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的困境和对策

2020-02-24苏适仪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国际化办学一带

苏适仪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外贸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一带一路”倡议由国家层面提出,旨在通过与沿线国家建立双边合作机制,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层面的合作,最终促进共同的发展,构建良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我国高职院校提供了国际化发展的新思路,赋予了高职院校新的时代任务。自“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高职院校以多种形式走向“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建立大量新型国际化平台,同时为企业与沿线国家输送技能型人才,对国家开展“一带一路”建设贡献甚大。持续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深化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是高职院校在本世纪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高职院校在服务“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往往遭遇困难,严重影响行动的开展。因此,高职院校对服务“一带一路”行动的困境进行分析,有助于其加深服务“一带一路”行动的全面认知,寻找突破瓶颈的方案,对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 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的现状

1.1 高职院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呈积极态势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开展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项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为1 359 所[1]。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显示,我国31 个省市高职院校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度逐年持续上涨,在2018 年达到为61.39。全国共有400 多所高职院校开展了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运作了近千个项目[2-3]。在经济基础及对外开放基础良好地区的高职院校参与积极度相对较高,如广东省高职教育连续三年参与度榜首,其省教育厅引导成立的广东省“一带一路职教联盟”成员院校多达66 所[4]。在国家政策的激励下,我国高职院校开展“一带一路”教育活动日趋频繁,自发形成各种校际交流平台,如国际“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及中国-东盟职教合作联盟,并于每年召开国际合作论坛与交流会议。

1.2 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的地区分布及规划

我国高职院校对接“一带一路”的合作覆盖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欧洲等沿线国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及巴基斯坦等亚洲地区的合作较为频密。在国家对外援助的政策体系下,我国高职院校对非洲各国的合作衔接也趋向频繁。此外,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欧洲国家以及新西兰等其他地区也有与我国高职教育开展合作项目。

高职院校开展项目的规划明确。“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决定了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既要“引进来”,继续加大职教系统国际化建设,引入优质的国外教育资源之余,同时要兼顾“走出去”,向海外输出我国优质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与资源,打造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品牌。高职院校开展“一带一路”海外合作项目会根据衔接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规划,对新加坡、俄罗斯、新西兰等高职教育系统较为成熟的地区以合作办学为主,在平等合作的前提下积极引进先进的职教课程资源;面向非洲、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地区则积极开展本地人才培养工作,为“一带一路”国家培育本国职业人才的同时输出我国优秀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

1.3 高职院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形式与内容

经过数年来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通过多种形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主要的模式包括:招收来华留学生、中外合作办学、师生交流、校企合作建设等。招收来华留学生为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扩大影响力的常用模式,通常通过海外录用或政府合作等方式招收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提供全日制学历教育。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规模已达1.7 万,绝大多数来自“一带一路”国家[5]。为沿线国家提供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直接服务海外的最重要方式之一。中外合作办学即为中国与海外的院校合作,联合开展学历或课程教育。在实际操作中,中外双方院校会以学分互认、双文凭等形式联合办学,使双边教学资源互通互融的同时提高课程与学生的国际化水平。此外,中方院校还可通过与外方院校合作,联合成立海外分校,增加国际影响力。师生交流指中外院校通过教师、学生互派促进校际交流。其中,教师交流可通过海外授课、合作科研等形式实现;而学生交流则以海外学习营等方式联合扩展学生国际化视野。校企合作建设的模式为中方院校与中资驻海外企业合作,中方高职院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培训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本土员工,亦可联合企业成立校企海外学院,从而实现向“一带一路”国家输出院校的资源。

2 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的困境

“一带一路”倡议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创造了新的通道。然而,整体而言,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的行动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在开展“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实际过程中,高职院校往往容易遭遇瓶颈,使项目的正常开展难以维系。准确认知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的困境,对高职院校突破瓶颈,形成成熟的方法论有重要意义。

2.1 宏观政策受限

“一带一路”倡议由国家层面提出,倡议的实施需要国家制定宏观政策来支持。然而,目前国家现有的政策不足以支持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部分宏观政策甚至对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的规模和实力有所限制。一是我国高职教育学历与海外院校的层次不一致。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只能提供大专级别教育,无法授予学士及以上等级的学位。而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院校本身没有设置大专的级别。根据国家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相关规定,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外双方院校的办学层次必须一致[6]。此项政策使我国高职院校难以同沿线国家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大大限制了高职院校参与“一带一路”的行动力。二是国家政策对高职院校招收来华国际学生支持度不足。一方面我国高职教育无法颁发学士及以上等级的学位,因此就读高职院校对沿线国家的学生来讲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中国家占多数,来自沿线国家的学生通常经济实力不强。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对本科以上的来华留学生提供多项政府奖学金资助。然而目前国家没有对就读高职院校的来华留学生提供相应的奖学金[7]。三是中外政策的差异影响境外办学的申办。高职院校在国外建立办学机构往往会面临法律定位、办学层次等政策的差异而陷入困境。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在柬埔寨开展海外办学,按照柬埔寨方的规定,学院应当以企业的形式开展商务性教学。而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我国公办院校,开展商务性活动目前无相关政策支持,使海外办学的申办陷入困境[8]。

2.2 国际化师资力量短缺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最前线人员。高职院校面向“一带一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以及来华留学生等国际项目需要教师队伍的直接参与,为中外双边的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知识,培养学生面向全球化的技能。因此,国际化师资队伍的素质是“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关键。然而,在项目开展的实践中,高职院校往往由于师资队伍水平的限制使得教育行动难以开展。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行业实践技能,又具有良好外语水平的教师比较少。由于外语水平的限制,高职院校中能够开展国际课程教学的双语专任教师非常少。短缺的双语专任教师数量直接制约着“一带一路”项目开展的可行性。此外,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缺少走出国门参与国外先进教学法培训的机会,其国际化视野本身受限,难以理解面向国际环境的职教理念及教学方法,从事国际化课程教学能力也因此有所欠缺,不足以服务“一带一路”的教育行动。国际化师资的短缺,是制约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的一项重要因素。

2.3 校企合作深度不足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应用技术型的人才,注重培养能够满足企业在实际生产和运营需求的实践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的行动需要与跨国企业相结合,高职院校实施专业知识的授予,企业提供高职院校学生在“一带一路”国家真实就业环境,共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然而,由于办学条件与资金的限制,目前我国能够与跨国企业合作的高职院校数量有限,多数院校未能与企业深入开展海外合作项目,使高职教育目前未能深入走向沿线国家。

3 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的对策建议

1)国家顶层设计,明确对外合作政策。

高职院校由于宏观政策的制约而遇上瓶颈,国家层面应主动调整政策,适当放宽相关限制性政策,使高职院校得以灵活、合规地开展“一带一路”教育活动。第一,加快高职教育改革,提升高职教育的地位。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加强国家职业教育建设,使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同等地位[9]。目前,国家教育部已在部分高职院校试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国家可加快高职教育改革,使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覆盖面更广,也允许高职教育开展多层次的办学。高职教育的改革一方面可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吸引海外院校开展合作及留学生来华学习,另一方面有利于高职院校更灵活地走向海外,利用多层次办学的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灵活地开展合作办学项目。第二,建立来华留学项目激励机制。为更好地支持高职院校开展来华留学项目,国家可参照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学业优秀、拥护国家建设的来华留学生,设立面向高职院校的政府奖学金,为优秀的来华留学生提供完成学业的保障,同时支持高职院校招收来华留学生的工作。第三,加强两国政府的沟通,共同协作研究开放政策解决两国办学差异而导致高职院校难以在海外办学的问题。同时,国家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高职院校海外办学,以灵活的方式处理高职院校在海外的资金、活动等政策性冲突问题,降低高职院校海外办学的风险[10]。

2)集中精力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

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的重点工作。学校层面需要集中精力,以建成一支能从事双语教学的高水平国际化师资为目标,对师资队伍进行优化。首先,高职院校应创造条件,培养双语教师的语言能力及国际化视野。学校可通过组织国际合作办学的教师赴国外开展国际认可的教学教育法培训,以学术交流等项目开拓教师国际化视野,教师掌握国外先进教学体系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通过对外不断接触国外先进的职教资源与人文环境,教师队伍思维得到拓展、教育方法得到锻炼、语言水平得到提升,最终形成融会贯通。同时,由于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周期长、难度高,高职院校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鼓励教师参与国际项目。高职院校可通过调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课程量系数,或发放双语课程课时补贴等激励方法增强教师参与国际办学项目的积极性,为国际项目争取更多的师资人力资源。此外,为增加师资团队的国际化要素,院校还可引入优质的外籍教师及专家服务国际项目的运作。高职院校可通过国际人才数据库招聘高层次外籍人才来校从事合作办学课程教学、科技研发等工作。外籍高端人才对涉外办学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接受力,引入外籍人才有利于院校以更具国际化的态势开展“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及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及管理,促使中外课程教学效果国际标准化、技术创新高端化,为“一带一路”项目的开拓运作提供高端智力支持。

3)深度推进校企合作项目。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海外项目是服务“一带一路”的重要途径。为建立高效的校企国际化平台,高职院校应当主动出击,结合自身的资源与优势,自主与有意向的中资企业合作,依据企业在沿线国家的活动需求,深入开展校企“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总体而言,为自主深化深度推进校企合作项目,院校与企业应开展多维度双向互动,鼓励师生参与合作企业运作的同时院校协助培养企业在沿线国家的员工。在满足各自需求的前提下深入开展多边合作。一是开设针对企业需求的“企业订单班”,满足合作企业培养员工的需求,并由此安排学生赴 “一带一路”分公司就职解决海外分公司劳动力问题;二是高职院校运用其科研的优势,服务企业开发适用特定沿线国家的产品和技术标准;三是高职院校协助企业培训沿线国家的本土员工;四是校企合作建立沿线国家海外分校。鉴于高职院校受资金和办学条件的约束,在深入开展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应为资金及硬件的主要解决方,而高职院校应提供师资力量与技术支持,双方各取其长互补其短,通过深层次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向国外输出中国的高职教育国际品牌。

猜你喜欢

国际化办学一带
聚焦港口国际化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