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特色下的劳动教育课程创新
2020-02-24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中心小学王文彬
文/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中心小学 王文彬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教育也从“原始”逐步走向“科学”。我们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亟需改革创新,打造特专精的课程运行机制,让劳动教育真正为学生成才而设。
一、创新思想理论,保障劳动教育课程走在时代前沿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劳动教育理论要立足传承创新。要注重将劳动教育跟时代发展新技术相结合,融合校本“三礼”特色,根据时代需要改进劳动形态,不断改善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能力,为劳动教育理论创新奠定基础。要根据时代特色,根据校本“三礼”特色,强化劳动观念的深入,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将劳动教育课程不断改进完善,逐步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
二、创新校本教材,开发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实践平台
“三礼”教育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努力创建的品牌,我校“三礼”教材已推广普及到全区,成为全区学习的榜样。借助“三礼”读本,改革创新原有的劳动教育形式,给学生更多劳动空间,增强劳动效应。如我们将“三礼”读本中的主动捡拾垃圾,拓展到自觉打扫卫生、摆放桌椅、整理班级图书角等,让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范围有更深认识,拓展劳动意识,树立“劳动最光荣”思想;再如,“三礼”读本中提到的尊老爱幼,我们将之落实为制作“爱心卡”“我给长辈做一件事”等,让尊敬长辈不再流于形式,让劳动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为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搭建良好的平台。
校本课程“三礼”教育是立足于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的结合体。因此,我们的劳动教育课程也不仅仅要从思想上引导,更要把教材范围拓展到以家庭实践为中心,让学生家长共同感悟劳动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生活的一部分。引导家长们给孩子机会、教孩子方法,让孩子体验劳动的快乐与充实,热爱劳动,自觉劳动。
三、创新课堂模式,促进劳动教育课程发挥时代特色
让劳动教育融入课堂,融入家庭,融入社会,促进全民热爱劳动的意识,推动形成劳动教育热潮,是我们目前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难点。劳动教育课程的改革创新,是“三礼”特色下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能否顺利实施推广的关键。因而在课堂改革创新中我们应把握“三个结合”: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奠基新时代劳动课堂的形成;第二,学科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推动新时代劳动课堂的落实;第三,传统劳动与现代课堂相结合,发挥新时代劳动课程特色。
新时代下的劳动教育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添加现代因素。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教学理念,充分运用多媒体、微课、慕课等创新课堂模式,加强课内课外的互动,增强时代感与吸引力,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感知,体会到原来劳动教育课堂也可以这么有趣。
四、创新评价方式,推动劳动教育课程迈向新时代
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形成,单纯依靠课堂模式的变革远远不够,我们还要从评价方式上去推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评价内容多样化。借助“三礼”校本教材,自主开发出“三礼特色下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读本。利用“劳动教育评价课”将评价内容从课堂表现延伸到课外,从劳动态度、劳动表现、劳动质量等方面逐一展开,细化分解,从根本上使学生更加重视劳动的体验过程,真正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
评价形式多元化。借助“三礼”教育,我们制定出了《劳动教育评比手册》。该手册对学生的劳动行为规范进行日评、周评、月评、期评(同学监督,家长配合,老师检测,行政抽查)。从反复测评中不断反思、总结、改进,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让劳动教育形成于意识形态,实践于日常生活。
评价主体多样化。借助《劳动教育评比手册》,我们将评价主体从老师单项评价,发展到学生之间互评,再到家长配合评价。让评价更具真实性、客观性。
劳动教育课程的渐进式变革之路还很长很远,我们能做的是且行且思,铺就坦途,为后来者照亮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