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外贸企业困境与解困策略研究
——以纺织服装业为例
2020-02-24詹桂芬
詹桂芬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2020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对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全球经济陷入收缩状态。据世界银行2020年6月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同比将下降5.2%。与此同时,全球贸易活动也遭受严重冲击,预期2020年全球贸易量将同比下降13.4%。纺织业作为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在外贸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国内人工成本的上升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贸易政策不确定导致的汇率波动,都使得纺织服装企业的出口越来越难,利润也越来越低。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给很多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打击。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纺织行业运行压力依然较大,纺织产业链大部分环节仍存在供需两端持续放缓、企业投资活动收缩、行业效益下滑等运行困境[1]。受疫情影响,作为可选消费品的服装品类消费弹性较大,在消费需求整体下滑过程中,服装类商品消费下滑更加明显。2020年1——5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961.6亿美元,同比下降1.17%,降幅较1——4月收窄8.8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579.5亿美元,同比增长21.3%;服装出口382.1亿美元,同比下降22.8%。面对疫情带来的全球化倒退,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指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此困境也迫使纺织外贸企业努力寻找新的出路。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主体中的重要力量,目前已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体。第4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18年末,我国共有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1 807万家,占全部规模企业法人单位(以下简称全部企业)的99.8%。2018年末,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人员23 300.4万人,占全部企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79.4%。资产规模占全国企业总资产的77.1%,营业收入占全国企业全年营业收入的68.2%。全国税收的50%以上、GDP的6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的70%以上由我国中小微企业所贡献。在对外贸易领域,中小微企业实现了全国进出口总额的60%。中小微企业数量庞大,生存能力强,推陈出新快,是当代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增加就业、增强整体经济活力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与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也让企业的转型和自救举步维艰,尤其是资本和技术方面都相对较弱的中小微企业。
1 中小微外贸企业目前面临问题
1.1 国际环境方面
1.1.1 成本升高导致竞争对手增加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结束,国内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劳动力用工成本提高,越南、柬埔寨、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凭借着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逐渐成为吸引外资企业进行生产投资的热土。不仅是外企,国内的不少外贸公司也在这些地区建立工厂进行生产,以降低产品成本。据统计,2018年一季度,越南的平均工资约合225美元,其中国企月薪320美元,外企月薪260美元。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年平均工资为68 380元,是其平均工资2.6倍,其中东部是其2.84倍,即使中部地区也是其2.15倍。2019年1月,《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CPTPP)正式生效,相关国家在其伙伴关系国的市场上更获得了贸易零关税待遇,从而提升了其产品对我国产品的价格优势。2019年底,欧盟与越南将正式签署《欧盟-越南自由贸易协定》,根据协议,越南的出口关税大大下降,而欧盟削减99%的税目关税,进一步为越南与中国的竞争提升了资本。近几年,越南成为跨国制造业的承接地,根据越南计划投资部国外投资局的统计,2019年一季度,越南吸引外资额达10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86.2%。纺织业劳动力成本构成了价格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东南亚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极大地削弱了我国在纺织品贸易市场的优势[2]。
1.1.2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我国出口难度
美国是我国纺织服装产品最大的单一出口市场,2018年3月美国“301”调查结果,分别在2018年9月和2019年9月开始两次对中国的进口的清单商品加征25%的关税和10%的关税,两份清单以互补的形式几乎覆盖了行业全部对美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总额约500亿美元。这使中国的纺织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基本上不再具有价格优势,加速了订单转移趋势,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出口打击严重[3]。数据显示,中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每上升1个单位,中国外贸产业升级指数下降0.015个单位[4]。
1.1.3 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出口
短期汇率水平的波动受政策变化和市场情绪影响较大。因为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者的恐慌,猜测众多,严重影响外汇市场的预期,进而影响市场,形成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商品出口。人民币贬值可以降低出口企业的相对价格,赢得更多订单,赚取更多利润,但是容易遭致其他国家的抵抗,引起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则能够进口更多所需的能源和原材料,但是同时也会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尤其对于纺织服装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会直接导致其利润下降,甚至入不敷出,难以为继[5]。
1.1.4 新冠疫情对外贸的冲击
疫情发生后,为避免疫情扩散,政府采取了人员禁行、区域封闭等措施,导致大量企业停工停产,进而导致失业率上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等。需求的减少又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同时,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又使得很多订单被延迟或取消。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世界各国密集出台了各种限制入境的措施,同时,大批重要的国际展会延期或取消,造成企业无法如期参展及洽谈业务,中小微外贸企业普遍订单匮乏,而订单是外贸企业的生命[6]。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分析报告《冠状病毒(COVID-19)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显示,预计新冠病毒疫情将对全球价值链出口造成500亿美元损失。中国制造业的停滞和短缺是主因,纺织服装产业将因此损失超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4亿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全国纺织服装、服饰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值为330.3亿元,累计下降26.5%。2020年3月,全国纺织服装、服饰业出口交货值为212.8亿元,累计值为550亿元,同比下降17.9%,累计下降23.4%。超过半数的中小微外贸企业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影响严重,大部分中小微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30.95%的中小微外贸企业认为疫情对行业影响较大,部分企业会面临较大压力;两者合计占比为 82.14%。仅有 3.57%的中小微外贸企业认为疫情对所在行业的影响不大[7]。
1.2 内贸转型方面
为应对疫情及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央提出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基于超大规模市场实现我国经济的内循环,提高内需在GDP中的比重,减弱外部因素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但是在内贸转型方面,小微外贸企业也面临以下问题[6]。
1.2.1 资金回炉时间长,融资困难
国际贸易的时候,基本的结算方式是信用证、汇付和托收。这几种结算方式虽然各有优劣,但从整体来看,货款的回收相对较快,一般在1个月左右。而国内市场上资金回笼相对较慢,快的3个月左右,慢的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一些订单充足实力雄厚的工厂就要求带款提货。资金回笼慢对于大的企业来说影响不大,对于本身就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的小微企业来说,就存在着较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所以,很多一直做外贸的小微企业考虑到资金回笼时间问题,更愿意做外贸订单,而不愿转为内销。
我国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进展较慢,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也是困难重重。由于我国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运作模式复杂多样、政府出资不足、分担风险比例较低、资金补充机制缺失、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导致运行效果不佳,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状况效果不明显,这更使得小微外贸企业不敢轻易尝试做内贸[8]。
中小微企业原本就是本小利微,度日艰难。疫情影响下就更加艰难了。有学者对全国31个省市(包括港台)1 506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从账目资金余额能够维持企业生存的时间来看,37.05%的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31.61%的企业只能维持2个月,17.20%的企业只能维持3个月,只有8.96%的企业能够维持6个月及以上。根据张夏恒[7]在山东的调查,13.10%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已没有账面流动资金,39.29%的中小微外贸企业账面资金无法支撑1个月,84.53%的中小微外贸企业账面资金仅能维持3个月,仅有10.71%的中小微外贸企业账面资金能够维持半年以上。
1.2.2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
我国从事纺织服装出口的企业,目前其产品以贴牌生产为主以及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少数大企业也有自有品牌出口。因此小微企业如果要由出口转成内销,就需要开发自主品牌,在技术、设备、面料、款式等方面都需要有较大的投入。纺织服装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一个技术壁垒偏低的行业,国内的纺织服装企业众多。故此,如果出口转内销,国内市场的竞争甚至比国外市场还要激烈。特别是对于某些外贸企业来说,自己没有制造工厂 ,如果转型做内贸的话,还需要寻找合适的品牌合作商,这也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任务。
另外,国内外市场在产品规格上也存在不同。各个国家的产品规格要求不尽相同,产品质量标准也不完全一致。比如出口日本的服装,往往需要到专门进行质检的日企才能通过检测。如此这般,外贸企业要转内销的话,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尤其是专一做某个国家外贸的小微企业,要转型的话,需要更长的时间。
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竞争更加激烈。交通物流阻滞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活动,压抑了消费欲望,经济衰退导致相当部分人口的收入下降,更直接降低了全社会的消费能力,因此,整体上需求下降,使得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9.1%,收窄9个百分点。4月份,我国穿着类商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2%,降幅比1——3月份收窄3.1个百分点。
2 我国纺织服装小微企业的优势
2.1 外贸经验丰富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几十年,很多企业的出口生产也已经几十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外贸经验,有了一定规避风险的能力和对应的策略,并且和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也拥有了较为稳定的客户源。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年初很多企业的订单都被取消或延期,目前,随着全球新冠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尤其是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外贸订单在陆续恢复。
2.2 产品质量优势
虽然东南亚国家越来越成为我国在纺织服装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但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时间长,外贸企业的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较高,生产的产品与越南等主要竞争国家的产品相比,在产品质量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我国部分在东南亚地区设立了分工厂的企业就采取了低端产品在当地生产,高端产品还是转回国内生产的策略。
2.3 产业链完整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体系最为完善、门类最为齐全的纺织产业链。我国是纺织服装制造大国和化学纤维制造大国,从石油化工到纤维制造,到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制造,到各类零配件的加工,有世界第一的完整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国纺织产业链和供应链不仅在国内“战疫”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将在全球“战疫”中体现中国纺织制造的力量。
3 对策
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外贸进出口面临的困难加大,要度过当前难关,取得长久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3.1 政府方面
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由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与违约损失率严重倒挂,所以融资时很难获得商业性担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是由政府出面为企业做担保,我国也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但是发展缓慢,效果不明显。今后,需要进一步学习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重视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健全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小微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难题就是信息来源渠道有限,不能及时获取相关政策信息、行业动态信息,从而难以作出决策。政府应该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牵头打造信息共享平台,创建一个集政策推送,行业信息共享、企业之间能够实时沟通的平台,节约企业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对企业的辅导支持。认真开展减税降负政策辅导,如加强税企交流,实现培训辅导内容与纳税人需求的精准对接和对问题的精准把脉,有针对性地制定辅导措施,切实帮助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对企业提高管理经营和税收核算水平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确保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助力民营企业实现快速高效发展。商务和市场监督部门加强对转内销企业进行辅导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转内销过程中涉及的标准、渠道等问题。
3.2 企业方面
3.2.1 积极开拓市场,避免单一市场风险-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难以抵御突发情况的打击和贸易摩擦的影响。为了分散风险,不仅要保持原有市场的牢固性,还要增加市场出口的多元化,尤其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优势,积极拓展相关市场。积极培育国内市场,拉动国内消费,挖掘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在继续保持供给全球产业“推力”的同时,重视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打造内需“引力”,积极发展和提升国内纺织服装消费市场。
3.2.2 重视研发,创建自有品牌
因为品牌的创建需要一个过程,大部分中小微外贸企业在品牌开发方面缺乏积极性。但是贴牌生产产品,其利润的绝大多数都归于品牌方,生产方所获利润甚微;没有品牌方授权,不能在市场销售该产品;同样的产品,即便工艺水准相同,在市场上的售价与贴牌产品也相差甚远。要解决中小微企业品牌创建需要时间、资本和技术的问题,可以借鉴日本企业发展的经验,与大企业联合,大企业负责研发和销售,小企业负责生产,各司其职,各有重点,打造中高端品牌,抱团进军国内外市场。
3.2.3 把产品做精,提高技术壁垒
越南、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产品的竞争对手,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低端纺织服装产品技术壁垒低,利润多来源于劳动力成本的低廉。要建立竞争优势,把产品做精,提高技术壁垒是必由之路。因此,有必要把产品做精,提高技术壁垒。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纺织业虽然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占优势,但是存在着设施落后和产业链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面料辅料方面难以满足迅猛发展的服装加工业的需求。而我国服装产业链完备,面料辅料产品非常丰富,这就为我国对应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机会。长此以往,有利于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层次,也为我国的自有品牌夯实了基础。
3.2.4 结构性调整
受疫情影响,全球重点市场服装消费需求下滑明显,但对相关防疫物资进口需求激增,这也使得今年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出明显的“纺增服跌”的出口特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受抗疫物资需求迫切等因素影响,相关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产业链各环节中,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增加值增长明显,同比增长33.8%,较1——3月增加22.3个百分点,其余各行业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纺织品出口增长重点品类中,口罩成为重要出口支撑。据我国海关数据统计,2020年1——4月,我国对美国、日本、欧盟出口的纺织品中,口罩金额分别占33.0%、40.0%和54.0%[9]。1——5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961.6亿美元,同比下降1.2%,较1——4月降幅收窄8.8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579.5亿美元,同比增长21.3%;服装出口382.1亿美元,同比下降22.8%。5月当月,虽然服装出口89.1亿美元,同比下降26.9%,但是受口罩出口带动,纺织品出口206.5亿美元,同比增长77.3%。因此,纺织外贸中小微企业要提前谋划,进行结构性调整,抢占相关专门市场。
3.2.5 发展网络销售
疫情防控期间,居民将部分实体店消费转向“云消费”,网络购物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方式。1——4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6%,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4.1%,比2019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2020年1——4月,我国网上穿着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2.0%,降幅较1——3月收窄2.9个百分点。从重点品类来看,女装及家纺类商品恢复启动快。据淘宝平台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3月,阿里巴巴平台女装及家纺类商品销售增速分别为3.5%和10.8%,到2020年4月,增速分别提升到47.5%和34.4%。男装类商品也处在恢复阶段。
此外,外贸企业可根据出口业务订单、收汇计划以及预计的利润要求进行汇率产品的操作,原则上,确定的订单应全部锁定汇率,待定订单根据往年的业务规模和预计收汇时间来部分锁定汇率,以实现既控制汇率风险,又避免未来收汇减少的汇兑风险。再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在外贸业务中,特别是对于香港、东南亚等地区的客户,应优先选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更有利于企业进行财务核算和加快资金回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