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团综节目的策划研究
——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

2020-02-24曹佳

视听 2020年11期
关键词:策划仪式姐姐

□曹佳

Web2.0时代,线性、中心化的传统传播模式转变为双向、互动的去中心化传播模式,“受众”概念转变为“用户”概念,社会化媒体兴起并迅速发展。社会化媒体强调“用户本位”,其特点为内容生产与社交关系相结合,功能实现以社会关系网络为基础。基于此,大量UGC涌现,用户话语权与主动权大幅提升。依托共同兴趣自发形成的虚拟社群也日渐活跃,如近期大受关注的饭圈。虚拟社群的高度发展为团综的火热提供了受众基础。团综节目策划也越来越注重从受众出发,把握社会大众的痛点与潮点,制作有看点、有趣的内容。

团综,目前在学术上还未有专业的定义。现阶段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分为两类:一是团综选秀类节目,即通过同台竞争,最后以特定人数成团的偶像团体养成类综艺节目;一是由知名的偶像团体担任主持邀请嘉宾参与,或者全程专属偶像团体的真人秀类综艺节目①。近几年,团综节目呈井喷式发展,仅2020年上半年,已有《青春有你2》《创造营2020》《乘风破浪的姐姐》《以团之名2》这四部团综选秀类节目开播,且播出时间相互交叉。应接不暇的团综节目内容、模式同质化,易使观众麻木与厌烦。现今,综艺节目日益成为各大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而如何避免同质化则成为重中之重。近期开播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在节目策划上脱颖而出,成为节目策划的典范。因此,本文拟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对其节目策划进行分析。

一、节目定位:以受众为中心的娱乐综艺类节目

对于一档电视综艺节目来说,首先需要保证的是收视率的稳定。怎样提升受众对一档综艺节目的忠诚度,使其保持固定的收视习惯,是节目策划人员面对的头等难题。传统媒体时代,话语权掌握在大众媒体手上,处于“你播我看”的状态。社会化媒体时代重构了传播格局,注意力经济盛行,流量当道,媒体为保证利益不得不追逐受众,迎合受众喜好,节目制作转为以受众为中心。同时,社会化媒体环境下信息爆炸式增长,信息及产品呈现途径也趋向于个性化推荐与定制,以期获得最大数量的受众。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节目组采用了与以往成团竞技类节目不同的选人标准,邀请30名年龄超过30岁的知名女明星参加,如宁静、黄圣依、张雨绮等本身知名度就很高的女演员、歌手等。知名女明星能带来其自身所具备的粉丝基础,构成庞大的受众群体,其参加女团节目本身就十分具有话题性,进而引发巨大潜在受众群体的观看行为,为收视率提供稳妥的保证。其次,在现今受众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精准的受众定位与细分,可以保证节目产业链下游销售渠道的畅通,是节目制作与策划的生命线所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中的“姐姐们”性格、魅力、话题点各异,平均年龄30岁,最大的52岁,既有父母辈所熟知的伊能静、宁静,也有年轻群体熟悉的张含韵、吴昕等,拉近了不同年龄段受众的心理距离,满足了各类受众的需求,进一步促使其成为一个爆款节目。

二、内容构成:打造冲突性内容,提供沉浸式体验

“节目内容制作的最高目标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实’,充实、饱满、贴近、深入。”②一档好的综艺节目,不仅需要满足受众的娱乐化需求,更应传达深层次的内涵理念。一方面,节目设置具有刺激性的娱乐内容,吸引受众。作为一档成团节目,竞技类的内容不可或缺。节目的比赛规则是按照女团的标准,对“姐姐们”提出通过唱歌、跳舞进行比拼的要求。比拼这一形式本身就带有冲突性和紧张性,能够激发受众的观看欲望,冲突性、刺激性的内容促成受众的沉浸化体验,同时歌舞类的表演能够给人带来愉悦性的娱乐体验,满足了受众的娱乐需求。

另一方面,节目通过重新定义年龄规则,打破社会对中年女性的偏见,重构女性话语体系。不同于青年偶像选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将目标群体聚焦于30岁以上女性——大众惯常认知中青春不再的女性群体,试图打破大众对她们的这一偏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生活的方便,还有快消费时代、碎片化阅读、浅思维方式以及对年轻、青春的追崇,媒体上充斥着年轻貌美的脸庞,中年女性似乎陷入了年龄危机。而《乘风破浪的姐姐》则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抓住人们的痛点,力图重塑中年女性形象,如成熟、睿智、努力、自由等。节目宣传文案“三十而励,三十而立,三十而骊”也引起了社会的共鸣,节目组通过展现“姐姐们”努力认真、青春活力的形象,颠覆了社会对中年女性的偏见,表明了中年女性也可以活得很漂亮,为这一长期被社会所忽视的群体增加了曝光度,强调了其价值,意义重大。该节目的内容策划无疑是极为成功的。微博热搜关停的一周期间,节目依靠自身的热度引发大众狂欢,便是一个例证。

三、仪式搭建:引起情感共鸣,形成群体记忆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社会化媒体是基于关系的内容生产平台。《乘风破浪的姐姐》在进行节目策划时也考虑到了当今社会的这一特性。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紧跟埃米尔·涂尔干和欧文·戈夫曼的脚步对“仪式”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互动仪式链理论,对仪式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互动仪式的产生需要满足四个条件:两个或以上的人身体共同在场,对局外人设定界限,参与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共同对象或活动上,并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核心要素是“情感能量”,通过高度的相互关注与情感连带,互动双方感受到对方的身体节奏与感受,形成共同焦点与情感共鸣,创造出一种象征现实,他们双方共同相信着这一现实,并产出群体记忆与群体符号,引发新一轮的互动仪式③。《乘风破浪的姐姐》通过节目策划的推动,与受众进行良好的互动,形成仪式链,进一步增大了传播效果。

(一)依托新媒体具身机制,塑造在场体验与共同焦点

不论是社会学家涂尔干,还是后来将互动仪式发展扩充的柯林斯,都将物理空间的共在当作仪式构建的必要因素。而社会化媒体时代“人人互联”,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具身化机制为受众提供了“虚拟在场”的可能,时空限制被打破,打造一个虚拟ID即可在网上分享、交流,超越时空区隔。网络从强调“离身性”向“具身性”转变。移动终端、传感器等使得“人的实体会越来越多地被数据化,数据从不同维度映射着人的‘虚拟实体’”④。《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组选择在湖南经视电视频道与芒果TV移动客户端两个平台上同时播出,便是考虑到这一特性。在现场的观众通过物理空间的共在,关注共同焦点,感受现场的欢呼声、呐喊声所带来的兴奋情感共鸣,形成共同体验。芒果TV移动客户端则很好地弥补了物理空间不在场的缺憾,通过实时弹幕、评论留言等互动机制,众多的受众通过自身ID在由芒果TV客户端所建构的封闭空间内交流、互动,感知其他受众的情绪,聚焦于姐姐们的歌舞竞赛,形成了共同焦点。节目组将传统媒体与社会化媒体相结合,打破了物理空间的时空界限,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感、临界感、共在感,屏幕前观看直播的观众实现了虚拟空间的身体聚集。

(二)分享交流激发情感共鸣,打造身份认同与群体团结

共享情绪是互动仪式启动的重要元素,人们会对共同关注的焦点事件进行交流和互动,在这一过程中,一旦产生情感共鸣便会催生出更强烈的表达欲望,希望与同一群体中的成员共享情绪,在互动仪式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节目组通过剪辑,将带有话题性的内容展现给观众,引发观众的讨论。如在第一期中,“海陆不会说话”的话题引发了观众对情商的讨论;除此之外,还有对某一场景的笑点或对某一明星的喜爱之情的讨论。同时,节目组在社交化媒体如微博上设置话题供网友讨论,其中“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话题阅读量已达217.9亿。通过这些频繁的互动、交流,受众与其他成员形成情感共鸣,建立起身份认同,经由“万茜走花路”“第一金瓜”等内部话语体系将“我们”与“他们”区别开来,打造内部符号,形成群体团结。这种基于认同与喜爱形成的关系网络是“强关系”,成员相互信任,具有很强的变现价值,对节目的经济收益大有益处。此外,在不断的交流互动中,受众也会提高对节目的黏性与忠诚度。

(三)社群产出群体符号与记忆,催生新一轮互动情境

通过具身化的网络ID,网民们在社会化媒体上频繁交流、互动,逐渐形成一套内部的话语与符号体系,构成内部文化资本,通过那一刻的“虚拟共在”,关注同一焦点,产生情感共鸣,形成群体符号与群体记忆。如在最新一期的公演中,人们在观看金晨、李斯丹妮、张含韵等人所在队伍表演的《大碗宽面》时,通过实时的弹幕互动,形成了对这一公演舞台的共同印象与记忆,并生产出相关的谈资话语,形成情感共同体。由于对节目中人物和表演的喜爱,多数观众会主动去搜寻相关信息以及志同道合的网友组建社群共同讨论,在回音室效应下,通过情绪的不断暗示、感染,这一强关系群体会主动积极地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交流、生产有关信息,并对外传播,从而引发更多人的观看兴趣,催生新一轮互动情境。节目组则不断地为节目制造话题度,引发网友的新一轮热议,与受众形成协作关系,利用受众的自组织、传播能力加大节目的传播效果。《乘风破浪的姐姐》每一期节目都会引发一个新的议题,如情商讨论、人际交往、性格价值观等,将那些能够与人们日常生活达成共鸣的议题放大,并供观众参考。

四、结语

社会化媒体时代,受众话语权与主动性不断上升,与受众保持良好关系、得到受众的支持越来越重要。《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组前期放出预告片,展现女明星与工作人员的冲突,并设置话题讨论,赚足观众的眼球。随后又踩住社会的痛点,放出励志的宣传文案。后面举办“姐姐们”的公演,与观众频繁互动,为观众提供讨论话题,引导构建仪式链,形成强关系群体。一系列的进程提高了受众对节目的黏性,保证了节目的收视率。这一节目策划无论是宣传文案、内容看点还是人物设置等都十分具有示范性,值得团综类节目参照。

注释:

①韩迪.团综开启电视综艺节目策划新思路——以日本偶像团体“岚”团综为例[J].新闻知识,2019(03):57.

②赵琳,柴如瑾.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作意识与策划路径——以《国家宝藏》为例[J].电视研究,2019(03):38.

③[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宋丽君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④彭兰.智能时代人的数字化生存——可分离的“虚拟实体”、“数字化元件”与不会消失的“具身性”[J].新闻记者.2019(12):4.

猜你喜欢

策划仪式姐姐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Cлово месяца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本期策划
认识“黑”字
Talking strategies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