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校本教研的中的关键词提升教研的实效
2020-02-24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第三小学梁婉红
文/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第三小学 梁婉红
校本研修是学校提高办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手段。如何才能做好校本研修呢?
一、自主——校本研修的保证
课堂应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校本研修也应以教师为主体,变以往教研活动的被研究者或被安排者成为研究的主角。教师在学校的指导下发现教学问题或同伴教学中的困惑,提炼研究的主题,在教学中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中研,研中教。教师始终是亲历者,站在一线的研究者。在研修中,不管是个体思考、同伴互助还是专家引领,教师总是最直接的,因此,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应该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甘愿承担校本研修系列活动中的职责。如果教师因为教学任务繁重、研究任务辛苦而游离于校本研修,校本研修也就有形无实了。
在校本研修中,要注重培养教师的自主能力。教师的自主能力包括发现教学问题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筛选、整理,提炼、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设计方案的能力;根据研究专题提出基本设想与方法的能力;评价教学的能力;教师把研讨中的各种看法进行回顾、归纳与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结果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自主能力需要在研究中锻炼与提升。教师先独立钻研教材,根据研究专题设计教学方案,讨论教案时,集思广益,有效整理吸收,修改方案。讨论者虽不像承担者那样,形成书面设计,但在交流前也应认真钻研,形成设计意图;交流时,善于倾听、吸纳、整合;交流后进行回顾、梳理。这种能力尽管有差异,但在校本研修推进中通过有意识的学习理论、合作交流、差异引领、自我反思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个自主态度与能力是推进校本研修不断深入的保障。
二、反思——提高校本研修实效的前提
校本研修的问题来源于教师的反思,问题的价值以及校本研修的实效性与教师的反思意识、反思程度、反思能力有着密切关系。
我们进行理论学习、教材分析、教案评析、教后剖析,也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法,每个人选择一个探讨点,在切磋与交流中促使每一位参加研修的教师进行深度反思。这样,人人“在行动中反思”和个个“对行动反思”。以“教材分析”校本研修为例,以往的教材分析大多是研读教学用书,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策略。少有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教学用书是相对固定的,学生是届届不同,班班有别的。因此,在教材分析时,可以分解成学情分析、往届学生的掌握情况、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教学的策略、学生的活动、作业的设计等内容提供给研究者根据所长认领任务。教师在课前进行教材分析的反思,课后再对照实施的效果,反观教材分析的效度及遗漏之处。这样有反思的教材分析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合作 ——落实校本研修目标的关键
校本研修为教师搭建了平台,在这平台上,大家相互信任、合作,通过交谈、讨论、协作、帮助等方式,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交流中的各自的差异,使校本研修真正成为与教师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合作分享、互促互进的过程。在同伴互助的同时,差异引领是校本研修持续发展的关键。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老师仍然是习惯单打独斗,自扫门前雪。这就需要学校创设教师间合作的氛围。如:组织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让有经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生活上成为铁杆的朋友,教学上结成优势互补的伙伴,师父指导徒弟开展教学,年轻的徒弟帮助师父解决信息技术的难题,大家合作,共生共赢;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也是提升教师合作意识的好方法。做课题研究必先做好分工,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成员之间定期交流研究的成果,实现思维的碰撞;再有就是学校要改变对教师的评价。由对个体的评价转为团体的评价。这样能更好地促进教师间的合作。如:学校组织团体比赛。以一个科组或级组作为参课团队 ,获奖的荣誉归团队所有。参赛团队虽推荐一人承担上课任务,为了取得优异成绩,成员之间就会分工合作。有人搜集上课用的素材,有人负责制作课件、有人负责设计教学的流程,有的负责制作教具。大家一起集体备课,上课研讨,反复磨课,有的甚至会上“下水课”给执教的老师看,让其从另外一个角度观课、思考、改进。这种团体的评价把个人的发展与团体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定会产生更深度的研究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