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语境下抖音短视频的审美价值研究

2020-02-24方雅轩周清平

视听 2020年2期
关键词:美学用户生活

□ 方雅轩 周清平

融媒体语境下,互联网技术带来了审美意识的革新。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消解了审美文化的边界,大众的审美人权得到空前的解放,使得人人都有展现个人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机会,加速了审美文化的民主化进程。另一方面,互联网生成了一个符号高速流动的虚拟审美空间,技术基因中的工具理性往往会与文化基因中的价值理性产生冲突,符号逐渐转变为意义虚空的能指,审美意识朝着娱乐化、感官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近两年短视频平台中的佼佼者,抖音建构了中国大众审美的金字塔结构的基座,为中国大众提供了直接交流的途径,建立了即时交流的文化空间,与电影、电视文化形成了多元互动的文化生态。抖音的火爆彰显了当下中国审美文化的民主化与多元化,体现了当下流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时尚,蕴含着融媒体语境下短视频文化的后现代美学、互动美学和生活美学的三重审美价值。

一、后现代美学:审美范畴喜剧化

抖音的出现加速了共享文化的形成。在以大众文化为主导文化的消费语境下,当下短视频文化中流行喜剧,草根化、流行化的审美趣味使得雅趣、正统趣味趋向边缘化。后现代文化的浅层次化、零散化、无中心特征在短视频文化中达到极致,其中零碎的戏剧化特征具有审美独特魅力,受众的深度投入产生了沉迷效果。

(一)深度模式削平,历史感衰弱

杰姆逊认为:“现代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时间性的模式,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一种空间性的模式,从时间向空间的转变使得时间的历史感被挤压到平面中,导致历史深度的消失。”①短视频短小、直白的特质与互联网超时空、碎片化、即时性的传播特征相契合。其碎片化的叙事策略、对细微情节的拼凑呈现出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分裂式的非连续时间观。在以秒计时的影像空间中,一个接一个的视觉形象从首页划过,抖音平台生产的视觉形象产品过剩,瞬息万变的形象给用户带来了稍纵即逝的审美快感。

在文化消费语境中,符号的意义被完全削平了,给用户带来的是浅层次的审美愉悦。抖音利用大数据技术判断用户的习性,形成精准的个性化推荐机制,使得用户深度沉迷于虚拟审美空间的符号感官刺激中,逐渐对影像风格形成一种熟悉感和归属感。审美内容在时间上急速流动,在空间上被切割得零碎,审美标准越来越求新、求异、求奇。追求审美快感成为融媒体语境下的审美活动的显著特征,这种短平快的美学享受最终会带来审美泛化,人们淹没在无意义的符号之中,审美情绪在高速流动的信息空间中逐渐被耗尽,审美体验的广度取代了审美体验的深度,本质与意义探讨消解在平面化的视觉文化中。视觉形象的感官体验成为主要的审美模式,文化想象处于缺位状态,凝神观照的深层审美体验黯淡退场。

抖音平台上,用户生产的短视频主题十分丰富,内容多围绕日常生活展开,日常性叙事取代了宏大叙事,意义生产泛化成为短视频的文化症候。在文化产品的消费语境下,碎片化的短视频影像最终指向点赞、转发、评论、播放量与粉丝量等指标,碎片化的文化生产与消费方式带来娱乐性强的审美快感实质上取消了深度模式。

(二)主体性丧失,距离感消失

后现代主义是“双重编码”的形式,但它不是对高级与低级、精英与普通人之区分的抹杀,而是并置,这种并置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将不同风格结合在一起②。后现代文化中,主体的疏离和异化已经由主体的分裂和瓦解所取代③。独特的个人风格随着主体的消失而流失,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空间中,每一个网民都是一个传播节点,每个网民都可以发布“作品”,“庶民的胜利”体现了后现代文化逻辑。

随着亚文化在短视频领域中的兴起,互联网上产生了庞杂的大众审美活动,用户生成内容与专业生产内容的同频共振丰富了大众文化产品。短视频的影像生产传播机制加强了审美主客体之间的交互性,艺术家与欣赏者在短视频社交平台上通过文本直接进行多元对话,带来了审美多元化。为了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一些官方媒体也纷纷开通了抖音号,比如《新闻联播》的抖音号发布的“主播说联播”系列短视频迎合了大众审美趣味,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喜爱,真正体现了抖音短视频平台的包容性与多元化,推动了高雅文化与世俗文化之间固有边界的消解,审美共同体不断被分化又重新整合。

后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极度逼真的各种仿像的大批复制④。一方面,复制导致艺术与生活距离的消失,审美距离的销蚀带来大众审美的民主化;另一方面,机械时代的大规模复制使得文化产品的“灵韵”消失,这种超现实的仿像通过形象的展现不断缩减意义,带来审美的泛化与同质。技术的发展使得影像艺术画面越来越逼真,文化媒介化使得艺术与生活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传统意象被仿像消解,审美趣味处于分化与融合的涌动状态中。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这种距离消失后的一种表现形态,艺术与生活的边界被模糊,草根用户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参与作品生产甚至成为日常生活常态,正如费瑟斯通所说的大众审美活动成为“充斥于当代日常生活之经纬的迅捷的符号与影像之流”。

抖音平台上,拼凑与模仿成为鲜明的影像风格。草根青年借助平台提供的技术进行审美创作,热衷于通过个人创意拍摄或模仿创作展现自身审美趣味,最终形成全民刷屏的时尚潮流和美学品味。抖音短视频对这种非专业性的画面进行美学修辞,“劣质图像”经过美学修辞变得精致化和时尚化⑤。用户在抖音短视频平台进行创作时可以对画面进行美颜或修图的简易操作,影像风格呈现出模糊的精致感,贴合都市青年这一审美共同体的审美趣味。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用户生成内容画面非高清、小内存的特征则进一步推动了广大用户在各社交网站之间对各类抖音作品的高频传播。

(三)崇高退场,喜剧狂欢

后现代文化和消费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将快乐变成商品,悲剧必然要给喜剧让出一席之位。在哈桑看来,后现代主义具有巴赫金所谓的狂欢特征,这种后现代主义喜剧式的荒诞精神外化为“语言的离心力、事物欢悦的相互依存性、透视和行为、参与生活的狂乱、小的内在性”⑥。当下短视频大多具备喜剧的叙事特征,用充斥着戏剧性特征的片段展露出日常生活浅层的幽默感,用户沉迷于创造、传播与消费短视频,体现了后现代的狂欢原则。

在消费语境下,喜剧审美范畴符合当下消费享乐主义的意识形态,顺应了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人们的心理释压模式。信息飞速流动的社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确定性,产生焦虑感的当代人需要释放压力的空间,短视频则凭借其充满逗乐的娱乐特征殖民了用户的闲暇时间。但这种以追求视觉快感为主旨的审美文化因其浅薄而受到诟病,因为它擅长通过各种外在的视觉景观来使用户获得没有经过任何深度思考的审美快感。此外,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的视频形式简单,富有感染力的音乐配上构图简单的画面,使用户在该平台上进行创作的门槛极低,抖音短视频批量生产同质化的影像,翻新相应的程式,包括生活记录、技能展示、才艺表演等,满足了用户自我展现的娱乐化需求。

抖音形成了一种新的喜剧模式:高记忆点的音乐加上用户生活化的前台表演。音乐成为抖音作品的核心元素,爆款音乐的渗透增强了用户的审美移情,画面的喜剧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音乐的使用。用户对同一首音乐进行不同形式的创作,除了一些抒情性强和叙事性强的大众歌曲,抖音中的音乐更加细分化,包括二次元、古风、民谣等多种风格。抖音神曲也成为一种大众社交文化,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用户十分热衷于模仿、改编抖音神曲,抖音成为一些群体的狂欢平台。

二、互动美学:审美模式在线化

短视频的火爆体现了一种互动美学。在互联网建构的在线艺术空间中,人们在抖音上的审美体验具有即时的交互性,观看主体与观看对象可以进行实时沟通、交流、对话,通过持续的审美参与过程营造出一种共享的审美氛围。互联网空间里,节点与节点的连接越多,创造的价值也就越大。作为一个短视频社交平台,交流与互动是抖音的核心社交功能,弹幕评论成为短视频的重要组成部分。抖音这种高度交互连接的审美模式给用户带来超现实的审美体验,用户可以将视频转到微信、微博等其他社交平台上,实现熟人圈与陌生人圈的审美价值共享,满足了用户的交流互动、分享价值的心理需求。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审美场域的时空关系,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可以进行超时空对话,这一在线审美空间中,用户在互联网的审美经验与生活经验、现实与虚拟交织在一起。用户通过高度交互性的参与为平台积累了海量的内容,平台与用户共同创造出新的价值。抖音平台通过发起话题等方式构建了一个聚合式的社区,用户在抖音上超时空的审美路径不再是私人的、线性的和单一的,而是共享的、非线性的和多元的。比如前一阵流行的“挑战踢瓶盖大赛”,很多明星也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分享踢瓶盖视频,引发了网友们的纷纷模仿。

抖音平台里的音乐短视频是成员之间进行情感连接与共享的媒介符号,海量的短视频聚合了“抖”文化的身份认同与情感共享⑦。其通过精确化的内容分发系统,将有相似审美趣味的用户结合成一个群体,共享文化圈层之下细分出精细的审美共同体,用户通过参与和互动实现信息共享与身份认同。每一个圈层中仍然存在意见领袖,用户在线参与到意见领袖引领的审美时尚之中。抖音平台个性化的内容推荐机制易形成审美空间的信息茧房与圈层固化,导致用户越来越沉迷于抖音上同一种风格的审美活动,被算法划分出来的圈层总是在同一类审美活动中共享审美经验,圈层内外部之间的审美信息流通量越来越多,但有效的价值交换却越来越少。

资本与时尚结盟,金钱与时尚勾结,媒介推动时尚,时尚向媒介献媚,其结果是时尚创造新的资本,令媒介收获阅读量或收视率,从而获取丰厚的利益回报⑧。抖音通过借助算法技术进行精准营销,建构出一个又一个高度互动的圈层,用户在抖音平台上不断地进行模仿、创新与扩散,使得抖音在短时间内成为在中国当代青年草根群体中风靡的时尚。抖音在成为一个草根审美交流空间的同时与资本为伍,滋生了一大批自带广告流的网红用户,一大批电商卖货的时尚领域的意见领袖涌入抖音平台,消费与物欲成为抖音短视频的主要主题之一。

三、生活美学:审美经验日常化

短视频充分体现了生活美学。生活美学是审美创造与审美享受的统一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艺术与生活的边界不断融合,审美经验与生活经验的界线不断消解,“日常生活的审美”成为当下社会生活的审美叙事,媒体融合语境中,崇高退场与日常生活登场成为当前审美活动的转变特征。每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具有个人风格的创作,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瞬间,文化产品的创作者开始关注日常生活感受与人的情感趣味,日常生活独特的审美性被短视频创作者一层一层地挖掘出来。

“生活美学”主张美学向生活回归,着力发掘生活世界当中的“审美价值”,提升现实生活经验的“审美品格”,志在增进当代人的“人生幸福”⑩。抖音短视频内容的生产与传播体现了生活美学的内涵,去中心化的传播机制给用户带来了近距离欣赏艺术、创造生活艺术的权利,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消失了,审美经验越来越具有日常性和生活性。用户在抖音上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表演、导演才华,在广袤的网络空间上传播主观的审美价值,进行分享交流。

抖音短视频平台的口号是“记录美好生活”,个人化的日常生活成为短视频影像艺术的叙事策略。抖音短视频引领日常生活新表达,个人生活中潜藏的细碎的艺术晶体得到展示的机会。抖音对日常生活的影像书写结合了熟悉化和陌生化原则,在展现生活中普通人的碎片化故事的同时,挖掘日常生活中具有戏剧性的部分,生活中的零碎片段被重新注入了生命力,生活的戏剧性被夸张和突显,从而产生日常生活的陌生效果,给用户一种新鲜的感觉。

四、结语

融媒体语境下,抖音等带有互联网基因的短视频平台带来了共享文化,为大众审美火花的绽放提供了平台,彰显出当下我国审美文化的时尚化与草根化。但这种碎微化的传播体现了一种浅薄化、感官化的审美特征,最终导致审美泛化。从文化生态的角度来看,抖音体现的生活美学、互动美学与后现代美学等审美价值无疑为影视大众文化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视角。

注释:

①[美]费雷德里克·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唐小兵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87.

②[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严蓓雯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23.

③[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陈清乔,严锋等 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447.

④周宪.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14.

⑤杨光影.“精致劣质图像”的生产与“虚拟社区意识”的形成——论抖音短视频社区青年亚文化的生成机制[J].中国青年研究,2019(06):79-86.

⑥王岳川,尚水编.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29.

⑦国秋华,孟巧丽.抖音的互动仪式链与价值创造[J].中国编辑,2018(09):70-75.

⑧颜翔林.论审美时尚[J].求索,2017(06):4-11.

⑨刘悦笛.微时代中的“生活美学”与“审美虚薄化”[J].教育传媒研究,2018(06):40-43.

⑩刘悦笛.当代中国“生活美学”的发展历程——论当代中国美学的 “生活论转向”[J].辽宁大学学报,2018(05):144-151.

猜你喜欢

美学用户生活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纯白美学
关注用户
生活感悟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无厘头生活
“妆”饰美学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