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2020-02-24

纺织报告 2020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服装实训

况 敏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育在国内的发展不到40年历程,由于各类院校不同的办学背景和资源条件,开设的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方式也各不相同。如以纺织服装材料学科支撑的综合性大学的服装专业,更加强调艺工结合,更加注重服饰面料的开发和应用、讲究服装工艺与结构的设计,更多会考虑到设计作品的成衣化、市场化和商业化。有独立设置的美术和艺术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则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艺术审美能力与创意表现能力,特别是在色彩、形式和创意等方面,注重表现视觉趣味和视觉效果。除此之外,还有高职院校,包括一些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院校也已经成为服装设计教育事业的生力军,更多的是直接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进行专业培养,反映出职业化订单教育的特色[1]。

1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确立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普通民办高等院校。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结合办学实际,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及方向,调整办学模式及方法,确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2016年,申报并获批为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应用型试点高校之一。自此,学校各专业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开始在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团队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与探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建校之初便已设立,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一系列的改革探索中,秉承“理论与实践”“艺术与技术”“设计与工程”相融合的教学理念,逐步确立了“项目推进、艺工结合、内外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

1.1 项目推进

依据国内以及华中地区服装产业的发展情况和服装企业岗位技术应用需求,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坚持以学生为核心,以课程项目、专题实践项目、课外综合实训项目、毕业实习项目和毕业设计项目为载体,形成了“五位一体”的项目推进、能力递进的实践课程体系,对应课程实践教学、创作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行业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5个层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是实验、实习、实训的综合呈现。只有将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方式合理地组成一个有效的整体,实践教学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强调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创新实践教育,同时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思路和理念,对学生着力进行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递进式培养,才能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

1.2 艺工结合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作为工程技术与美学相结合的设计门类,涵盖设计学、美学、传播学、营销学、计算机技术等知识,是创新性与实践性并重的专业[2]。艺工结合是将理论教学、设计思维、制作实践、科研创新、专业竞赛等融合在一起,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基础,强化工艺技术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将艺术设计与工艺技术相融合,理论联系实践,打破思想禁锢,促进个性塑造,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不了解现代服装生产技术的设计师,也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创意设计思想,更无法满足企业对设计师职业能力的要求。

1.3 内外联动

在实践教学中逐步形成了3个层面的内外联动资源及平台,包括内外实践教学平台联动、校内依托艺术设计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校外依托校企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以满足校内外实践课程教学环境与条件需求。内外实践项目联动,校内的虚拟项目与校外的真题项目共同推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内外实践教学团队联动,形成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客座教授、企业导师等构成的专兼结合、校企结合、学术与技术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2 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方法

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不断审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目前教育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两点:(1)传统教学中以理论讲授为主,使得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与企业需求对接不紧密;(2)以往课程内独立设置实践训练项目,使得课程间关联性不够,项目综合性不高。

2.1 以“课程建设+平台建设”内外并进,形成学校、企业、行业三方联动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课程建设+平台建设”内外并进的方式,解决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与企业需求对接不紧密的问题。“五位一体”实践课程体系中“课程项目”“专题实践项目”通过搭建不同功能与类型的校内实践平台,以支持和服务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模块的各类型项目实践。目前,已形成了服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校内实践平台,各类实验实训教室10余间。同时与各级行业协会,如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武汉服装设计师协会、武汉时尚设计之都等单位组织联动,搭建合作共建平台,每年共同开展多场次不同专题的课外综合实训项目;与区域服装企业与工作室联动,搭建校外实训实践平台,有效地实现产教融合、艺工结合,构建起内外并进,学校、企业、行业三方联动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

2.2 以“层级+模块”课程架构,纵横推进“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层级+模块”的实践课程架构目的是通过循序递进的实践课程内容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以及实践创新与创业能力。“层级+模块”的课程构架,渗透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有效地体现了项目推进、能力递进的“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目标要求。“课程项目”体现了服装服饰设计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基础实践”项目训练,实现专业技能模块的实践项目训练。“专题实践项目”体现了本专业所具备的“专业实践”项目训练,实现了专业素养模块的能力培养。课外综合实训项目、毕业实习项目和毕业设计项目体现了实践教学体系中“综合实践”层级的项目训练,以实现对学生实践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层级+模块”的课程内容也通过不同实践项目植入到不同层级的实践课程中。例如“专题实践项目”基于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按照“色彩表现专题”“图案创意专题”“面料重塑专题”等层级,分年级、分学期地进行专题性实践项目训练,同时在不同专题中将专业基础课程按模块整合,达到专业素养的综合性训练目标。

3 实践教学体系的推广应用

3.1 构建“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创新思维”的育人新模式

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及时调整课程思路,在课程中结合企业及市场需求完成了诸多实际项目的设计开发,如配合义乌聚爱服饰有限公司完成了2019春夏款式开发;与南通未知家纺有限公司进行2016年秋季家纺用品产品开发;围绕“匠心武汉•快闪”活动主题,与“锦绣坊——黄春萍汉绣工作室”“造时光手工皮具体验馆”“向往的生活DIY手作生活馆”“道无形生活馆”“红尘手作”“匚间设计师工作室”等6家工作室和工艺品牌合作开展“快闪店”等合作活动。通过“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创新思维”的培养模式,使学生了解市场中服装品牌的设计运营模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了学生毕业后创新创业能力,为培养服装行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在长期的科研实践及教学实践中,将科研的思维方法及成果融入教学,得到了学生较高的评价。

3.2 形成了“项目推进、艺工结合、内外联动”的实践教学课程新体系

通过项目推进、能力递进的实践课程体系来提升学生综合技能。近几年,经过“企业协同项目实践,校内实践与校企研发共享结合,专业科研与项目实践共享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获批国家级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合作共建国家级、省级实习实训平台,通过积极申报实验室开放项目、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等途径加强人才培养,使得近3年本专业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专业奖项30余项。此外,毕业设计选题联结地方产业发展确定主题,如2019年,发挥武汉作为“中国车都”的汽车产业优势,与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成龙DC车队赛车研究院”相依托,结合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耀莱成龙DC Racing2020’春夏服装系列产品”,凸显了团队创新型产学研的理念,通过与教师科研紧密相关的毕业设计,毕业生能够应用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初步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其较强的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使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4 结语

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是不断通过各类实践来实现的,项目实践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围绕层级递进式的教学项目,构建“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创新思维”的育人新模式,遵循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本认识规律,只有打造产教融合的新生态,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服装实训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让人心碎的服装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