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伦理的缺失与纠偏
2020-02-24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伦理缺失主要指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网络,渐渐迷失了自我,陷入了心理扭曲、人格异化和道德沦丧的泥潭,最终导致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越来越多自媒体的出现使人们的社交环境一步步走向虚拟化,前所未有地打破了传统社交环境,同时也冲击了传统的交往伦理。而大学生又是思维活跃、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很容易受到网络上的各种不良影响,最终导致网络伦理的缺失。因此,帮助大学生完善网络伦理、纠正大学生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刻不容缓。
一、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伦理缺失的表现
当前,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蓬勃发展的自媒体裹挟着海量信息,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大学生的心智普遍还不够成熟,意志力也不够坚定,而他们恰恰又思维活跃、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容易被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信息所误导,逐渐造成了大学生网络伦理危机。
(一)个性心理扭曲
在自媒体时代,人们除了使用计算机上网以外,还越来越多地使用手机上网,这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最为明显。当前,很多大学生每天上网已离不开手机,而日常的人际交往也越来越离不开微信和QQ 等自媒体终端。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甚至将网络交往作为自己主要的交往方式,忽略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对身边的人逐渐变得漠不关心,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久而久之,一些大学生变得孤僻、自闭,不愿与现实的人交流,反而去虚拟的网络中一味追求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刺激。还有一部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错误地认为只有在虚拟开放的网络上才能真正解放自我、宣泄感情,从此深陷于网络,心理渐渐被扭曲,甚至导致了个别学生产生了人格缺陷与错位。这一方面表现为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与人交流时不够理性,并且网络道德素养太差,言语中甚至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如今网络上泛滥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例如经常发生的大学生论文抄袭现象等。[1]
(二)自我人格异化
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本质上是对自媒体交互工具的依赖。其中,一部分大学生甚至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泥沼中无法自拔:过分依赖网络交互媒介,让他们时时刻刻都在低头刷微博、看微信,原本只是被自己使用的工具而已,如今自己却反过来受制于这些工具,无时无刻不被工具控制着。而自媒体技术作为互联网时代产生的传播媒介技术,是人类发挥聪明才智创造的传播信息的中介性工具,是当代人类实践的成果,如今却控制了人类,这就是自媒体技术对人的异化。因此,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媒介的过程本质上是自我在网络技术工具的牵制下,被不断重构的过程,自我人格在此过程中容易被分裂直至异化。有的表现为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丧失应有的责任感;有的表现为丧失自信和安全感,越来越自卑。[2]
(三)自我道德沦丧
大学生出现个性心理扭曲和人格异化,容易导致其道德沦丧,带来道德危机、缺乏诚信等问题。当前,社会上功利主义盛行,加之网络特有的虚拟性和开放性,网络上很多信息都是夸张、失真的,而高度平民化的自媒体上更是充斥着这类信息。自媒体传播信息速度快且效率高,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从当前大学生对媒体的关注度来看,大学生对人民网、新华网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媒体关注很少,反而对抖音、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关注很多,甚至部分学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完全没有浏览过人民网等主流媒体。而这就给个性化的自媒体中个人主义的盛行提供了可能。在自媒体环境中,大学生进入到一个虚拟的陌生人世界,放下现实中的一切戒备畅所欲言,自由也似乎被无限放大,一部分大学生开始任性地说话和做事,渐渐变得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渐渐丧失了传统的道德涵养。这其中就有个别学生为了一味地迎合自媒体受众的口味,改变自己最初的本我风格,虚构自我的生活片段以及自我特点,以求得自我角色的认可与肯定,完全超出了自我的道德底线。
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伦理缺失的原因
以互联网为突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正在加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状态,极大地推动了新兴自媒体的兴起和发展。然而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不能否认的是,随着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让人们有目共睹。其中,在自媒体时代出现的大学生伦理缺失就是一大问题,其原因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身心智尚未成熟,导致自我迷失
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大学生长期处于虚拟网络环境中,同样希望在网络中找寻自我。而互联网恰恰淡化了强制与权威,为大学生自我意志的表达提供了高度自由、开放而又隐蔽的空间。同时,虚拟的网络又突破了现实的法律法规和道德的束缚,原本意志力较为脆弱的一部分大学生很容易被个人的情感和欲望左右,加之心智还不够成熟,进而有可能模糊自身对网络世界的认识,甚至有的学生会将虚拟世界中的主体“我”错误地认为当作真正的“自我”,但事实上,这个“自我”还包括现实中的“自我”。当这些学生沉迷于网络却又无法找准自身定位时,虚拟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就可能断裂,导致个体产生茫然、焦虑、忧心忡忡等自我迷失的危机。此时,很多大学生又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在自我认同方面发生的这些变化,失去了最佳的心理疏导时机,最终导致自我迷失。
(二)网络监管不到位,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伦理缺失,在客观上与网络监管不到位有极大关联。为此,近年来,我国政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然而法律制定和完善的步伐紧跟网络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并非易事,可见我国网络立法的前瞻性和预判性不足,网络立法在这些方面都有待加强。一些大学生在这种网络监管不完备的情况下蠢蠢欲动,不断超出道德底线,甚至还出现了网络犯罪的现象。而同时,相比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监控技术永远有不完善的地方。而且网络无边界,监控却在有限范围内,这就大大增加了网络监管的技术难度。另外,监控技术只能由有限的人来把控,而有限的技术操控者面对将要发生的不可预知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显然很容易捉襟见肘,因此,要监控所有大学生的网络不道德行为,难度非常大。
(三)媒介素养教育缺位,导致网络伦理危机
关于媒介素养教育,我国不论政府层面还是高校层面都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这也加深了大学生在网络世界的伦理危机。我国政府对于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宣传范围不够广,宣传方式单一且缺乏吸引力,媒介素养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并未深入人心。而在高校层面,受传统教育模式和理念的影响,各高校虽然都开设有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但教学重点仍放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教学方面,不论教师还是计算机教材内容都忽略了网络道德教育。同时,很多高校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也极少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条款规定。另外,虽然目前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一课增加了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而其重点只是告诉大学生在网络世界应该怎么做,而对可能存在的网络道德失范及引起的伦理危机后果却鲜有阐述,导致这样的教育仍然浮于表面。
(四)自媒体平民化,冲击主流价值观
传统大众媒介在公开传播信息之前要经过最基本的事实确认和编辑的层层审核把关,具备相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反观自媒体,任何一个网络用户都能在自媒体平台上自由发表、传播和分享个人见解,可以说在这个意义上自媒体实现了平民化。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媒体人无法像传统媒体一样做到层层审核、严格把关,对平台内容的真实性和专业性不做过多地考证。而正因为自媒体如此宽松自由的网络环境,触发了一部分人人性恶的一面,冲击甚至否定了传统道德的普遍价值。其中,部分自律性差的大学生也开始不断冲破道德底线,在自媒体平台上为所欲为,以自我为中心,自身社会道德和思想意志被一步步削弱和瓦解。与此同时,社会主流价值观体系也遭受了极大的冲击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主流价值观越来越走向边缘化。
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伦理纠偏的路径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缺失对大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家庭与社会的稳定和谐、高校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都会产生极为恶劣的消极影响。因而,探索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伦理纠偏的路径已迫在眉睫,社会各方需从以下几方面共同努力。
(一)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涵养学生德行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教学活动提供了自由开放的交流环境和空前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态度等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应注重灵活开放的互联网载体,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网络环境中轻轻松松地感受到无形的德育,日积月累地逐步涵养学生德行。[3]
首先,高校要积极利用各类现代化的新媒体与媒介等新技术资源,发挥网络媒介优势,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媒介,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网络文化交流平台。在思想政治线上教育平台,高校要发挥网络优势,积极传递正能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其次,高校要积极扩大校园传播范围,着力构建高度融合的一站式综合性媒体平台。在积极利用自媒体资源的同时,高校还要充分、深入地整合校园广播、校报、校园论坛、学校微信公众号和校园网等校园媒介,最终实现高校新旧媒体的一体化联动。同时,高校的一站式综合性媒体平台在教育方式上要与时俱进。高校要将网络道德的主要内容、价值观念等以更加感性、生动和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可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图片等形式或运用学生中间流传甚广的网络语等,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真正让校园媒介成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的重要阵地。
再次,为了充分利用上文提到的高校一站式综合性媒体平台,高校要在点击率最高的校园网首页上大力宣传文明网络行为。同时,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园论坛、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发布重大事件、新闻等信息,迅速对社会热点事件作客观、理性地评论,引导校园网络舆情朝着充满正能量的方向发展。学校要善于根据每一类媒体平台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的言行,涵养学生德行。例如,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推文的留言管理方面,相关运营人员要做到及时回复、精准引导,及时回应学生在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困惑、疑问,针对学生不同的价值观、思想等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个性化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全覆盖。
(二)加强自我监督和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当前,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引发的一系列网络道德危机,已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人特有的社会性决定了人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网络世界,都必须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人们逐渐意识到培育网络道德的重要性。
首先,在自媒体平台上,无论自媒体内容的生产者、运营者还是新媒体企业的管理者,都要加强自我监督。所有自媒体平台都要为维护自媒体传播环境的健康发展而共同努力,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自媒体平台要自觉实行日反思制度,对发布在自媒体平台上的每条信息都要认真审核、层层把关,同时,还要及时将已发文章后面的留言和评论进行分类,并对评论和留言做出有针对性地回复,对于受众不道德的言论,要自觉引导其回归正确的价值取向,发挥自媒体自我监督的模范带头作用,扩大自媒体的正面影响力。
其次,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目前自媒体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网络道德规范,约束自媒体从业人员的网络行为。例如,新加坡就已制定了《网络行为法》,我国也制定了《中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而考虑到自媒体发展速度之快,政府制定网络道德规范要重视其前瞻性、针对性和具体的可行性,让自媒体从业人员在遇到不同的网络道德困惑时,能够有章可循并自觉遵守,同时,也能让自媒体人一一对照这些规范条文,时刻反思自己的媒体行为。[4]
再次,为了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网络监管,最大程度地发挥传媒权威组织在自媒体自律方面的监督监管作用。建议传媒权威组织要尽快建立自媒体职业道德评判机构和裁决机构,专门负责对自媒体的职业道德进行日常评判及行为监管。如此一来,在传媒行业内部就形成了由传媒权威组织带头发挥自媒体的自律作用,同时结合传媒权威组织对行业内其他自媒体的监督,这将更有利于促进自媒体平台质量的提高。
(三)重视媒介素养教育,规范网络道德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自媒体同样也是如此。基于自媒体带来的负面问题,为了帮助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合理使用自媒体,高校要重视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道德。
首先,高校在媒介素养教育中要重点强调自媒体技术是人类实践的结果。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认为,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有意识,意识有能动作用,并通过实践来实现,人类的意识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理解自媒体只是人类实践的客体,要想真正被自己所用,就不能反客为主,被其控制。要让学生学会辨别自己是否处于被自媒体控制的状态,学生才能发挥主动性,从沉迷中觉醒过来,重塑主体性。这时,还需高校教会大学生从网络世界中自觉地抽离出来,将注意力放在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上,进而让大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与技术的主客体关系,认识相对于人,技术只是附属物。大学生面对自媒体要始终保持人的主体地位。
其次,高校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在明确技术是人的附属物的同时,高校也要让学生明白人类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技术,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技术的优势作用。这就要求高校要给学生进一步明确正确使用自媒体的相关道德规范。例如,部分自媒体在传播信息时,或置法律红线与道德底线于不顾,或唯利是图、只考虑自身利益得失,或缺失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损害了国家利益,破坏了健康的社会秩序,腐蚀了大众的精神世界,侵蚀了人们的心灵,高校大学生面对这类媒体信息时,要善于思考,科学判断,并旗帜鲜明地、坚决果断地对这些媒体信息坚决说“不”。
再次,针对大学媒介素养教育,一方面,高校要做到选取或编制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教材,下大力气在大学生中间重点普及网络法律法规知识,从正面引导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增强大学生的网络法制观念。也可以典型的与自媒体相关的网络犯罪为反面案例,让学生明白如何避免与自媒体相关的网络犯罪。另一方面,高校每学期可定期组织有关媒介素养的专题讲座,聘请网络法律法规方面的专家或学者宣传网络法制知识,动员全校学生积极参加,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意识,帮助大学生在与自媒体相关的网络活动中能够规范自己的言行。[5]
(四)强化自媒体价值观引导,发挥正面导向
当前,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伦理缺失与自媒体平台投资者、管理者网络伦理的意识淡薄也有很大关系。对于自媒体,相关部门必须重视网络伦理的教育与宣传,强化自媒体价值观引导,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正面导向作用,缓解自媒体时代的网络伦理危机。
首先,相关部门应采取多种手段对自媒体平台投资者和管理者加强网络伦理宣传和教育,督促自媒体人反思自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相关部门还要教育自媒体人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追求利益并不能成为自媒体等互联网媒体行业放弃社会责任的借口,反而要让自媒体人认识到自媒体等互联网媒体企业越成功,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就越大,因而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大。自媒体人最关心的不应该是一时的流量和粉丝等等社会反响,而应该最关心自身是否时刻坚守传媒行业的职业操守,不忘媒体行业的初心,在全社会不断掀起传播正能量的新高潮。[6]
其次,相关部门在强化自媒体价值观引导过程中,要从网络信息传播、网络伦理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对自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心、价值观取向等进行全方位地评判。要引导自媒体人在发布信息之前谨慎地做出是非判断,做到三思而后行。还要让媒体人从自己的良心、良知和灵魂层面拷问传媒信息的价值意义,要对信息可能产生的社会反响作更加科学和客观的预判。
再次,面对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伦理缺失的问题,相关部门在强化自媒体价值观引导的同时,还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对于新兴媒体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不断督促自媒体改进工作方法,矫正自媒体网络道德失范,促进自媒体的健康发展。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伦理缺失的纠偏,离不开高校、相关部门、自媒体人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从而在全社会形成高校立德树人、自媒体以正能量育人和大学生严于律己相结合的一体化的大学生网络伦理监管体系。在此基础上,社会各方全方位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循序渐进地引导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