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思政改革研究
2020-02-24刘媛
刘 媛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课程思政是高校专业教育的一个宏观目标,教师不仅要从专业教育的角度出发对“民族服饰图案设计”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规划和分析,更要积极结合课程思政的要求,通过实施教学改革的方式,实现本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教学。
1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个重点要求,使得高校教育开展的背景向“大思政”方向转变,即思政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利用多方面资源充分开展,其中,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教学也是实践“大思政”要求的有效方法。
1.1 重视思政教育的宏观要求
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教育工作的目标逐步从文化知识教育转向核心素养教育,即提高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力求培养出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专业能力水平方面都达到较高标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由此可见,常规的专业课程教育内容需要结合实际寻找与思政课程融合的路径,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全面实践思政课程的要求,时刻重视思政教育的开展。
1.2 提升学生道德素质水平的要求
高校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重要后备军,个人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不仅会影响到其专业学习的能力和效果,更会对其个人的未来发展状态和道路造成直接的影响。在学校教育阶段就重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是时刻保持和导正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方向的有效方法,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并且使其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有效促进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提升[1]。
1.3 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求
思想道德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需要终身完善和学习的,尤其是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大学期间也是其开展思政教育的黄金时期。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开展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课程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达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2 “民族服饰图案设计”课程的改革路径分析
“民族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我国的少数民族种类丰富,且总体人口多,民族服饰无论是从特色款式还是从颜色搭配上都是非常丰富的。另外,不同的民族服饰中所应用的图案还包含着一定的传统文化内涵,部分少数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在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想融入思政课程的内容,就需要找准切入点,转变教学方法[2]。
2.1 找准思政教育的切入点
对于民族服饰图案设计专业来讲,常规的课程教学内容由理论知识和部分实践课程组成,且由于民族服饰的多样性特征,无论是理论知识教学还是实践课程开展都具有较高的复杂性,意味着这门课程的常规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另外,不同学生由于个人的家庭背景、民族背景不同,对民族服饰的图案设计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和把握,给课程教学本身增加了难度。在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将思政课程教学内容与民族服饰图案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进行融合,从更加全面和宏观的思想认知维度对民族服饰图案设计的意义和内涵进行理解[3]。引入一部分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哪个民族的服装与服饰图案设计,都有各民族自身的特征和要求,且其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使在民族和地域上有所差异,少数民族群众也是华夏儿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更宏观的角度融入思政教育内容,能够让学生从思想上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意义有更为全面且深入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2 结合教学内容实现改革
教师应当在开展专业教学前对“民族服饰图案设计”课程的总体结构和内容体系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合理完成教学内容模块的划分。从细节入手寻找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实现融合的有效切入点。在划分的过程中,分析并找出不同部分内容与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的衔接点,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完成教学改革任务,改革的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不宜全方位统一实施,而应当结合实际,逐步完成改革与融合。例如,在“民族服饰图案设计”中的色彩搭配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辅助应用图片或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感受到少数民族服饰在色彩搭配上的多样性;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挖掘色彩搭配环节中少数民族服饰用色的特征,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分别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文化的内容对部分少数民族服饰的图案色彩搭配特征进行分析,为学生打开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区域性民族文化的通道,使学生感受到文化与服饰之间的紧密联系,达到从文化层面渗透教育的目的。另外,在教育工作的开展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情况,积极鼓励学生打破传统民族服饰设计的束缚,充分发挥个人的创新思考能力,从个人感受出发,将部分个人设计思维和价值观融入到“民族服饰的图案设计”实践课程中去,不仅能够起到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发挥个人想象力,激发其主观的设计思维。这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来说,也是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路径。
2.3 加强实践活动的力度
在民族服饰的图案设计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能力提升的路径主要还需要依靠实践课程教学的开展,为了满足思政教育的需求,教师可以将专业课程的设计实践部分通过组织主题实践活动来实现。这样不仅实现了教学内容本身的丰富和完善,也为教学内容层次的提升提供了契机[4],是创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有效方法。关于具体的实践活动内容,教师可以举办类似文化交流艺术节形式的大型活动,将民族服饰的设计作为艺术节交流学习的一种形式或实践作业的方式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民族服饰的图案设计;在交流艺术互动的主题定调上,通过思政教育核心思想的融合,提升整个活动的层次,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如将活动主题定为“弘扬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色”。教师在交流活动结束后,可同步举行座谈会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对自己设计的作品从总体思路到设计要点再到文化内涵的体现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和讲解,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开展中提出的问题和困难,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联动的形式,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摆正心态,正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扫清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障碍,为学生未来学习的开展树立信心。
2.4 注重课程融合教学的评价工作
思政教育与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融合中,“民族服饰图案设计”课程只是一个教学切入点,而正是由于其针对性强,教学评价工作才能进一步开展。教师也应当对融合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从理论知识学习掌握情况、实践课程要求完成情况以及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个人价值观认知的改善和提升情况等几个重点方面对学生的融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在评价主体的选择上,既要重视教师团队的评价功能,也要重视交流评价环节中学生互评信息的价值。通过综合分析和衡量这两部分评价工作的结果来对课程融合教学的总体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从而找出现阶段课程融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3 结语
在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中,“民族服饰图案设计”课程的教学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改革是一个必然趋势,教师和学校需要从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资源的提供等多方面入手,为融合教学要求下的教学开展提供更加充分且便利的条件,实现融合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在丰富专业教育的内容、提高专业教育的质量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