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保背景下废旧服装再生设计的实践研究
2020-12-20吴君蔚
吴 敬,丁 天,吴君蔚
(南通职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0)
1 研究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纺织服装生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纺织服装产品消费和出口大国。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大规模生产,不断地消耗资源,我国城乡居民的衣着消费支出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纺织服装企业的各类服装边角裁切废料、居民家庭淘汰的各类废旧纺织服装与日俱增。对废旧服装进行焚烧、乱丢乱放(图1)、填埋所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加剧了资源的短缺。有关资料显示,中国46.5%的家庭存放有30件以上的大件废旧服装,其中女性服装大约为男性服装的5倍。每个家庭平均每年还要购买10件以上的新衣。我国有13亿人口,据业界粗略估计,服装的更新周期为3年,每3年后就会有价值2 000多亿元的废旧服装被淘汰[1]。中国再生协会发布的《中国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技术进展》白皮书中,我国每年产生的废旧纺织品可达2 000万t,而每年需消耗的纺织纤维达3 500万t,由于资源短缺,每年仍需要进口大量纺织品及原材料[2]。如果将这些废旧纺织品全部循环利用,相当于我国的棉花种植面积可减少近1/3,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8 000万t。因此,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减少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创造和带动更多产业链的就业机会,才能找到废旧衣物的新出路。
图1 废弃服装堆积如山
2 废旧服装的主要种类
2.1 完整型
现代人的着装观念不断与时俱进,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不是那个“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艰难岁月。现今,人们出入不同的场所,搭配不同类型的服装,早间起床为居家服、上班职业服或休闲服、下班健身运动服、晚上赴宴有可能就是小礼服,同时还会搭配与之相协调的鞋、帽、领带、包及其他配饰。每年大家都会根据四季的交替而采购服装,导致有太多的废旧服装积压在衣橱里,当初购买这些服装时也是出于真心喜欢,但新的时尚出现时又会怦然心动,控制不住自己的购买欲望。旧的、过时的服装没穿几次,扔掉又有很多的不舍,新的服装又会不断填充衣橱,如此循环反复,会积累大量的废旧服装。对于这类服装,只要在八成新以上,国家有相关二手服装回收机构或者慈善机构进行回收,然后经过卫生消毒后捐赠给偏远地区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
2.2 破损型
破损型服装通俗讲就是指服装在穿着过程中出现面料破损或磨损,产生破洞、纱线、缝纫线断裂等现象。这类服装需要进一步缝补、修复处理才能正常穿着。一般在贫困地区、老年人穿着破损的服装较多,年轻人穿着比较少(除人为做旧类型服装)。这类服装因破损不太适合捐赠,一般情况下是直接丢弃。未经处理直接丢弃的服装有的被拾荒者拾起再穿着,有的直接被当作垃圾焚烧、填埋,因众多服装上有塑料、金属等制品,不利于分解,会产生有害物质污染环境。所以,折中的办法就是对这类破损服装进行再设计、再利用。
2.3 边角型
众所周知,在服装裁剪制作的过程中,会由于不同的版型、面料幅宽、面料的瑕疵等众多因素,导致面料不能被完全使用,在裁剪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料,造成一定的面料耗损。据不完全统计,一般服装用料的损耗在8%~15%,甚至有的成衣面料损耗达到15%以上。考虑到服装生产的巨大规模,这种浪费非常惊人。这些边角型面料由于形状不规则、面积也有限,无法被再利用,造成很大的浪费。那么,作为设计师应该在设计中做些什么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呢?德国服装品牌Adidas的做法值得倡导,Adidas事业部总监Craig Vanderoef表示:为了低损耗生产T恤、短裤和运动衫,设计过程中使用布料及图案能尽量充分利用及创新,使用有限的颜色,并采用“先进、环保的切割技术”,确保95%的布料被使用,创造出高效能、具备流行性的产品。
3 废旧服装再生设计应用实践
3.1 设计原则
“再生”在百度汉语中的基本释义之一为加工废旧物品,使其恢复原有性能,成为新产品。换言之,再生就是一个以低碳、环保为核心的使旧物重生的概念。玛蒂尔达·李(Matilda·Lee)在2007年出版的《环保时尚:精明购物者道德时尚指南》一书中对服装的再生设计进行了定义,即将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纺织废弃纤维、服装边角料以及废弃衣物等回收再利用,加工生产成新的服装制品[3]。也就是遵循著名的循环经济3R原则(图2):减量化原则(Reduce)即减少原则、再次使用原则(Reuse)即再设计原则、回收加工再利用原则(Recycle)即再循环原则,体现了中国制造2025中绿色制造工程的思想核心。
图2 循环经济3R原则
3.2 再生设计实践
设计引领时代潮流,信息科技的发展在使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全球环境的恶化。服装行业在广泛运用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手法创造时尚的同时,也在每个环节不断消耗着地球资源。所以,在设计时应该倡导“节约型”生活方式,遵循循环经济3R原则,树立“绿色先导”的设计观,实现资源的再生循环、低成本设计,体现可持续性的生态经济价值观。
3.2.1 废旧服装的再生设计
(1)附加设计。附加:①附带加上,额外加上;②附带的,额外的(百度汉语)。近年来,附加设计在服装设计中比较常见,可以对服装材料进行附加设计,也可以对服装成衣进行附加设计,本质上是一次再设计的过程,能够使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废旧服装的附加设计是针对完整型以及微小破损型废旧服装而言。完整型以及微小破损型服装一般7~9成新,有点过时跟不上时尚,弃之可惜,捐之不舍,穿之不适。可以针对此类废旧服装进行附加设计,运用贴、补、绣、缀等技法,在视觉效果上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如图3所示,仅在废旧服装的领口装饰了白色的花边,时尚感就增添了不少。对牛仔裤磨损部位进行缎带绣加钉珠的装饰,时尚个性,如图4所示。在白衬衫里面附加一层黑色废旧衣领,并在两层衣领上绣缀上珠片,一改原有质朴田园的风格,增加个性、都市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解构设计。解构,顾名思义,分解与构成。一般理解为对原有结构的拆分、破坏与重组。“解构主义”作为哲学理念在1967年被法国哲学家Jacques Derrid首次提出。服装中的解构设计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最具代表的设计师是日本的三宅一生、川久保玲等。他们对传统服装结构进行拆分、重组,设计出新的结构形态,迅速在欧美服装圈引起巨大反响。废旧服装的解构设计,就是对废旧服装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对成衣进行拆分、破坏、重组,形成新的设计风格与设计主题。笔者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系列作品如图5所示。学生在对图5右下角一堆回收回来的废旧牛仔裤进行拆分、破坏、消毒处理等,然后在统一设计主题下进行系列创意设计,在设计中注重对服装构成元素的分解与重组,最终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用自己设计的智慧来消化过剩的面料产品、过时的服装产品,使之获得再生,不仅体验当中的设计乐趣,还深刻理解了我国所倡导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
图3 废旧服装的附加设计贴
图4 废旧服装的附加设计——绣缀珠片
图5 废旧服装的解构设计
(3)变形设计。是指改变废旧服装的外形与内结构,对废旧服装进行分割,选取可用的面料进行拼接,设计制作出各具形态的家居用品、服饰配件等生活用品。变形设计不仅赋予了废旧服装的新价值,同时增添了生活情趣。笔者指导的家纺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系列作品如图6所示,该系列从节约、环保、再生等设计理念出发,所有作品用废旧服装(牛仔)制作而成,产品涉及靠垫、沙发巾、沙发垫、蒲垫、卷纸收纳盒、桌旗、杯垫、若干布艺装饰画等。设计风格上保留了废旧服装(牛仔)原有的特征,手法上有拼接、充填、绗缝、撕裂、拉毛、拼贴、扎染等,整体系列质朴、怀旧,向人们传播了绿色制造理念。
图6 废旧服装的变形设计
另外,废旧服装的再生设计不仅指服装材料,还包括服装上拆解下来的金属纽扣、拉链、扣袢等材料,都可以作为艺术再创作的设计元素。
3.2.2 废旧面料的再生设计
服装企业在裁剪制作的过程中,会由于不同的版型、面料幅宽、面料的瑕疵等众多因素,在裁剪过程中产生边边角角的废料。废旧服装在再生过程中也会产生零零碎碎的边角材料,这些边角料一般呈现不规则形状且面积小,很难进行再生设计。针对这些废旧面料,可以请专门的回收机构回收用来焚烧发电;运用现代纤维材料分离技术,在废旧面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再生纤维,如再生棉,可以加工做成毛毡、保温被等;通过熔盐法处理,将其制成能吸附一定环境污染物的活性炭材料或超级电容器材料;采用其他科学技术,将废旧面料制成具有抗紫外线、阻燃、调温能力的智能材料,如板材、壁纸等。总之,通过对废旧面料回收再生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固废污染,变废为宝,真正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使废弃衣物成为可再生资源。
4 结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再生设计作为可持续设计研究,涉及面广,也是服装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服装设计师,应不遗余力地坚持走可循环再生设计之路,倡导绿色、环保、健康、节能的设计理念,引导消费者增强资源意识、节能意识与环境意识,使得再生设计成为时尚的新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