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部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之我见

2020-02-24段於东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西部民族人才

□ 段於东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合唱艺术,以“学堂乐歌” 时期李叔同创作的《春游》 为标志, 已经有了106年的发展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 纵览中国现代合唱艺术的发展历史, 从“学堂乐歌” 时期《春游》 起, 就始终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每一个时代主题紧密相连。 19 世纪20 年代, 产生了《长恨歌》等经典合唱作品; 抗日战争期间, 被誉为挺起了中华民族脊梁的《黄河大合唱》应时而生,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也诞生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50 年代,诞生了《牧歌》《小河淌水》等一大批经典民歌合唱作品; 《长征组歌》 和毛泽东诗词合唱作品成为60 年代的代表歌曲; 20 世纪70 年代至21 世纪初期, 《把我的奶名儿叫》《雨后彩虹》《大漠之夜》 等一大批经典合唱作品应运而生。

综上所述, 中国现代合唱艺术的发展是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每一个时代都催生了为时代发声的经典合唱作品, 每一批经典的合唱都代表了它们所在时代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动文艺繁荣发展, 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 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新时代的中国, 呼唤代表中华文化的中国合唱作品; 新时代的中国, 呼唤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中国合唱作品; 新时代的中国,呼唤反映中国审美价值的中国合唱作品; 新时代的中国, 呼唤彰显中国民族性格的中国合唱作品。

“加强文艺队伍建设, 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 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 为新时代中国文艺创作人才与队伍建设和发展蓝图作出的明确要求。

本项目提出的《中西部合唱创编人才培养计划》, 是为传承中国合唱始终同国家历史时代发展共命运的红色基因, 是为继承中国合唱始终与国家历史时代发展同呼吸的责任担当, 是为培育能够始终与国家历史时代发展站在一起、 想在一起的中国合唱创编人才。

为响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培育文艺创作人才的号召, 本项目针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合唱编创人才相对匮乏的实际, 特聘当前国内著名的合唱指挥家和作曲家组成项目专家团队, 依托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为中西部合唱创编人才的培养提供强大的师资力量和设施条件, 力争通过合唱创编人才的培养, 有效改善我国中西部合唱创编人才队伍相对匮乏的局面。

合唱艺术与合唱指挥是息息相关, 不可分割的。 培养合唱指挥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首先,应利用新型技术对合唱艺术以及专业知识进行普及, 再利用专业的指挥人才对指挥职业的专项知识灌输, 让人们看到合唱指挥人才的重要以及合唱指挥人才的发光点, 促使部分人群重新认识指挥人才并引以重视。 其次, 通过高等院校加大指挥人才的培养并扩招合唱指挥人数。 专业的音乐学校可以提供更加专业的设备以及浓厚的学习氛围, 一些高等院校都配有超高水平的指挥人才。也可通过社会上的合唱指挥协会以及音乐家协会等社会音乐机构的教育资源,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教学方案, 组织各种活动来提供合唱人员和指挥人员的实践机会, 最大程度地提高合唱音乐的影响力。 政府部门也应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重视合唱艺术发展以及合唱指挥人员培养, 不断提供机会或一定资金上的支持, 为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中西部优秀民间作品的传承过程中, 民族合唱艺术的发展和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 民族合唱艺术的发展有赖于民族合唱歌曲创作者、 演唱者与指挥者之间的共同努力,其中指挥是维系音乐创作者与演唱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歌曲创作者艺术思想感情表达与演唱者情感发挥、 演唱实力展示的实践者与领导者。合唱指挥在合唱艺术民族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小觑, 弘扬与传承少数民族合唱艺术离不开合唱指挥的贡献。

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合唱艺术的指挥人才培养,应该从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 因地制宜,找到适合本民族合唱艺术指挥人才培养的最佳路径。 高等音乐院校承担着指挥人才培养的重任与社会责任, 应该积极进行指挥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变革, 使之真正成为民族合唱艺术指挥家诞生的摇篮。

猜你喜欢

中西部民族人才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人才云
我们的民族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多元民族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