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概念教学设计
——以《全反射》课堂为例

2020-02-24吴淑霞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射入入射角光线

吴淑霞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 351100)

中学教学最常见的情况:字认识,课也听的懂,但就是学不好?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概念理解模糊,停在表层.笔者认为教师应在课堂上抓住概念教学的重难点,加深概念理解.以重难点为核心问题,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经过几番科学探究,进行思维斗争,恍然大悟,把概念深层理解内化,从而完成概念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

本文以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4第四章第二节全反射为例,浅谈概念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演示:用铁丝吊着铁球放在点燃蜡烛上均匀熏黑,然后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现象:熏黑的铁球在空气中呈黑色,但放在水中的黑铁球像渡了银一样发亮.学生大惑不解.

引导学生把现象转为物理描述:熏黑的铁球放在水中像渡了银一样,比在空气中更亮.

更亮说明光线射入眼睛的更多.为什么铁球放入水中后射入眼睛的光线会更多呢?类比:还有哪些现象与之类似,可以观察到更亮的现象,如水中或玻璃中的气泡.

(引导:这是光学现象,可以从光路,介质情况进行思考.)

问题:

1.光从一种介质(空气)射入另一种介质(玻璃)中会发生什么?入射角与折射角哪个大?

2.不断增大入射角,折射角如何?(两者折射率不一样,建立光疏、光密介质概念)

3.若光从光密介质(玻璃)射入光疏介质(空气),入射角为0°,折射角多少,光传播方向如何?若增大入射角,折射角如何变化?

4.折射角先达到90°,若此时再增大入射角,会发生什么现象?折射光线没了,只剩下反射光.

照此引发思考,推理,得出结论: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当折射角达到90°后,再增大入射角,会产生折射光线没了,只剩下反射光的现象.

总结:从现象引导建立物理模型,确定研究方向;根据研究方向从原有的知识引发思考,顺利过渡,温故知新——新概念学习的常用捷径.

二、实验探究,验证推理

实验探究: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从零度逐渐增加入射角,观察折射光与反射光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当折射角达到90°后,再增大入射角,会产生什么现象.

问题:玻璃砖用哪种好,平行板玻璃砖还是半圆形玻璃砖?理由?

(半圆形玻璃砖.如果光线沿半径方向射入玻璃砖,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相当于光直接从玻璃入射.)

请一小组代表展示实验研究成果:

1.0°入射,光线无偏折.

2.增大入射角,起初只观察到两条光线:入射光与折射光.随着入射角度增加,渐渐看到反射光线,即随着入射角度增大,反射光线增强,折射光线减弱.

3.入射光线不变,逆时针转动玻璃砖,折射光线顺时针转动,反射光线逆时针转动.

4.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折射光线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

5.继续增大入射角,反射角也增大,未看到折射光线.

学生自己总结定义全反射现象以及临界角.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学生内化自然得出全反射概念.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发现科学探索的成就感,爱上物理.概念教学的核心应该是概念定义本身,当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概念本身,也就知道了概念的内涵,也就解决了概念教学的难点.

三、总结反思,得出结论

问题探究: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是什么?引导从发生全反射的环境因素(光,玻璃,空气)寻找条件.

问题:

1.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会发生全反射,什么时候发生?若光从空气射向玻璃,会不会?

2.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3.临界角多大?怎么求?

引导比较发现:折射率大的介质,相应的临界角小,更容易发生全反射.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的环境因素,顺利得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获得全反射概念的外延.

四、探究拓展,深入概念

通过激光照射半圆形玻璃砖,可观察到全反射现象;若用平行板玻璃砖,能否获得全反射现象呢?

请同学们画光路图, 从理论上分析、思考能否发生全反射?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1.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入射角变化范围0到90°,折射角范围0到C.

2.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必须大于临界角才能发生全反射.

3.光经过平行板玻璃砖,一定有出射光线,且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平行.

请同学们动手实验:激光照射平行板玻璃砖,能观察到出射光线?

学生实验:有些同学观察不到从另一界面上的出射光线,疑惑.

思考:观察不到从另一界面上的出射光线,是因为发生全反射现象吗? (不是全反射,是因为光强!随着入射角增大,折射光变弱,观察不到,而不是没有.在半圆形玻璃砖中可以观察到光强变化.)

通过实验设计巩固对全反射条件的理解,使认知结构中概念更加清晰,使学生对原有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刻,并学以致用.

五、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通过前后呼应,解释课前实验,并迁移知识:在生活与现代技术中的全反射现象.

这节课以全反射的重难点为核心问题,从引入现象引导建立物理模型,引出物理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观察,自然得出全反射概念.观察实验的环境因素,顺利得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获得全反射概念的外延.通过实验设计深入理解概念,得出结论.层层递进,学生经历这一系列过程把概念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获得物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射入入射角光线
光通过平行玻璃砖侧位移大小的分析
光束通过三棱镜的偏折情况再探讨*
消失的光线
距离和的最小值公式及其应用
“你看不见我”
预制圆柱形钨破片斜穿甲钢靶的破孔能力分析*