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与实践探究
——以人美版五年级课例为例
2020-02-24深圳市盐田区庚子首义中山纪念学校陈国城
文/深圳市盐田区庚子首义中山纪念学校 陈国城
美术欣赏是指:在品鉴美术作品时,通过将经验与感知相结合,对美术作品展开联想并加以分析和判断,收获审美感受的一种美术活动。笔者认为在义务教育中,这一时期美术欣赏课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和体验,锻炼他们表达与批评的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核心素养有如下三个指向构成: 1.基本指向——图像识读;2.主要指向——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3.次要指向——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
自新课改提出之后,过去灌输式的教学已经遭到了摒弃,但是,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实际教学中,似乎仍然没有完全的摆脱灌输式教学的束缚。在我们调查之后发现,传统的小学美术欣赏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点:首先,普遍认为,实际动手操作要更为重要;其次,教师更多的是以专业的角度进行教学。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到了小学生美术欣赏课学习的积极性,还拉低了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针对笔者对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核心素养的三个指向的认识,以及调查发现的教学问题,我们以人美版五年级课例为例,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总结。
一、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的素养
抽象画是西方国家画作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这种绘画摆脱了世俗的观点,通过独立的线条和色彩,诠释了画家对审美的独特和情感,为学生对于美术的欣赏和理解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拓宽了学生对于美术欣赏的认知范围。在人美版美术教材中五年级的上册就提到了抽象化的知识,也为学生抽象艺术的认知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二、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的素养
每一个作者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时都有其特殊的创作情境、创作理念和文化背景。所以,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去结合作者创作时的各种因素进行作品欣赏,尤其是对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作品进行品鉴。我们以五年级的《中国龙》为例,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中国的龙有一定的认知,可能是民间故事,也可能是神话传说,但是学生们对于龙的起源、象征的意义以及龙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十分清晰明了。因此,在五年级上册第14课中设置了《中国龙》这一课程,希望能够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在学习这一课时,就可以“中国传统文化欣赏”为主题进行课程教学,打造以欣赏为主,表现为辅的综合性质欣赏课。对于教材而言,其中32页和33页的内容更加侧重于欣赏和评述的学习环节,教师更应该结合文字部分的提示,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加的了解中国龙的精神。教材的第35和34页主要讲述的是造型和表现的学习环节,并通过展示学生绘画作品的方式,对龙的不同部位进行了详细介绍。接下来在艺术实践环节中,鼓励学生通过其他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人的形象,并且开展舞龙表演的游戏。这些环节的设置都会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三、强调逻辑顺序
学习的过程是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的,应该遵循由简至繁的学习方向。学生在经过系统的学习后,具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但是他们对于抽象艺术的理解仍然无法像对美术作品和具体审美对象一样开展简单的欣赏和述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评述抽象画之前,可以先带领学生对《格尔尼卡》进行初步的分析,格尔尼卡采用的美术手法是半抽象和半立体,学生可以通过点、线、面、色彩等方面,用语言进行描述,并且可以增加一点个人的判断和评价,理解画家内心的情感,为学生对抽象化的评述奠定基础。
四、综合学科的知识
美术的发展始终跟随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变革。如果说《认识抽象画》需要在世界文化发展角度进行学习,那么《中国龙》则需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在社会发展中对龙认知的改变进行理解学习。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国龙》这一课,要想对不同时期龙代表的文化和象征的意义做出了解,如果单从美术的角度出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加强美术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结合历史语文等多个学科,从多角度对不同时期的政治特征和中国龙的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中的美术欣赏课,对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总结出了几点小学美术欣赏课实践的具体策略,希望可以为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实际教学提供更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