中的啰嗦、凌乱等问题,实现语言的艺术性与精密性。”但是,文字语言有其先天性缺失,那就是“语音”。虽然为了尽显语意与文字内涵,我们在文字中添加标点符号以示区别语意,使用语气助词以显示语气,但依旧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语言”是词汇、语法、语音三者的结合体,书面语言先天缺失“语音”一足,致使作者不能尽抒其情意,读者不能尽解其意蕴。古时对书面语言的重用与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交通条件、技术条件、观念认知都有关系。重文轻语的现象,“自古就是”不是真理,“拨云见日”才是追求。

书面语言写作是学问,有声语言表达也是学问。有声语言表达要比书面语言表达丰富得多,有声语言表达中的语势、语气、节奏、重音、停连、内在语等是书面语言不能准确、生动、鲜明、直接、清晰地呈现的。AI主播经大数据对文字加工后实现的“音声化”,目前也无法实现与优秀真人主播一致的语势、语气、节奏、重音、停连、内在语等属于有声语言表达的特征。

追求良好的有声语言表达不仅是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需要,也是每一位国人的工作、生活需要。优秀的播音员就是有声语言的表达典范,他们对全社会的有声语言表达起着引领表率的作用。他们不仅是时代优秀的有声语言表达者,也是提升全民族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的引领者,更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践行者。

六、AI主播的价值及与播音员的关系

2018年11月7日全球第一位AI中文主播诞生。AI主播,效率性高、出错率低、学习进化能力强。AI主播在当下,可以承担机械的、简单的信息播报,它可以快速地、不停歇地让文字信息实现音声化。但真的可以取代播音员吗?正如全球第一位被AI“克隆”的邱浩所讲:“AI主播虽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可‘他’依旧是基于既有的数据,那就让‘他’来学习我吧。而最令我自信不会被超越的,是我的‘灵魂’。AI主播可以报道战争,但无法感知和平的意义;AI主播可以报道灾难现场,但无法体会人间大爱。”作为播音员要做好的就是“人”本身,人之情感,人之温度,人之思考,而这些都是目前AI主播无法取代的。

“AI主播”的到来,是人工智能与新闻媒体深度融合的结果,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人要做的是使用技术而非被技术取代,AI主播与真人主播不是互相取代,而是互助合作。AI主播可为真人主播承担之前重复的、机械的工作,真人主播可拥有更多时间在新闻价值探究、节目创新发现、舆论引导把握等方面深耕。取代并非“AI主播”的本意,而是我们“焦虑”的产物。让AI主播尽其用,让真人主播尽其才,让AI主播与真人主播携手并进,才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最佳选择。

七、结语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特别是今天,世界日新月异,技术不断迭代。播音专业学习者、从业者、教育者从未像今天这样焦虑,以至于真的出现了“跑的太急太快,丢了自己的灵魂”。“变”就像“风”,追不上,易消失,我们要做的不是追上“风”,而是要“御风而行”。“追风”,你永远是疲惫的追随者;“御风”,你才能成为稳固的统领者。新技术会带来革命,革的是行业中“滥竽充数”的命,AI主播的出现是技术的必然。作为播音专业的学习者、从业者、教育者,应该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苦练基本功,紧紧掌握“不变”的核心本领,以“不变”应万变,从“追风”到“御风”。

猜你喜欢

播音员语言表达主播
『人气』主播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第一次做小主播
中国蓝主播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我是小主播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细微之处见功夫——播音员的情感掌控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